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0)
2023(2337)
2022(2104)
2021(1986)
2020(1692)
2019(3909)
2018(3940)
2017(8178)
2016(4261)
2015(4429)
2014(4556)
2013(4579)
2012(4190)
2011(3882)
2010(4050)
2009(3858)
2008(3743)
2007(3595)
2006(3361)
2005(2865)
作者
(11857)
(9942)
(9584)
(9428)
(6142)
(4797)
(4470)
(3909)
(3755)
(3490)
(3422)
(3265)
(3181)
(3164)
(3013)
(2976)
(2938)
(2903)
(2783)
(2685)
(2589)
(2383)
(2350)
(2275)
(2250)
(2192)
(2134)
(2069)
(1966)
(1906)
学科
(19963)
经济(19832)
(12252)
(12192)
企业(12192)
管理(12008)
方法(9826)
数学(6578)
数学方法(6537)
中国(5905)
业经(5863)
(5842)
(5316)
(5305)
理论(5175)
结构(5167)
(5082)
社会(4269)
(4236)
产业(4001)
地方(3753)
(3676)
财务(3673)
财务管理(3669)
(3650)
企业财务(3586)
(3540)
银行(3534)
企业经济(3524)
经济理论(3440)
机构
大学(63195)
学院(62057)
(27913)
经济(27417)
管理(25048)
理学(21957)
理学院(21698)
管理学(21379)
管理学院(21250)
研究(20343)
中国(16421)
(13373)
(12796)
科学(11584)
财经(10781)
(9861)
(9657)
中心(9593)
(9310)
经济学(9116)
(8893)
研究所(8883)
(8272)
师范(8183)
经济学院(8132)
业大(8039)
财经大学(8016)
北京(7962)
(7184)
(7063)
基金
项目(40896)
科学(33424)
基金(31383)
研究(29775)
(26679)
国家(26449)
科学基金(23485)
社会(22538)
社会科(20123)
社会科学(20111)
基金项目(16642)
(15481)
自然(14456)
自然科(14137)
自然科学(14133)
教育(13952)
自然科学基金(13948)
(12893)
资助(12744)
编号(11523)
(9735)
成果(9716)
重点(9159)
国家社会(8925)
教育部(8706)
(8359)
人文(8355)
(8092)
课题(7796)
大学(7774)
期刊
(31102)
经济(31102)
研究(19627)
中国(11066)
(10741)
管理(9435)
科学(9361)
学报(9357)
(8052)
大学(7592)
(7437)
金融(7437)
学学(7182)
财经(6200)
教育(5775)
(5317)
经济研究(5086)
农业(4891)
业经(4567)
技术(4410)
问题(4228)
技术经济(3242)
统计(3213)
(2996)
理论(2948)
商业(2924)
(2851)
社会(2829)
现代(2806)
(2782)
共检索到92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志远  
群体行为演化模拟表明,群体中失信者的存在会导致所有成员的失信。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如果不存在相关机制,或者即使存在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失信会成为每个人的占优策略,这具有必然性。引入相应机制如奖惩机制等,改变原有博弈结构,使守信成为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使守信成为每个人的优势策略,社会信用将会全面形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娟  
信用问题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学术界也从较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尽管如此,关于信用形成的完整机制并没有系统的论述。从重复博弈的角度对信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阐述其形成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试图更全面地对其进行把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丽涛  
重建社会信用是个综合的社会系统性工程,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市场经济的信用价值观,建立全国性的信用征信系统,要让信用缺失者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东  唐德鑫  
本文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中国社会严重的信用缺失源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理念的缺失,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制度的缺位加剧了社会信用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构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以此来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和完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兵  
市场经济是以理性化为特征的信用经济或法治经济,需要以自由、平等、信用和契约为基础来建立一种普遍性的交换关系。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尚不健全,离开道德主体人格的塑造和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关系的良性互动,要构建和谐社会的信用道德基础,只能是一句空话。要真正发挥道德的调节功能,不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道德体系,还要同提高社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伦理道德这种"支持性资源"的作用,促进社会信用关系的健康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永富  
“涨落导致有序”是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原则。只有保持适度的无序、适度的非整体性和适度的非系统性,才能保持系统发展的有序性、整体性和系统性。非一体化改革中的信用社体系结构是有序与无序、整体与非整体、系统与非系统形成合力的同一运动的结果。人们按照新的思维方式,构想出许多信用社改革的模式。有的主张通过扩股、参股、合股,把信用社办成股份制信用机构;有的主张使信用社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租赁包承制;有的主张打破现在完全按行政区划设立信用社的框框,改按经济区域重设信用社;有的主张在信用社独立的条件下,与银行营业所合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福海  
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 ,整治信用秩序 ,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 ,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充分认识和利用信用资源 ,培养和树立信用意识 ,净化和重建信用环境 ,并用法律规范信用行为 ,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强化信用管理 ,建立多层次的立体化信用模式 ,处理好各经济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是改善信用环境 ,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任务。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军富  
中央提出的"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而信用成本不仅是构成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更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主要因素。加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有效降低企业的信用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视角,分析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信用成本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信用成本的博弈机制,对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信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永红  
当今世界政党认同面临着挑战和进一步建构的必要。从社会治理结构变迁的角度可以发现,在委托式治理发展中,政党随之产生并成为其运作的主要组织依托,它具有较强的利益代表功能和制度建构功能,这为大众型政党的较高的社会认同奠定了基础。在参与式治理中,政党的代表功能由于受到公民参与和其它代表工具的挑战而日益萎缩,政党日益"国家化",其社会联系和民众认同日趋薄弱,这严重影响了政党及其制度性功能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虽然也面临一些相似和独特的认同挑战,但她始终以引领与服务社会为己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创新功能实现方式,不仅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社会认同,而且为西方政党认同的社会建构提供了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婷  肖俊辉  周尚万  
信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企业是市场最基本的经济主体和信用主体,没有良好的企业信用,就没有市场秩序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更没有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晰产权关系、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以重建企业信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巩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促进和谐社会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鹏森  
“民工潮”形成原因的社会结构分析吴鹏森大规模“民工潮”的突然出现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术界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推力”与“拉力”理论上。所谓“推力”是指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大批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存在在客观上需要寻找出路,形成巨大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峰  沈惠璋  李莉  
作为着力于研究"理性人的互动行为"的一门学科,博弈论几乎可以被运用于经济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近些年来随着复杂网络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更是能够将博弈论工具应用到复杂的多博弈主体系统中。鉴于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系统的梳理,文章先是按照竞争博弈和协调博弈的脉络来对非合作博弈与复杂网络的形成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之后对近些年涌现的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的最后部分给予了研究的展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亮  
文章运用讨价还价模型、复制动态方程等博弈论工具,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机理问题。得到如下基本结论:不对等的博弈格局是导致企业疏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因,而一定强度的政府参与与介入是扭转当前局面的关键。为此,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正式与非正式激励机制,加大正反激励力度,强化监管人员的考核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监管水平;同时,积极引进西方行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与代表诉讼制度,强化社会组织功能,提升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