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77)
2023(20301)
2022(17231)
2021(16065)
2020(13425)
2019(30315)
2018(30265)
2017(56936)
2016(31427)
2015(34813)
2014(34346)
2013(33836)
2012(31481)
2011(28451)
2010(28590)
2009(26001)
2008(25420)
2007(22682)
2006(19978)
2005(17786)
作者
(92371)
(76685)
(76383)
(72355)
(48943)
(37074)
(34467)
(30033)
(29332)
(27546)
(26082)
(26043)
(24809)
(24487)
(23803)
(23570)
(23005)
(22821)
(22167)
(22031)
(19373)
(19174)
(18619)
(17640)
(17318)
(17135)
(17109)
(16976)
(15537)
(15326)
学科
(122881)
经济(122747)
管理(89496)
(86684)
(71242)
企业(71242)
方法(49575)
数学(41673)
数学方法(41209)
中国(37141)
(35459)
地方(30261)
(30038)
业经(29632)
(29250)
技术(25708)
(24829)
农业(23981)
(22353)
贸易(22335)
理论(21679)
(21598)
(21081)
银行(20996)
(20237)
金融(20228)
(20169)
(19557)
环境(19372)
(18119)
机构
大学(437905)
学院(436839)
(170155)
管理(167509)
经济(166305)
研究(154312)
理学(143953)
理学院(142185)
管理学(139607)
管理学院(138801)
中国(114626)
科学(98411)
(95589)
(81005)
(79342)
(77487)
研究所(72385)
业大(70064)
中心(69568)
(66880)
农业(63633)
财经(61069)
北京(60635)
(60366)
师范(59611)
(56213)
(55476)
(53914)
经济学(50040)
技术(49803)
基金
项目(298444)
科学(232808)
研究(215044)
基金(213101)
(188622)
国家(186964)
科学基金(158573)
社会(133595)
社会科(126476)
社会科学(126445)
(118764)
基金项目(113411)
自然(104096)
自然科(101684)
自然科学(101655)
(100279)
自然科学基金(99839)
教育(98974)
编号(87469)
资助(86612)
成果(71173)
重点(67521)
(66611)
(64585)
(64150)
课题(61763)
创新(59835)
科研(56734)
计划(55288)
国家社会(54490)
期刊
(192447)
经济(192447)
研究(129360)
中国(94404)
学报(76840)
(73645)
科学(68535)
管理(63628)
(58314)
大学(56946)
教育(56357)
学学(53440)
农业(50383)
(39661)
金融(39661)
技术(39649)
业经(33089)
经济研究(30538)
财经(29454)
(27153)
(25355)
问题(24999)
图书(24528)
科技(23881)
技术经济(21667)
(21622)
业大(20103)
商业(19624)
理论(19560)
现代(19366)
共检索到659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泽倩   王成军   孙笑明  
由于流动前后组织背景差异较大,研发者流动后的技术创新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水平。研究分析占据的结构洞是如何影响研发者流动后的技术创新;进而,探讨个体知识基础对流动研发者结构洞和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基于新入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1)当研发者流动后占据的结构洞越多时,流动研发者的技术创新越强。(2)流动研发者的知识宽度、知识深度会显著提升占据结构洞对流动研发者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3)无论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占据结构洞都会对研发者流动后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只有当流动研发者在企业成长期入职时,个体知识基础才能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崇锋  孙靖  
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用1985—2017年我国绿色技术专利数据,基于创新组织微观视角,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中心度、结构洞与聚集性3类合作网络特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以及知识广度、知识深度与知识融合性3类知识基础特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中心度与结构洞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聚集性对其具有负向影响;(2)知识广度削弱了中心度与结构洞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了聚集性的负向影响;知识深度强化了中心度与结构洞的正向影响,削弱了聚集性的负向影响;知识融合性在合作网络特征对不同类型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数的影响中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最后,基于合作网络特征与知识基础特征优化视角,为我国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组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飞  蔡翔  董亮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企业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对其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突出;相对于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知识深度在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内部研发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负向调节内部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知识宽度在内部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渐进创新绩效的关系。在理论层面,考虑了不同研发模式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丰富了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基础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之间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增量贡献;跳出了相关研究中关于合作研发与内部研发究竟是替代性还是互补性关系的争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期望提升的创新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飞  蔡翔  董亮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魏龙  党兴华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网络逐渐进化成为不同类型创新角色相互协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催化作为网络中创新产生的关键过程,目前研究将知识派系作为创新催化的支撑条件,然而鲜有考虑知识派系中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双重属性的微观构成及其作用悖论,忽略了支撑条件与创新催化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一步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机制成为有待厘清的重要理论问题。基于悖论整合视角,分析开放式和封闭式网络闭合、专业化和多样化知识基础、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创新悖论,通过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的交互匹配,探讨开放式专业化、开放式多样化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魏龙  党兴华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网络逐渐进化成为不同类型创新角色相互协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催化作为网络中创新产生的关键过程,目前研究将知识派系作为创新催化的支撑条件,然而鲜有考虑知识派系中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双重属性的微观构成及其作用悖论,忽略了支撑条件与创新催化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一步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机制成为有待厘清的重要理论问题。基于悖论整合视角,分析开放式和封闭式网络闭合、专业化和多样化知识基础、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创新悖论,通过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的交互匹配,探讨开放式专业化、开放式多样化、封闭式专业化和封闭式多样化4种网络配置组合对创新催化的差异性影响以及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调节作用。结合战略联盟数据库SDC Platinum和专利数据库UPSTO,以嵌入在高科技行业合作网络中的中国企业为样本,利用社会网络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闭合、知识基础与动态结构洞的多维匹配是实现创新催化的最小功能集;开放式网络情景下,组织嵌入在开放式专业化网络具有显著的创新催化作用,而开放式多样化网络存在信息过载的风险;封闭式网络情景下,组织嵌入在封闭式多样化网络具有显著的创新催化作用,而封闭式专业化网络存在过度嵌入的缺陷;结构洞生成和结构洞填充强化了开放式多样化和封闭式专业化网络的创新催化效能,抑制了开放式专业化和封闭式多样化网络对创新催化的促进作用;动态结构洞的调节效应存在时效差异,结构洞生成的促进作用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结构洞填充的调节效应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过程,识别创新催化的最优网络配置以及效能发挥的情景依赖性,对提升网络组织的创新能力、构建中国情景下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俊义  崔海龙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知识资产是企业技术创新中需要的重要资产,而互补知识资产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与核心知识资产配套使用的各种知识资产,包括互补技术知识、顾客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为了深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基于企业资源基础观中资源决定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补知识资产和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根据假设构建了概念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以308家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并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互补知识资产能够积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组织学习正向调节互补知识资产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月  刘莹莹  
本文以2011—2017年我国122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知识基础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同时还探讨了开放式创新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知识基础广度与深度均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知识基础广度与深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也显著为正。然而,开放式创新在知识基础不同维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呈现不同的调节效应。不同知识储备的企业,其技术创新绩效也因原始知识积累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正佳  蒋营营  
突破以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大多考虑单一研发模式和单一知识广度或深度的影响,基于企业实际,从异质知识基础视角,将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两种研发模式进行对比、结合知识基础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探究企业在异质知识基础导向下不同研发模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为企业选择研发模式提供参考。以2015—2020年中国88家医药制药行业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合作创新更能提升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异质知识基础导向下,对于大宽度低深度类和小宽度低深度类企业而言,相比于自主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更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而对于小宽度高深度类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更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对于大宽度高深度类企业,两种研发模式都并没有显著性优势。由此得到启示:企业需注意提升知识基础水平,选择合适的研发模式持续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阚玉月  刘海兵  
通过对49家高技术企业即294个观测值的实证分析,得到以研发投入作为调节变量,高技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其中,国际化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不仅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还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而研发投入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存在调节效应的。也就是说,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应该发展国际化战略。但因为国际化程度并不是一直正向影响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所以需要借助研发投入的调节效应。根据结论,研发投入可以降低国际化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发展国际化战略的同时需要增加研发投入,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提高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笑明  王静雪  王成军  崔文田  裴莹  
采用不同于"静态结构—绩效"的研究范式,从动态角度分析结构洞不同演化形式与演化结果之间的关系,为组织和创新管理者整合网络资源提供参考。基于电子信息和机动车行业41家高新企业36 338条专利数据构建研发团队动态合作网络,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合作网络中结构洞变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研发团队为节点构建的整体网主集团中,结构洞生成和填充数量及其比值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考虑到时间对网络结构的调节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结构洞填充数量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减弱,而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晓黎  覃正  
构建了88家通信及技术设备制造类企业的知识网络和合作关系网络,测度了知识网络的知识结构洞和技术结构差异度,合作关系网络的关系结构洞和竞争行动方式的差异度。基于负二项回归模型的实证表明知识结构洞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合作关系结构洞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促进作用。只有知识结构洞处于高水平时,合作关系结构洞才会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技术结构差异度和行动方式差异度对技术创新绩效也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增民  陈立文  
文章基于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结合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基础研究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认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础研究发端于企业发展需要和必要的技术服务需求,并经常与应用研究发生交互作用。就施工企业而言,基础研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法论,并推进技术创新的进程;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新的技术活动课题。通过运用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展开调查,提出施工企业要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基础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应用研究、反哺基础研究,坚持以在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推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增民  陈立文  
文章基于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结合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基础研究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认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础研究发端于企业发展需要和必要的技术服务需求,并经常与应用研究发生交互作用。就施工企业而言,基础研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法论,并推进技术创新的进程;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新的技术活动课题。通过运用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展开调查,提出施工企业要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基础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应用研究、反哺基础研究,坚持以在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推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增民  陈立文  
文章基于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结合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基础研究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认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础研究发端于企业发展需要和必要的技术服务需求,并经常与应用研究发生交互作用。就施工企业而言,基础研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法论,并推进技术创新的进程;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新的技术活动课题。通过运用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展开调查,提出施工企业要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基础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应用研究、反哺基础研究,坚持以在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推进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建议企业关注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结合的诸多前沿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