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5)
2023(6814)
2022(5854)
2021(5242)
2020(4529)
2019(10198)
2018(10010)
2017(18495)
2016(10556)
2015(11991)
2014(11732)
2013(11614)
2012(10921)
2011(10002)
2010(10058)
2009(9710)
2008(9754)
2007(9002)
2006(8056)
2005(7593)
作者
(35133)
(29162)
(29088)
(27728)
(18963)
(14352)
(13244)
(11379)
(11258)
(10584)
(10268)
(10055)
(9935)
(9919)
(9634)
(9166)
(8836)
(8817)
(8715)
(8591)
(7477)
(7448)
(7348)
(6802)
(6692)
(6634)
(6634)
(6506)
(6099)
(5914)
学科
(37406)
经济(37327)
管理(34379)
(30187)
(26714)
企业(26714)
方法(16129)
(13877)
(13622)
数学(13581)
数学方法(13279)
(12753)
中国(9740)
(9173)
(9159)
业经(8847)
(8488)
财务(8461)
财务管理(8433)
(8092)
银行(8063)
企业财务(8036)
体制(7759)
(7675)
(7378)
金融(7375)
环境(6718)
(6538)
理论(6337)
(6161)
机构
大学(159341)
学院(155850)
研究(60312)
(59648)
经济(58229)
管理(53407)
中国(45514)
理学(45318)
理学院(44673)
管理学(43527)
管理学院(43263)
科学(40328)
(35609)
(35446)
(33435)
(31370)
研究所(30383)
业大(28697)
农业(28256)
中心(26349)
(25784)
财经(23777)
(22465)
北京(22387)
(22012)
(21460)
(19687)
经济学(18739)
(18347)
农业大学(18106)
基金
项目(105437)
科学(81404)
基金(77271)
(71002)
国家(70513)
研究(69095)
科学基金(58342)
社会(42802)
(41086)
自然(40884)
社会科(40525)
社会科学(40510)
自然科(39915)
自然科学(39893)
基金项目(39376)
自然科学基金(39199)
(35794)
资助(33375)
教育(31770)
编号(25305)
重点(24952)
(23003)
(22380)
计划(22290)
成果(21856)
(21708)
(21529)
科研(21212)
创新(20462)
科技(19912)
期刊
(68165)
经济(68165)
研究(46669)
学报(36190)
中国(35650)
(32188)
科学(29548)
大学(26743)
(26182)
学学(25683)
管理(22404)
农业(21296)
(15848)
金融(15848)
教育(14735)
财经(12581)
技术(12046)
业大(11052)
(10763)
(10701)
经济研究(10692)
业经(9849)
(9842)
农业大学(9189)
林业(9004)
问题(8807)
科技(8277)
统计(7717)
(6885)
理论(6869)
共检索到244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茜童  张文德  杨亚贤  钱秀娟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培养单菌线虫的方法,可为检测线虫致病力和收集侵染期幼虫提供基础。首先分别分离了甘肃省抗低湿胁迫能力较强的卡森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aussei) 0657L和非耐旱性短尾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revicaudis) 0641TY两个品系线虫的共生菌,然后在NBTB培养基上对分离到的共生细菌进行纯化和培养,随后将单菌落转移到LB培养基上。最后,从被侵染的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体内收集种子怀卵成虫至培养有共生菌的LB上孵育,培养以收集侵染期线虫。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述方法简便快速地分离出了两个品系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并可通过培养共生菌收集侵染期线虫,筛选到一种直接从大蜡螟体内分离怀卵成虫至纯化的共生菌上孵育线虫,以快速准确获得整齐龄期的单菌线虫的简便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星彤  林柏荣  廖金铃  卓侃  
为了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重要植物病原线虫—最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依据GenBank中短体线虫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mtDNA COI)序列,设计了扩增最短尾短体线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引物,并对LAMP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特异、快速检测最短尾短体线虫的LAMP体系。该体系在64℃下反应60min,扩增效率最高。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分析和SYBR Green Ⅰ染色均能特异检测到最短尾短体线虫的扩增产物。所建立的LAMP体系能从供试的9种短体线虫和另外10种植物线虫中特异检测出最短尾短体线虫,其灵敏度可检测到1/200条线虫DNA,是常规PCR的10倍。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最短尾短体线虫的LAMP检测体系,可用于最短尾短体线虫的快速检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光  霍雨佳  苏红  智达夫  刘默凝  窦傲蕾  王家业  曹贵方  
[目的]克隆草原短尾羊Brachyury基因(即T基因)编码区(CDS),并制备Brachyury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草原短尾羊短尾表型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方法]提取草原短尾羊16 d胚胎的组织RNA,反转成cDNA,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草原短尾羊Brachyury基因CDS全长序列。将Brach yury基因CDS全长序列连接至pEASY~?-Blunt E1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 E1-Brach yury,并进行NheⅠ和EcoRⅠ双酶切鉴定。将原核表达载体导入RosettagamiB(DE3)大肠杆菌,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利用纯化后的表达产物免疫6周龄日本大耳白兔,用间接ELISA(iELISA)法测定血清多克隆抗体效价。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草原短尾羊16,20,25和30 d胚胎中Brachyury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了1335 bp的草原短尾羊Brachyury基因CDS全长序列,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 El-Brachyury,表达获得了49.16 ku的重组Brachyury蛋白。成功制备了重组Brachyury蛋白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1:1 500,该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草原短尾羊胚胎中的Brachyury蛋白。草原短尾羊16d胚胎中Brachyury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制备草原短尾羊Brachyury蛋白兔血清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1:1 500,该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草原短尾羊胚胎中的Brachyury蛋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钦  孙亚妮  孔义波  张兴晓  姜世金  
利用副鸡禽杆菌的A、B和C 3个血清型的参考菌株Hpg-8、CCM6075和Hpg-68分别制备相应的抗血清,然后对抗血清进行交叉吸收试验,得到A型、B型和C型3种单因子血清,不同血清型的单因子血清不与其他血清型菌株发生凝集。利用这3种单因子血清对临床上分离到的6株副鸡禽杆菌进行血清型的鉴定,结果表明6株地方分离株均为血清A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琳琳  肖顺  刘国坤  张绍升  
在福建省花生种植区发现短尾根腐线虫的侵害.采用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线虫,观察温度对线虫繁殖力的影响以及线虫在最适温度下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表明,短尾根腐线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30℃.30℃下短尾根腐线虫从产卵至2龄幼虫孵化需要89 d.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丽君  黄金  胡天翼  黄小娜  张克云  
[目的]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EPN)的嗅觉趋化性及适应性是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目的在于鉴定崇明拟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doides chongmingensis DZ0503CMFT(DZ)品系中gsa-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该基因对DZ线虫的嗅觉趋化性及适应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前期构建的DZ线虫与其自身共生菌菌株Serratia nematodephila DZ0503SBS1~T(S1)及其非自身共生菌S.nematodiphila DR186(186)的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DGE)文库中的差异基因,选取化感神经元中广泛表达的G蛋白Gα亚基的基因gsa-1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饲喂法将gsa-1的dsRNA导入线虫体内进行RNAi,从而降低线虫体内gsa-1基因的表达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NA干扰效果,并统计线虫的趋化性、嗅觉适应性、体长、寿命、发育历期及雌虫比例等变化。[结果]DZ/S1单菌侵染期线虫与DZ/186相比其趋化性及适应性均有显著差异。DZ/S1组的线虫对苯甲醛及活体大蜡螟幼虫的趋化性指数分别是DZ/186组的2.99倍和8.62倍。DZ/S1组的线虫对苯甲醛的嗅觉适应性较DZ/186组更强。gsa-1基因在DZ/S1单菌侵染期线虫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相比DZ/186组下降了34.30%。gsa-1 RNAi后,其表达量相比对照组被抑制了54.19%。gsa-1 RNAi组线虫对苯甲醛的趋化性及对活体大蜡螟幼虫的趋化性明显升高,其趋化性指数分别是对照组的4.22倍和2.14倍。gsa-1 RNAi组与对照组之间嗅觉适应性、体长、寿命、发育历期及雌虫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RNAi方法初步验证了DZ线虫gsa-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该基因负调控崇明拟异小杆线虫的嗅觉趋化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书龙  李秀花  Maurice Moens  
结合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从河北省分离的40个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种群进行鉴定,其主要形态特征(4个典型种群平均值):侵染性幼虫体长=550(520~610)μm,体宽=22.2(20~24)μm,尾长=85.7(80~88)μm,E%=112.5%(105%~119%);雄虫交合刺长度=36.8(33.75~39.0)μm,引带长度=17.9(16.3~20.0)μm,GS%=0.49(0.41~0.59),SW=1.25(1.15~1.43),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形态特征相近。经对其中二个典型种群的ITS-rDNA测序,其ITS1-r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陈晨  王文龙  红梅  刘宁  呼和巴特尔  
为探明骆驼斯氏副柔线虫雌虫和雄虫的转录组差异,挖掘出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功能基因,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分别对其雌虫和雄虫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cDNA文库,通过建库质量评估和组装效率评估后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比较雌虫和雄虫的转录本,获得6 43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131个基因上调;4 299个基因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类,有341 328和714个Unigenes分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类41个分支中。KEGG数据库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索相敏  陆秀君  董建臻  李静  李瑞军  刘顺  
以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er)幼虫为材料,比较了针刺蘸大肠杆菌、针刺蘸高效氯氰菊酯、紫外线照射、饥饿等诱导方式对抗菌肽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提取方法及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处理方式均能诱导2种昆虫产生抗菌肽,以针刺蘸大肠杆菌法得到的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次是针刺蘸高效氯氰菊酯法,饥饿处理法的活性最弱。用1 mol/L乙酸铵溶解抗菌肽抑菌活性提高;在pH 5~9的条件下处理抗菌肽对其活性影响不大;反复冻融活性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茅裕婷  马涛  蓝来娇  温秀军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健康有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伊氏线虫菌是一种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天敌的潜力。近几年,对于这种鲜为人知的真菌的研究增多。本文从该菌的发现、形态学、培养、侵染机制、分子层面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该菌。伊氏线虫菌共有6个菌株,能产生月形孢子和杆状孢子2种类型的孢子,月形孢子能黏附到松材线虫体表并寄生于体内将其杀死。伊氏线虫菌能在松树和松树分泌的树脂中存活,通过产生宿主松树的香味而引诱松材线虫。培养条件对伊氏线虫菌生长、产孢、孢子侵染活力的影响较大,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等增强其对环境的抗性。伊氏线虫菌基因组已被完整测序,还克隆出1个对松材线虫具有强毒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时在菌株细胞内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子方法检测该菌。在温室和野外采用树干注射、树冠喷洒和伤口接种等不同方法施用含有该真菌的生防菌,均显示其能降低松材线虫对松树的侵染。目前对于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对于林间防治应用也有研究,但还是较少。关于该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开展:1)分子层面弄清其侵染机制;2)商品化生物制剂; 3)野外防治方案; 4)松褐天牛与伊氏线虫菌之间的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亚宏  岳田利  高振鹏  王丽威  
 通过对嗜酸乳杆菌发酵曲线的测定,初步掌握了该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规律。在此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0g/kg接种量,37℃恒温静置培养6h,活菌数最多,菌龄处于对数生长期末期,适宜冻干;对几种复合保护剂的保护效果进行研究,得到冻干复合保护剂的最佳配比为:蔗糖40g/kg,甘油10g/kg,L-cys1g/kg和Vc1g/k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刘卫星  
采用酸碱法对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虫蛹甲壳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1)脱矿物质:盐酸质量分数为3%,处理温度为35℃,处理时间为20h;2)脱有机物质(蛋白质):NaOH质量分数为5%,处理温度为70℃,处理时间为10h;3)脱色:H2O2质量分数为11%,处理时间为2.5h,处理温度为85℃。在此工艺下所得甲壳素产品为白色片状固体,其产品质量指标达到食品级甲壳素标准。虫蛹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工艺为:NaOH质量分数为55%,浸泡时间为6h,浸泡温度为100℃。所得壳聚糖产品为白色片状固体,其水分含量为3.73%,灰分为0.89%,脱乙酰度为93.22%,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光旦  林军  沈中建  钟江  陈昌洁  
纯化的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云南文山株的病毒粒子经SDSPAGE分析,其结构蛋白有120kd、116kd、110kd、66kd和33kd5个组分,而它的多角体蛋白含30kd和28kd两个主要组分。以纯化的DpCPV粒子为抗原制备了2D5、2D10、3D4和6B3共4种单克隆抗体,并测定了它们的亚类。制得的单克隆抗体用于DpCPV的ELISA检测。对DpCPV在棉铃虫卵巢细胞系SFEHA8212和SFEHA831中增殖动态的检测结果表明,DpCPV感染培养细胞具有释放病毒量小和呈现持续感染等特点。用Western印迹法在SFEHA831细胞感染DpCPV后第18h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松材线虫和尖尾伞滑刃线虫可在松树木段上生长繁殖达8个月以上,在白云杉、花旗松和西方铁杉木段树皮上不能很好繁殖,基本不进入木材中。在供试的29种真菌中,加拿大盘革菌、松壳囊孢和克拉夫特杰夫干酪菌非常适合两种线虫的生长繁殖,而枝状枝孢等11种真菌是不适宜食源。松材线虫和尖尾伞滑刃线虫在真菌上的生长情况和真菌的原寄主及分类地位没有明显联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柯翎  陈如敬  刘晓东  杨金先  龚晖  
提取表达于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细胞膜表面的多子小瓜虫抑动抗原。通过Western Blotting证实重组多子小瓜虫抑动抗原约为35.7 kD,其免疫原性与多子小瓜虫抑动抗原相似。以Quil-A作为佐剂,采用离心、超声波和透析等方法制备小瓜虫抑动抗原免疫刺激复合物(Iag-ISCOMs)。电镜观察可见Iag-ISCOMs经磷钨酸负染后呈直径30~40 nm的笼格状结构。免疫和攻毒试验证实Iag-ISCOMs对鳗鲡具有一定保护能力,攻毒后存活率达71.4%,对照组存活率为43.9%,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具有一定免疫原性的Iag-ISCOM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