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16.42.43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8)
2023(6217)
2022(5207)
2021(4787)
2020(4087)
2019(9162)
2018(9099)
2017(16179)
2016(9387)
2015(10796)
2014(10893)
2013(10345)
2012(9814)
2011(9096)
2010(9087)
2009(8356)
2008(8323)
2007(7765)
2006(6922)
2005(6389)
作者
(33000)
(27576)
(27522)
(26029)
(17662)
(13493)
(12568)
(10884)
(10671)
(9961)
(9720)
(9438)
(9432)
(9315)
(9074)
(8479)
(8469)
(8324)
(8276)
(7897)
(7314)
(7209)
(6951)
(6471)
(6370)
(6358)
(6300)
(6041)
(5943)
(5907)
学科
(29914)
经济(29867)
管理(20965)
(18053)
(14057)
企业(14057)
(12375)
方法(10306)
中国(9826)
(9764)
(8795)
数学(8419)
数学方法(8192)
(7355)
(7177)
地方(7070)
业经(7056)
理论(7047)
农业(6135)
(6032)
金融(6024)
(5946)
银行(5898)
教育(5879)
(5735)
(5316)
贸易(5313)
(5205)
(5130)
及其(4604)
机构
大学(135481)
学院(133996)
研究(59587)
(44212)
经济(42841)
科学(42328)
中国(41858)
管理(40426)
(38205)
(35091)
理学(33426)
理学院(32877)
研究所(32397)
(32052)
管理学(31760)
管理学院(31533)
农业(30761)
业大(27637)
中心(25196)
(23248)
(22527)
(22236)
(20830)
北京(20665)
技术(20358)
(19547)
(19317)
师范(19082)
农业大学(18851)
科学院(18141)
基金
项目(92089)
科学(67631)
基金(61492)
研究(60899)
(59233)
国家(58718)
科学基金(45347)
(38338)
(33511)
社会(32989)
自然(32185)
自然科(31388)
自然科学(31370)
基金项目(31330)
社会科(30862)
社会科学(30851)
自然科学基金(30765)
教育(28639)
资助(26712)
编号(23996)
重点(22465)
成果(21359)
计划(21310)
科技(20801)
(20533)
课题(20038)
(18791)
科研(18522)
(18394)
创新(17315)
期刊
(55097)
经济(55097)
研究(39115)
学报(36284)
(35083)
中国(34989)
科学(28004)
大学(25290)
农业(24045)
学学(23968)
教育(21334)
管理(16524)
(15735)
(13288)
技术(11950)
(11320)
金融(11320)
业大(11251)
农业大学(9315)
(9038)
林业(9010)
业经(8519)
经济研究(8518)
图书(7756)
科技(7655)
财经(7346)
世界(7153)
(6849)
论坛(6849)
问题(6510)
共检索到21877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向宇  陆仁后  
本文研究了葡萄糖、蔗糖和甘油三种冷冻保护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卤虫无节幼体的冷冻保护作用。研究表明用20%甘油进行保护,无节幼体在-30℃下耐受9-10分钟,存活率高达86.4%,对照组冷冻至-30℃则全部死亡。本文还研究了浓度为20%的甘油、DMSO和甲醇对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 状幼体的冷冻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用20%甲醇保护的蚤状幼体当冷冻至-24℃时存活率仍有75.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鑫  何全源  宋迁红  
中华绒螯蟹蚤状Ⅰ期幼体对钝顶螺旋藻的摄食率和消化率周鑫,何全源,宋迁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摄食率,消化率,钝顶螺旋藻FEEDINGEFFICIENCYANDDIGESTIBILITYOFMITTE...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学军  杨家新  陆建明  高锡伦  
本文用直链藻液作为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Ⅰ期 (Z1)到状幼体Ⅱ期 (Z2 )的开口饵料 ,研究不同密度食物条件下Z1到Z2 的成活率和蜕皮时间。结果表明 :藻类密度在 1 0× 10 5 ~ 3 0× 10 5 cells/mL时 ,直链藻密度的增加能明显地缩短蚤状幼体的蜕皮时间和提高蚤状幼体的存活率 ,但是密度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后就不能体现出显著的效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晓宇  朱丽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维佳  隋玉发  张慧绮  盛春  
用电镜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状幼体复眼的结构 ,结果显示出从状幼体I期到状幼体V期复眼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其表面积从I的 15 40 0μm2 增加到V的 0 .4mm2 ,组成复眼的小眼由泡状突起发育成扁平六角形。小眼的折光部分的角膜、成角膜细胞、晶锥等均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感光部分从II起组成小眼的 8个小网膜细胞分化成远端的 1个细胞和近端 7个细胞二部分 ,小眼的感杆束直径随幼体发育从 3.6μm增加到 5 .3μm ,同时组成的微纤毛数量增多。状幼体复眼结构中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较多的高尔基体 ,随着幼体的发育小网膜细胞中的胞器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 ,在V时小眼的结构基本上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洪波  陈立侨  周忠良  陈明  朱钧  
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合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 ,以各期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 ,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轮虫是中华绒螯蟹早期幼体 (Ⅰ、Ⅱ期 )的适口饵料 ,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 ,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 ,未强化的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 6 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状Ⅰ、Ⅱ期投喂 40ind·mL-1轮虫 ,从Ⅲ期开始投喂 10ind·mL-1卤虫无节幼体 ,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 ,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伍烨菱  王思凯  赵峰  李春波  庄平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在早期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选择偏好及其行为特征,实验以长江口近岸微生境类型为基础,在室内建立了藨草、泥底、铁板沙、砾石等4种模拟生境,选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分别开展了对不同生境选择的行为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在藨草生境中分布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生境;随着仔蟹的生长发育,Ⅲ、Ⅴ期仔蟹在泥底和铁板沙生境中占比增大。在藨草生境中,中华绒螯蟹幼体具有游泳、附着藨草、表栖、埋栖等4种行为,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主要表现为附着藨草行为,Ⅲ期仔蟹的表栖、埋栖行为显著增加。幼体在藨草生境中的蜕壳率显著高于泥生境,而死亡率显著低于泥生境。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幼体偏好栖息于有利于其的生存发育的藨草等植被生境中,这可能与藨草等植被生境为中华绒螯蟹幼体提供了适宜的庇护场所有关。本研究结果指出了植被生境对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的重要性,丰富了早期生活史资料,并为其资源保护和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静  秦帮勇  于朝磊  常青  
通过投喂经蛋氨酸及裂壶藻强化的卤虫,研究其对半滑舌鳎稚鱼(初始体长1.67±0.14cm)生长性能、主要消化酶活性(淀粉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胆囊收缩素(CCK)、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试验设3个实验组(蛋氨酸组、裂壶藻组和蛋氨酸加裂壶藻组),分别投喂经蛋氨酸、裂壶藻及蛋氨酸+裂壶藻强化的卤虫,对照组投喂未经强化的卤虫。试验进行16d,每4d取样1次。结果显示,裂壶藻组的体长和体重在试验结束时处于最高水平,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长在12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裂壶藻组碱性磷酸酶活力在16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新星  于朝磊  马静  常青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卤虫无节幼体中精胺含量的方法。样品经5%三氯乙酸溶液提取,提取液采用丹璜酰氯柱前衍生,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后用紫外检测器检测。精胺的线性范围为0.1~1 0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06μg/ml。3个添加浓度(0.1、1.0和5.0μg/ml)的平均回收率为86.3%~96.3%,相对标准偏差皆小于5%。采用此方法对卤虫中精胺进行检测,其精胺含量为0.077mg/g。本方法具有分析时间短、线性范围宽、灵敏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适合于卤虫中精胺的检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长松  俞连福  戴国梁  郁连春  汤建华  沈德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权  姜夙  齐科翀  谢从新  苏琳  
试验分析了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条件下黄颡鱼(Pseudogrus fulvidraco)仔稚鱼生长、存活率、摄食力和体成分的变化。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摄食率和胃充塞度逐渐加大,体长大于10 mm的仔鱼,摄食率都在93.3%以上,大多数个体胃充塞度都在3~5级。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黄颡鱼仔稚鱼生长较传统育苗方式生长快,存活率高。体内粗养分、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都发生相应变化。黄颡鱼淀粉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在1日龄时即可检测到,开口期即5日龄时,3种消化酶比活力均达到较高值,15日龄后消化酶比活力又都降低到较低水平。卤虫无节幼体体内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大小适口,是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摄食的优质生物饵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成永旭  王武  谭玉钧  严生良  施正峰  
盐度及钙镁离子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Ⅲ仔蟹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EFFECTSOFTHEAMBIENTSALINITYANDTHEAMBIENTCa2+、Mg2+CONCENTRATIONONTHESURVIVALANDGROWTHOFERIOCHE...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常国亮  隋丽英  王武  南天佐  王金庆  沈竑  
系统比较了亲本强化培育和常规培育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2组Z_1幼体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两种培育方式对亲本的成活率和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强化组亲本的GSI、HSI、产卵量和生殖力显著高于常规组;②两种培育方式对卵的卵径、水分含量、单卵干重和湿重影响不显著,但强化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略高于常规组;③强化组Z_1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变态速度和抗逆境能力均高于常规组,这可能和幼体中高含量的HUFA有关;④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强化组的出苗率高于常规组,且幼体培育时间减少4~5 d。因此,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显著提高绒螯蟹中华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贤  隋丽英  
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朱地琴  吴旭干  潘迎捷  成永旭  
测定和比较了土池培育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简称轮虫)、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简称桡足类)、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oponica,简称糠虾)和渤海品系卤虫(Artemia sp.)无节幼体(简称卤幼)的水分、总脂、磷脂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轮虫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生物饵料(P<0.05),桡足类和糠虾的总脂及磷脂含量则介于两者之间。(2)4种生物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P<0.05),无论是中性脂还是极性...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