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7)
- 2023(15371)
- 2022(13303)
- 2021(12323)
- 2020(10470)
- 2019(23974)
- 2018(23372)
- 2017(44389)
- 2016(24479)
- 2015(27161)
- 2014(26809)
- 2013(26260)
- 2012(23947)
- 2011(21647)
- 2010(21365)
- 2009(19008)
- 2008(18139)
- 2007(15491)
- 2006(13360)
- 2005(11471)
- 学科
- 济(89958)
- 经济(89861)
- 管理(65453)
- 业(61998)
- 企(51171)
- 企业(51171)
- 方法(42571)
- 数学(36899)
- 数学方法(36449)
- 中国(26627)
- 农(24785)
- 财(22330)
- 学(22041)
- 业经(20274)
- 地方(17757)
- 贸(17257)
- 贸易(17248)
- 易(16742)
- 理论(16617)
- 农业(16578)
- 制(16069)
- 技术(15635)
- 环境(14247)
- 教育(14084)
- 和(14047)
- 务(14038)
- 财务(13971)
- 财务管理(13949)
- 企业财务(13200)
- 划(12713)
- 机构
- 大学(336867)
- 学院(334939)
- 管理(130370)
- 济(127142)
- 经济(124264)
- 研究(114518)
- 理学(114373)
- 理学院(113043)
- 管理学(110870)
- 管理学院(110281)
- 中国(80034)
- 科学(74599)
- 京(71547)
- 农(62167)
- 所(58454)
- 业大(56481)
- 财(55987)
- 研究所(53981)
- 中心(50958)
- 农业(49200)
- 江(48183)
- 范(46103)
- 财经(45802)
- 师范(45570)
- 北京(44621)
- 经(41899)
- 院(41726)
- 技术(39423)
- 州(38596)
- 经济学(37728)
- 基金
- 项目(240961)
- 科学(188663)
- 基金(173470)
- 研究(172139)
- 家(154162)
- 国家(152857)
- 科学基金(129709)
- 社会(106861)
- 社会科(101218)
- 社会科学(101191)
- 省(95324)
- 基金项目(92807)
- 自然(86668)
- 自然科(84671)
- 自然科学(84644)
- 自然科学基金(83090)
- 划(81685)
- 教育(81661)
- 资助(70446)
- 编号(70055)
- 成果(55169)
- 重点(54922)
- 部(52821)
- 发(51288)
- 创(50516)
- 课题(49372)
- 创新(47029)
- 科研(46710)
- 计划(45198)
- 教育部(44954)
- 期刊
- 济(132206)
- 经济(132206)
- 研究(94265)
- 中国(65728)
- 学报(62419)
- 农(55215)
- 科学(53752)
- 大学(46239)
- 教育(45945)
- 管理(45147)
- 学学(43358)
- 财(40586)
- 农业(38209)
- 技术(31512)
- 融(23535)
- 金融(23535)
- 业经(22157)
- 经济研究(21682)
- 财经(21437)
- 业(19926)
- 经(18359)
- 图书(17928)
- 科技(17800)
- 问题(17053)
- 业大(17041)
- 版(16996)
- 技术经济(15235)
- 理论(15006)
- 职业(14932)
- 商业(14250)
共检索到475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承
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博士生,职业期望受到教育条件、学术环境和经济基础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最终的学术职业选择是经过长期准备而做出的还是更多受到短期因素的制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学术职业、职业选择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2010年北京地区研究生发展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对当前我国博士生的职业期望、特别是学术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博士就读动机是我国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职业的主要驱动力,这可以理解为,博士研究生已经为其学术职业生涯进行了长期的心理准备;而就读于985或211等质量较高的学校、导师是教授等因素也对选择学术职业有正向的影响,同时存在非常显著的学科差异。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学术职业期望 影响因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小鹏 张三保
对美国博士生科研绩效研究进行综述,从测度内容、测度时段、测度指标和数据来源等方面阐述了美国博士生科研绩效评价的方法,从个体、组织及个体与组织结合三个层次,对影响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归纳,并对博士生科研绩效的未来研究及教育改革实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科研绩效 培养质量 影响因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鲍威 杜嫱 麻嘉玲
利用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从个体特质和学术劳动力市场两个视角,阐释博士生学术从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⑴博士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近三分之一学术型博士向非学术部门溢出;⑵女性博士更偏好稳定的学术职业,农村、低收入博士群体更倾向选择学术部门就业,成为学术精英,实现向上社会流动;⑶拥有学界专业认同的博士倾向于选择学术职业,但相当一部分素质优异的博士人才外流非学术部门;⑷学术志趣和热情对立志学术为业具有重要影响;⑸学术机构的从业环境恶化和职业吸引力减弱对博士的学术就业取向形成冷却效应。
关键词:
博士生 就业意向 学术职业 影响因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艺林 何仁龙 马桂敏 张元兴
调查显示,导师和博士生对优化学术环境持有强烈的愿望,这是改善博士生学术环境的前提。在博士生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导师是“主导因素”,导师应当发挥优化学术环境的主导作用。即导师应该发挥好优化博士生教育学术环境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提高指导频率以增强学术环境的活力,激励合作以减小学术行为的“熵”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海迪
借鉴心理学中的激情二元模型,利用38所研究生院高校1729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学术型博士生学术激情的总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博士生普遍存在学术激情不高的现象;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其和谐学术激情显著高于强迫学术激情;院校类型以及学科专业对博士生的学术激情有一定的影响;性别因素、婚育状态、年级、读博方式对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均无显著影响;导师指导对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均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高校学术型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提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巧林 孙建军 卞清 杭祝洪
对南京大学在校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调查数据,比较了博士生与导师对同一问题的答复,揭示了当前博士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从衡量指标与变化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现状;比较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详细解释了培养制度与导师指导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博士培养质量 影响因素 博士生 导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亚
作者首先分析了博士生独立科研能力的组成,然后结合作者的切身体会,对论文选题、利用Internet进行文献检索和学术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在学位论文中增加论文工作总结报告等四个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韦岚 全守杰
博士生教育的学术性特征初显于考生报考与录取阶段,综合体现于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并延伸至以大学等学术职业集中的领域为职业取向。博士生的学术职业认同体现了博士生将学术性内含的规范与准则内化在学术活动中,以此确认自身价值,并获得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因此,整体建构博士生学术职业认同可相应从惯习纠正、科研训练和职前辅导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博士生由学业向学术职业的稳定转换。这不仅利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将有助于达到提升我国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向教育强国目标迈进的目的。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学术职业 认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毛丹 沈文钦 武迪 刘雅欣
近年来,随着博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生培养质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解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和师生关系满意度,本研究对1409名博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根据控制性和支持性两个维度,博士生导师指导风格可以分为紧密型、民主型、控制型和松散型四种类别。学术指导模式和师生关系满意度受三大类因素即环境与组织文化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和导师个人因素的综合影响,改变不利于博士生发展的指导模式和互动关系,对于提升整个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术指导模式 师生关系 控制性 支持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蔡芬 曹延飞 顾晔 谢鑫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培养高层次教育管理和教学人才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教育博士生延期毕业现象十分明显。通过对14名教育博士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学习主体特征制约、群体文化氛围浸染、培养环境同质化和家工学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教育博士生延期毕业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优化生源质量,实施"过程淘汰",营造向学氛围,改革考核机制,并适当延长脱产学习年限等方式缓解教育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现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牛梦虎 郭瑞迎
对美国学界关于博士生流失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述评。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学科、院系文化环境、经济资助方式、博士项目的培养规模和博士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是影响美国博士生流失的主要因素,而博士生的人口学特征和学术背景对其是否会流失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苏洋
运用深度访谈法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中文项目留学博士生课程学习体验进行个案研究发现:目前留学博士生课程学习体验存在课前准备尚不充分、缺乏主动性、课堂参与度弱以及课后反思难以形成学术性的知识体系等问题。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影响留学博士生课程学习体验主要涉及个人因素、刺激因素和环境因素三层影响因素,分别包括留学生汉语水平、学习投入、性格和年龄,任课教师和同伴群体,家庭关系和课程管理制度。提高留学博士生的课程学习体验,高校需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课堂准入机制以及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支持。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留学博士生 课程学习 学习体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璐璐 刘娟娟 郭菲 赵琳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佳乐
帮助博士生为学术生涯做好准备是培养单位的应尽之责,但尚不清楚现实中培养单位是否为博士生从事学术职业提供了足够支持,以及这种支持是否真的会作用于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6 812名博士生调查数据,使用Logit回归和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博士培养单位提供的学术职业支持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能够显著提升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概率,这一结论在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后仍保持稳健;第三,对持学术动机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而言,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对其就业意愿的影响显著大于持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梅 王秉中 甘国龙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调研访谈、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基于博士生学术成果质量的视角,结合高校博士生培养现状,建立了一套博士生导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