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9)
2023(15198)
2022(12801)
2021(12021)
2020(10038)
2019(23325)
2018(22726)
2017(41958)
2016(23492)
2015(26679)
2014(26989)
2013(25760)
2012(23796)
2011(21404)
2010(21596)
2009(19528)
2008(19457)
2007(17432)
2006(14785)
2005(13177)
作者
(66053)
(55163)
(55062)
(52713)
(34845)
(26814)
(25352)
(21785)
(21151)
(19620)
(18825)
(18586)
(17370)
(17361)
(17259)
(17161)
(17034)
(16277)
(15983)
(15887)
(13865)
(13730)
(13531)
(12645)
(12443)
(12336)
(12292)
(12259)
(11106)
(11070)
学科
(89752)
经济(89666)
管理(63492)
(59890)
(50213)
企业(50213)
方法(45182)
数学(39304)
数学方法(38753)
中国(27399)
(24613)
(24213)
教育(23232)
(21887)
业经(19366)
理论(19053)
(17176)
地方(16414)
(16128)
贸易(16119)
(15897)
农业(15862)
财务(15847)
财务管理(15809)
(15625)
企业财务(15039)
(14380)
技术(13868)
环境(13222)
(12798)
机构
大学(335944)
学院(329613)
(127928)
经济(124914)
管理(124697)
研究(112670)
理学(108280)
理学院(107009)
管理学(104922)
管理学院(104300)
中国(78356)
(71578)
科学(68314)
(59147)
(55636)
(52111)
(51905)
中心(51831)
师范(51485)
研究所(50916)
(49701)
业大(48215)
财经(47840)
北京(45135)
(43500)
师范大学(42179)
(41319)
农业(40950)
教育(40568)
经济学(39539)
基金
项目(224001)
科学(177934)
研究(167179)
基金(160865)
(140051)
国家(138819)
科学基金(119036)
社会(104329)
社会科(98660)
社会科学(98631)
(88585)
基金项目(84622)
教育(84220)
(76561)
自然(76485)
自然科(74685)
自然科学(74663)
自然科学基金(73302)
编号(69654)
资助(65149)
成果(58042)
重点(52513)
(51410)
课题(50326)
(48679)
(46777)
教育部(44536)
创新(43551)
科研(43346)
大学(42730)
期刊
(133662)
经济(133662)
研究(101061)
中国(68606)
教育(64162)
学报(50372)
(46848)
科学(46316)
(44885)
管理(42441)
大学(39445)
学学(35751)
技术(32512)
农业(30839)
(23286)
金融(23286)
财经(23191)
业经(21166)
经济研究(21066)
(20011)
问题(17382)
(17189)
统计(16211)
职业(16143)
(15766)
技术经济(15625)
(14804)
图书(14765)
资源(14294)
理论(14055)
共检索到479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岚   魏庆义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通过历史梳理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学术逻辑主导的、政府介入的、新公共管理的以及基于整体治理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四个阶段。具体来看,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在导向上由追求学术卓越转向回应公共利益诉求;在组织形态上从封闭式转向各层级的整体协作;在治理方式上由设置学术标准转向提供网络式服务;在评判标准上由原创性知识贡献转向博士生发展质量。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趋势一方面是重心“下移”,为博士生个体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是整合质量文化和建立信任机制,推进网络式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力苈  
通过追溯英国现代博士生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以英国大学引入哲学博士学位作为开端,回顾英国现代博士生教育发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并透过影响英国现代博士生教育改革的五份重要报告分析其制度化建设历程。总结出其发展的四个主要特征和趋势:把回应社会需求作为博士生教育的出发点;强调博士生培养的完成率;关注博士生培养中的技能训练环节;不断强化博士生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亚西  张彩娟  
以不同时期的政策出台作为划分印度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的事件节点,可将《伍德—艾伯特报告》《教育委员会报告》《国家教育政策》《国家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和《国家技能开发与创业政策》分别对应印度职业教育体系的发轫、初成、确立和完善四个阶段。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治理趋于法制化;从强制到民主,办学趋于自由化;从滞塞到数据,内容趋于信息化;从封闭到开放,空间趋于国际化;从少数到多数,对象趋于全民化等特点。并从投入、质量、公平、信息化、国际化五个角度分析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丽  王前  
基于某省博士生教育质量现状调查的实证数据,确定并分析了影响博士生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同时对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罗英姿  刘泽文  陈小满  顾剑秀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是保障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必要环节,它引导着博士生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本文以博士生个体发展为主线,确立了包括博士生教育质量输入、过程、输出和发展四个阶段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博士生教育质量IPOD评价模型。IPOD评价模型体现的是学术成果、学术训练及职业发展导向相结合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观,既有一定的普适性,又具有学科的特殊性。基于该模型对我国六所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学科属性不同,博士生教育质量指数也会存在差异;高校层次类型的高低与博士生教育质量指数并非总是呈现正向匹配的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英姿  程俊  
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论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海刚  
美国博士生教育评估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经过了声望评估、客观指标研究和相关定量研究的方法论转向后,博士生教育评估也逐渐完成了从"辨别优劣"以获取资源的工具理性向"发现问题"以提高质量的价值理性的转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谷志远  
基于美国教育统计中心高校学生资助调查(NPSAS)的结果,对美国各类博士生所获资助的比例、额度、类型、来源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的建议:建立博士生资助需求的动态监控机制;优化博士生资助结构,建立奖励与资助相结合的资助体系;进一步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在博士生资助中的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刘淼  李健  
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我国教育公平发展政策经历四个阶段,分步骤有节奏地开展了扫盲教育、普及教育、全民教育与优质教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发展道路。其突出地体现为普惠性、补偿性教育公平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机会、过程、结果公平的综合推进等三大政策特征。面向未来,教育公平发展现代化的路径展现为"四为主"推进,即以县为主,加强省级统筹,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师为主,建设素养高情怀浓扎根深的教师队伍;以校为主,完善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以质为主,信息化与开放办学相结合,有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保敬  叶永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创新型强国建设进程。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依赖于政府、高校、社会这三大主体的合作。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的自主办学、社会相关机构的有效反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等共同参与到研究生教育治理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东芳  
以国内外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为文本,首先对博士生教育变化的背景进行反思;其次,从博士生教育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即多样化博士生教育项目的视角,分析了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从评价方法、内容和利益相关者三方面阐释了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新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琳  张文修  
认为随着博士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博士学位平均质量基本稳定,只是优者更优,劣者更劣了。具体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就我国的博士生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建如  
近年来,博士生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凸显了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我国现行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过于强调行政化管理,制度本身存在固有缺陷,同时还受嵌入的相关制度丛的影响;博士生教育培养活动的主要载体——师生教育科研共同体受其所在行政管理体系、学术共同体和社会体系三种不同逻辑的影响,这三种逻辑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此外,大学学术文化与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错位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相关保障制度的实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琳  王传毅  
介绍了国外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的新理念,说明了在以"学"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新理念的指导下,各研究生教育强国相继开发出的聚焦研究生教育过程的质量测评方法,指出了这些理念和做法对我国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范巍  
实证分析表明,毕业博士普遍认为我国博士生教育较好的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是反映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参与课题质量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是提高博士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国际视野和研究能力是博士生教育中最需要加强的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