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4)
2023(14662)
2022(12336)
2021(11698)
2020(9553)
2019(21307)
2018(21297)
2017(39589)
2016(21432)
2015(23874)
2014(23095)
2013(22147)
2012(20097)
2011(17935)
2010(18151)
2009(16957)
2008(16149)
2007(14342)
2006(12469)
2005(10664)
作者
(57969)
(48340)
(48082)
(46202)
(30508)
(23481)
(21918)
(19055)
(18534)
(17172)
(16654)
(16474)
(15215)
(14950)
(14942)
(14759)
(14448)
(14117)
(13938)
(13877)
(12005)
(11740)
(11682)
(11361)
(11001)
(10853)
(10621)
(10618)
(9633)
(9514)
学科
(79653)
经济(79550)
管理(59196)
(57591)
(45440)
企业(45440)
方法(35355)
(32480)
数学(30215)
数学方法(29645)
中国(22271)
农业(21441)
(21437)
业经(20938)
(18598)
(17527)
理论(15843)
地方(15411)
(14333)
贸易(14316)
(13906)
(13291)
银行(13273)
(13133)
财务(13076)
财务管理(13039)
(12630)
(12509)
企业财务(12294)
(12235)
机构
学院(291062)
大学(288364)
(110330)
管理(110308)
经济(107755)
理学(94611)
理学院(93590)
管理学(91602)
研究(91192)
管理学院(91049)
中国(71136)
(59108)
科学(56605)
(53460)
(48593)
(45559)
中心(45409)
(43721)
财经(42317)
业大(42270)
(41702)
师范(41295)
研究所(39597)
(38314)
农业(36902)
(36611)
北京(36016)
经济学(33656)
(33297)
师范大学(32895)
基金
项目(197262)
科学(156137)
研究(147631)
基金(142653)
(123731)
国家(122619)
科学基金(106364)
社会(93268)
社会科(88010)
社会科学(87991)
(78401)
基金项目(75134)
教育(70240)
自然(68143)
自然科(66595)
自然科学(66582)
(65464)
自然科学基金(65325)
编号(61853)
资助(57037)
成果(50039)
重点(44853)
(43301)
课题(42253)
(42115)
(41331)
创新(38560)
国家社会(38467)
科研(37986)
教育部(37701)
期刊
(126231)
经济(126231)
研究(83579)
中国(59027)
(48272)
学报(45298)
(43181)
科学(42015)
管理(40396)
教育(39522)
大学(35810)
学学(33381)
农业(31907)
技术(27643)
(27050)
金融(27050)
业经(24097)
财经(21484)
(18550)
经济研究(18318)
问题(16603)
图书(16429)
(15966)
(14822)
理论(13177)
资源(12875)
技术经济(12773)
科技(12649)
统计(12270)
现代(12223)
共检索到432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基于对既有征地研究中政治抗争视角以及批判我国当前土地制度视角的反思,研究发现,需要将国家征地行为置于村庄之中,实现征地情境的还原,揭示征地本身的复杂性、所牵涉征地主体及其利益诉求的多样性,才能整体和客观理解征地纠纷和冲突产生的实质。通过对鄂中L村征地实践过程的详细展现和考察,发现征地纠纷主要是村庄内部各主体针对征地利益博弈的结果,与抗争政治视角中农民的利益或权利受损无关,也与当前我国土地制度(包括征地制度)所隐含的土地发展权国有的规定无关。村民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因博弈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村庄利益分配秩序的失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秋菊  
关于征地拆迁,法律关系主体是作为征地拆迁方的国家和作为被征地拆迁方的土地相关权利人,二者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征地拆迁中常涉及三类主体:农户、开发商和政府,由于开发商介入征地,征地拆迁中的补偿标准逐渐由政府规定标准转变为农户与开发商的协商标准。通过对开发商介入的征地拆迁模式的发生机制和实践后果展开分析,发现该模式训练了农民的谈判能力,被征地拆迁的农民正在成为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者,而调整措施的缺失将会导致这部分群体转化为土地食利者阶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春茹   黄君录  
乡村数字治理是新发展阶段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苏南L村田野调查的一项微观研究表明,数字治理对乡村共同体建设进行赋能提质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赋能、利益表达赋能、交流空间赋能、交往机制赋能、集体认同赋能等五个方面。深入剖析数字赋能条件下的信息平权、共生共赢、民主参与、开放透明以及公平分配等价值指向对乡村共同体的形塑,探讨乡村治权分享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集体自决共同体、信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的建构实践,以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战略落地见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春茹   黄君录  
乡村数字治理是新发展阶段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苏南L村田野调查的一项微观研究表明,数字治理对乡村共同体建设进行赋能提质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赋能、利益表达赋能、交流空间赋能、交往机制赋能、集体认同赋能等五个方面。深入剖析数字赋能条件下的信息平权、共生共赢、民主参与、开放透明以及公平分配等价值指向对乡村共同体的形塑,探讨乡村治权分享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集体自决共同体、信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的建构实践,以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战略落地见效。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建龙  王建冬  胡磊  谢飞  
在回顾当前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服务概念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服务概念的界定不明,导致过分贬低信息服务而自身又缺乏完善理论体系的问题,最后从知识服务产业实践分析的角度,给出了对知识服务概念新的界定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双波  张连城  
非均衡发展战略促成我国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已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政府提出效率优先、保证公平原则,屡次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等。可以说这既是个制度创新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博弈过程。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差距,而后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的动态一致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合林  赵明  
本文以农地保护相关参与主体为例,以博弈论方法分析我国征地制度框架下农地资源保护成本与效率不成比例的原因。由于各方利益主体相互掣肘,最终的博弈结果是各方利益制衡下农地保护目标难以落实,农地保护绩效水平低下,所以,改革现行以征地制度为核心的行政计划为主的农地保护制度,进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地保护的作用是农地资源有效保护的合理选择和基本途径,并以埃奇沃斯盒状图为模型简要分析了市场机制下农地资源保护的帕累托改进路径及过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望红  
在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下,撤村并居成为地方政府改善村庄面貌的一项重要举措。山东J村的经验表明,在撤村并居实践过程中,老年人群体的利益和感受被忽视。撤村并居推动了乡村社会空间商品化、劳动力市场化和村庄阶层结构化的进程,导致老年人在社区转型中无力购买合适的居住空间,从而被排斥到小区的边缘空间。老年人来自于年轻人的社会支持减少,老年人群体内部之间的社会参与弱化,形成了老年人与年轻人、老年人同辈群体内部的交往区隔,最终导致老年人精神世界边缘化。政府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老年人的社会权益,注重维护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祖佩  管珊  
在农地确权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确权政策表达遭遇到多方面的抵制,导致确权实践的"被产权"逻辑。即一方面政策实践脱离农村社会实际和农民需要,表现出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另一方面,作为政策实施对象的农村和农民被动接受政策,不得不用某些策略性方式纠正政策内容与实际需要的背离。具体而言,基层治理原有秩序机制、村庄社会运作逻辑和农民的土地认知结构等成为形塑"被产权"实践的主要因素,诸种反制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消极作用,但是契合当前农村社会现实和农民实际需求,具有实质合理性。在与制度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依靠产权制度孤军深入,往往陷入"头疼医脚"的实践困境,损害而并非保障农民利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杜鹏  
基于关中金村庙会的调研表明:庙会是关中农村最为重要的公共性活动,它嵌入地方社会之中,通过其宗教整合、交往整合、文化整合以及市场整合功能,建构了以特定村庄为焦点的集体欢腾场面;庙会"圣凡一体"的实践特征决定着其社会秩序整合功能的实现,即庙会作为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中介,从时间的合理安排、空间的有效配置和主体合作三方面,将神圣内容与凡俗内容合理地容纳在其共同架构中,为地方秩序再生产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能量,从而有利于强化乡村社区认同,凝聚村民集体力量,促进地方社会的整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秦顺乔  钟苏鸣  
一、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的英文直译为游戏理论,又称对策论、策略运筹学。它最早由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兹于1710年提出。但直到1944年,以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博弈论才得以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并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10月11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健  
针对由农地征用引发的各种经济、社会冲突问题,以往的研究较少从农地征用过程分析农地征用对抗性冲突发生的原因。从博弈论出发可以发现,农地征用对抗性冲突是基层政府、开发商、村民委员会和农民四方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具体来讲,首先是四方的征地目标预测了一个非Nash均衡的结局,其次是四方的征地策略导致了非Nash均衡的局面,再次是四方的征地手段均采取了劣策略的行动。因此,治理农地征用对抗性冲突必须强化四方的合作博弈,建立利益相容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彭敏娇  方铸  王敏  
税收征纳主体行为是税收征管活动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决定着税收制度及税收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实施,关系着国家财政收入。本文通过建立传统的税收征纳主体行为博弈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以博弈均衡点为依托,求解出影响税收征纳主体行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新时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纳主体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了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对税收征纳主体行为具有内生优化作用的结论,并创新性地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纳主体行为博弈"三阶段"论,以期为今后优化税收征纳主体行为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提供借鉴。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晓娆  
关键词: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晓娆  
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作为案例,比较分析当前第三方和传统银行个人征信的现状和特点,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间的个人征信信息共享是一种囚徒困境。构建博弈支付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在个人征信信息共享过程中的决策行为,提出可通过使用显性合同改变原有博弈结构,创建激励和监督机制使信息共享,走出囚徒困境,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