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4)
- 2023(7054)
- 2022(5978)
- 2021(5643)
- 2020(4496)
- 2019(9782)
- 2018(9429)
- 2017(16761)
- 2016(9558)
- 2015(10456)
- 2014(9880)
- 2013(9142)
- 2012(8261)
- 2011(7180)
- 2010(7150)
- 2009(6482)
- 2008(6015)
- 2007(5157)
- 2006(4167)
- 2005(3552)
- 学科
- 济(22574)
- 经济(22545)
- 管理(21584)
- 业(19296)
- 企(17140)
- 企业(17140)
- 教育(10778)
- 理论(10023)
- 中国(9240)
- 方法(8860)
- 农(8502)
- 业经(7763)
- 教学(7470)
- 学(7381)
- 研究(7154)
- 财(6896)
- 制(6486)
- 数学(5836)
- 数学方法(5683)
- 农业(5433)
- 贸(5407)
- 贸易(5404)
- 和(5337)
- 易(5262)
- 学法(4798)
- 教学法(4798)
- 生(4770)
- 产业(4617)
- 技术(4494)
- 务(4435)
- 机构
- 学院(118863)
- 大学(117535)
- 研究(40297)
- 管理(38743)
- 济(37223)
- 经济(36010)
- 理学(33412)
- 理学院(32939)
- 管理学(32108)
- 管理学院(31889)
- 科学(26036)
- 中国(25636)
- 京(24206)
- 农(22139)
- 所(19745)
- 范(19672)
- 师范(19429)
- 业大(18752)
- 江(18624)
- 研究所(18106)
- 中心(17921)
- 财(17904)
- 农业(17757)
- 技术(17610)
- 教育(15210)
- 师范大学(15155)
- 州(15056)
- 院(14842)
- 北京(14500)
- 财经(14423)
- 基金
- 项目(82024)
- 科学(63793)
- 研究(63545)
- 基金(55791)
- 家(48735)
- 国家(48238)
- 科学基金(40905)
- 社会(36875)
- 省(35614)
- 社会科(34717)
- 社会科学(34712)
- 教育(32699)
- 划(29613)
- 基金项目(29216)
- 编号(28233)
- 自然(26254)
- 自然科(25692)
- 自然科学(25683)
- 自然科学基金(25181)
- 成果(23468)
- 资助(21061)
- 课题(20736)
- 重点(19462)
- 创(18840)
- 年(18307)
- 发(18150)
- 创新(17219)
- 项目编号(17129)
- 部(17106)
- 大学(16246)
共检索到174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志刚
"博士"一词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博士"概念不同,其指的是现代教育体系下的"学术型博士"卡耐基曾经将博十培养的最终目标界定为学科的"‘看护人",博士生应该成为该学科在未来学术发展的重要继承人厂在博士生培养及学术训练时,我们看到学科不同,其文化传统、学科价值理念与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本质性差异:王东芳著的《学科文化视角下的博士生培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一书,为我们认知博士培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熊华军
MIT既抓跨学科博士生数量,同时又注重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了MIT能始终活跃在科学领域的最前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指出社会、政府和大学这三股力量观念的转变是跨学科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外因,通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养博士生是跨学科教育的宗旨。
关键词:
MIT 跨学科博士生 CSBi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行霈
关于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袁行霈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培养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另一个是怎样才能符合人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我想就后一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其实后者和前者也有关系,因为我们所要建立和发展的人文学科应当是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则温 郝丽萍 张君
作者通过分析1999~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产生背景,探讨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全国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等学科水平较高的学科是产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地,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审核增列的博士生导师是目前培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力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占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比例很低,但培养出40%以上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充分说明只有高水平的学科点、高水平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则温 张君 陈智峰 赵张耀 周煦炎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是培养跨学科人才,推动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重要途径。作者探讨了开展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培育高水平跨学科创新人才,促进学科交叉的问题。
关键词: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 促进学科交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平
学科文化是人们在探索、研究、发展学科知识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独有的语言、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与行为方式等,具有专业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的教育质量下滑、科学精神缺失、学术行为失范等问题,学科文化具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人、以自律他律的机制规范人、以学科文化的传统激励人的独特育人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覃丽君 谭菲
美国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以工程教育学为学科基础,遵循工程学与教育学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逻辑,其实质是技术与人文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交融。在实践中,跨学科的逻辑表征在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的缘起、目标与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研究认为,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是美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我国可借鉴相关的做法,通过深化工程人才跨学科培养理念、组建跨学科培养组织等方式创新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新工科"建设。
关键词:
工程教育学 研究生培养 跨学科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刘大庸
探索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模式钟世镇徐达传刘大庸科学发展的规律,既是高度分化又是高度综合。学科的发展总是走向边缘、走向交叉,不断出现新兴学科。近期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置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规定中,充分表达了鼓励学科间横向联合,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的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梦 童颖之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
跨学科 博士生培养 研究型大学 社科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洪捷 李立国 周川 杨颉
导师为博士生指定学位论文题目,行不行?博士生写博士论文首先要有一个题目,题目的好坏,与博士论文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好的选题一般就写不出好的论文,而好的论文肯定有一个好的选题。所以选题很重要,但选题又很难,因此需要导师的指导。导师如何指导博士生选题是需要讨论的问题。1.博士论文"命题作文"的利弊。有不少博士生导师出于种种原因,喜欢为其博士生指定学位论文题目。常见的原因是导师自己手中有课题,因此要求自己的博士生承担课题工作,有时一名博士生承担整个课题,有时几个博士生共同完成课题。这些导师觉得让博士生参与课题研究,一是给学生参加科研的机会,二是从事课题研究本身也是一种很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日修
基于作者培养博士生的实践,提出了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看法,包括如何评价博士生培养质量,选拔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培养对象,慎重选择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建立正确的导师与博士生的关系,严格要求、严把博士生培养质量关等。
关键词:
博士生 培养 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静 高虹
论述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强调在严格目标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并阐述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以及如何实施各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岚
导师人格蕴含了指导行为倾向,体现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之中。导师通过身教影响博士生的人格和社会化,身教是导师发挥育人功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案例高校50位博士研究生的质性访谈,提取出与导师人格、身教相关的关键性表征并将其聚类。研究发现:导师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指导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满意度,受学生欢迎和不受学生欢迎的导师在人格和指导上分别体现出一些共性特点;导师身教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不滥用权力,为人正直、处世有原则。文章从导师修身、知行合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师德 人格 身教 师生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未
关于博士生的自我培养●李未摘要本文就博士生的自我培养问题,以作者的亲身感受为依托,分目标和定位、德行修养、如何治学及素质积累四方面来谈。首先是博士生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定位,要努力成为学术带头人、司局级公务员及管理人员等高级人才。这是时代对博士生提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查瑞传
培养博士生的基本目标是使之成为各方面、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故所遴选的博士生必须有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和甘坐冷板凳的志趣。作者在文章中对博士生的招生、培养目标、中期筛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博士生外语的学习进行了重新审视。同时作者对博士生导师的作用也作了明确的说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