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8)
- 2023(15102)
- 2022(12421)
- 2021(11710)
- 2020(10101)
- 2019(23089)
- 2018(22959)
- 2017(44034)
- 2016(24160)
- 2015(27515)
- 2014(27536)
- 2013(27097)
- 2012(24977)
- 2011(22271)
- 2010(22235)
- 2009(20697)
- 2008(20661)
- 2007(18876)
- 2006(16362)
- 2005(14669)
- 学科
- 济(100215)
- 经济(100027)
- 管理(66910)
- 业(64574)
- 企(54470)
- 企业(54470)
- 方法(47671)
- 数学(40534)
- 数学方法(39913)
- 农(27318)
- 中国(27176)
- 财(26241)
- 学(25665)
- 业经(22710)
- 制(20455)
- 理论(18535)
- 地方(18332)
- 农业(17442)
- 贸(17147)
- 贸易(17136)
- 务(16856)
- 财务(16796)
- 财务管理(16755)
- 易(16649)
- 和(16432)
- 企业财务(15941)
- 银(14657)
- 银行(14608)
- 教育(13813)
- 行(13804)
- 机构
- 大学(352111)
- 学院(346354)
- 济(137086)
- 经济(133961)
- 管理(130921)
- 研究(117159)
- 理学(112980)
- 理学院(111624)
- 管理学(109201)
- 管理学院(108549)
- 中国(86609)
- 京(74419)
- 科学(74306)
- 财(63330)
- 农(60312)
- 所(59238)
- 中心(54980)
- 研究所(54057)
- 江(53445)
- 业大(53292)
- 财经(50926)
- 范(47962)
- 农业(47446)
- 师范(47403)
- 北京(46374)
- 经(46232)
- 经济学(42772)
- 院(42311)
- 州(41996)
- 经济学院(38459)
- 基金
- 项目(232894)
- 科学(183029)
- 基金(169461)
- 研究(166453)
- 家(148769)
- 国家(147567)
- 科学基金(126290)
- 社会(105661)
- 社会科(99267)
- 社会科学(99234)
- 省(91128)
- 基金项目(89434)
- 自然(83247)
- 自然科(81386)
- 自然科学(81363)
- 自然科学基金(79892)
- 教育(79038)
- 划(77089)
- 资助(69682)
- 编号(67534)
- 成果(55586)
- 重点(53271)
- 部(51639)
- 发(48995)
- 创(47713)
- 课题(46693)
- 科研(45566)
- 创新(44654)
- 大学(44195)
- 教育部(44173)
共检索到510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
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2007—2009全国学科排名》中物理学学科的排名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8所院校的物理学院(系)411位教师,与57所院系建立博士生互聘网络和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博士毕业生互聘网络中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不对称性,社会资本存量在院系间表现出较大的离散度,学者的博士毕业院系和任职院系在其学术生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丽萍 沈文钦
以第四轮学科评估前20名化学学科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博士毕业单位出发构建了样本数为2 387的互聘矩阵网络;通过图表数据处理和UCINET软件计算呈现的数据规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分析了国内精英大学化学学科博士毕业生互聘网络的主要特征、密度、中心度和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国内精英大学的化学学科已经建立了相对紧密的互聘网络;国内精英大学化学学科存在显著的层级结构;互聘网络中的层级地位,主要与科系历史声誉、所属大学声誉和地域三大因素有关;互聘网络中存在地域封闭性特征,东北地区尤其显著;自2011年青年千人计划出台以来,随着对海外人才引进的重视,国内各化学博士点内部的互聘网络有所削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通过构建中国碳排放行业流动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网络的度分布、聚集系数、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等统计性质,以及网络结构中的个体位置、整体形态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中国行业间碳流动网络是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网络。(2)能源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制品业以及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碳流动网络中的发散中心,采选业、建筑业、金属制品业及设备制造业是网络中的集聚中心。(3)碳流动网络的密度低、通达性良好,存在着较为严格的网络等级度和行业叠加效应,且围绕中心行业呈现一定的集
关键词:
碳排放 流动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性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培 赵文华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世界知名高校智库研究人员的教育及任职经历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一流高校智库研究人员绝大多数获得名校博士学位,具有学术、政府、商业、媒体和其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多元化任职经历,不同高校智库组织的人员任职经历网络存在差异和特色化发展现象。从结构主义的视角来看,这有助于高校智库增强和积累社会资本,从而有效提高政策影响力。
关键词:
高校智库 研究人员 任职经历 社会网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春 张金隆
利用O-D关联模型测算省级行政区域间货运关联的强弱,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省际铁路货运联系的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省际铁路货物联系呈现出网络化特征,但地域分布不均衡;宁夏、上海、四川、北京和湖北为重要铁路货运中介;中国省际铁路货物联系网络具有分散化趋势,但铁路网络化还没有形成;河北、山西、宁夏、山东形成的子群铁路货物联系较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桢 杨帆 刘大滏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层级模型及结构等价模型,分析涉农信息交流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涉农信息网络整体围绕信息权力及行政权力较高的节点呈现中性化趋势,对基层节点信息传递密度较低,说明信息服务对象以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为主,而面向基层用户信息的传播效率较差;农业经济信息相关节点地位较高,而科技环境相关节点处于网络边缘,可能对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业长期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丽珍 汪侠 甄峰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了长三角25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两种交通方式测量得到的时间距离作为城市间距离,结合2011-2013年各城市的百度指数计算了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等指标,分析了区域流动空间的网络特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区域流动空间网络基于高速铁路的核心城市网络已经初步形成;网络中心性与网络偏平化趋势同时并存;次级网络的构成与城市间的距离及行政边界存在着直接关联。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流动空间 城市网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丽珍 汪侠 甄峰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了长三角25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两种交通方式测量得到的时间距离作为城市间距离,结合2011-2013年各城市的百度指数计算了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等指标,分析了区域流动空间的网络特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区域流动空间网络基于高速铁路的核心城市网络已经初步形成;网络中心性与网络偏平化趋势同时并存;次级网络的构成与城市间的距离及行政边界存在着直接关联。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流动空间 城市网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邱志萍 刘举胜 何建佳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研究商贸流通网络问题兼具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基于2000—2020年各省(区、市)数据,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省际商贸流通产业的空间联系,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商贸流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商贸流通网络的节点联系紧密度仍偏低,呈现出典型的“小世界性”特征和自我稳定的演化特征,并由大分散与小聚集并存的四个子群构成;各省(区、市)中心性水平和核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自东部向东北及中西部递减的空间特征;双边收入规模、产业结构差异、人口城市化差异和交通设施联通显著强化了商贸流通联系,而地方保护主义、物流发展差异、网络应用差距和地理邻近关系弱化了商贸流通联系。我国应重视省际商贸流通的空间联系,完善省际商贸流通产业的协同合作机制,重点打造不同定位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中心;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加快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加强地区间产业分工与合作,协调推进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交通与数字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内贸与外贸协同化发展,加快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小勇 吴晓雪 李翔宇
为在全球价值链下衡量分析一个国家真实的贸易获益情况及与他国贸易摩擦程度,本文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及世界银行反倾销数据库(GAD,Global Anti-dumping Database)的相关数据,同时构建增加值贸易及反倾销两类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增加值贸易网络和反倾销网络的结构变化,并使用QAP方法对两个网络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经济体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拥有更多的贸易联系可以有效抑制反倾销关系的产生,但高端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于网络信息的掌控力更能使国家占据发起反倾销主导权;对比分析表明,传统核算体系下的贸易流量依旧是反倾销诉讼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表明,中国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高端价值链领域参与不足。此外,研究认为增加值贸易网络是可塑性的,可通过调整网络结构应对贸易摩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映雪 甄峰 王波 邹伟
认知信息空间中城市网络的组织与结构特征,对预测在网络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区域城市体系动态演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尝试探究基于微博信息空间的城市网络中不同节点的中心性与对等性,网络整体的一致性以及区域城市组团模式。以51个城市组成的中国主干城市网络为例,研究表明信息空间的城市网络与实体空间中经济网络、交通网络的高密度聚集区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信息空间城市网络的整合一致性高、分支少等结构特征,又体现出信息空间的虚实复合性特征。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供了信息空间城市网络结构的重要甄别途径。与其他分析手段有机结合,以获得更加系统和动态的测度结果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瑞 袁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结构分层出现多元化趋势,与职业、教育、收入、社会声望等直接相关的身份属性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及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个性化,网络“圈层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逐渐进入到学界研究领域及大众视野。尤其以朋友圈、微信群、订阅号等为载体的社交分布式“圈层化”逐渐终结了大众传播模式,进入到小众甚至非众传播领域,这对传统媒介内容生产、传播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社会结构分层角度入手,探析网络“圈层化”的产生背景及演进过程,并结合当下媒介传播实例,剖析“圈层化”对大众传播、社会关系等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关键词:
圈层化 社会结构 社会分层 大众传播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瑞 袁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结构分层出现多元化趋势,与职业、教育、收入、社会声望等直接相关的身份属性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及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个性化,网络“圈层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逐渐进入到学界研究领域及大众视野。尤其以朋友圈、微信群、订阅号等为载体的社交分布式“圈层化”逐渐终结了大众传播模式,进入到小众甚至非众传播领域,这对传统媒介内容生产、传播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社会结构分层角度入手,探析网络“圈层化”的产生背景及演进过程,并结合当下媒介传播实例,剖析“圈层化”对大众传播、社会关系等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关键词:
圈层化 社会结构 社会分层 大众传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世奎 沈文钦
对我国2006届博士毕业生学缘结构的实证分析表明,博士教育整体的优质生源比例偏低,特别是非"985工程"高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明显不够;博士生存在逐级向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趋势;博士生存在明显的"母校"情结,流动性差,"近亲繁殖"问题较为突出。大幅度提高博士生的待遇,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博士招生自主权,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招生考核方式是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博士培养质量 学缘结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传毅 吕晓泓 李明磊
基于作者共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中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学者的合作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学者合作率从1980年至2015年显著上升,目前为58.3%,但合作网络的密度较低,学者联系不够紧密,以孤点型、双人型的合作模式为主,但完备型、潜力型的合作模式逐步出现,从而形成若干核心的学术团队,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者合作 社会网络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