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3)
- 2023(5202)
- 2022(4400)
- 2021(3983)
- 2020(3501)
- 2019(7718)
- 2018(7504)
- 2017(13859)
- 2016(8157)
- 2015(8619)
- 2014(8542)
- 2013(8468)
- 2012(7904)
- 2011(7061)
- 2010(7067)
- 2009(6198)
- 2008(6325)
- 2007(5565)
- 2006(4504)
- 2005(4030)
- 学科
- 济(27561)
- 经济(27538)
- 业(19228)
- 管理(18298)
- 方法(15142)
- 企(14578)
- 企业(14578)
- 数学(13752)
- 数学方法(13561)
- 学(10486)
- 农(7987)
- 财(6937)
- 中国(5950)
- 农业(5478)
- 业经(5477)
- 制(4865)
- 技术(4832)
- 务(4820)
- 财务(4815)
- 财务管理(4806)
- 贸(4719)
- 贸易(4718)
- 易(4602)
- 企业财务(4595)
- 银(4370)
- 银行(4304)
- 理论(4253)
- 融(4116)
- 金融(4115)
- 行(4103)
- 机构
- 大学(116094)
- 学院(115139)
- 研究(44083)
- 济(39901)
- 经济(39052)
- 管理(37364)
- 农(35840)
- 科学(34099)
- 理学(33011)
- 理学院(32481)
- 管理学(31546)
- 管理学院(31351)
- 中国(29786)
- 农业(29172)
- 业大(27701)
- 所(25424)
- 京(24593)
- 研究所(23950)
- 农业大学(19428)
- 中心(19293)
- 财(17643)
- 江(17430)
- 室(17194)
- 省(16580)
- 实验(16101)
- 业(15592)
- 实验室(15531)
- 院(15372)
- 技术(15182)
- 科学院(15087)
- 基金
- 项目(87011)
- 科学(66399)
- 基金(63695)
- 家(60654)
- 国家(60219)
- 研究(52144)
- 科学基金(48960)
- 自然(36027)
- 省(35534)
- 自然科(35219)
- 自然科学(35201)
- 自然科学基金(34601)
- 基金项目(34075)
- 社会(31772)
- 划(30479)
- 社会科(30189)
- 社会科学(30178)
- 资助(25920)
- 教育(24370)
- 计划(20831)
- 重点(20616)
- 科技(19171)
- 创(18266)
- 发(18055)
- 科研(18015)
- 编号(18007)
- 部(18002)
- 创新(17234)
- 业(16610)
- 专项(16152)
共检索到158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斌 吴迪 侯文胜
以吉林小粒1号大豆为材料进行卡那霉素梯度涂抹试验,确定卡那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和筛选临界观察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转基因大豆植株(含np tⅡ基因)分离后代进行卡那霉素涂抹检测和PCR检测,检验2种方法的符合度。结果表明,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500 m g/L,观察时间以3 d为宜;抗和高抗卡那霉素植株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度为90.8%,感和高感卡那霉素植株的符合度为87.1%。可见,卡那霉素叶片涂抹法完全可以用于大豆转基因植株的快速筛选。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植株 PCR 卡那霉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陈素梅 房伟民 蒋甲福 管志勇 陈发棣
将菊花品种‘神马’的叶盘和茎段分别接种含有0、5、7.5、10、15和20 mg·L-1卡那霉素(Kan)的再生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上,以建立简单有效的转基因菊花Kan抗性株系的筛选方法。结果表明:菊花叶盘不定芽分化筛选和生根筛选的Kan临界耐受质量浓度分别为10和7.5 mg·L-1。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2 400个叶盘,经Kan筛选后得到358个抗性不定芽,经Kan生根筛选后得到65个生根株系。为了有效剔除假阳性植株,用500 mg·L-1的Kan溶液浸泡菊花转基因再生株系的叶片,通过性状观察筛选出6个Kan抗性株系,且6个抗性株系都通过PCR手段得到验证。表明成功建立了简单有效的筛选转基因...
关键词:
转基因菊花 卡那霉素 抗性再生 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淑芳 李俊兰 葛朝红 张寒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孟雨 董福双 张俊敏 王海波
为了建立简单有效地筛选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玉米的方法,分别用玉米自交系"昌7-2"和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不同体积的卡那霉素溶液分别浸种3、4 d后播种,调查播种10 d后的玉米幼苗白化率,确定玉米对卡那霉素的抗性,结果表明用卡那霉素浸泡玉米种子,玉米苗的白化率不但与卡那霉素浓度有关,而且与浸种的用液量有关,杂交种和自交系之间差异并不大,利用100 mL浓度为200 mg/L的卡那霉素溶液浸种3 d后播种,白化苗率基本可以达到100%,用100 mL浓度为150mg/L的卡那霉素溶液浸种20粒种子3 d后播种进行抗性筛选,经过对玉米T1代转基因植株的筛选试验进行验证准确度达...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卡那霉素 筛选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月芳 肖冬冬 傅汝佳 冼楚华 李桂清 黄琼 杨存义
为解决三维扫描仪、多视图数据获取的三维点云因缺少语义信息导致难以从点云上判别植株器官部位问题,提出一种二维先验语义嵌入的大豆植株叶片三维语义建模方法:首先,基于Mask R-CNN模型对大豆叶片进行语义分割;然后,对分割结果和多视图数据进行立体重建融合学习,实现大豆植株叶片二维语义到三维叶片点云迁移,获得植株叶片点云语义信息,进而建立植株叶片三维语义模型。通过多组盆栽大豆植株试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提取叶长和叶宽与人工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叶长和叶宽均方误差分别为2.53和1.52 mm,决定系数分别为0.97和0.89。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便捷、精准地构建植株叶片三维语义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萍 侯万伟 刘玉皎
选用16份不同来源的基因型蚕豆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蚕豆苗期植株形态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指标与蚕豆品种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蚕豆植株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抑制作用明显,并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轻度干旱胁迫下,敏感型蚕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底部叶片干枯,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耐旱和中抗旱型蚕豆品种抑制作用不显著,植株生长良好。重度胁迫下,中抗旱型蚕豆品种胁迫指数小,抗旱系数高,表现出明显的抗旱能力;耐旱型蚕豆品种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也表现出弱抗旱性。3种保护性酶活性整体上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呈现出先升后降的...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蚕豆 植株形态 保护性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欣 赵廷昌 高必达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并监测nptⅡ基因向叶围细菌漂移的情况。【方法】采用常规培养的方法分析转基因抗虫棉33B、SGK321和GK12、受体棉33、石远321和泗棉3号叶围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细菌在整个生育期的种群动态变化,并以质粒pBI121为对照,根据npt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菌落PCR方法对分离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进行nptⅡ基因漂移监测。【结果】6个棉花品种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同一棉花品种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差异显著,而同一采样时间抗虫棉和对应的受体棉间多数差异不显著。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SKG321,GK...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爱民 张文珠 杜胜利 韩毅科 张桂华 刘楠
研究了不同浓度卡那霉素(Km)对未转化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转基因黄瓜卡那霉素抗性筛选体系。种子首先播在含Km 200 mg/L的1/2MS培养基中,能有效地抑制黄瓜幼苗生长,10 d后剪掉根系扦插移栽于蛭石中,能促使非转基因植株衰弱或死亡,有效地加速筛选。应用该筛选体系对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抗虫转基因黄瓜T0种子进行初步筛选,获得Km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筛选率为1.6%,其中8.9%经PCR分子检测为阳性植株,初步证实EQKAM抗虫基因已整合到黄瓜基因组中。
关键词:
黄瓜 花粉管通道法 卡那霉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史梦娜 张明生 徐利 许邦锐 王巍 曹然
以一年生狐臭柴春枝为插条,于室温下在不同营养液中进行通气培养。通过对不同营养液中培养材料的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叶片制成的神仙豆腐的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考查。结果表明:1/10 Hoagland营养液培养的狐臭柴插枝的叶片可溶性糖和果胶含量以及神仙豆腐产量均较高;1/10 Hoagland+0.05 mg/L NAA营养液对狐臭柴插枝的根和叶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用其叶制成的神仙豆腐品质较好。综合各项指标得出结论:通过离体培养狐臭柴枝条获得叶片、制作神仙豆腐,其适宜营养液配方为1/10 Hoagland+0.05 mg/L NAA。
关键词:
狐臭柴 溶液培养 植株生长 神仙豆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跃华 孙雁霞 王晓蓉 廖彬 陈莉
为了建立一套川芎Lis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快速繁殖技术。以川芎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研究6-BA、2,4-D、NAA、IAA、和IBA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不定根产生的影响,找出相应的最佳激素组合。结果表明:川芎最佳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6-BA0.5mg·L-1+2,4-D2mg·L-1;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0.5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0.5mg·L-1+IBA0.5mg·L-1。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健壮,成活率达100%。
关键词:
川芎 叶片培养 愈伤组织 不定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阮慧泽 李珍 任燕燕 邬枭楠 邵于豪 潘飞翔 夏国华
为了建立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保护和开发利用半蒴苣苔这一民间植物药资源,以MS(Murashige and Skoog)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苄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组合对叶片愈合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壮苗生根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半蒴苣苔快繁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叶片诱导愈合组织困难,但在叶片基部或切口处可直接诱导分化出不定芽,且随着6-BA和NAA质量浓度的升高,芽的分化率先上升后降低,以MS+0.5 mg·L-16-BA+1.0 mg·L-1NAA+1.5 g·L-1活性炭(AC)分化率最高,达到67.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启鑫 黄美连 吴晓萍 庄东红
【目的】建立君迁子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转基因操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君迁子幼叶为外植体,研究适合其再生植株的叶片部位、放置方式、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暗培养时间等条件。【结果】叶片基部上表面朝下接种于1/2MS+ZT5.0mg·L-1+IBA0.01mg·L-1的培养基,先期暗培养5周后转移至正常光照下培养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分别为100.0%、85.3%和2.8±0.6个。再生芽接种于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MS培养基上,30d时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达5.4条和3.7cm。再生植株炼苗后移栽,30d时成活率达98.5%。【结...
关键词:
君迁子 叶片 离体培养 再生植株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碧珠 何官榕 邹双全
以圆齿野鸦椿茎段继代繁殖或种子继代繁殖的幼嫩叶片为材料进行组培育苗试验,建立叶片植株再生和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在WPM+1.0 mg.L-1N6-异戊烯基腺嘌呤(2ip)+1.0 mg.L-1NAA+20 g.L-1蔗糖+7.5 g.L-1琼脂的培养基上形成黄绿色的愈伤组织,30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5.7%;丛生芽的增殖系数随2ip和NAA含量的增加而加大,2ip含量为1.5 mg.L-1,NAA含量为0.3 mg.L-1时,增殖系数达3.5,WPM+2.0 mg.L-12ip+0.3 mg.L-1NAA+20 g.L-1蔗糖+7.5 g.L-1琼脂是最适的增殖培养基;...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叶片 快速繁殖 植株再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红英 辛全伟 马志慧 兰思仁
以中红杨组培苗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外源添加物和光照条件对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1)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外源添加物的组合为0.5 mg·L~(-1) 6-BA+0.2 mg·L~(-1) NAA+30 g·L~(-1)蔗糖;2)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光照16 h·d~(-1)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不定芽形成率可达83.3%;3)将叶片再生植株转接到MS+0.2 mg·L~(-1) 6-BA+0.1 mg·L~(-1) NAA培养基中壮苗培养,在1/2 MS+0.2 mg·L~(-1) IBA+20 g·L~(-1)蔗糖+6.5 g·L~(-1)琼脂培养基诱导生根,生根率96.4%,生根苗大田移栽成活率86.8%。
关键词:
中红杨 离体叶片培养 植株再生 生根成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瑞昆 贾秀领 蹇家利 刘淑贞 鲁建立
根据4年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在冬小麦基因型产量和株高变异较大时,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产量构成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RWL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多数情况下,RWL与产量和千粒重呈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基因型位次随失水时间的变化,有低失水,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和高失水4种类型。RWL与产量的负相关随失水时间延长而减弱。基因型差异以失水2~3h最为明显,且更具有较大生理意义,因此提出以离体2~3h为测定RWL的适宜时间。否定了国外多年延用6~9hRWL作为指标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