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4)
2023(9837)
2022(8303)
2021(7604)
2020(6300)
2019(13775)
2018(13699)
2017(26019)
2016(13902)
2015(15163)
2014(14706)
2013(14100)
2012(12646)
2011(11455)
2010(11558)
2009(11322)
2008(10812)
2007(9908)
2006(8728)
2005(7970)
作者
(37161)
(31169)
(30883)
(29474)
(19512)
(14710)
(13931)
(11828)
(11816)
(11032)
(10671)
(10260)
(10031)
(9753)
(9682)
(9514)
(9145)
(9128)
(9075)
(8880)
(7738)
(7457)
(7344)
(7181)
(7057)
(6886)
(6873)
(6826)
(6180)
(6006)
学科
(47771)
经济(47681)
管理(47356)
(40986)
(35977)
企业(35977)
(17672)
方法(16786)
(16410)
中国(14678)
(14571)
业经(13857)
数学(13126)
数学方法(12924)
(11181)
(10760)
财务(10730)
财务管理(10705)
(10345)
银行(10329)
企业财务(10103)
(10027)
贸易(10022)
(9938)
理论(9901)
(9859)
(9788)
(9487)
金融(9483)
体制(9408)
机构
学院(192019)
大学(190739)
(77683)
经济(76022)
管理(71606)
研究(62118)
理学(60652)
理学院(60003)
管理学(59072)
管理学院(58697)
中国(48087)
(41985)
(38762)
科学(35161)
财经(32044)
(30120)
(30079)
(28852)
中心(28766)
(26782)
研究所(26541)
(25677)
师范(25469)
业大(24469)
经济学(24329)
(23990)
北京(23931)
财经大学(23641)
(22664)
经济学院(21696)
基金
项目(123693)
科学(98424)
研究(95360)
基金(89662)
(77140)
国家(76476)
科学基金(66089)
社会(62092)
社会科(58831)
社会科学(58821)
(48544)
基金项目(46676)
教育(44547)
(40779)
自然(40266)
编号(39341)
自然科(39317)
自然科学(39303)
自然科学基金(38589)
资助(35091)
成果(33285)
(29738)
重点(28270)
课题(27800)
(27763)
(26776)
(26542)
国家社会(25854)
(25262)
创新(24991)
期刊
(93598)
经济(93598)
研究(61291)
中国(40452)
(35717)
管理(29061)
学报(27478)
(26100)
科学(25502)
教育(24781)
大学(21656)
学学(20292)
(19737)
金融(19737)
财经(17227)
农业(17090)
业经(15993)
技术(15883)
(14881)
经济研究(14854)
问题(11866)
(9939)
(9432)
现代(9111)
财会(8905)
会计(8749)
理论(8611)
国际(8458)
商业(8302)
科技(8296)
共检索到296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华  张彩红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出台五年来,实际施工人以违法转包,非法分包的工程为主要的寄生体,依然大量存在并严重影响着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本文基于此背景,首先,阐述《解释》实施前,实际施工人制度产生的背景及迫切性,并提出实际施工人法律救济的方式;其次,从博弈论的视角,建立实际施工人在《解释》实施前后的得益衡量矩阵模型。分析认为:《解释》并没有解决非法转包、违法分包中实际施工人的问题,或许无意中还助长了违法的行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严清华  吴广灼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互相作用时的决策及均衡问题。经济学家从博弈论的视角给出不同的制度观。本文通过建立主观双层博弈模型,分析制度的互补、并存和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严君  
通过进化博弈论思想在"囚徒困境"模型中的应用,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地区的合作基础和动机,讨论地区政府在博弈行为上的策略选择,说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保障合作稳定持续的重要机制,双方地区均可以在合作中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地方政府转变行为模式对市场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秦凯  王勇群  王潇  李光武  
运用博弈论研究税务廉政制度的完善具有可行性。本文在研究了监管者、执法者和纳税人三方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监管者、执法者和纳税人三方的博弈模型对税收廉政制度进行研究。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均衡解进行分析,得到了完善税务廉政制度的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聂辉华  
本文根据制度的性质和环境将所有制度分为4类:完全契约下的正式制度,不完全契约下的正式制度,完全契约下的非正式制度和不完全契约下的非正式制度。从一个基准模型出发,通过不断放松假设,文章梳理了使用经典博弈论方法分析制度产生、持续或变迁的经济学文献,并归纳了若干主要结论。最后,作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动态学理论所面临的研究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莉  顾江  
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特别是文化产业制度建设长期缺位,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章试图从博弈论视角来分析文化产业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通过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文化制度建设的经验,提出文化产业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凯南  
经典博弈论和演化博弈论都强调参与者是在一个外生的客观博弈形式下进行博弈,它们很难解释制度的内生演化,通常将制度演化诉诸于外生参数或环境的变化。本文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主观博弈论的基本分析结构,认为由于参与者各自是在内生的主观博弈模型下进行博弈,主观博弈论能够通过参与者主观博弈模型的演变来解释制度的内生演化,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参与者认知在制度生成和变迁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在主观博弈论的视角下,本文主要考察了两种类型的制度,并简要阐释制度的内生演化,最后还进一步指出主观博弈论存在的局限及其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戴欣平  
世界处处充满着矛盾、冲突、争斗、合作、共生等现象,博弈论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包含有矛盾、冲突、对抗、合作诸因素的数学模型的数学理论与方法。人类的社会经济交往中,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信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认识和掌握非合作与合作博弈的特点,是我们在纷杂的社会竞争与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誉制度的关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正涛  刘涛  付荣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和失地农民补偿体系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基于博弈论的分析和当前现状,中央政府应对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进行创新,改革当前的失地农民补偿体系,提高保护耕地补贴,妥善处理好中央、地方、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和谐的人类家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微  
目前,我国在碳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碳信息法律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等问题。鉴于此,文章以博弈论为基础,分析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企业与政府的策略、企业与投资者的策略,并依据博弈结果进行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并给出相应的保证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邦武  
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制度作为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选拔、评价、激励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人民银行自从1986年实行职称评定制度改革以来,在管理模式、指导思想、运行机制等方面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迁。笔者试从博弈论的视角对这种制度变迁进行宏观分析,以从路径选择上提出更有利于央行实际的专业技术职务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苓玲  韩振国  
一国或一地区的就业不仅仅是微观效应的结果,更是宏观效应的结果。以博弈论为工具比较不同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对就业量的影响,可以看出,合作博弈劳动力市场制度对就业量的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说明有序劳动力市场比无序劳动力市场更能增加就业、减少失业。因此,政府应该引导社会选择,不断完善劳资谈判机制,发挥工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各类制度的进一步比较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这种被称为宏观理性博弈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应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好途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于干千  
中唐以后,随着唐代农业生产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与均田制相联系的土地买卖禁令屡被突破,土地兼并日益剧烈,最终使“不抑兼并”成为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本文运用博弈论对“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作了分析,认为:唐中叶开始的由抑制土地兼并到不抑兼并的制度演进,实乃国家、地主和农户之间博弈的结果,并使得国家、地主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呈现出一种有效率的状态;“不抑兼并”土地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变迁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对唐宋农业生产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施树杰  
研究施工阶段的选人、用人策略,分析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程质量、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用模糊数学建立效用函数,结果表示预期的收益;以博弈论方法中的非合作博弈为工具,寻找施工阶段的纳什均衡点,以及合理的人员选用策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舟  
本文基于博弈理论,以中国工商银行的信贷制度变迁为案例,分析中国信贷制度的变迁。中国的信贷制度经历了从计划信贷到市场信贷变迁的过程,它是以国家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线展开的。尽管新制度由国家设计和供给,但是信贷制度变迁是通过多种力量互动博弈的方式完成的。在国家主导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信贷制度属于金融制度、银行制度的"次级制度",商业银行通过细化制度、组织变革、技术进步等途径,在与国家、企业的博弈过程中持续地推进了信贷制度创新。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变迁模式在中国的体制内是有效率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