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32)
2023(18464)
2022(16280)
2021(15322)
2020(13000)
2019(30208)
2018(30206)
2017(58551)
2016(32179)
2015(36576)
2014(36781)
2013(36097)
2012(33412)
2011(30252)
2010(30642)
2009(28291)
2008(28088)
2007(25186)
2006(21878)
2005(19405)
作者
(94164)
(78539)
(78078)
(74571)
(50091)
(37811)
(35710)
(30892)
(29728)
(28339)
(26651)
(26358)
(25128)
(25036)
(24519)
(24431)
(23851)
(23358)
(22482)
(22470)
(19606)
(19490)
(19311)
(17878)
(17600)
(17531)
(17447)
(17399)
(15944)
(15704)
学科
(129195)
经济(129055)
管理(93716)
(90487)
(76288)
企业(76288)
方法(62486)
数学(53999)
数学方法(53120)
(35230)
(33600)
中国(32702)
(28758)
业经(28392)
地方(25689)
理论(24258)
(24206)
(23801)
贸易(23790)
农业(23249)
(23079)
(21530)
财务(21433)
财务管理(21384)
(20836)
企业财务(20219)
技术(20147)
(19172)
(19165)
银行(19112)
机构
学院(463959)
大学(463536)
管理(182016)
(181918)
经济(177714)
理学(157790)
理学院(155994)
研究(152874)
管理学(152841)
管理学院(151985)
中国(112628)
(98380)
科学(96485)
(84018)
(77767)
(76689)
研究所(70911)
业大(70150)
中心(69593)
(69116)
财经(67349)
北京(62120)
(62070)
师范(61456)
(61004)
农业(60192)
(55817)
(55489)
经济学(53824)
技术(50700)
基金
项目(311846)
科学(243845)
研究(226652)
基金(223777)
(195018)
国家(193367)
科学基金(165591)
社会(139189)
社会科(131734)
社会科学(131696)
(123186)
基金项目(118001)
自然(109753)
自然科(107160)
自然科学(107131)
教育(106712)
自然科学基金(105175)
(103696)
编号(94165)
资助(94013)
成果(77172)
重点(70099)
(68574)
(66114)
课题(65556)
(64265)
创新(59837)
科研(59760)
教育部(58558)
大学(58350)
期刊
(198196)
经济(198196)
研究(132648)
中国(86832)
学报(73955)
(68676)
科学(67633)
管理(66250)
(64963)
教育(56094)
大学(55796)
学学(52462)
农业(47110)
技术(42889)
(37680)
金融(37680)
业经(32888)
财经(32359)
经济研究(31376)
(27605)
问题(25679)
(24968)
图书(23542)
技术经济(23074)
统计(22559)
(22167)
科技(21541)
理论(21390)
商业(20749)
(20570)
共检索到671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阔  张海生  
独立研究能力作为博士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培养。基于情境领导理论,从任务难度设置、导生关系状态和博士生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导师指导行为与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养成的交互分析框架,并由此形成了指示型、劝导型、参与型和赋权型等四种博士生指导方式的理想类型。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导生关系的动态调试过程。博士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是在导师选择适切的指导方式、师生个体不断转换角色与互动方式的过程中得以形塑的。为此,一方面导师需要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学会识别学生的成长变化,并及时调整指导行为、任务难度和人际关系模式;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提升自我认知和定位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挑战自我的主体意识,摆脱依赖心理,自觉保持与导师之间的张力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英姿  陈小满  李雪辉  
博士生科研绩效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折射。本文选取1107名毕业5年内博士生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生源教育背景对博士生科研绩效产出没有显著影响;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学习投入时间、科研参与、导师科研指导、课程因素与博士生科研绩效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博士生科研绩效水平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映华   王诗雨   高婷婷  
本研究通过对42名学术型博士生及24名博士生导师的扎根理论探索,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初始“五因素结构”模型;之后通过对527名学术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最终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三因素结构”模型,包括研究过程创新、研究结果创新和学术研究品质三个因素,并编制了相应的测评问卷,因素分析等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应用研究表明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研究结果创新和过程创新能力,男生、由内部动机驱动读博、学术就业期待、参加学术会议较多、不存在导学矛盾等的博士生自我评价的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高。研究最后提出了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燕林  
指出对博士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严格的学术训练是博士生教育的必经环节,高质量的学术训练不但需要导师的系统规划与精心设计,也需要博士生自身的积极参与。认为激发并维持博士生参与学术训练的内生动力,培育博士生的主体自觉,不但是学术训练的路径选择,本质上也应该是学术训练的目标指向之一。探讨了ARCS模型视角下导师培育博士生学术训练动机的策略:一是明晰训练要求与重点,维持博士生学术训练的"注意力";二是分析学习需求与经验,增进博士生学术训练的"关联度";三是重视培育自我效能感,增强博士生学术训练的"自信心";四是注重成果评价与应用,提升博士生学术训练的"满意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缪志心  
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需要尽量实现招生单位和考生利益的“双赢”局面。通过对管理学中期望理论的变式,提出研究生招生调剂的“双调剂激励力”平衡模型,以此为框架,分析研究生招生调剂激励力错误激发的失衡样态,从合理匹配期待利益、正确提高调剂可能性、实现“双调剂激励力”正向平衡等维度,探究研究生招生调剂的策略优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罗英姿  刘泽文  陈小满  顾剑秀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是保障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必要环节,它引导着博士生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本文以博士生个体发展为主线,确立了包括博士生教育质量输入、过程、输出和发展四个阶段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博士生教育质量IPOD评价模型。IPOD评价模型体现的是学术成果、学术训练及职业发展导向相结合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观,既有一定的普适性,又具有学科的特殊性。基于该模型对我国六所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学科属性不同,博士生教育质量指数也会存在差异;高校层次类型的高低与博士生教育质量指数并非总是呈现正向匹配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宁宁  
利用《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2016)》的有关数据,以33所研究生院高校的1007名工科博士生为分析对象,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现就读于不同等级高校的工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前一学历来自不同等级高校的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并不显著。此外,博士生前一学历高校等级和现就读高校等级的交互效应进一步证伪了出身于"985工程"高校、现就读于第一等级高校的博士生科研能力最强的传统假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海迪  
基于我国38所研究生院高校1729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学术型博士生抱负与科研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博士生教育规模扩张及就业多元化的背景下,博士生的抱负呈现多元化、异质化的特征。自我承认和人际归属抱负、社群贡献抱负、社会认可抱负对三类科研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影响,财务自足抱负对三类科研能力并无显著影响。自我承认和人际归属抱负、社群贡献抱负对三类科研能力的促进作用较大;社会认可抱负对构想与实践能力、专业表达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作用较大,对前期准备能力的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娟  杨冬  
"申请-考核"制已发展为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的主流通用制度,明确"入口端"的博士生核心能力是选拔高质量博士生候选人的基础和关键。以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2021年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利用Nvivo 11采用扎根理论建构了学术型博士生的核心能力框架。结论表明:整体上,学术型博士生的核心能力框架包含3个维度、5种核心素养以及29个基本要求。其中,专深和通用知识是基础,政治态度与学术志趣是导向,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是核心。这对未来学术型博士生招生的启示有:第一,指标化的研究能力并非评价的唯一与绝对标准,学术型博士生招生应注重学术志趣、品格和潜力等软实力考核;第二,合作研究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内驱力,应重视博士生的合作能力考核;第三,跨学科人才培养是趋势,应加强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考核。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霄  谢萍  
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是反映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多元化,学术创新能力之外的通用技能也越来越重要。基于《自然》杂志2019年"全球博士生调查"得到的15个国家的5 383位在读博士生的数据,利用OLS回归、似不相关回归和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自主学习和与导师互动两种时间投入与博士生学术和通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的通用能力较好,但学术能力不足。在所测度的时间投入范围内,博士生的两种能力并非随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加而一直提高,而是呈三次曲线的关系。分样本回归的结果保持稳健。另外,与导师互动的时间投入不仅显著促进博士生的两种能力发展,还相对延缓下降拐点的出现。博士生与其自己"蛮干",倒不如多与导师交流,获得导师的指导,进而"巧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梁言  
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扩张带来了日益突出的学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基于历史发展和学科分割的视角,本研究发现:2010年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第一次出现供给侧"拐点",而不同学科学术劳动力供需结构出现"拐点"的时间略有差异。供给侧"拐点"出现以后,学术劳动力市场对于博士生准入越发严格,学术标准不断提高,学术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必然对博士生培养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推进学术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粗放式投入和博士生精准培养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高校、市场在相互博弈过程中同向发力形成协同控制机制,推动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向需求侧"二次拐点"方向发展,实现博士生培养结构的优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兰  潘午丽  
运用文献分析法、关键事件法初步确定了高校博士生导师胜任特征要素,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最终得出由师德与特质、教学与指导、学术与科研、管理与合作四簇共32个胜任特征因素组成的高校博士生导师胜任特征模型要素体系,对这些胜任特征因子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梦虎  徐永  
博士生流失问题是美国博士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梳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发现,美国博士生流失问题研究借鉴了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社会学的整合理论与组织社会化理论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组织角色理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资源,从不同视角对博士生流失问题展开了理论分析。解释和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博士教育研究的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分析了我国博士生招生和博士学位授予的规模及学科结构,介绍了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就业结构和博士生导师的规模及结构,指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相对规模已经比较大;博士毕业生就业逐步多元化,且不同学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博士生导师队伍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但由于其数量的增加滞后于博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生师比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扬  雷庆  
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要因。本研究对典型工科研究型A大学的博士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他们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的主要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工科博士生的年龄、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方向、课题关联度、导师指导满意度等因素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针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和改进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