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1)
- 2023(6322)
- 2022(5537)
- 2021(4941)
- 2020(4559)
- 2019(10747)
- 2018(10530)
- 2017(21603)
- 2016(11823)
- 2015(13803)
- 2014(14041)
- 2013(14155)
- 2012(13471)
- 2011(12242)
- 2010(12353)
- 2009(11638)
- 2008(11701)
- 2007(10726)
- 2006(8930)
- 2005(7942)
- 学科
- 济(57636)
- 经济(57577)
- 业(35010)
- 管理(34123)
- 方法(33726)
- 数学(31079)
- 数学方法(30899)
- 企(27618)
- 企业(27618)
- 财(15483)
- 农(14383)
- 中国(14109)
- 贸(10938)
- 贸易(10937)
- 易(10596)
- 务(10101)
- 财务(10087)
- 财务管理(10056)
- 地方(9978)
- 学(9967)
- 农业(9703)
- 业经(9665)
- 企业财务(9601)
- 制(9134)
- 融(7908)
- 金融(7906)
- 银(7710)
- 银行(7690)
- 和(7574)
- 行(7217)
- 机构
- 大学(181862)
- 学院(179175)
- 济(78822)
- 经济(77343)
- 管理(71136)
- 理学(62151)
- 理学院(61521)
- 管理学(60635)
- 管理学院(60294)
- 研究(56955)
- 中国(42578)
- 京(36842)
- 财(36098)
- 科学(33575)
- 农(30502)
- 财经(29623)
- 所(28627)
- 中心(27262)
- 经(26979)
- 业大(26753)
- 江(26373)
- 研究所(25964)
- 经济学(25813)
- 农业(24323)
- 经济学院(23795)
- 北京(22904)
- 范(22209)
- 财经大学(22117)
- 师范(21992)
- 州(20596)
- 基金
- 项目(118827)
- 科学(93968)
- 基金(87969)
- 研究(85893)
- 家(75663)
- 国家(75059)
- 科学基金(64696)
- 社会(55685)
- 社会科(52913)
- 社会科学(52896)
- 基金项目(46682)
- 省(45840)
- 自然(41724)
- 教育(41170)
- 自然科(40788)
- 自然科学(40774)
- 自然科学基金(40096)
- 划(38747)
- 资助(37442)
- 编号(34609)
- 部(28192)
- 成果(28162)
- 重点(26675)
- 发(24934)
- 教育部(24597)
- 创(24439)
- 人文(23665)
- 课题(23538)
- 科研(23449)
- 大学(23393)
共检索到25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沈文钦
实证分析表明,身份特征对博士生的就业偏好存在显著影响。相比较而言,男性、"985工程"高校和科研单位博士生最想到高等学校就业的比例较低;博士生父亲的学历越高,最想到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就业的比例越低,而最想到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比例越高;学源地就业仍然是毕业生的主要选择。
关键词:
博士生 身份特征 就业偏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佳乐
帮助博士生为学术生涯做好准备是培养单位的应尽之责,但尚不清楚现实中培养单位是否为博士生从事学术职业提供了足够支持,以及这种支持是否真的会作用于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6 812名博士生调查数据,使用Logit回归和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博士培养单位提供的学术职业支持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能够显著提升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概率,这一结论在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后仍保持稳健;第三,对持学术动机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而言,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对其就业意愿的影响显著大于持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贞
本文基于35所研究生院高校190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调查数据,结合对35名博士的访谈,分析了理工科博士生就业偏好的总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理工科博士生的就业偏好总体呈多元化趋势,个体呈动态变化特征;七成博士生期望在北上广深及东部城市工作,就业选择最看重行业前景、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性别、读博动机、学术发表情况、期望工作城市、父亲职业等因素对理工科博士生的就业偏好有显著影响;婚姻状况、导师及指导情况、母亲职业等因素则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侍夏芳 陈银球 李坤
高校研究生就业偏好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情况,对国家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根据现阶段研究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研究生对就业地区的偏好和就业单位的偏好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学业成绩、生源地等客观变量,薪酬待遇、离家距离、城市发达水平等主观变量,对武汉市高校研究生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研究生就业偏好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单位的偏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就业偏好倾向的研究生具有不同群体特征,为教育部门和高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栋 曾燕萍
随着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博士生整体就业率呈现波动型下滑趋势。本文选取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和个体特征等指标,基于2004-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我国博士生就业状况的影响情况,并据此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促进博士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发现:博士毕业生规模、硕士生就业状况、GDP增长率、城市化水平和博士生政治面貌皆对其就业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对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就业过程中,女博士并未由于性别因素而表现出相对劣势,其就业状况反而优于同期男博士的平均水平。
关键词:
博士生 就业率 影响因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卿石松
利用15所高校的博士生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博士生就业偏好和薪酬预期以及就业压力和就业能力状况。研究发现,大部分博士生定位于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倾向于在高校等事业单位从事学术科研工作,但也有超过30%的博士生想成为实用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和党政人才。博士生看重职业成就,首份工作的期望薪酬不高,但就业压力已成为博士生日常生活最苦恼的事情之一。尽管博士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略高于本科生和硕士生,但就业多元化背景下博士生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提升。提升博士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成为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出发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曼舒 齐寅峰
2004年Baker和W urgler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并进行了经验验证。迎合理论放宽了MM股利无关论中“市场有效性”的假设,提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现金股利政策就应由企业特征决定;如果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就会迎合投资者的偏好。本文运用逻辑回归和线性回归方法,采用我国股市1994—2003年数据,计算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并非由企业特征决定,也并不受反映投资者偏好的市场反应的显著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少军
本文首次以中国5年30省份的投入产出表为主,构建了包括省内贸易、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等指标的分省份分行业的数据库,随后以引力模型为基础,首次全面系统的检验了中国贸易的偏好性,发现存在贸易本地偏好的"中国悖论",即(1)从贸易总量上来看;(2)从出口和进口来看;(3)在控制了时间、省份和行业等个体效应后,以及从加入WTO之前与之后、沿海与内陆、中间品与最终品等3个维度进行分组检验来看,中国的贸易在国家层面上均不存在本地偏好;在省份层面上,也均不存在着本地偏好和邻近偏好。为此,中国应着力发展省内贸易与省际贸易,推动贸易的边远偏好与本地偏好、邻近偏好的再平衡,只有这样才可能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再平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江 王丽英
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做出总体界定 ,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稳定地偏向于股权融资 ,然后从配股和股利分配这两个角度出发 ,分析这一融资偏好的强弱情况。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融资偏好 内源融资 外源融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盘骐瑜
本文立足于我国公共预算的年度数据,研究财政分权与偏好显示的关系。采用Eviews软件,对选取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了解财政分权与公民偏好显示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只是作为一个作用较小的因素存在。
关键词:
公共预算 财政分权 偏好显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皑皑 沈文钦
本研究使用2007年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数据,从导师对博士生指导投入精力、指导方式、指导内容、导师制度等方面选取一系列指标考察了目前博士生导师学术指导行为的特点、模式及其影响,并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好的学术指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好的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包含两大共性:学生论文选题与导师专长契合度高,导师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同时,良好的导师指导也存在学科差异,对于人文学科,博士生更适宜"协商秩序"模式的指导,而对于工学博士生则更适合"技术理性"模式的指导。
关键词:
博士生质量 学术指导 师生关系 学生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栋 王宗业
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张导致就业门槛不断提高,伴随着"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部分用人单位在学历背景方面提出歧视性要求,从而影响了教育结果公平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学历背景歧视现象是雇主、求职者和政府等主要参与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雇主与不受歧视者在博弈中容易结成歧视偏好同盟,而政府作为制度因素的主导者在博弈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博士生 学历背景歧视 三方博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纯阳 章思
大学生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种类型国有单位具有很强的偏好,这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发现,对薪资以外的因素的考量反而成为决定大学生是否选择国有单位就业的关键。要想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逐步增强非国有性质的职业场域吸引力,着力改善民营企业薪资以外的就业环境和制度安排。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合约选择 国有单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平 李刚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首选方式。一般来说,投资者更为关注增发前的定价机制,因其涉及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对增发后的潜在利益侵害行为往往视而不见。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大股东受锁定期、价格信号等因素影响,往往倾向超发现金股利,可能损害公司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用Logistic统计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上述结论在有大股东参与认购、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更明显,这也是我国"一股独大"环境下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定向增发 现金股利 利益输送 信息不对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晓峰 程琳 蒋海玲
[目的/意义]微政务信息公开存在诸多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源泉,从公平偏好角度进行分析,不仅顺应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推动微政务信息公开顺利开展。[方法/过程]通过量化上下级政府微政务信息公开收益,文章构建了微政务信息公开的动力模型,并基于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条件,讨论了公平偏好程度、参考依赖因子、固定成本、风险规避度、代理成本等动力因素与微政务信息公开之间复杂的作用关系。进而,以《人民日报》2016年排名前10的政务微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信息对称条件下,构建动力模型取决于参考依赖因子、固定成本和下级政府的公平偏好系数;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构建动力模型取决于下级政府风险规避度和代理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