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4)
2023(14670)
2022(12614)
2021(11891)
2020(10180)
2019(23491)
2018(23350)
2017(45312)
2016(24690)
2015(27995)
2014(28036)
2013(27400)
2012(25500)
2011(23074)
2010(23157)
2009(21617)
2008(21601)
2007(19356)
2006(16762)
2005(15043)
作者
(70822)
(59590)
(59515)
(56679)
(37996)
(28366)
(27110)
(23122)
(22555)
(21415)
(20268)
(20090)
(19081)
(18714)
(18636)
(18477)
(18088)
(17656)
(17276)
(17227)
(14812)
(14741)
(14557)
(13673)
(13488)
(13391)
(13203)
(13137)
(12011)
(11852)
学科
(97941)
经济(97805)
管理(76487)
(71647)
(59668)
企业(59668)
方法(46393)
数学(40926)
数学方法(40340)
(30266)
(27693)
中国(24892)
(23165)
业经(21444)
(20068)
(19203)
贸易(19197)
(18701)
(18689)
财务(18635)
财务管理(18588)
地方(17976)
农业(17853)
企业财务(17657)
(16679)
银行(16641)
(15820)
(15678)
金融(15672)
理论(15391)
机构
大学(355958)
学院(354911)
(146078)
经济(143010)
管理(138271)
理学(119126)
理学院(117814)
研究(117502)
管理学(115658)
管理学院(114971)
中国(88952)
(73787)
(71534)
科学(71095)
(58932)
(58541)
财经(55981)
中心(54935)
(54546)
研究所(53336)
业大(52066)
(50707)
农业(46135)
北京(45811)
(45800)
师范(45320)
经济学(44904)
(42710)
(42385)
财经大学(41437)
基金
项目(236484)
科学(187144)
基金(172963)
研究(172788)
(150271)
国家(149050)
科学基金(128427)
社会(109517)
社会科(103848)
社会科学(103817)
(92118)
基金项目(91251)
自然(83699)
自然科(81769)
自然科学(81740)
教育(80792)
自然科学基金(80296)
(78098)
资助(71108)
编号(70406)
成果(58148)
(53436)
重点(53435)
(50073)
(49227)
课题(48701)
(46274)
创新(46113)
教育部(45984)
科研(45770)
期刊
(158888)
经济(158888)
研究(103322)
中国(66545)
(57349)
学报(54107)
(52486)
管理(50496)
科学(50386)
大学(41630)
学学(39266)
教育(37168)
农业(35142)
(33845)
金融(33845)
技术(31492)
财经(27772)
业经(25763)
经济研究(25075)
(23776)
问题(21096)
(18291)
(17453)
(17315)
技术经济(17282)
统计(17123)
理论(17016)
(15670)
现代(15502)
财会(15410)
共检索到522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文琪  曾国权  朱志勇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是对博士候选人论文质量和学术能力的最终检验。通过对国家和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颁布的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相关的53份政策文本进行类属分析,发现国家和高校对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情境定义是将其视作学术态度公开公正、实事求是,学术标准严格合理,学术氛围民主庄重且能体现学术尊严的博士学位考试。国家和高校以规定强制力和规定弹性度为属性,建构了包括实质性制约、象征性制约、实质性策略、象征性策略等四类8种具体制度在内的答辩制度属性,以维系对于答辩的情境定义。这一过程是学术尊严与效率要求的平衡、行政力量向关系社会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制度脚本和现实剧情、历时与共时情境下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完善进行了讨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海生  
基于2857位参与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生导师的问卷调查,对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的答辩评价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由导师直接聘请的答辩委员更倾向于投同意票;现行的答辩程序安排更有利于答辩委员投同意票;监督制度对答辩委员投票行为的约束作用不明显。答辩委员与导师关系对答辩投票结果有重要影响,相熟程度越高,越倾向投同意票。由此提出促进答辩委员公正投票的举措:完善答辩正式制度建设,抑制关系的消极影响;强化学术共同体监督作用,保障答辩委员答辩评价自由权;健全答辩评价问责机制,提升答辩委员用权自律意识和自觉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应恒  耿献辉  
讨论了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制度的局限,指出了一次性评审制度,论文答辩中的形式主义,没有充分的修改论文的时间等都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而引出了预答辩制度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应采取何种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该制度的功能和作用的正常发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勇  
建立严格、完整的答辩程序体系,形成以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单元的统一、规范的质量标准,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确立完善、可行的救济措施,以实现极端情况下对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公平、公正,这是我国现阶段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两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兼顾“通过优先”原则,正确处理学术公平与合理成本的关系,注意保护答辩程序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实施学位与毕业的脱钩,通过研究生答辩程序的制度建设,全面实现对于研究生答辩活动的合法、合情、合理的引导和规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陆维康   林成华  
以美国为代表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被视作一种考试,而以挪威为代表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被视作一种仪式,但“仪式”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并没有降低挪威等欧洲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通过比较两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发现,两者所遵循的答辩理念一致,但在具体的质量保障上有所区别。基于不同的导师角色假设,美国和挪威分别采用内部审查员和外部审查员负责。由于美国和挪威对于答辩前博士学位论文的发表要求不同,导致了两者在答辩内容上的区别:美国关注学位论文本身,并通过答辩结果提供评价反馈;挪威并不仅仅关注学位论文本身,而更加侧重公开试讲,其评价反馈机制体现在答辩前的联合公开申明。美国和挪威分别通过综合考试和公开试讲来评估博士生的一般性知识。尽管两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模式在最终功能上不同,但都通过多重制度保障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这对于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东晓  
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实施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巡视制度及其实施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海燕  刘春荣  张志斌  胡克文  
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匿名评审制度实施的目的与意义及具体组织实施办法,探讨分析评审成效,研究表明,实施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委托第三方平台匿名评审制度是学校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改革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进  葛浩  林松月  
专业博士学术化问题长期议而不决并有恶化趋势,原因在于博士学位论文导向失灵。以教育学科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校282篇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专业博士学术化问题已相当严峻,具体表现在:论文选题普遍缺乏明确的专业属性和问题导向,重理论轻实践,研究内容过于倾向宏大叙事;案例研究比例较低,基于理论框架剖析研究问题较多;政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博士生导师普遍缺乏实践经历等。借鉴西方经验提出了三方面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云   张晓超  
在高职院校积极追寻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博士学位教师引进与发展成为高职院校的关注重点。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搭建以院校、地区、政策工具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教师引进政策分析三维模型,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剖析我国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教师引进政策中政策工具选择的类型结构及所存在的问题,揭示不同地区、院校政策文本中政策工具选择价值取向。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教师引进政策需求型工具使用重基础轻专业,引进需求设计明确但不具体;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重保障轻发展,引进供给保障充分但不持续;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重管理轻支持,引进环境建设规范但缺激励;各层级城市政策工具使用因地制宜;各类院校政策工具使用异同并存。基于此,提出应明确院校人才专业需求,实现精准引才;完善教师发展条件设置,实现持续育才;优化政策环境设计,实现柔性留才等政策优化策略,以期能为我国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教师引进政策的完善与优化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天津财经学院博士研究生郝振平、蔡春于1991年11月28日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我国著名会计学专家杨纪琬、阎达五、阎金锷、毛伯林、岳曙耕、羡绪门和博士导师李宝震教授组成。郝振平博士论文为《论合并财务报表——中国企业集团发展中的会计思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毓圭同志在我国著名财政经济学家、财务问题专家黄菊波教授的指导下,经过三年在职学习,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于1991年6月10日顺利通过论文答辩,经有关部门确认,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财务学博士。在题为《宏观财务与会计准则》的论文中,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就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中宏观财务、会计准则以及宏观财务与会计准则的关系问题,从本质和现实等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了系统、深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海平  
作者在介绍英国博士论文答辩的程序、过程、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借鉴的几点意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国瑜  武晓维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应当规范化●刘国瑜武晓维正确书写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委员会决议,关系到能否对学位论文作出正确评价,关系到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关系到学位授予的质量,同时也是作为校、系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定学位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本着严肃、认真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龚怡祖  
指出着力提高论文答辩中的提问质量,有助于扭转当前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将论文答辩视为走过场的现象。在阐述提问功能的基础上,讨论了答辩专家应秉持的提问姿态和应注意的提问技巧等问题。认为答辩过程是学术研究过程的延续与完善,应当成为满足研究生内心渴望的思想交锋和精神洗礼。为了全面保障研究生论文答辩质量,还应为答辩委员认真提问、忠实履责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与体制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