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3)
2023(3068)
2022(2514)
2021(2749)
2020(2061)
2019(4989)
2018(5174)
2017(7735)
2016(5729)
2015(6627)
2014(6850)
2013(5741)
2012(5347)
2011(5067)
2010(5306)
2009(4290)
2008(4163)
2007(3814)
2006(3363)
2005(3168)
作者
(11745)
(9581)
(9570)
(9222)
(6136)
(4619)
(4516)
(3993)
(3730)
(3606)
(3349)
(3217)
(3108)
(3049)
(2965)
(2944)
(2929)
(2904)
(2869)
(2684)
(2636)
(2511)
(2404)
(2275)
(2266)
(2241)
(2107)
(2079)
(2041)
(1976)
学科
教育(19681)
中国(10248)
(7378)
经济(7356)
理论(7044)
教学(6476)
管理(6445)
(4806)
(4763)
思想(4203)
(3820)
政治(3819)
思想政治(3613)
政治教育(3613)
治教(3613)
发展(3597)
德育(3580)
研究(3493)
(3475)
(3402)
(3372)
企业(3372)
高等(3323)
学校(3210)
学法(3207)
教学法(3207)
改革(3183)
(3020)
学理(2866)
学理论(2866)
机构
大学(66171)
学院(62250)
教育(28209)
研究(25419)
(21398)
师范(21352)
师范大学(17805)
(16074)
(14795)
管理(14565)
职业(14444)
经济(14094)
科学(14087)
技术(13102)
(12548)
中国(12513)
理学(12210)
理学院(11908)
管理学(11420)
北京(11380)
研究所(11334)
(11308)
管理学院(11268)
教育学(10888)
中心(10191)
职业技术(9909)
(9075)
(8758)
技术学院(8476)
(8303)
基金
研究(35955)
项目(35346)
科学(29076)
教育(27043)
基金(20638)
成果(18722)
社会(18713)
编号(18704)
社会科(17200)
社会科学(17195)
课题(17003)
(16507)
国家(16139)
(15628)
(15364)
(15337)
科学基金(12748)
规划(12021)
(11011)
项目编号(10882)
(10455)
研究成果(10254)
(10179)
重点(9856)
年度(9746)
基金项目(9677)
教育部(9601)
(9582)
(9539)
阶段(9512)
期刊
教育(49939)
研究(29697)
中国(25104)
(16237)
经济(16237)
职业(13927)
技术(11045)
技术教育(9423)
职业技术(9423)
职业技术教育(9423)
学报(6976)
大学(6780)
(6362)
论坛(6362)
(6057)
科学(5995)
(5817)
高等(5517)
成人(5338)
成人教育(5338)
管理(5085)
高等教育(4851)
(4747)
职教(4702)
农业(4382)
学学(4346)
图书(4292)
发展(3975)
(3975)
比较(3803)
共检索到108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卢朝龙  
中等职业教育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博尔诺夫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详尽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所包含的危机、遭遇的概念和本质及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所提出的告诫、激发、唤醒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明  王燕妮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理论深化了对高校挫折教育的必然性和挫折教育对象复杂性的认识。基于非连续教育理论,高校应做好挫折教育的顶层设计,重塑爱与信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运用告诫、激发、批判和期望等教育措施,来提高挫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生命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但以往教育学对人的发展的研究,注重 的是发展的连续性,忽视了发展的非连续性。针对这一缺陷,本文论述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 原因以及它的教育形式,重点评述了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贾荣国  
现代德国教育哲学的首要人物、被誉为“德国教育学的世界权威”的波尔诺夫是位富有独创性的教育思想家,也是德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热心推动者.他对教育学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中,“非连续性教育”就是教育史上由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来的教育新概念、新领域.这一教育理论,对于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现今中国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之.“非连续性教育”是波尔诺夫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考察和观照教育,针对传统的“连续性教育”的不足而开拓出的教育新领域.他首先分析和阐明了以往教育学的“立足点”、“可能性”和“自明的前提”.认为以往教育学都立足于两种教育观:工艺论模型和有机体论模型.工艺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如何重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切实解决道德教育低效问题,以便尽快走出道德困境,如何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落到实处并卓见成效,已成为人们关注道德问题的主要思考点。笔者认为,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博尔诺夫的“朴素道德”学说含有一定程度的真理性认识,对于我们审视、思考、认识、规范当前的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蓉  田晓苗  
人类独处、居住以及社会交往空间的改变,要求教育重新思考人类存在样态、生命质量以及“诗意栖居”的理想。博尔诺夫试图调和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对“人类图像”的描绘,在“人类空间”概念基础上论证人的空间存在性,揭示空间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回到人类“原初”空间意象,人类空间突显人作为主体与世界交互的积极作为,肯定生命与空间融合过程的体验性,暗示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都具有教育性。空间建构过程,即人寻求自我定位、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过程。人类空间观为重思教育本质,通过教育追求“栖居”意义,建构充盈灵动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空间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加仙  
为迎接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美国政府推出了"学校——工作多途径体系"这一职教改革新举措。它对我国的启示是: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逐渐融合,企业应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职业中学应实行学分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翠香  
美国是典型的"单轨制"教育体系国家,其中等职业教育具有独特性。从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学生参与及职教师资等三个维度审视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发现:美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广泛而多样;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参与"较之20年前呈下降趋势,参与的职业领域呈现不均衡变化态势;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数量少、学历偏低且更需专业发展。基于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当前我国亟需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性"、"公平性"、"个性化"等特征,以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效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忠魁  陈朋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与工作技能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四个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经验,并比较了四国课程设置的异同及其内在原因。西方四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经验对于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加强对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标准中对于工作过程的动态分析;建立与中等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职业资格框架;淡化对于课程模块的功能性区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秋晨  朱晓琳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始终是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土耳其近年来发布《2023教育愿景》,旨在为其整个教育体系发展做近景规划,对当前土耳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概括,同时指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增加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多样性,进一步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贯通路径,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匹配和供需匹配,以及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五个方面。《2023教育愿景》和我国近年来发布的职业教育政策文件都揭示了当前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现实问题。未来中等职业教育还需要在功能多样性、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继续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关注中等职业教育,一是要关注质量,二是要关注保障,三是要关注产出,四是要关注趋势。日前,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行一周年之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郄海霞  王世斌  董芳芳  
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经历了投入导向、结果导向和标准导向三个阶段。在评价过程中,联邦、州、地方学区、职业学校、协会组织等作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评价,形成了多元参与、相互协调的外部评价机制。这一机制对于改变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的价值观念,建立公正、客观和多元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采用弹性化的评价标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术性等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潇越  王凌皓  
作为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主体,中等职业教育融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者个人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回溯民国以来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地位的历史进程,壬戌学制的中等教育改革作为最为精彩的部分,在学制颁布百年之后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学制改革一并经历了探索酝酿、修订完善和颁布运行三个阶段,协调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壬戌学制的颁布与运行深化了中等职业教育内在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目的上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现实诉求,内容上注重地方教育灵活性与学生主体个性化,实施中注重民间组织与官方政权的互动平衡,强调制度保障与体系构建。挖掘壬戌学制在观念层面、制度保障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的启示意义,为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历史经验,对现代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战略与战术矛盾。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采取措施,改革不配套的战术措施:改变“低投入、高收费”的政策;改变“先本后专”的招生和就业制度;改变专业设置方式,让学校依市场需求自主设置专业;通过制度变革来改变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应从数量增长转变到质量提高。在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上,当前不宜提倡“专升本”,也不宜一刀切地限制“专升本”;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应以知识、技能是否与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为标准;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应是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专门人才。近代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们仍有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