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6)
- 2023(15592)
- 2022(13009)
- 2021(11856)
- 2020(9589)
- 2019(21265)
- 2018(20985)
- 2017(38377)
- 2016(20823)
- 2015(23340)
- 2014(22874)
- 2013(21698)
- 2012(19882)
- 2011(18132)
- 2010(18678)
- 2009(17400)
- 2008(16837)
- 2007(15344)
- 2006(13741)
- 2005(12626)
- 学科
- 济(78123)
- 经济(78017)
- 管理(66537)
- 业(61254)
- 企(51309)
- 企业(51309)
- 中国(28278)
- 农(24029)
- 方法(22913)
- 地方(22394)
- 业经(22285)
- 制(20923)
- 财(20881)
- 技术(20122)
- 数学(18319)
- 数学方法(18055)
- 银(16639)
- 银行(16615)
- 农业(16148)
- 行(16092)
- 融(15808)
- 金融(15804)
- 理论(14794)
- 学(14246)
- 贸(14232)
- 贸易(14216)
- 体(14186)
- 易(13710)
- 技术管理(13659)
- 环境(13574)
- 机构
- 学院(285346)
- 大学(281562)
- 济(112942)
- 经济(110332)
- 管理(105312)
- 研究(98319)
- 理学(88550)
- 理学院(87503)
- 管理学(85994)
- 管理学院(85432)
- 中国(75603)
- 京(60043)
- 科学(57143)
- 财(56556)
- 所(48389)
- 江(46982)
- 中心(44837)
- 研究所(43002)
- 农(42738)
- 财经(42420)
- 范(40703)
- 师范(40330)
- 北京(38207)
- 经(38144)
- 业大(37871)
- 州(37682)
- 院(36462)
- 经济学(33612)
- 技术(32854)
- 农业(32631)
- 基金
- 项目(183344)
- 科学(145340)
- 研究(143426)
- 基金(127924)
- 家(109386)
- 国家(108321)
- 科学基金(93789)
- 社会(90377)
- 社会科(85563)
- 社会科学(85546)
- 省(76299)
- 教育(67650)
- 基金项目(66969)
- 划(62390)
- 编号(59955)
- 自然(56380)
- 自然科(55077)
- 自然科学(55065)
- 自然科学基金(54092)
- 成果(50614)
- 资助(49800)
- 发(44767)
- 课题(44349)
- 创(43885)
- 重点(41972)
- 创新(40080)
- 制(39306)
- 部(39273)
- 年(37127)
- 项目编号(36742)
- 期刊
- 济(140583)
- 经济(140583)
- 研究(92259)
- 中国(73382)
- 教育(48065)
- 管理(45049)
- 财(44952)
- 农(41971)
- 学报(38746)
- 科学(37853)
- 大学(31130)
- 融(30979)
- 金融(30979)
- 农业(28337)
- 学学(28114)
- 技术(27537)
- 业经(25374)
- 经济研究(21897)
- 财经(21024)
- 经(18290)
- 问题(17066)
- 图书(16129)
- 科技(15715)
- 业(15120)
- 坛(14995)
- 论坛(14995)
- 职业(14693)
- 贸(13804)
- 技术经济(13620)
- 商业(13186)
共检索到461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中明确了国家博士后制度改革目标,强调质量导向、严格进出站标准、弹性化在站管理、引导资源配套,进一步彰显了博士后制度的优越性。文章通过创新博士后制度,衍生流动站平台在遴选后备人才、汇聚高水平师资、整合学术资源和建设实践锻炼基地等方面的职能,能有效破解青年人才选留、择优培养、成长环境优化和职业再培养等诸多难题,驱动高校青年人才队伍开发。
关键词:
博士后 制度创新 青年人才开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云
20年来的中国博士后制度,经历初步创建、快速与全面发展、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后,正走向提高质量与创新发展。博士后制度在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管理制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关系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因素。新时期的博士后制度需要在管理制度、培养制度、经费筹措、资助制度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立波 黄楷胤
高技能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新的政策体系、经济格局和教育治理推动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变革,高技能人才培养走向融合扩张、使用转向体面就业、评价迈向生态本位,激励对标社会尺度。虽然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培养规模和质量不足、使用分配制度有待优化、评价制度需要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因此,变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还要加快推进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加强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和评价监管,落实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政策,创新保障机制激发技能人才活力。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制度变革 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民
中国博士后制度已粗具规模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和优化高级人才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现行博士后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如管理模式计划色彩浓厚、在站管理不规范、定位认识不统一、研究经费与生活经费偏低等问题。因此 ,必须对现行的博士后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 ,并建议采取建立混合模式、分类招收分类管理、集中资助、生活安排市场化等措施创新中国博士后制度
关键词:
博士后 中国博士后制度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谷纲 王云鹏 刘丹华
通过对博士后制度发展的三种模式的研究以及中国博士后制度模式取向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博士后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动中国博士后制度转型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博士后 发展模式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杰 赵章靖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质量以及国家投入与相关的政策支持方面都有了大幅的进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实施"211"、"985"工程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国家采取的多项人才工程,反映了国家、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我们并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拔尖人才以充实高校师资队伍,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人才更是有限。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东 顾正娣
针对当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大科学工程给科技发展和国家实力带来的大变化,揭示了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认为需要重新认识博士后在面向协同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纽带作用和创新作用,并进一步从改进博士后工作的政策层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大科学 协同创新 博士后 产学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骏
作为人事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方式,博士后制度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政策环境的改变也使博士后事业的发展面临吸引力不足、就业难度增加等挑战。为此,要把握国家人才国际化建设这一重大机遇,以此为契机和突破口,更新观念,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管理模式、培养方式等多方面与国际接轨,促进博士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博士后 制度 政策环境 人才国际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奇 王华彪 薄佩钰
当前高校信息化教师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交织、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纠结、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不强、创新资源管理体制集聚不够等问题,需要应时而动、乘势而上、循规而谋、筑巢引凤,进而加强领导、建强机构,盘活资源、优化布局,合力保障、改善环境,吸引人才、打造品牌,加强培育、留住人才,尽快锻造一支懂管理、善育人、强专业、勇创新、肯钻研、有成果的信息化教师人才队伍。
关键词:
高校 信息化建设 教师队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迪
人才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而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始终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维护社会发展环境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职责与使命。并且现阶段多数事业单位呈现为专业化组织机构,其主要工作内容为从事专业技术型工作,其多数工作岗位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要求,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及专业能力。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高人才的管理才能、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养等。基于此,文章针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创新策略进行探析,同时为事业单位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蓉 陆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型,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成为高校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新路径。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来看,高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展高水平企业博士后培养工作,既可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诸多现实问题,又能够培养融创新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为一体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进而全面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校 企业博士后 培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沈中辉
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合作的优势经验,使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渠道更为通畅。高校通过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与保障,最终努力把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的"人才摇篮"。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和平 唐丽莎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支持下,联网共享经济超高速发展,我国众多中心城市纷纷出台各具特色的人才优惠政策。"人才大战"的出现,标示着我国早期的劳动密集技术战略取得成效,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先期进入资本密集技术生产,经进一步整合,行业集聚区,尤其是城市出现了难能可贵的第三类增长模式——普罗米修斯增长,即以序贯性战略性技术突破为红线出现高端人才引进的宏观需求。这是经济升级换代式增长的特殊窗口机遇。在此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需跨越第三道门槛,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关注创新型人力资源,从提升人口综合质量和智力优势、人才梯队建设、人才配套政策上发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才红利 创新国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桂荣 尹宝林
北航校领导从战略高度认识到造就一大批高水平年轻人才的重大意义,于1985年在全国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五个一级学科已接纳博士后人数名列全国高校第六。在培养博士后工作方面北航做到了四个明确,即:明确选拔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培养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为着眼点;明确培养途径是在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中进行培养,合作导师甘为人梯,实现人才成果双丰收;明确培养思路是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明确培养的组织保证是上下一条心,全校一盘棋,为一大批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硬软件条件。目前已出站的博士后全部晋升高级技术职称,3名获“国氏”博士后奖励基金,占全国十分之一。为此,有关专家对北航博士后工作给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