- 年份
- 2024(5062)
- 2023(7135)
- 2022(6023)
- 2021(5425)
- 2020(4471)
- 2019(9999)
- 2018(9590)
- 2017(17819)
- 2016(10004)
- 2015(10768)
- 2014(10274)
- 2013(10186)
- 2012(9568)
- 2011(8660)
- 2010(8535)
- 2009(7761)
- 2008(7484)
- 2007(6593)
- 2006(5767)
- 2005(5034)
- 学科
- 济(40291)
- 经济(40238)
- 管理(26266)
- 业(26040)
- 企(19294)
- 企业(19294)
- 方法(18091)
- 数学(16378)
- 数学方法(16209)
- 农(12347)
- 学(11122)
- 财(10036)
- 中国(10034)
- 地方(9237)
- 贸(9100)
- 贸易(9098)
- 易(8835)
- 农业(8805)
- 业经(8497)
- 环境(6953)
- 制(6841)
- 技术(6189)
- 务(5694)
- 融(5694)
- 金融(5693)
- 财务(5691)
- 财务管理(5679)
- 银(5516)
- 银行(5461)
- 企业财务(5404)
- 机构
- 大学(145962)
- 学院(144264)
- 济(58066)
- 研究(57527)
- 经济(57082)
- 管理(51384)
- 理学(45415)
- 理学院(44754)
- 管理学(43743)
- 管理学院(43519)
- 中国(41280)
- 科学(41022)
- 农(39602)
- 所(32242)
- 农业(32107)
- 京(32088)
- 业大(30611)
- 研究所(30183)
- 中心(25057)
- 财(23851)
- 农业大学(21074)
- 江(20907)
- 院(20829)
- 北京(19861)
- 财经(19432)
- 省(19424)
- 科学院(19411)
- 室(18397)
- 经济学(17976)
- 范(17893)
- 基金
- 项目(108597)
- 科学(83851)
- 基金(80492)
- 家(76585)
- 国家(76015)
- 研究(67114)
- 科学基金(62040)
- 自然(44636)
- 自然科(43572)
- 自然科学(43553)
- 基金项目(43265)
- 社会(43258)
- 自然科学基金(42819)
- 省(41307)
- 社会科(40971)
- 社会科学(40957)
- 划(37075)
- 资助(32413)
- 教育(29596)
- 重点(25622)
- 计划(24482)
- 编号(23691)
- 发(23661)
- 部(23203)
- 创(22519)
- 科技(22153)
- 科研(22133)
- 创新(21202)
- 业(20419)
- 农(18856)
共检索到205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华鹏 梁远发 黄钢 梁晓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在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分配,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本试验在2010和2011年不同气象条件下,对卧龙地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期,温水条件对马铃薯的产量有直接关系;块茎增长期的温水条件影响块茎的大小;干物质积累速率最高的是在块茎增长的中后期,较高的温度能明显提高薯块干物质的含量。
关键词:
马铃薯 干物质积累 气象条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佩华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和烯效唑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生长,能够改善马铃薯株型结构,降低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提高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同时可提高块茎数量、大中薯个数及小薯个数,增加单株块茎鲜重和单薯鲜重,最终增加马铃薯产量。过量氮肥和烯效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抑制作用。马铃薯产量以中氮(183.75 kg/hm2纯氮)和低浓度烯效唑(10 mg/kg纯量)处理组合最高。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影响程度为:茎>根>块茎>叶...
关键词:
马铃薯 氮肥 烯效唑 干物质 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建华 李天来 张丽秋
研究了两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紫花白和费乌瑞它的干物质积累和钙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茎叶、根系和块茎的干重和钙含量的增加随植株的生长,均呈现出"快—慢—快"的趋势;两品种不同器官干重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为:块茎>茎叶>根,而钙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茎叶>根系>块茎。通过对块茎不同发育时期钙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两个品种块茎中钙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从块茎形成期开始迅速提高,到块茎膨大结束钙吸收减少,在块茎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吸收的钙占全部钙含量的60%以上,而且块茎钙含量与干重的变化趋势一致。另外,紫花白块茎中矿质离子的含量均高于费乌瑞它,表明...
关键词:
马铃薯 干物质积累 钙含量 动态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赵东 马佩勇 郭小丁 谢一芝
为了揭示主要农艺措施即种植密度、N、P、K肥施用量对苏薯14号鲜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甘薯不同肥密条件与鲜薯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增施钾肥并与N、P肥配比施用可显著提高甘薯鲜薯产量与干物质含量。各项农艺措施对鲜薯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顺序均依次为:施钾量>施磷量>栽插密度>施氮量。在本试验地条件下,经模拟寻优分析,初步筛选出该品种产量按鲜薯产量大于3.75×104kg/hm2、干物质含量大于25%的优化农艺措施区间为:栽插密度5.40×104株/hm2,纯氮129.06~142.26 kg/hm2,P2O536.2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欢 芶久兰 何佳芳 赵伦学 赵平英 肖厚军 王正银 李振轮
为贵州马铃薯高产栽培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钾肥不同施用量(0、60、120、240、360 kg/hm2)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1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2出苗60 d时,施钾120、240、360 kg/hm2处理较不施钾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70 d时,施钾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开始降低,但均高于不施钾的处理。3施用钾肥延缓了马铃薯干物质最大积累率和钾素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施钾量越高延缓时间越长。4施钾量为120 kg/hm2时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
关键词:
钾肥 马铃薯 利用效率 贵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哲明 罗宇 刘明月 曹樑 熊兴耀 胡新喜
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材料,设水稻-马铃薯轮作氮零栽培模式(RP–N0)、水稻-马铃薯轮作传统栽培模式(RP–T)、水稻-马铃薯轮作高产栽培模式(RP–H)、水稻–马铃薯轮作超高产栽培模式(RP–SH)、玉米–马铃薯轮作高产栽培模式(MP–H)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植株镉积累和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不同时期马铃薯植株叶片的镉含量4.23~5.52 Mg/kg,茎的镉含量4.85~5.02 Mg/kg,显著高于块茎的镉含量(0.34~0.39 Mg/kg);马铃薯茎叶的镉生物富集系数为10.15~13.25,显著高于块茎生物富集系数的(0.82~0.92);不同栽培模式...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模式 镉 积累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佩华 郑顺林 蔡光泽 王晓琴 郭刚金 袁继超
采用盆栽及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氮营养配施烯效唑对马铃薯原种生产干物质积累、养分分配的影响,探讨提高马铃薯群体控制方法和氮利用效率的措施。结果表明:①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干物质积累总量有较大的增长,增长了28.44%,叶片喷施烯效唑也增加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加了9.01%,小于施氮处理的增量。从各器官的分配来讲,施氮降低了干物质向块茎和根系的积累,而增加了向叶片、叶柄、主茎等营养器官的分配,而喷施烯效唑后,增加了干物质向块茎的积累,而降低了向叶片、叶柄、主茎和根系的分配。②氮、磷、钾三要素中,以钾的分配最多,氮的分配其次,磷的分配最少。施氮降低了块茎和叶片对磷的吸收,增加了对氮和钾的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振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 陈平 林涛 郭仁松 张巨松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花铃期高温胁迫持续时间对海岛棉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影响,为海岛棉选育耐热品种及丰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岛棉品种‘新海43号’(XH 43)和‘新海49号’(XH 49)为材料,采用田间搭设塑料棚的方式进行高温胁迫处理,在花铃期高温胁迫3 d(H3)、6 d(H6)和9 d(H9),以大田自然状态为对照(CK),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高温胁迫对海岛棉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成铃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花铃期不同时间高温胁迫降低了海岛棉地上部干物质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均降低。但在盛花后40 d,H6和H9处理茎秆和叶片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对照;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棉铃的干物质量,但延长了棉铃干物质积累的时间,XH 43和XH 49在高温胁迫后棉铃快速积累终止期分别延长5~14 d和1~10 d;不同时间高温胁迫使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相比,XH 43和XH 49籽棉产量分别下降11.4%~27.3%和12.0%~44.4%。花铃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中部果枝的成铃率及双铃率,导致植株的单株结铃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XH 43和XH 49单株结铃数分别减少21.6%~28.9%和16.6%~34.7%。而H6和H9处理使上部果枝的成铃率及双铃率显著增加,上部果枝铃数增加;高温胁迫后XH 49各器官干物质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幅度均大于XH 43,表明高温胁迫对XH 49影响更大。[结论]花铃期短期高温胁迫限制了棉铃的生长发育,导致最终产量显著下降。但后期营养器官干物质量显著升高,促进生殖器官生长,从而补偿部分产量损失。
关键词:
海岛棉 高温胁迫 干物质 成铃率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彩龙 张敏 谢新宇 刘铁宁 王文颇 韩金玲 李彦生 周印富 蔡瑞国
为了确定冀东地区冬小麦的最佳追氮时期和追氮量,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总氮肥量240 kg/hm2条件下,分期施用氮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京冬8号和京冬11号2个冬小麦品种。设4个处理:全部底肥(NⅠ);1/2底肥、1/2起身(NⅡ);1/2底肥、1/2拔节(NⅢ);1/3底肥、1/3起身、1/3挑旗(NⅣ)。NⅢ处理有利于小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其他处理平均提高4.41%~13.00%和3.04%~14.97%,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在小麦施氮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氮肥分期施用,即氮总量的1/2作底肥,1/2做拔节期追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分期施用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叶 张丽丽 樊琳琳 薛兵东 仇真 高洪敏 王静
为了探明氮、钾肥对辽东南地区玉米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丹玉801为材料,设置氮肥和钾肥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氮肥(N)、钾肥(K)及其交互作用(N×K)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氮钾肥配施对玉米物质生产特性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辽东南地区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辽东南地区,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对穗数、穗粒数、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产量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受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影响,N_(300)K_(120)、N_(180)K_(120)及N_(300)K_(60)产量分别为9 262,9 020,8 848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N_(300)K_(120)>N_(300)K_(60)(19 287 kg/hm~2>18 833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氮肥及氮钾互作对千粒质量的影响极显著,N_(300)K_(120)、N_(300)K_(60)和N_(180)K_(120)千粒质量分别为295,290,284 g,三者差异不显著;氮钾肥的交互作用集中在玉米生育后期,主要通过影响千粒质量来提高玉米产量。氮、钾肥对玉米植株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加和作用,而是复杂的交互效应,因此,生产中要综合考虑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地制宜,做到科学施肥,合理配施,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奠定基础。结果可为辽东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钾肥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元英 罗盛国 范立春 宋添星 郭艳文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使氮肥总量平均减少了33.8%,水稻成穗率平均提高了12.3%(P<0.05),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1%~27.6%(P<0.05),抽穗期以后水稻干物质增加了4.3%~29.1%,抽穗后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产量平均增加了9.8%;抽穗后氮积累量增加了11.8%~55.1%(P<0.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文学 汪进丽 张海燕 解备涛 汪宝卿 张立明
为了确定鲁中丘陵薄地鲜食型甘薯适宜的栽插方式和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济薯26(J26)和龙薯9号(L9)为供试品种,每个品种设置直栽(S)和水平栽(H) 2种栽插方式,各栽插方式下设置不同栽插密度37 500(D1),52 500(D2),67 500株/hm~2(D3),研究了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密度可提高两品种生长中后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相同栽插方式下济薯26生长中期侧枝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处理可降低龙薯9号生长后期侧枝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并显著提高两品种生长中期的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直栽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后期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D2处理可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产量。与直栽相比,水平栽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前期D2处理和后期D2和D3处理下、龙薯9号生长中期相同密度下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济薯26 D1处理下、龙薯9号各密度下的块根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两品种单株薯重和块根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水平栽+D2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组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世豪 赵春波 皇甫丽云 范欣桐 陈姗姗 韩忠才 韩玉珠
【目的】探究2种钾肥配施方法对马铃薯块茎内氮、磷、钾积累量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氯化钾以达到增产优质的目标提供参考。【方法】以延薯4号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共设定4个施肥处理:基肥1/2硫酸钾+追肥1/2硫酸钾(K_1)、基肥1/2硫酸钾+追肥1/2氯化钾(K_2)、基肥1/2氯化钾+追肥1/2硫酸钾(K_3)、基肥1/4硫酸钾-1/4氯化钾+追肥1/4硫酸钾-1/4氯化钾(K_4),测定不同施肥处理马铃薯块茎的氮、磷、钾积累量和产量以及相关品质指标(淀粉、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与硝酸盐含量),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与单施硫酸钾处理(K_1)相比,氯化钾与硫酸钾配施均提高了马铃薯块茎内氮、磷、钾的积累量。4个处理中,K_4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为49 03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K_1处理相比,K_2、K_4处理马铃薯块茎的淀粉含量明显增加,K_3处理显著降低;K_2、K_3、K_4处理马铃薯块茎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与硝酸盐含量均明显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综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K_4>K_2>K_3>K_1。【结论】硫酸钾和氯化钾2种钾肥配施方法不同,马铃薯块茎内氮、磷、钾积累量及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基肥、追肥均施1/4硫酸钾和1/4氯化钾的处理(K_4)效果最佳。
关键词:
马铃薯 配方施肥 钾肥施用 蔬菜栽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晓旭 于海秋 曹敏建
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以超高产为目标,设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底肥施尿素150kg/hm2、硫酸钾56.25 kg/hm2,追肥施尿素450 kg/hm2、硫酸钾168.75 kg/hm2的运筹方式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最有利;以底肥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追肥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的运筹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系数最高,分别为17246.85 kg/hm2和0.5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