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49)
- 2023(2844)
- 2022(2443)
- 2021(2331)
- 2020(1957)
- 2019(4533)
- 2018(4417)
- 2017(8133)
- 2016(4676)
- 2015(5495)
- 2014(5285)
- 2013(5505)
- 2012(5255)
- 2011(4870)
- 2010(4830)
- 2009(4465)
- 2008(4481)
- 2007(4076)
- 2006(3794)
- 2005(3487)
- 学科
- 济(18261)
- 经济(18238)
- 业(11689)
- 管理(11450)
- 企(9590)
- 企业(9590)
- 方法(8097)
- 学(7437)
- 数学(6543)
- 数学方法(6460)
- 农(6067)
- 业经(4701)
- 中国(4502)
- 贸(4428)
- 贸易(4427)
- 易(4308)
- 地方(4248)
- 财(3925)
- 农业(3804)
- 制(3739)
- 和(3461)
- 理论(3067)
- 体(2874)
- 策(2811)
- 划(2733)
- 环境(2489)
- 融(2426)
- 金融(2425)
- 银(2393)
- 物(2390)
- 机构
- 大学(71748)
- 学院(71620)
- 研究(31712)
- 济(27005)
- 经济(26417)
- 科学(23582)
- 农(23365)
- 管理(23076)
- 中国(22826)
- 理学(19508)
- 理学院(19212)
- 农业(19084)
- 所(18705)
- 管理学(18704)
- 管理学院(18597)
- 研究所(17413)
- 业大(16693)
- 京(16524)
- 中心(13384)
- 省(12615)
- 农业大学(11851)
- 院(11548)
- 江(11500)
- 财(11142)
- 室(11044)
- 南(10796)
- 业(10792)
- 科学院(10570)
- 北京(10470)
- 实验(9970)
- 基金
- 项目(50716)
- 科学(37960)
- 基金(35974)
- 家(35098)
- 国家(34871)
- 研究(30136)
- 科学基金(27541)
- 自然(20975)
- 省(20798)
- 自然科(20429)
- 自然科学(20416)
- 自然科学基金(20066)
- 基金项目(18784)
- 划(17859)
- 社会(17229)
- 社会科(16231)
- 社会科学(16222)
- 资助(15949)
- 教育(13184)
- 计划(12572)
- 重点(12549)
- 科技(12083)
- 发(11097)
- 科研(10590)
- 编号(10481)
- 部(10375)
- 业(10208)
- 创(9844)
- 农(9784)
- 专项(9620)
共检索到111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忠义 金显仕 庄志猛 苏永全 唐启升
根据南黄海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及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采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两者饵料的质量贡献比。发现二者食物来源较为一致,其中仔稚鱼对鳀和赤鼻棱鳀的质量贡献率分别为42%~50%和53%~70%,是两者的首要能量与营养源。在获得食物贡献比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食物重叠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稳定同位素法3种方法,针对5种不同的摄食条件,依次对鳀与赤鼻棱鳀的食物重叠度进行计算。其中在饵料平均贡献比条件下,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都在70%左右,计算偏差≤5%。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食物竞争主要是针对仔稚鱼展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学武 唐启升
:1998年 9月利用对虾养殖土池中的赤鼻进行了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赤鼻是典型的浮游动物食性鱼类 ,偏食大型桡足类和介形类 ,无明显摄食节律性 ;消化道日均食物含量 1.2 196g·(10 0g) -1·d-1,排空率 0 .3141g·(10 0g) -1·h-1,日摄食量 10 .813 5g·(10 0g) -1·d-1;食物转换效率 35 .0 8% ,能量转换效率 39.30 %。渤海赤鼻的年饵料需求量约为 870 0 0t。研究结果表明 ,较高的生态转换效率保证了赤鼻较高的生长率 ,因此较低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可支持这一鱼种较高的生产力 ,这被认...
关键词:
赤鼻棱鳀 摄食 生态转换效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左涛 时永强 彭亮 王俊 卞晓东
基于2000年6月和2014年11月黄海南部采集的浮游动物和不同生长阶段鳀(Engraulis japonicus)的胃含物(饵料)组成分析资料,研究鳀的饵料粒级分布与摄食粒级选择性及其与环境生物组成的关系,旨在推进粒级在传统摄食生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黄海南部鳀的饵料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生物种类组成有关;各体长组中,鳀的饵料粒级多样性与种类多样性分布趋势相似;体长为110 mm左右的鳀的饵料种类多样性和粒级多样性水平最高;鳀的饵料粒级均值随鱼体体长增加而增加;体长约为30 mm和≥70 mm的鳀有明显的
关键词:
鳀 体长 食物粒级 食物选择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超伦 王荣 孙松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产卵场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ind·m-3。中华哲水蚤的肠道色素含量平均为1.19ng·ind-1(0.21~4.14ng·ind-1),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最大浓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中华哲水蚤种群具有一定的昼夜摄食节律,夜间的肠道色素含量明显高于白天。在A和B站中华哲水蚤的个体摄食率分别为76.9ng·ind-1·d-1和39.6ng·ind-1·d-1,分别相当于体碳含量的7.5%和3.9%。除了饵...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分布 摄食 产卵场 南黄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薛莹 金显仕 张波 梁振林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的食物组成和摄食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磷虾类和虾类)和鱼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二者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97.45%。优势饵料种类有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脊腹褐虾(Crangon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gracilis)和赤鼻棱(Thryssakammalensis)。小黄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的...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朱建成 赵宪勇 李富国
利用2001年1月和2004年1月黄海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越冬群体的生物学资料和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1997~2003年海表水温资料,对鳀鱼的生长特征及其年际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水温与鳀鱼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2000年6、8、10月和2001年1、3、5月份的调查资料对鳀鱼生长的季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1年和2004年鳀鱼的Von Bertanaffy体长生长方程参数L∞、k、t0分别为190.1mm、0.47、-0.06和172.7mm、0.61、-0.17;体重生长方程的参数W∞、k、t0分别为45.4g、0.46、-0.11和35.5g...
关键词:
鳀鱼 生长特征 年际变化 季节变化 黄海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衡 张波 金显仕 赵宪勇
根据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9月黄海中南部水域鱼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产卵、索饵和越冬期鱼体能值的季节变化以及精巢和卵巢能值的变化情况。产卵期 (5~ 7月 )、索饵期 (8~ 10月 )和越冬期 (11~ 1月 )鱼能值的变动情况反应了性腺发育状况。卵巢能值和精巢能值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幼鱼和成年鱼能值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 ,但各个月份幼鱼能值均比成鱼低。鱼体能值从越冬期到产卵前期变化很大 ,达 4 0 %~ 5 0 % ,这主要由脂肪含量变化引起。湿重丰满度系数比干重丰满度系数估算鱼体能值准确度差。
关键词:
黄海 鳀鱼 能值 季节变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爱 陈峰 金海卫 周永东 朱文斌
根据东海区(26°00'~35°00'N、120°00'~126°30'E)大面调查渔获物的凤鲚(Coilia mystus)样本,对东、黄海凤鲚的食物组成、食性类型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凤鲚饵料生物组成共计有10个类群,40种可鉴别饵料(包括未鉴定到种的种类),6种不可辨认类型饵料。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指标计算结果分析,桡足类(Copepoda)为最重要的饵料类群,IRI达到1 869,%IRI占56%,糠虾类(Mysidacea)、磷虾类(Euphausiacea)为次重要类群。(2)凤鲚摄食的浮游动物饵料出现频率达93.66%,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出现频率分别为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衡 张波 金显仕 赵宪勇
根据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黄海中南部水域的鱼(Engraulisjaponicus)样品,分析越冬和产卵期间鱼能量利用差异。结果显示,各个月份鱼性腺指数(GSI)和腹腔含脂量等级呈负相关。越冬和产卵期间鱼体脂肪消耗速率有显著差异,纯鱼体脂肪消耗速率也有相似变化。摄食期间(3~5月)黄海积累大量脂肪作为能量储备,产卵前期(5月)个别鱼全鱼体脂肪含量超过40%,平均脂肪含量达15%,产卵过后平均脂肪含量水平下降了10%~11%。然而,越冬期间(11~1月)脂肪含量变化幅度很小。产卵期间(5~7月)全鱼体脂肪含量与性腺重量(性腺成熟度为Ⅳ或Ⅴ期)呈显著正相关。叉长和性腺重量(性腺成...
关键词:
鱼 能量利用 越冬期 产卵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王妤 庄平
2017年3月19日,在长江口近海采集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长133.0 cm、体质量13.8 kg,对其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食性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中华鲟在长江口近海摄食较好,摄食强度为4级,饵料生物共有6种,其中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3种,甲壳类有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
关键词:
中华鲟 食物组成 近海 春季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衡 张波 金显仕 赵宪勇
根据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5月黄海中南部水域鱼 (Engraulisjaponicus)的调查资料 ,分析其脂肪含量与叉长、性别以及水分含量的关系。产卵前期 (5月)、产卵盛期 (6月 )和越冬期 (1月 )脂肪含量同叉长呈显著正相关 (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柳昊 张文超 李文甲 刘殊豪 田浩 王艺翰 叶振江 田永军
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黄海重要的捕捞对象,也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大型鱼类的主要饵料。探究鳀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分布及生长特征,是深入了解鳀补充机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9年夏季黄海中部断面(119°70′E~123°50′E,35°50′N~36°50′N)调查数据,探究了鳀鱼卵、仔稚鱼的分布特征;分析比较了5种分布模型,选取Tweedie GAM模型研究了鳀鱼卵、仔稚鱼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鳀仔稚鱼耳石微结构分析,估算了鳀仔稚鱼的日龄和体长组成,逆推孵化日期,构建幂函数早期生长方程。结果显示,2019年夏季在山东半岛南部35°50′N断面海域形成鳀鱼卵的密集分布区,仔稚鱼密集分布区为123°50′E、35°50′~36°50′N纵向断面海域。盐度对鱼卵、仔稚鱼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最适盐度为30~32;温度仅对鱼卵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23~26℃。本研究共鉴定和分析211尾鳀仔稚鱼的日龄,体长为4~24mm,优势体长组为12~14mm,日龄为12~40d,优势日龄组为18~20d;耳石增长率为3.08~5.90μm/d,其变化趋势在2个航次间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月份间的温度差异有关。本研究为鳀资源的早期生长和补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鳀 鱼卵 仔稚鱼 分布 早期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童玉和 郭学武
利用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日本鼓虾(Alpheus jaonicu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3种饵料生物,设置了8种饵料组合方式,包括不同种类的饵料生物以及不同投喂量。在室内对混养的2种岩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进行食物竞争实验。根据摄食量、胃含物中饵料的出现频率和质量分数比等参数,研究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竞争能力以及对不同饵料组合方式的响应。结果显示,许氏平鲉最大日摄食量(以湿重计)为(142.5±26.4)g·kg-1·d-1,大...
关键词:
岩礁鱼类 许氏平鲉 大泷六线鱼 食物竞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金显仕 Johannes Hamre 赵宪勇 李富国
根据 10多年在黄海中南部鱼 (Engraulisjaponicus)越冬场进行的声学 /拖网调查生物量评估结果 ,利用调谐有效种群分析方法 (VPA)对黄海鱼资源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提出了鱼限额捕捞工作内容和程序框架。并根据 2 0 0 1年鱼生物量情况推荐 ,F0 .1为 0 .7时 ,鱼总允许可捕量 (TAC)不超过 10万t。
关键词:
黄海 鱼 限额捕捞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健 赵宪勇 朱建成 李显森 戴芳群 张立敬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和常规目测法对黄海鳀鱼的卵巢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卵巢各发育期的特征,对不同发育期卵巢内卵母细胞的发育时相组成、卵径分布、卵巢两叶及其前、中、后部发育的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鳀鱼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Ⅱ期卵巢由1~3时相卵母细胞组成,2时相卵母细胞在数量上占优势(66.3%);Ⅲ、Ⅳ和Ⅵ期卵巢均由1~4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主要区别在于4时相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不同,其中Ⅳ期卵巢中最高(34.8%),Ⅲ期次之(28.6%),Ⅵ期最低(17.8%);Ⅴ期卵巢由1~5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已发育成熟的5时相细胞所占比例最高(29.8%);卵巢由Ⅲ期到Ⅴ期的发育过程中,主要是3、4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