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1)
2023(11224)
2022(9701)
2021(8692)
2020(7542)
2019(16984)
2018(16582)
2017(31318)
2016(17712)
2015(19638)
2014(19605)
2013(19276)
2012(18035)
2011(16485)
2010(16337)
2009(15357)
2008(15330)
2007(13936)
2006(12163)
2005(10650)
作者
(57073)
(48048)
(48037)
(45610)
(30220)
(23409)
(21687)
(19069)
(18031)
(17067)
(16415)
(16106)
(15495)
(15349)
(15080)
(15022)
(14887)
(14250)
(13884)
(13829)
(12479)
(11673)
(11670)
(10961)
(10817)
(10807)
(10623)
(10587)
(9855)
(9845)
学科
(69928)
经济(69863)
管理(50369)
(46154)
(35944)
企业(35944)
方法(33762)
数学(29888)
数学方法(29629)
(21273)
(20195)
环境(18699)
(18057)
中国(16586)
(14914)
贸易(14914)
业经(14833)
(14496)
地方(14425)
农业(14211)
(12233)
(11673)
(11506)
(11403)
财务(11386)
财务管理(11357)
企业财务(10768)
技术(10521)
资源(9893)
(9840)
机构
学院(261217)
大学(261100)
(101513)
经济(99414)
管理(96051)
研究(92887)
理学(83829)
理学院(82754)
管理学(81105)
管理学院(80663)
中国(67305)
科学(64798)
(61499)
(55340)
(50636)
业大(50320)
农业(49490)
研究所(47104)
(43551)
中心(42485)
(39270)
财经(35622)
北京(34028)
(33774)
(33300)
师范(33233)
农业大学(32951)
(32318)
(31113)
经济学(31036)
基金
项目(184813)
科学(142235)
基金(132978)
研究(123531)
(121470)
国家(120477)
科学基金(99846)
社会(77383)
(74294)
社会科(73258)
社会科学(73227)
基金项目(71751)
自然(68513)
自然科(66776)
自然科学(66748)
自然科学基金(65578)
(63167)
教育(55823)
资助(53640)
编号(47700)
重点(43120)
(40281)
(39618)
计划(38674)
(38274)
科研(37092)
成果(36948)
创新(35954)
科技(35252)
课题(33463)
期刊
(105677)
经济(105677)
研究(64741)
学报(56447)
(54034)
中国(47269)
科学(47163)
大学(40110)
学学(38559)
农业(36865)
(33652)
管理(29836)
教育(20992)
(20214)
技术(18949)
(18785)
金融(18785)
业经(18390)
财经(17133)
经济研究(16832)
业大(15861)
(15821)
资源(15099)
(14609)
问题(14600)
科技(14143)
农业大学(13203)
技术经济(12413)
林业(12396)
商业(11869)
共检索到366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彬  王琴  张海燕  
以博斯腾湖芦苇湿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博斯腾湖三大苇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水质特征及影响湿地芦苇生物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⑴苇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土壤有效氮含量平均为142.59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40.11mg/kg,有机质含量平均为7.81%,能够满足芦苇生长要求。⑵黄水苇区湿地土壤总盐含量及水中全盐含量分别为0.93%和3.04mg/L,其与芦苇生物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三苇区水中COD量和pH值对芦苇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⑶芦苇的株高、茎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焦德志  钟璐朋  王晶晶  刘家宝  何贵芳  尹靓茹  
为探讨生境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旺盛期的7月,4个生境中芦苇株高、株重及构件重均以水生生境最大,盐碱生境最小,生境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其中不同生境内株高和株重的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7~4.5倍和4.9~18.8倍,不同生境间株高和株重的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9~4.6倍和3.6~4.6倍;株高在生境间的变异系数(48.05%)高于生境内(24.87%~40.51%),株重及构件重在生境间的变异系数(42.26%~64.09%)低于生境内(55.79%~99.76%)。叶片、叶鞘和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在27.79%~38.29%、17.93%~25.66%和36.05%~54.14%。株高与叶重、叶鞘重、茎重及分株重之间呈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而分株重与叶重、叶鞘重、茎重之间呈直线函数同速生长关系。芦苇分株的生长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子双重控制,不同生境芦苇分株在增高和增重上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构件间的生长关系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因此,在不同环境下芦苇分株不同构件间具有显著的资源分配调整与权衡关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芳莉  王娟  郭成久  宋红丽  王铁良  
为了深入探讨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对造纸废水的净化作用,于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场的试验池内,通过构建模拟天然湿地—即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小试装置分析芦苇各生长期、土壤不同层次上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芦苇各生长期在3个层次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从发芽期除真菌数量在20~40cm,40~60cm土层没有明显规律外,细菌、放线菌、0~20cm土层的真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开始逐渐上升,至拔节期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土壤不同层次微生物数量除反硝化细菌的变化表现为20~40cm的数量>表层0~20cm的数量>40~60cm的数量,在芦苇拔节期外,在其他各生长期真菌数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一峰  苏芳莉  芦晓峰  王娟  王铁良  
通过建立模拟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的小试模型,并灌以造纸废水,分析模拟装置中水样、土样和植物样中氮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造纸废水的氮去除效果显著,且芦苇在不同生长期对同一浓度废水中N的去除效果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展叶期>发芽期。NH4+-N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NO3--N有淋洗的作用,在土壤底层积累;TN随深度增加有所减少。芦苇不同器官的含氮量为:叶片>茎秆>根须>根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文颖  迟道才  何奇瑾  周广胜  
采用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在2005年的小气候梯度系统及涡动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对盘锦芦苇湿地蒸发散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芦苇蒸发散日变化过程为单峰曲线变化,即中午高,早晚低;蒸发散随生长阶段变化明显,且主要集中在展叶期~开花期~枯黄期内,非生长季蒸发散量很小;净辐射和气温是全年蒸发散的主导影响因子,相对湿度在芦苇生长季内对蒸发散影响显著,风速在非生长季内对蒸发散的影响显著;降水量不能满足蒸发散的需水要求,河流补给也是蒸发散的重要来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卫东  李萍萍  卢章平  
植物发育模型为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北固山湿地芦苇的连续试验观测,将芦苇生育期划分为五个阶段,采用生长度日法建立芦苇发育进程模拟模型,并确定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度日参数。通过试验结果检验,表明该模型对植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可行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芳莉  郭楚楠  李海福  
为了探究废水灌溉条件下芦苇湿地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辽滨苇、盘锦苇、小紫散穗等天然混栽芦苇为试材,采用桶栽方法,设置不同浓度(60,120,180,240,300 mg·L-1)造纸废水灌溉芦苇试验,测定芦苇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并分析根际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清水灌溉条件下,在芦苇不同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在发芽期最大,为0.57mg NH3-N·(g±24H)-1。磷酸酶活性在快速生长期达到最大值,为0.93mg酚·(g±24H)-1,但各时期脲酶与磷酸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脱氢酶活性在快速生长期达到最大值0.092μg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芳  苏芳莉  李海福  
为研究造纸废水对模拟芦苇湿地土壤中镁离子含量的影响,利用造纸废水灌溉辽宁双台河口芦苇湿地,通过不同灌溉时期以及不同废水质量浓度对土壤剖面中镁离子含量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条件下,土壤镁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W"形分布,5~10cm土层中含量最多,20~40cm土层中含量最少。在芦苇不同生长期内灌溉造纸废水,土壤中镁离子含量变化量的大小顺序为成熟期>发芽期>展叶期>快速生长期>抽穗期。灌溉不同质量浓度的造纸废水后,土壤中镁离子含量变化量的变化趋势300mg/L>175mg/L>50mg/L>cK,说明造纸废水灌溉有助于土壤中镁离子的累积,废水质量浓度越高,镁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艳  高艳娜  戚志伟  姜楠  仲启铖  姜姗  王开运  张超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连续8 a(2008~2015年)长期模拟温度升高,研究滨海芦苇湿地不同土壤深度,及两种代表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根际、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对长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对于对照,长期增温导致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增温对土壤表层细菌、真菌的数量影响显著,细菌在第一层的增幅最大,增加率为34.16%,真菌在第三层的增幅最大,增加了64.42%。增温对20~40 cm土层放线菌影响显著,其中在第二层达到最大增加率59.4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永兴  刘长娥  杨杨  李珂  
为探明生长季不同时期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长江河口九段沙上沙芦苇湿地的芦苇营养元素吸收量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主要从0~15cm土壤吸取N元素,从15~40cm土壤获取P、K元素,而从40~60cm土壤吸收N、P、K元素量都较少。芦苇-土壤之间营养元素关联度排序为:4月为N>K>P;5月为P>K>N,6~8月为K>P>N;9~11月为N>K>P;12月为P>N>K。同一营养元素不同时期芦苇-土壤之间关联度也存在差异,芦苇与土壤营养元素N、P、K元素关联最密切时期分别出现在9、12与6月,均与上层土壤营养元素关联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明波  郭成久  苏芳莉  李海福  
在沈阳农业大学综合试验场内构建小试装置模拟辽河口天然芦苇湿地,对不同生育期湿地土壤和芦苇总磷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废水灌溉条件下湿地土壤总磷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废水质量浓度灌溉条件下,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磷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510cm土层中总磷含量最高。废水灌溉组土壤总磷含量在土层剖面分布规律为05>510>2040>4060>1020cm。废水质量浓度为300mg/L处理的土壤总磷含量变化量最大,175mg/L处理最小。芦苇总磷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趋势为成熟期>拔节期>抽穗期>展叶期>发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林飞  高宇龙  高云彪  成遣  
芦苇是一种典型的湿地挺水植物,为了研究芦苇各生长阶段的蒸散耗水规律变化,根据2012年和2013年在石佛寺人工湿地进行的芦苇观测试验,采用有序聚类样本法,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划分湿地内主要挺水植物芦苇的生育期,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计算2013年芦苇全生育期的实际蒸散量,并应用偏相关法分析了影响芦苇湿地实际蒸散量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芦苇划分为4个生育阶段,分别为初始期(4月20日~5月10日)、生长期(5月11~6月7日)、稳定期(6月8日~9月13日)和枯萎期(9月14日~10月18日);芦苇湿地全生育期单位面积上的累积蒸散量为684.51mm,4个生育阶段的蒸散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谦盛  裴晓宝  郭世荣  李式军  
研究了芦苇末基质与泥炭、蛭石、珍珠岩等常用基质混合后的体积收缩、容重、孔隙分布和吸水性等物理性状的变化规律。当芦苇末混合 10 %~ 2 5 %蛭石时 ,复配基质的总孔隙度在 75 %左右 ,持水孔隙约 5 5 % ,而通气孔隙在 15 %~2 0 % ,固、液、气三相比例适合作物生长 ;同时按这一比例混合的基质吸水性得以最大改善 ,低含水量基质的可湿性显著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辛辛  曹谨玲  赵凤岐  刘青  
分别以芦苇、美人蕉和薄荷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这3种植物对中水中的氮、磷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芦苇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85.43%,芦苇组和美人蕉组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各测定时间的平均值,下同)都大于薄荷组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芦苇组(76.30%)、美人蕉组(76.19%)、薄荷组(61.60%)、对照组(46.99%)依次减小;②薄荷组对总磷和活性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1%、71.89%,是3个试验组中去除率最高的,其次是美人蕉组;③3种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都大于对照组,其中美人蕉组的去除率最高,最高可达77.7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淑荣  宋晓星  苏芳莉  刘惠  李丽锋  徐棚  
利用小试装置模拟辽河口芦苇湿地,对不同浓度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湿地土壤中锰形态分布特征及再分配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对湿地有效利用造纸废水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中锰各形态含量为:残渣态(792.18mg/kg)、可还原态(259.38mg/kg)、弱酸态(103.26mg/kg)、可氧化态(26.82mg/kg),残渣态与可还原态是辽河口湿地土壤锰的主要赋存形态。灌溉造纸废水后,湿地土壤中弱酸态锰增大,可还原态锰、残渣态锰降低;随灌溉废水浓度增大,残渣态锰逐渐增加,可还原态锰逐渐降低,弱酸态锰与可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