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69)
2023(14150)
2022(12441)
2021(11898)
2020(9872)
2019(22484)
2018(22660)
2017(44275)
2016(23970)
2015(27046)
2014(26761)
2013(26434)
2012(24055)
2011(21723)
2010(21932)
2009(20732)
2008(19941)
2007(17971)
2006(16004)
2005(14040)
作者
(67986)
(56483)
(56149)
(53306)
(35695)
(27111)
(25284)
(22066)
(21468)
(20174)
(19251)
(18981)
(17670)
(17667)
(17221)
(17076)
(16774)
(16495)
(16139)
(16007)
(14000)
(13958)
(13663)
(13169)
(12707)
(12665)
(12596)
(12491)
(11377)
(11054)
学科
(94489)
经济(94370)
(73564)
管理(67548)
(52855)
企业(52855)
(48483)
方法(39238)
数学(33069)
数学方法(32629)
农业(32266)
业经(25692)
中国(24969)
(23762)
(20205)
(20202)
地方(19067)
(17569)
贸易(17560)
(17087)
理论(16791)
(15509)
银行(15475)
技术(14858)
(14647)
(14634)
(14610)
财务(14532)
财务管理(14492)
环境(14096)
机构
学院(341167)
大学(338985)
管理(136521)
(134280)
经济(131247)
理学(117784)
理学院(116586)
管理学(114650)
管理学院(114047)
研究(109659)
中国(85698)
(71362)
(68325)
科学(67896)
(61568)
(55010)
业大(54337)
农业(52252)
中心(51747)
(51110)
研究所(49576)
财经(49130)
(46682)
师范(46368)
北京(44713)
(44529)
(42099)
经济学(38447)
(38358)
经济管理(37144)
基金
项目(227597)
科学(179062)
研究(172357)
基金(163970)
(140905)
国家(139598)
科学基金(120300)
社会(107714)
社会科(101507)
社会科学(101481)
(89858)
基金项目(87441)
教育(78426)
自然(76616)
自然科(74776)
自然科学(74762)
(74374)
编号(73743)
自然科学基金(73394)
资助(66427)
成果(60268)
(50320)
重点(50078)
课题(48992)
(48830)
(47112)
项目编号(43740)
创新(43718)
教育部(43226)
国家社会(43188)
期刊
(155698)
经济(155698)
研究(102871)
(69336)
中国(64351)
学报(52908)
科学(48629)
(46474)
农业(46459)
管理(46034)
大学(40889)
教育(40523)
学学(38293)
(35809)
金融(35809)
业经(30745)
技术(28480)
财经(24264)
问题(21695)
经济研究(21663)
(21561)
(20618)
图书(19399)
(17662)
理论(17495)
技术经济(16445)
实践(16105)
(16105)
现代(15956)
科技(15956)
共检索到505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绍进  李珍梅  李善民  
农户违约是农贷市场健康发展的掣肘和顽疾。通过博弈论视角能够有效揭示农贷市场违约的微观机制,贷前信号博弈表明:农户的信息披露可以有效规避贷前的逆向选择问题、促使分离均衡的实现,有利于农贷市场资源配置和借贷双方福利改进。贷后战略博弈表明:银行实行合理监督、改进贷款契约设定,可以规避贷款后的道德风险、提高农户守约概率。据此,提出降低农贷市场违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苏治  胡迪  
本文在梳理总结中国农户信贷违约机理的基础上,从家庭金融的微观视角重构农户信贷违约的完整逻辑框架,提出农户违约行为动机背后存在以往研究忽略的被动性违约因素,并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对2012年吉林省3096条农户正规金融信贷记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违约行为动机包括主动性违约与被动性违约,且以被动性违约为主导;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被动违约动机因素的信息失控以及对主动违约动机因素的信息非对称,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内生性特征;改变中国农村信贷市场格局的关键在于变革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违约行为分析中以主动违约为前提假设的分析逻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庭强  王冀宁  
一般认为信用风险的发生源于违约,信用风险控制应重点解决好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信用风险度量;一是主观信用风险控制。本文主要将论及后者,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实施有效积极的管理措施,激励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信贷后活动,有效控制小额信贷的风险的发生概率。研究认为:农户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是影响农户小额信贷安全的关键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庆海  吕小锋  李成友  何婧  
本文采用2013年苏鲁两省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角度出发,采用具有异质性的基于工具变量的Probit模型,考察和比较正式和非正式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及其差异,并基于还贷意愿和还贷能力角度对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有效解决了以往研究忽略的由于内生性问题和多笔贷款异质性问题引致的估计偏误。研究发现,正式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非正式社会资本具有显著激励作用。进一步来看,正式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在于同时提高了农户的还贷能力和还贷意愿,最终降低信贷违约可能性;非正式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性玉  陈光  王梦  张悦  
从河南农户和金融机构两个不同主体研究河南农户信贷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前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农户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了多数农户无法获得信贷资金。通过博弈分析给出了解决河南农户信贷困境的政策思路,这对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润驰  杜亚斌  荆伟  孙明明  
基于江苏北部某地区2007—2015年18万条真实农户大样本小额贷款记录,结合当地及全国CPI、GDP、第一产业产值、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逐步进入法的Logistic模型,筛选对农户违约概率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之后对各指标经济含义进行了解释并对模型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信用水平指标与农户的真实违约情况关联不显著,意味着当地信贷机构对贷款农户的贷前内部信用评级不能有效地预测农户的信用风险;利率、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教育等微观指标对信用风险有较大影响;全国范围的GDP和CPI、江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滞后一期的当地第一产业GDP等宏观指标也对信用风险具有预测作用;Logistic模型在不平衡数据集上,依然能保持较好的分类精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润驰  杜亚斌  荆伟  孙明明  
基于江苏北部某地区2007—2015年18万条真实农户大样本小额贷款记录,结合当地及全国CPI、GDP、第一产业产值、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逐步进入法的Logistic模型,筛选对农户违约概率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之后对各指标经济含义进行了解释并对模型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信用水平指标与农户的真实违约情况关联不显著,意味着当地信贷机构对贷款农户的贷前内部信用评级不能有效地预测农户的信用风险;利率、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教育等微观指标对信用风险有较大影响;全国范围的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润驰  杜亚斌  荆伟  孙明明  
基于江苏北部某地区2007—2015年18万条真实农户大样本小额贷款记录,结合当地及全国CPI、GDP、第一产业产值、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逐步进入法的Logistic模型,筛选对农户违约概率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之后对各指标经济含义进行了解释并对模型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信用水平指标与农户的真实违约情况关联不显著,意味着当地信贷机构对贷款农户的贷前内部信用评级不能有效地预测农户的信用风险;利率、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教育等微观指标对信用风险有较大影响;全国范围的G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易娴  
农村资金短缺是我国"三农"困境的重要成因,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问题。通过从国外违约风险研究的动态分析、生成机理与特征、违约实证分析、社会资本、生存分析方法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研究现状、动态发展及不足之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志国  覃朝晖  苏治  
本文基于吉林省3096户农户的田野调查数据及其正规金融信贷记录,对农户信贷违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判别,分析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形成机理。研究结论表明,其他负债显著提高了农户信贷违约的风险,且对农户信贷违约的边际影响最大,而信息透明度、家庭财务负担、家庭稳定性及家庭持续盈利能力等因素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首先从完善农户信息、健全农村金融功能和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降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形成机会,保证正规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曾雄旺  毛陈  杨亦民  
农村信用体系在金融领域的建设实质就是信用交易风险管理体系,用来指导农村金融机构创建新型服务模式,是有效防控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抓手,也是高质量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文章基于农户认知偏差、还贷意愿和还贷能力三个维度,阐述了农村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防控农户信贷违约的机理。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框架下,农村金融机构深化信用教育以纠正农户认知偏差,参与信用征集评价以提升对农户信贷违约行为的识别监控能力,完善信用奖惩以充分发挥农户信用资本价值,发展信用担保以强化内部监控和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信用产品以缓解错配风险和市场风险,最终有效防控农户信贷违约风险。最后分别从探索宣传教育模式、建立人才梯队、拓展奖惩应用场景、带动农户参与信用担保、增加产品服务能动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蒋伟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蒋伟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李金宁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李金宁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