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8)
2023(3125)
2022(2784)
2021(2842)
2020(2566)
2019(5806)
2018(5757)
2017(10323)
2016(6026)
2015(7013)
2014(7169)
2013(7185)
2012(7054)
2011(6468)
2010(6719)
2009(6672)
2008(6943)
2007(6264)
2006(5618)
2005(5148)
作者
(19640)
(16637)
(16473)
(15803)
(10536)
(8134)
(7487)
(6659)
(6425)
(5954)
(5688)
(5556)
(5417)
(5398)
(5298)
(5101)
(4895)
(4882)
(4766)
(4710)
(4543)
(4252)
(4104)
(3796)
(3751)
(3686)
(3671)
(3650)
(3568)
(3433)
学科
(25362)
经济(25328)
管理(16970)
(15019)
(13589)
企业(13589)
方法(12062)
(10987)
数学(9943)
数学方法(9757)
教育(8188)
中国(6695)
(6432)
(6241)
理论(6163)
研究(5262)
(5041)
(4509)
业经(4119)
(4021)
贸易(4017)
经济学(3942)
(3847)
(3845)
(3843)
制度(3835)
(3829)
财务(3819)
财务管理(3808)
研究生(3804)
机构
大学(98847)
学院(92244)
研究(35237)
(32740)
经济(31644)
管理(31091)
理学(26336)
理学院(25906)
管理学(24983)
中国(24861)
管理学院(24819)
科学(22582)
(22053)
(18718)
(17231)
研究所(16824)
(16056)
(15144)
(15057)
中心(14988)
师范(14872)
业大(14603)
北京(14287)
农业(13715)
(12617)
财经(12583)
师范大学(12189)
(12059)
教育(11546)
(11341)
基金
项目(55826)
科学(42628)
基金(39654)
研究(38812)
(35137)
国家(34797)
科学基金(28760)
社会(23080)
社会科(21541)
社会科学(21537)
(21290)
教育(20395)
基金项目(20059)
自然(19692)
自然科(19263)
自然科学(19254)
自然科学基金(18935)
(18471)
资助(17631)
编号(15764)
成果(14792)
重点(12848)
(12542)
课题(11834)
大学(11211)
(10861)
科研(10785)
教育部(10661)
(10616)
计划(10414)
期刊
(41208)
经济(41208)
研究(30933)
中国(24424)
学报(19579)
教育(18802)
科学(15932)
(15472)
大学(14456)
(13217)
学学(13105)
管理(12272)
农业(10419)
(7562)
技术(7498)
(7344)
金融(7344)
财经(6988)
图书(6404)
(6065)
经济研究(5739)
(5644)
(5547)
业大(5296)
统计(5205)
业经(4798)
书馆(4712)
图书馆(4712)
问题(4659)
农业大学(4434)
共检索到150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杜静  常海洋  
工具理性的普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博士生与导师的成长与进步,提高了博士生培养质量与导师队伍建设水平,但同时也压缩了博士生导学关系中交往理性的生存空间,使博士生与导师在交往过程中呈现出“相安的疏离”和“表现式亲密”的亚健康状态。具体表现在:教育主体与认知对象的倒置引发师生间的客体式交往,制度规范对主体权利的压制导致师生间的任务式交往,言语与沟通环境的缺失造成师生间的表演式交往,教育系统与生活世界的脱节引起师生间的抽象式交往。实现博士生导学关系中的交往理性,可通过把握主体间性重拾师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心理契约获得共同认可的规范与愿景,通过视域融合建构师生理解与沟通的言语场域,通过导学共同体营造教育系统与生活世界相融的师门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旭东  
我国高职教育普遍缺乏人文素养培育的内容,这不仅不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期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文教育的缺失表明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差,本文旨在揭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强  
"客观主义"知识论者对"知识个人性"的漠视,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知识论的历史渊源很深。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的个人性"曾经一度缺失,但进入20世纪以来,呼唤"知识个人性回归"的声音占了主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知识论中,"知识个人性"却倍受关注,因此说当前课程改革提倡对"知识个人性"关注,符合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文化、且顺应时代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广来  仓伟  
成人学习是全民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人学习中的"生命观"不容忽视。重视"生命观"教育是成人学习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是现代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成人学习中出现了"生命观"缺失的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成人正确"生命观"确立,甚至使之失去生命意义的追求动力和方向。基于对生命观内涵与特征理解,明确成人学习中生命观缺失的表现,归纳和总结生命观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成人学习中生命观的回归路径,以期充分发挥生命观在成人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超  吴春梅  
以"社会"概念反观中国社会的结构与转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缺位。文章认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意味着在国家层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公民社会组织层面,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治理建立平等协商的对话沟通平台;在个体公民层面,则要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使每位公民具备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愿望和相应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亚鸿  
高职教育的人文性是与高技能性相对应的另一重属性,它是指高职教育具有人伦教化、文化传递、社会整合功能和培养人文素养、塑造人文精神使命的属性。高职教育的人文性立足于人的和谐发展,通过教化和传递文化,培育人的审美情感、道德理想、健康人格、思维能力等品质和潜能,为社会生活提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简言之,高技能性是教人"如何做事"的育技性,人文性则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育人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闫守轩  朱宁波  
在呼唤教育中关照学生生命体验的当下,却忽视了教师职业生活中的生命体验。回归生命体验的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内涵式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和时代必然,具有主体性、实践性、整体性与超越性特征。借鉴美国"共同教与学"计划和"教学勇气项目",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创设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引领教师生命体验,在职后教师教育中,转化消极体验,呵护教师心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丹丹  刘慧芳  
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它不仅泛泛地具有促进成熟的人生观形成的作用,还有效地作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较为严重,重职业技能教育、轻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加强人文教育工作,并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谈秀菁  
特殊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缺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简单移植普通教育的课程理论研究成果,没有自身特色,也没有实质性的特殊教育课程实践研究作支撑。必须通过转换研究范式、研究特殊教育课程的特殊性、特殊学校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等途径走出理论研究缺失的困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德山  
人文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统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以人为本"被忽略、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人文教育日趋边缘化等现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人文教育育人体系、改革教育教学,确保人文教育取得实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运鹏  
现代人本管理在理论上对人性的研究存在不足,实践上缺乏对人生命的根本关怀,多为、乱为等现象突出,"重钱轻人"、"重人忽本"等现象严重,道家"法自然"、"贵生命"、"重无为"的人本管理思想是解决当前问题的良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儿童生活经验的缺失是我国课堂教学的弊病之一。本文从教学实例入手,分析课堂教学中儿童生活经验缺失的原因是儿童与学科的对立,接着阐述了杜威对于儿童与学科之间关系的看法及启示。文章认为,课堂教学中儿童生活经验的回归,意味着教师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儿童,时刻关照儿童当下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要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重视教学的过程价值,追求植根于儿童内心深处的成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秀丽  张淑霞  
文章考虑协变量缺失下非线性分位数回归中参数部分的经验似然统计推断,提出了加权修正的估计方程,并给出了当缺失机制已知和未知时极大经验似然估计的渐近分布,得到了著名的Horvitz-Thompson现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明理  
传统图书馆职业权利如采访权、编目权、汇编权、收藏权、传播权等在数字信息时代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现象,这对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产生了不利影响。问题的产生与没有从法律层面确立图书馆职业权利、图书馆缺乏独立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版权保护制度的强化、数据库存在垄断以及网络传播豁免权利不足等因素相关。回归路径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通过立法明确图书馆职业权利、构建图书馆专有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扩展开放传播的版权保护方式、多策略应对数据库商的垄断行为、赋予图书馆足够的网络传播豁免权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先文  陈建东  朱小芹  
文章研究了响应变量随机缺失下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首先基于观测数据得到了响应变量的条件分位数估计;其次在响应变量随机缺失的假定下,对缺失数据进行多重插补;最后,基于插补后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该方法在数据缺失率较大或协变量维数较大时,参数估计结果依然有效。通过随机模拟说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