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
- 2023(1)
- 2022(2)
- 2021(2)
- 2019(3)
- 2018(3)
- 2017(1)
- 2016(2)
- 2015(4)
- 2013(1)
- 2012(2)
- 2006(1)
- 2005(1)
- 2004(1)
- 2002(1)
- 2001(1)
- 1995(1)
- 学科
- 业(2)
- 农(2)
- 济(2)
- 经济(2)
- 1840(1)
- 中国(1)
- 企(1)
- 企业(1)
- 企业家(1)
- 体(1)
- 保险(1)
- 农业(1)
- 农民(1)
- 农民工(1)
- 出(1)
- 出版(1)
- 出版物(1)
- 制(1)
- 制度(1)
- 古代(1)
- 古代文学(1)
- 学(1)
- 家(1)
- 小说(1)
- 工作(1)
- 年(1)
- 度(1)
- 收(1)
- 政策(1)
- 数学(1)
- 机构
- 学院(17)
- 大学(16)
- 华(5)
- 美术(4)
- 美术学院(4)
- 艺(4)
- 西安(4)
- 北(3)
- 协(3)
- 大学美术(3)
- 州(3)
- 师范(3)
- 师范大学(3)
- 建筑(3)
- 术(3)
- 清(3)
- 科技(3)
- 科技大(3)
- 科技大学(3)
- 艺术(3)
- 范(3)
- 设计(3)
- 业大(2)
- 中农(2)
- 中国(2)
- 农(2)
- 农业(2)
- 农业大学(2)
- 华中(2)
- 学文(2)
共检索到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荃
著名历史学家刘泽华先生著作等身,开创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王权主义学派"。同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知识创新。特别是提出了"王权主义"理论,用以作为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与思想的总体性概括,终成一家之言,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刘泽华先生力主站在当下看传统,形成了以"反思"为旨要的治学理念。他的思想视界已然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解读,上升为政治哲学的高度。作为以学术为生命的历史学家,刘泽华先生具有鲜明独立人格和学术主体性,他的思想视界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良知的体现。
关键词:
刘泽华 王权主义 治学 思想视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小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柳友荣
学习量不仅包括课堂学习,还包括课堂之外的一切与学业相关的学习活动。不能把"学分"等同于"学习量","学分少"并不必然生发创造性。改变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必须从改变大学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采用小班化或者模拟小班化教学、加大课程投入、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
本科生 教学 课堂教学 学习量 学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凤杰 马杰
随着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银行业正告别数量型增长道路,步入以创新为驱动的质量型发展的新阶段。北京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城市一直走在金融改革的前沿。多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各项经营指标与综合经营实力始终在北京地区名列前茅,北京市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刘艳就是众多职工中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刘艳始终从事银行基层经营管理工作,尤其是作为一名女性管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耿菊萍 王震魁
余华的成长小说《兄弟》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在成长主体与主题方面具有同质性。此外,余华和海勒有着许多精神上的同源联系和契合点,黑色幽默成为余华对抗外部世界的方式。《兄弟》在黑色幽默观照下于荒诞中体现出人的生存困境,这是余华后期创作的审美追求,从中可以见出先锋精神的救赎。
关键词:
福克纳 黑色幽默 余华 先锋精神 救赎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浩
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文城》,余华各个阶段塑造的父亲形象各不一样,在文本中的地位也轻重不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尽相同,体现了余华不同阶段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同时也为研究余华的创作理念和看待世界方式的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角度,值得通过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去挖掘其背后的深意。文章对余华各个写作阶段塑造的父亲形象做了一次梳理,以探究其作品中父亲形象的演变趋势、影响这一形象塑造的相关因素以及这一形象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
父亲形象 演变 血缘 亲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高享
刘琨是卢谌的姨丈,二人同为西晋末文人。刘琨战败之时,二人以赠答诗文交流。卢谌赠书作于建兴四年(316)十二月,刘琨答书则写于建武元年(317)初。二人于赠答诗文中表达了对老庄不同的接受立场。卢谌因现实困厄与即将任职别驾而感到恐慌,希望从老庄思想中寻求心灵安慰,并建议刘琨以老庄之道来应对糟糕的处境。刘琨则从儒家平天下的立场出发表明自己已不慕老庄,反认为其虚诞,希望卢谌把握机遇,竭心公朝。刘琨立场的改变,与其穷厄遭遇、忠仁家风、晋室予以深恩、所见疾苦众多、战败自我反思有关。
关键词:
刘琨 卢谌 赠答诗 庄子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王玉玲
为进一步揭示档案本质,刘新安、伍振华等提出"档案历史联系与历史具有同构性"并撰写系列文章进行阐述和论证。在对"同构性档案本质"观点的核心内容与论证过程进行了解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其观点"硬核"的理论支撑、辅助性假说的界定和阐释以及该观点的自身定位提出几点疑问,并从论述视角、论述重点与借鉴经验等方面做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
档案本质 同构性 历史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