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
2023(1073)
2022(852)
2021(894)
2020(731)
2019(1726)
2018(1568)
2017(2258)
2016(1474)
2015(1678)
2014(1620)
2013(1771)
2012(1705)
2011(1659)
2010(1745)
2009(1532)
2008(1517)
2007(1349)
2006(1186)
2005(1168)
作者
(4750)
(4058)
(3926)
(3915)
(2622)
(1969)
(1760)
(1669)
(1639)
(1431)
(1417)
(1393)
(1333)
(1318)
(1257)
(1251)
(1237)
(1181)
(1139)
(1139)
(1138)
(1059)
(974)
(965)
(902)
(880)
(875)
(870)
(862)
(851)
学科
教育(5110)
研究(4637)
(4130)
研究生(3712)
(3226)
经济(3221)
管理(2390)
(2352)
中国(2095)
医疗(2095)
(2095)
(2084)
制度(2082)
服务(1970)
(1808)
(1742)
理论(1706)
(1457)
企业(1457)
(1117)
方法(1094)
教学(1087)
(1062)
工作(864)
业经(844)
学校(693)
农业(688)
数学(684)
数学方法(666)
(640)
机构
大学(24176)
学院(20042)
研究(10783)
管理(6474)
(6422)
经济(6011)
(5943)
科学(5604)
中国(5431)
教育(5382)
理学(5277)
理学院(5156)
管理学(5014)
(4999)
管理学院(4963)
(4494)
研究所(4466)
师范(4458)
(4298)
(4234)
(4002)
北京(3957)
(3932)
师范大学(3763)
中心(3740)
业大(3385)
(3180)
农业(3055)
(2925)
(2839)
基金
项目(12958)
研究(10762)
科学(10025)
基金(8648)
(7612)
国家(7519)
教育(6329)
科学基金(6078)
社会(5743)
社会科(5381)
社会科学(5381)
(5143)
编号(5015)
成果(4855)
(4629)
基金项目(4257)
课题(4126)
自然(3673)
自然科(3575)
自然科学(3572)
自然科学基金(3514)
资助(3272)
重点(3236)
(3225)
(3053)
大学(2864)
(2849)
项目编号(2815)
(2756)
(2755)
期刊
研究(10727)
教育(10101)
(9577)
经济(9577)
中国(9200)
(6584)
学报(4121)
(3444)
研究生(3358)
大学(3332)
学位(3331)
科学(3315)
(3226)
卫生(3226)
学学(2613)
农业(2442)
图书(2418)
(1931)
管理(1851)
书馆(1683)
图书馆(1683)
技术(1674)
高等(1547)
职业(1535)
(1380)
情报(1306)
(1286)
论坛(1286)
高等教育(1248)
(1233)
共检索到37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璐璐  史静寰  
学术志趣是一个融合了个人兴趣与社会理想的综合概念。博士生学术志趣指的是博士生对学术研究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百折不挠的韧性,内化于心的认同,坚定不移的承诺,不计功利的投入,以及恒久不变的志向。博士生学术志趣蕴含学术热情的形成、学术韧性的锤炼、学术认同的建构、专业承诺的恪守以及学术志向的追求多重意涵。在吸收并借鉴了研究生社会化理论与学术整合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结合对于博士生学术志趣内涵及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初步构建了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形成框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金林  龚放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博士生教育培养目标单一化受到的挑战,阐述了博耶对博士生教育目标的反思与建议,介绍了近年来美国实施的旨在拓宽博士生培养目标、增强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的重要改革项目,并讨论了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邝宏达  李林英  
使用6所高校88个重大科研项目子团队554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验证科研训练环境对研究生学术志趣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科研训练环境正向显著预测研究生学术志趣;学术自我效能(M1)、学术角色认同(M2)和学术结果期待(M3)在科研训练环境与研究生学术志趣的关系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中介作用效应量从大到小依次为M2>M1>M3;存在角色认同路径、自我效能路径两条路径,结果期待只有与它们联合才能产生中介作用。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通过改善科研训练环境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志趣,需要遵循角色认同和自我效能两个心理机制,巧用结果期待机制,即注意激励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陆一   冷帝豪   沈哲妍  
国家主导下的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模式期待个人的天赋才干经历学术磨砺后自觉地贡献于国家和人民。其选拔制度带有竞争“优胜”的取向,而培养目标则要求“兼济”家国的品格。为此“,拔尖计划”入围学生具有怎样的价值倾向;他们在个人、家庭与国家之间,在荣誉、财富与学术成就之间,在自我、他人与不同文化观念之间,形成了怎样的价值排序值得关注。基于对全国7所一流大学1 543名拔尖学生的调查,运用潜类别分析识别了“领袖型”、“专家型”、“功利型”与“疏离型”四类价值倾向及其人数比例;进而运用Lanza方法、BCH方法以及三步法等统计方法,揭示四类学生在学习成绩、科研投入时间和家庭收入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专家型”“、领袖型”“、功利型”“、疏离型”学生占比分别为48%、22%、16%、14%。其中,前三类学生虽然在学业表现上没有显著分化,但由于价值倾向不同,他们将日渐形成不同的志趣;“疏离型”学生状态不佳,被动接受塑造,却未内化形成真正的自我认知。如何引导学生确立更加成熟的价值信念,培育入选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济世品格,应成为“拔尖计划”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新忠  邢晓  
在博士生教育改革政策推动与高校积极响应之下,我国博士生分流历经遴选分流、分流淘汰、分流退出等形态的更迭,不断朝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成为高校改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优化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强化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举措。然而,现行以竞争与淘汰逻辑为主的单一式分流实践遮蔽了“分类培养与多元成才”的博士生分流的本质内涵与价值追求,致使分流成效不佳,亟待从分流目标、分流主体、分流方式、分流结果及分流保障等方面加以系统优化,构建以分流目标的人本性、分流主体的交互性、分流方式的多样性、分流过程的嵌套性、分流结果的发展性为本质特征的立体式分流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分流在博士生教育改革中的功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树锋  
1978年,我国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我考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师从著名地质学家郭令智院士;1982年初,我在郭老师指导下继续博士研究生学业,1984年底,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我有幸成为我国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在学期间,我还担任了研究生支部书记、研究生辅导员。1985年我留南京大学任教后即开始招收硕士生,并协助指导博士生,担任地质学系副主任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系分委员会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璐璐   刘娟娟   郭菲   赵琳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韦岚  全守杰  
博士生教育的学术性特征初显于考生报考与录取阶段,综合体现于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并延伸至以大学等学术职业集中的领域为职业取向。博士生的学术职业认同体现了博士生将学术性内含的规范与准则内化在学术活动中,以此确认自身价值,并获得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因此,整体建构博士生学术职业认同可相应从惯习纠正、科研训练和职前辅导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博士生由学业向学术职业的稳定转换。这不仅利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将有助于达到提升我国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向教育强国目标迈进的目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炜  
我国自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增长,但仍然难以满足需求,更不能适应现代化要求。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分布、授权高校、硕博比、学术型与专业博士等结构都亟待优化,质量观也需要更新。应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提升导师队伍,强化培养过程,加强学科建设,为实现现代化做贡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科学研究与教学和学习的结合是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结合使博士生教育与科学研究建立起了历史的、必然的关联,并成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的重要选择。但随着职业的分化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博士学位作为大学教师"资格证"的传统正面临挑战,从而引发了关于博士生教育是继续保持以"学术为业"的传统,还是要与学生的短期职业目标以及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建立联系的本质之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艺林  何仁龙  马桂敏  张元兴  
调查显示,导师和博士生对优化学术环境持有强烈的愿望,这是改善博士生学术环境的前提。在博士生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导师是“主导因素”,导师应当发挥优化学术环境的主导作用。即导师应该发挥好优化博士生教育学术环境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提高指导频率以增强学术环境的活力,激励合作以减小学术行为的“熵”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顾平  
作者分别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成果效应等四个方面对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格局建立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获得广泛的认同,从而带来美术学博士生培养体系的根本变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沈文钦  张帅  
阐述了博士生发表论文的意义,利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从博士生在学期间人均发表论文情况和博士生学术发表在整个知识创新体系中的贡献两个视角对博士生的学术发表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分析表明,博士生在整个论文发表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生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朱红  郭胜军  彭程  
高等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科学发展和创新技术进步的根本。本文关注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后其学习兴趣在专业、职业上的变化和发展机制,基于"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课题组全国近百所高校大学生十万调研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群体差异、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理想的双翼萎缩:学习兴趣缩水,职业追求志向不足;职业志趣发展的"自我中心"特征突出,进一步印证了前期理科专家调研得出的理科本科生"兴趣和志向双重缺失"的结论。但是也需要看到,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基础良好,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兴趣和志向。未来研究需要进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志坚  
在博士生培养中,导师的正确指导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强导师之间的交流,共同探索培养和造就高质量创造性人才的途径和方法,本刊将陆续摘编一些博士生导师在博士生培养中的经验体会,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