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6)
2023(9252)
2022(8329)
2021(7996)
2020(6686)
2019(15723)
2018(15718)
2017(30966)
2016(16867)
2015(18788)
2014(18740)
2013(18625)
2012(17005)
2011(15159)
2010(14977)
2009(13429)
2008(12851)
2007(10957)
2006(9485)
2005(8070)
作者
(48393)
(40016)
(39812)
(38112)
(25624)
(19302)
(18015)
(15809)
(15341)
(14294)
(13975)
(13417)
(12655)
(12643)
(12377)
(12196)
(12002)
(11910)
(11422)
(11384)
(9986)
(9817)
(9657)
(9084)
(8951)
(8904)
(8820)
(8806)
(7975)
(7892)
学科
(66144)
经济(66079)
管理(47168)
(45067)
(38084)
企业(38084)
方法(32520)
数学(28256)
数学方法(27957)
(17146)
(16284)
(16120)
中国(16023)
业经(14538)
地方(14534)
农业(11361)
(11299)
(11143)
理论(11087)
(11086)
贸易(11081)
(10731)
(10580)
财务(10523)
环境(10520)
财务管理(10507)
技术(10305)
企业财务(10003)
(9094)
教育(8901)
机构
大学(235371)
学院(233421)
管理(96888)
(89141)
经济(87153)
理学(85136)
理学院(84179)
管理学(82696)
管理学院(82296)
研究(76606)
中国(54627)
科学(50198)
(49966)
(38922)
(38324)
(37354)
业大(36988)
研究所(35477)
中心(33993)
(32210)
财经(32138)
北京(31357)
(31149)
师范(30840)
农业(29463)
(29305)
(28335)
(26401)
经济学(25882)
师范大学(25070)
基金
项目(168505)
科学(131999)
研究(122047)
基金(122041)
(106429)
国家(105566)
科学基金(90844)
社会(74970)
社会科(70968)
社会科学(70946)
(66288)
基金项目(66172)
自然(60865)
自然科(59397)
自然科学(59384)
自然科学基金(58324)
教育(55565)
(55498)
资助(50446)
编号(49868)
成果(39661)
重点(37638)
(36767)
(35544)
(34858)
课题(33898)
科研(32513)
创新(32466)
教育部(31269)
大学(31209)
期刊
(93283)
经济(93283)
研究(66357)
学报(38856)
中国(38454)
科学(35545)
管理(33917)
(32764)
大学(28981)
(27704)
学学(27316)
教育(24961)
农业(23477)
技术(19663)
(16099)
金融(16099)
业经(15614)
财经(14834)
经济研究(14607)
图书(13535)
(12443)
理论(12399)
科技(12328)
问题(12237)
实践(11615)
(11615)
(11414)
技术经济(11270)
资源(10906)
现代(10722)
共检索到323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朋  马燕武  谢春刚  祁峰  
根据2010年6月、8月和10月博斯腾湖大湖区主要捕捞网具渔获物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其鱼类组成、区系结构、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及变迁。共采集到鱼类19种,隶属于4目8科,由5个区系类群构成;优势种有鲫(Carassius auratus)、鲦(Hemiculter leuciscul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黄黝(Hypseleotris Swinhoni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普泽  宋聃  张尹哲  李俊锋  刘家寿  叶少文  
本研究旨在通过水声学方法评估博斯腾湖鱼类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掌握鱼类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规律。于2019年4—10月使用分裂波束回声鱼探仪(Simrad EY60, 120 kHz)进行全湖走航式断面探测,定量分析了鱼类密度、大小组成(以目标强度衡量)、水平和垂直分布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密度分别为(709±141) ind/hm2、(8783±2611) ind/hm2和(743±499) ind/hm2,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52.95 dB、–59.91 dB和–57.73dB。水平方向上,春季和秋季鱼类主要分布于沿岸带和敞水区,夏季鱼类更多地分布在沿岸带和水草生长区域。垂直方向上, 3个季节鱼类密度在水深3 m以下均随水深逐渐减小。目标强度在春季和秋季均呈现随水深逐渐增加趋势;夏季在水深3~12m之间随水深逐渐增大,但在大于12m水深区域有所减小。推测博斯腾湖鱼类群落的时空动态与繁殖、生长和捕捞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博斯腾湖鱼类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认识该湖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朋  马燕武  谢春刚  祁峰  李红  
根据2014年8月采集的33尾标本对博斯腾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生长特征进行研究。以鳞片为年龄和生长退算材料,研究结果显示:博斯腾湖草鱼体重与体长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式为W=0.0444sl~(2.8322)。用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sl_8=103.7664 Cm,k=0.1385/y,t_0=-0.0542 y。体重生长参数为:W_8=22.7674 kg,k=0.1385/y,t_0=0.0027 y。生长特征指数为3.16;生长拐点年龄为7.5龄,拐点时体长和体重分别为67.3 Cm和6.6 kg。与1979年和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普泽  宋聃  张尹哲  李俊锋  刘家寿  叶少文  
为了解博斯腾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于2019年5月(春季)、7-8月(夏季)、10月(秋季),采用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Simrad EY60,120 kHz)开展全湖水声学探测,并对水环境指标进行现场测量。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在夏季最高,平均值为(8 783±2 611) ind./hm~2;春季和秋季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分别为(709±141)、(743±499) ind./hm~2。根据目标强度与体长关系经验公式推算,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的平均体长分别为8.8、4.0和5.1 c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与水温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P<0.05)。随机森林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电导率是鱼类密度重要的预测因子,其次为溶解氧、盐度和水温等。推测鱼类密度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变化、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子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鱼类的生态环境需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红  祁峰  谢春刚  陈朋  马燕武  
于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对博斯腾湖大湖区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出浮游动物83种(属),其中原生动物27种(属),轮虫42种(属),枝角类10种(属),桡足类4种(属)。浮游动物在种类上以淡水习见的广温性种类为主,兼有嗜暖种和嗜冷种;数量上小型浮游动物占优势(>64.8%);生物量上大型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占主导地位(>85.2%)。物种丰富度指数8月(夏季)最高(1.52),1月(冬季)最低(0.74);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10月(秋季)最高(3.01和0.95),1月最低(0.75和0.63)。群落多变量分析表明,博斯腾湖西北部(黄水区)和西南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谢春刚  马燕武  陈朋  李红  祁峰  
2010年6月、8月、10月调查了博斯腾湖底栖动物,45个采样点(大湖区39个,小湖区6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8个种(属)。统计采样数据,结合GPS记录的各采样点的经纬度构建GIS数据库,基于GIS软件进行Kriging插值得到各个月份的数量(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博斯腾湖大湖区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80.9±252.1)ind/m2(n=67),年均生物量为(0.55±1.64)g/m2;小湖区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173.0±238.0)ind/m2(n=18),年均生物量为(0.76±1.05)g/m2。从空间分布来看,6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优势种为羽摇蚊和半折摇蚊;8月湖区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勇凤  李昊成  王旭歌  朱永久  杨德国  
为系统阐明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2014年3~11月对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长湖共调查到鱼类43种,隶属于7目14科37属,主要为湖泊定居型鱼类;大湖区和海子湖区鱼类优势种组成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鲫、鰐、鲤和达氏鲌为两个湖区的共同优势种;长湖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3~2.30、0.52~2.02和0.24~0.66,除丰富度指数外,均表现为5月或8月相对较高;聚类和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长湖鱼类群落分为两大类群,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aBC曲线显示长湖优势鱼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琪  李博  姚金忠  郭文韬  朱佳志  姜伟  
三峡大坝的阻隔,造成鱼类生境片段化,为了解三峡船闸对上下游鱼类的连通性,研究三峡船闸过鱼能力,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2017年2月和2018年2月三峡船闸检修期间,对闸室及廊道进行鱼类调查,分析鱼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历次调查共采集鱼类6目10科32属39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种、鲟类2种(匙吻鲟和杂交鲟);■、贝氏■、鳊、瓦氏黄颡鱼4种鱼类出现频率较高,分别占各次采集鱼类总尾数的98.78%、96.55%、68.14%和91.10%; 23种鱼类可能具有通过船闸的能力,其中9种鱼类能顺利通过船闸或可在船闸内定居;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等弱游泳能力鱼类在船闸也有分布,推测早期仔鱼等也可以通过船闸到达下游江段,达到上下资源交流的目的。该研究为发挥船闸的生态功能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叶学瑶  任泷  匡箴  王媛  徐东坡  
为探究阳澄湖水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17年夏季(7月)、秋季(10月)、2018年春季(4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鱼类群落的碳(δ~(13)C)、氮(δ~(15)N)值特征及其营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阳澄湖水域共采集到鱼类42种,隶属于5目10科33属。鱼类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值分别为(–24.85±1.77)‰、(15.34±2.19)‰和3.06±0.64。其中,δ~(15)N值与营养级均存在极显著的鱼类食性和季节性差异(P0.05)。阳澄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鱼类群落的营养层次(NR)、基础食物来源(CR)、生态位总空间(TA)、群落的整体密度(NND)、聚集均匀程度(SDNND)和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从2017年夏季至秋季再到2018年春季,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2018年春季食物源多样性高,营养冗余程度低。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阳澄湖鱼类连续营养谱,丰富了对阳澄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湖泊生态管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少荣  黎明政  朱其广  王美荣  刘焕章  
为系统阐明鄱阳湖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0年4~11月对鄱阳湖鱼类群落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鱼类72种,隶属于7目14科46属。在群落结构上,江湖洄游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25.00%,河流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19.44%,湖泊定居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55.56%。在空间结构上,沿岸带共采集到鱼类49种,其中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鲇(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10个种类在数量上占优势;敞水区共采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阳阳  卢文轩  杨坤  李静  赵秀侠  方婷  高娜  陈康  尹峰  
为了解巢湖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现状,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按季节对巢湖河口区、近岸浅水区、敞水区共计9个样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5科,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占63.5%。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类43种,洄游性鱼类大幅较少,增加了外来鱼类须鳗鰕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刀鲚(Coilia nas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为优势种,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重要种,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鳜(Siniperca chuatsi)等40种鱼类均为偶见种。不同样点的指示物种差异明显,季节间和样点间鱼类群落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分离,样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结构较季节间更加离散。鱼类多样性较低,各样点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56 ~ 1.09、0.25 ~ 0.57、1.45 ~ 3.82、0.19 ~ 0.32,2018年夏季各项多样性指数高于其它季节,杭埠河口、东湖浅水区域高于其它样点。研究结果补充了巢湖鱼类群落的基础数据,为巢湖鱼类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洁  梅肖乐  王鑫洋  张媛媛  刘东  
为了解高邮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采用三层刺网和单目地笼网鱼类采样工具,于2019-2020年在该湖泊设置的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鉴定了渔获物种类,分析了鱼类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结果显示:高邮湖鱼类24种,隶属20属7科6目。淡水性、肉食性和中上层鱼类为优势生态型。鲫(Carassius aurat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刀鲚(Coilia nasus)和鲢(H.molitrix)为高邮湖优势种。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4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1,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6,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为1.91。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有所提高,但群落结构受干扰程度较高。Cluster聚类和nMDS平面图显示,高邮湖不同空间的鱼类多样性差异较小;而与其北部入湖口河流水域相比,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过水性高邮湖的鱼类多样性高于河道,但总体上鱼类物种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发  玉素甫江·如素力  
【目的】为了更好地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空间变化描述。【方法】该研究以博斯腾湖流域为例,结合使用逐像元的追踪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试探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1)博斯腾湖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荒漠,其次是草甸和裸地。研究期内,水田、荒漠、草甸、湿地、水域、旱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原、灌木、裸地、针叶、阔叶、冰川积雪面积减少,2005-201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2)2000-2018年博斯腾湖流域未发生变化的土地即稳定型占流域总面积的60.43%,中等变化型、回归型和激烈变化型多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强的绿洲地区。(3)2000-2018年博斯腾湖流域ESV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流域ESV主要由草甸、水域和湿地构成,水域、旱地、草甸和草原是流域ESV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其中草原为负向贡献因子。(4)博斯腾湖流域ESV呈西北高、东南低,高值(博斯腾湖)点缀在低值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明显增大与明显减少趋势的地区均分布于博斯腾湖周围湿地,流域北部大部分ESV呈轻度增加趋势,绿洲区轨迹等级和ESV变化趋势从城市至绿洲边缘呈:中等变化型(ESV轻度减少)-渐变型(ESV轻度增加)-中等变化型(ESV轻度减少)环状相间结构。【结论】该研究发现博斯腾湖流域南部土地利用轨迹等级、ESV变化趋势均高于北部的空间差异,并采用土地利用追踪分析与ESV趋势变化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绿洲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现状及ESV时空变化,对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调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万洪秀  孙占东  王润  
根据1955—2002年博斯腾湖水位历史观测记录统计资料,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有实测资料以来,博斯腾湖水位和面积变动大概有2个主要阶段:1971—1987年,博斯腾湖水位持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0.2m,水面面积减少11.8km2;1987—2002年,博斯腾湖水位持续上升,平均每年上升0.32m,水面面积增加30.3km2。分析表明,博斯腾湖水位变动主要原因是开都河径流量的变化引起的,博斯腾湖流域农业用水及出流量对博斯腾湖水位的变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博斯腾湖水位变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水位的大幅度变动,对湿地水质、湿地各项资源及湿地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熊满辉  任泷  徐东坡  
基于2016—2020年太湖10个鱼类采样站位和33个水环境站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响应。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共在太湖调查发现鱼类56种,主要优势种为刀鲚、鲫、鲤,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9219.28、1698.78和1075.27。太湖87.9%的鱼类全长在200mm以下,88.2%的鱼类体重在50g以下。2016年以来,共在太湖发现鱼类68种,太湖水环境总体保持稳定,但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发生明显改变。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与主要水环境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太湖外排水量、人工增殖放流对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需结合太湖水环境状况建立太湖鱼类精细化捕捞方案及鲢鳙鱼增殖放流方案,引导太湖鱼类群落结构恢复并最大程度发挥太湖鲢鳙鱼控藻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