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7)
2023(3378)
2022(2853)
2021(2677)
2020(2294)
2019(5255)
2018(5041)
2017(9751)
2016(5456)
2015(5781)
2014(5942)
2013(5872)
2012(5389)
2011(4864)
2010(4774)
2009(4308)
2008(4309)
2007(3846)
2006(3198)
2005(2867)
作者
(16624)
(13820)
(13713)
(13135)
(8761)
(6925)
(6288)
(5501)
(5178)
(5037)
(4834)
(4725)
(4553)
(4381)
(4355)
(4351)
(4146)
(4043)
(3947)
(3837)
(3514)
(3500)
(3321)
(3179)
(3130)
(3127)
(3070)
(3011)
(2983)
(2849)
学科
(20965)
经济(20941)
(15019)
管理(14721)
(12778)
企业(12778)
方法(11590)
数学(10381)
数学方法(10223)
(5923)
(5580)
中国(4765)
(4482)
(4205)
财务(4197)
财务管理(4185)
企业财务(4058)
业经(3976)
(3943)
技术(3870)
地方(3698)
(3539)
理论(3450)
(3423)
银行(3416)
(3229)
金融(3229)
(3225)
教育(3215)
农业(3063)
机构
大学(77973)
学院(76009)
管理(29355)
(28803)
经济(28126)
研究(27378)
理学(25622)
理学院(25294)
管理学(24781)
管理学院(24630)
中国(19035)
科学(18356)
(16528)
(15062)
(14132)
(13619)
业大(13324)
研究所(13143)
中心(12098)
农业(11995)
财经(11173)
(11005)
(10327)
(10220)
(10151)
北京(10110)
师范(10018)
(8798)
经济学(8633)
财经大学(8476)
基金
项目(55514)
科学(43549)
基金(40271)
研究(37663)
(36257)
国家(35986)
科学基金(30476)
社会(23666)
社会科(22549)
社会科学(22539)
(22189)
基金项目(21219)
自然(20773)
自然科(20341)
自然科学(20332)
自然科学基金(19956)
(18975)
教育(17704)
资助(16953)
编号(13996)
重点(12879)
(12237)
计划(11410)
(11398)
(11368)
成果(11139)
科研(11054)
(10738)
创新(10706)
课题(10312)
期刊
(27648)
经济(27648)
研究(21555)
学报(15131)
中国(14300)
科学(12926)
(12610)
(11086)
大学(11014)
学学(10394)
管理(9621)
教育(8981)
农业(8727)
技术(6431)
(6080)
金融(6080)
财经(5456)
(5122)
统计(4885)
(4657)
经济研究(4644)
(4637)
科技(4261)
决策(4123)
(4122)
业经(4088)
技术经济(4071)
业大(3947)
资源(3924)
问题(3540)
共检索到106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雪  
博士学位成为高等教育可授予的最高学位以来,学位论文就成为衡量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客观上是有条件的,包括申请者提交的论文是否包含原创性贡献,论述是否清楚,结果是否重要等。但论文评价又有很强的主观性,即同行专家是评价主体,同行专家的选择、专家本人的研究偏好、评价标准等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位论文评价中,过于偏重客观性或主观性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对博士学位申请者产生影响。如何看待学位论文评价中的主观性或客观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庆石,马怡宁  
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统计指标的两种基本属性。从统计指标的生成过程看,一方面,统计指标是由具有不同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以及各种不同思想风格的经济统计理论工作者经抽象思维和逻辑概括而形成的;另一方面,统计指标不是人们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对客观现实过程的概括和抽象,是对现实的逼近。因此统计指标一生成就具有两种特性:主观性和客观性。一、统计指标的主观性统计指标的主观性是指统计指标生成和测量过程中因渗入人的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晓平  崔敏  
创造性成果是博士学位质量的根本标志,抓住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的分析就抓住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评价法的内容及结果分析。该方法为评审专家提供了评审的参考依据,评审结果基本能真实反映博士论文水平,并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研究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对目前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机制的补充和完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世平  张艳芳  
法人分类标准的客观性是指是指认识论、知识论上的客观性,它包括标准所揭示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标准应用具有客观性两个方面。承认法人分类标准的客观性,并不排斥社会组织在法人登记时自主选择法人属性的可能。社会组织主体的选择是由社会和其自身利益、需要所决定的。民办职业院校的举办者选择非营利法人,必须自觉抑制资本的逐利性需求,主动强化教育的公益性功能,有效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民办职业院校的举办者要真正实现法人属性选择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换句话说,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要实现不仅有非营利法人之"名",更有非营利法人之"实",需要从思想观念层面消除将教育公益性和资本逐利行为绝对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线性思维;从国家法律制度层面有效化解非公有资本逐利性对非营利法人的实质性颠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钱思雯  
合同制度始终在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矛盾冲突中不断演进。在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作为区分保险与赌博的客观标准始终无法回避主观性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呼吁取消保险利益原则。但是,作为主观要素的保险目的却更为接近保险合同本质,并呈现出客观化功能:损失补偿系保险合同典型的交易目的,并在补偿性保险中作为客观目的认定,用以衡量保险法律上的损失;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同意系明示的主观目的,避免了利益主义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保险合同主观化与客观化的平衡过程中应当以"损失"取代"利益",构建保险目的客观化标准;同时,理顺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和法院的外部控制体系,确保保险目的合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富强  
主流经济学强调实证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并且综合了逻辑实证主义、行为主义和假说——演绎科学模型而形成了现代主义的"科学方法"信条;但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基于特定引导假定这一事实就反映了它的主观性,更不要说经济学本身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中立的学者,根本无法撇开先见的价值观而从事所谓纯科学研究;因此,实证分析的客观性显然是一种虚构:无论从数据资料的选择还是从分析工具的选择都充满了主观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火斤  刘颖  吴振一  杨红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初探孙火斤刘颖吴振一杨红学位条例实施十多年来,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博士生培养基本立足国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确有较大差距”①,博士生培养的管理制度尚需不断...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国俊  邱小花  季淑娟  王瑜  肖明  
国外高校硕博士学位论文强制性开放获取对国内开放获取运动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调研国外二十几所一流高校实施硕博士学位论文强制性开放获取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并对国内高校实施相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文修  
本文在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授予质量调查的基础上,重点从博士学位论文的创造性,指出了博士学位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博士学位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新才  吕元智  
档案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副产品 ,它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本文从“档案不能自然形成”入手 ,并从档案的形成过程、档案转化材料的选择、归档确认以及档案鉴定等方面 ,分析了档案形成的主观性 ,指出档案是人类有意识行为作用的结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红军  邱厌庆  
学位论文是评价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获得相应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以传统学科分类为基础的单一学科组织模式下,学科交叉学位论文在评审中面临学科知识体系认知差异和评审准则解释差异的挑战。借鉴刻板印象心理学理论,在现有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送审,采用自评表和评审表信息交互策略,搭建评阅专家与论文作者之间的隐性沟通桥梁,协调二者在论文评审中的潜在冲突,以体现评审过程的多元化和适应性,实现学科交叉博士学位论文的科学评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颂昀  龚向和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是关乎博士生能否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环节,既关乎公民受教育权又涉及高校自主管理权。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与确立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在加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保障和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规范性文件中发现,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的正当性问题,为此从主体、行为、程序、救济四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玲  
近年来,学术界出现的学术失范行为屡见报端,对其讨伐之声不绝于耳,这其中也包含学位论文的抄袭。对此,学术界、各高校纷纷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学术规范文件及措施。笔者试图通过对某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使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分析,探索、找寻博士学位论文失范的内在动因。分析结果表明,少数博士学位论文确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主要体现在直接抄袭、不规范引用等等。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与学术诚信缺失、专业知识匮乏、评估机制不健全等有关,更与论文的学科专业特点、导师指导、检测系统的机械性等存在着高度的关联。对此,笔者提出了遏制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唐卫东  李钢  林勇  张波  
作者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博士学位论文的三个创新面,认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方案有两个不足,并提出了两点改进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