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1)
- 2023(15383)
- 2022(13471)
- 2021(12682)
- 2020(10431)
- 2019(24180)
- 2018(24153)
- 2017(45330)
- 2016(25105)
- 2015(28167)
- 2014(28261)
- 2013(27312)
- 2012(25205)
- 2011(22529)
- 2010(22563)
- 2009(20868)
- 2008(20275)
- 2007(17751)
- 2006(15674)
- 2005(13802)
- 学科
- 济(91983)
- 经济(91856)
- 管理(77953)
- 业(71516)
- 企(61570)
- 企业(61570)
- 方法(39291)
- 数学(33152)
- 数学方法(32774)
- 中国(26255)
- 财(25628)
- 农(25056)
- 业经(22577)
- 地方(22159)
- 制(21228)
- 技术(20407)
- 学(20380)
- 理论(17973)
- 农业(16711)
- 教育(15994)
- 务(15885)
- 和(15834)
- 财务(15816)
- 财务管理(15786)
- 环境(15764)
- 贸(15562)
- 贸易(15548)
- 易(15013)
- 银(14921)
- 企业财务(14919)
- 机构
- 大学(346632)
- 学院(341212)
- 管理(136595)
- 济(129873)
- 经济(126793)
- 理学(118128)
- 理学院(116714)
- 管理学(114774)
- 管理学院(114115)
- 研究(111957)
- 中国(82830)
- 京(74615)
- 科学(69160)
- 财(62501)
- 江(55124)
- 所(54397)
- 中心(50950)
- 农(49875)
- 研究所(49311)
- 财经(49240)
- 业大(49172)
- 范(48453)
- 师范(48058)
- 北京(46569)
- 经(44562)
- 州(41701)
- 院(41377)
- 师范大学(38947)
- 农业(38657)
- 经济学(37925)
- 基金
- 项目(234846)
- 科学(185821)
- 研究(176920)
- 基金(168558)
- 家(144778)
- 国家(143506)
- 科学基金(124719)
- 社会(110668)
- 社会科(104671)
- 社会科学(104644)
- 省(93640)
- 基金项目(90485)
- 教育(82343)
- 自然(80110)
- 自然科(78179)
- 自然科学(78164)
- 划(77735)
- 自然科学基金(76743)
- 编号(73353)
- 资助(67385)
- 成果(60806)
- 重点(52138)
- 创(52023)
- 部(51579)
- 课题(51163)
- 发(49636)
- 创新(47853)
- 制(46066)
- 项目编号(45415)
- 大学(45340)
- 期刊
- 济(145727)
- 经济(145727)
- 研究(105684)
- 中国(73647)
- 管理(51725)
- 教育(51312)
- 学报(51279)
- 财(48661)
- 科学(47579)
- 农(44912)
- 大学(40210)
- 学学(36165)
- 农业(30999)
- 技术(30292)
- 融(28399)
- 金融(28399)
- 业经(24085)
- 财经(23701)
- 经济研究(21660)
- 图书(21413)
- 经(20172)
- 问题(18696)
- 科技(18543)
- 理论(16628)
- 业(16284)
- 技术经济(16012)
- 现代(15543)
- 版(15443)
- 资源(15351)
- 实践(15301)
共检索到511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丛杭青 沈琪 陈大柔
人文学科博士论文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的独自创造,协同意识极其淡漠。将协同创新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博士论文的研究中,通过对能够提高博士论文创新成果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从而形成博士论文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博士论文的协同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管理(制度)资源。通过实证考察和概念分析,提出了交互互动式的协同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学界目前所讨论的分工与合作式协同创新模式之处在于,它强调以行为者主导的各资源要素的交互与互动;协同创新系统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基于目标耦合基础上的共同目标的确定;协同创新系统的三大理念分别是演化、和谐与共赢。
关键词:
博士论文 协同创新 交互与互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颖 吴飞鸣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生命力源自于不断创新。针对博士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人文学科为背景,分析了该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定位、特点,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的内涵,提出可以从健全学术规范、积累知识和人生经验、注重学科交叉、论文选题和研究的独立性四个方面切入推进学位论文创新。
关键词:
人文学科 博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耀媛 倪浩然
以美国堪萨斯大学文理学院历史系为例,阐释美国博士生教育独具特色的校院系三级管理架构,以系为主导的博士生录取制度,贯通式课程体系和讨论讲座形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其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贯通式课程体系、专业学术训练、全过程考核制度等方面的举措,以期对我国人文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学术训练 博士生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尤西林
现代科学的定理型知识范式对大学人文学科教学产生了本质主义与还原主义的诱导偏向 ,阅读原典作品受到诸种概论模式的排挤。文本阅读不仅是特定专业学术史与知识训练 ,而且同时是更为普遍的人文方法与素质训练。研读经典文本能力是文科生基本考核指标 ,是否拥有成熟的经典文本导读课程体系 ,则是大学文科教学评估的基本指标之一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素质教育 文本阅读 经典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正 赵伟民
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要素。德国激励和支持大学与校外科研机构或企业建立新型的协同合作机制。"ARENA2036"计划创新性强,着眼长远,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吉先 虞江锋 单永刚 尹学松 陈东毅
搭建以终身学习资源云平台为核心、具有协同创新机制的省域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是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石。结合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实际,从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等四个层面分析了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了在云平台建设和终身学习资源分类、描述、编目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
关键词:
终身学习 资源云 服务体系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海慧
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特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发展背景、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介绍了推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主要举措和初步成效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协同创新 创新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松
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与研究型大学共同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其基本架构包括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运行机制(运行方式与运行手段)、调控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供给机制与组织机制)。保障高校协同创新机制顺利运行,合作双方应提高认知,做好顶层设计与模块构建;确立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对接、事务协商的部门与平台;政府加强引导,协调促成,积极扶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先亮 陈玉兰 蔡伟
认为构建教育硕士"一点二线三面"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克服目前教育硕士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点,即以在校期间知识与能力的有限发展为未来教学的无限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关键点;二线,即以理论框架建构与多层次教材建设作为教学发展双主线;三面,即以互动对话、适度自教、教育实践作为具体教学过程的三大操作立面。这一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文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维蔚 石岿然 朱跃钊
为了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演化并揭示参与者策略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单群体和两群体系统的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概率与协同超额收益正相关、与投入总成本和背叛收益负相关;存在一个最优的超额收益分配系数,使得产学研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可能性最大化;合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将有效减少双方的背叛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妮娜 朱先奇 高力平
企业选择协同创新有助于降低创新风险、充分共享创新资源。围绕政府导向下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网络展开研究,引入前景理论的心理感知效用替代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构建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MATLAB对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博弈演化路径和均衡点的位置变化进行数值计算,并仿真分析政府选择"激励"策略的博弈过程,讨论了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协同创新行为及相互影响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和高校院所的激励力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博弈参与主体过于依赖政策而止于研发;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政府合理的监管下更容易达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创新成本、提高双方收益、维护协同创新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前景理论 政府激励 演化博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亚光 卢彬彬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志兵
在国家全面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和产教融合战略的大背景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性与产业性相融合的特性。这一特性也使得高职教育成为连接产业端和公共服务供给端的重要领域。PPP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可以成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的范式和机制,并助力高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现。PPP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重点要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教育产权机制、私方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关键词:
PPP 高职教育 协同创新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利君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热潮方兴未艾,成效显著,但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创新却遭遇了种种悖论,主要表现为创新动力的激发与匮乏的矛盾、学术研究的神圣性与功利性的抵牾、创新培养模式的利弊兼有等等。如何走出悖论,从困境中突围,是摆在教育改革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对此展开分析与思考,并对突围的可能性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科硕士研究生 教育创新 悖论 突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