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7)
2023(2591)
2022(2287)
2021(2291)
2020(1850)
2019(4030)
2018(4055)
2017(7975)
2016(4366)
2015(4789)
2014(4711)
2013(4430)
2012(4215)
2011(3842)
2010(4045)
2009(3836)
2008(3903)
2007(3434)
2006(2940)
2005(2755)
作者
(11546)
(9606)
(9436)
(9085)
(6148)
(4592)
(4371)
(3688)
(3476)
(3344)
(3288)
(3264)
(2867)
(2854)
(2844)
(2827)
(2821)
(2792)
(2769)
(2750)
(2416)
(2352)
(2249)
(2241)
(2204)
(2162)
(2093)
(1987)
(1901)
(1900)
学科
管理(15753)
(14631)
经济(14605)
(11818)
(10490)
企业(10490)
环境(8547)
方法(5910)
(5701)
(5213)
数学(4877)
数学方法(4771)
(4259)
财务(4255)
财务管理(4252)
企业财务(4059)
(4049)
规划(3943)
(3842)
(3834)
环境规划(3825)
中国(3416)
(3371)
业经(3265)
(3102)
资源(2996)
(2778)
金融(2778)
(2685)
(2668)
机构
大学(61448)
学院(60425)
(22758)
管理(22298)
经济(22210)
研究(19611)
理学(18969)
理学院(18748)
管理学(18429)
管理学院(18322)
中国(15704)
(12841)
(11749)
科学(11726)
(9901)
财经(9220)
中心(9155)
(9041)
师范(8988)
(8882)
研究所(8796)
(8346)
(8307)
北京(8295)
业大(7687)
师范大学(7370)
(7234)
(7227)
经济学(6727)
财经大学(6695)
基金
项目(38598)
科学(30179)
研究(29603)
基金(27961)
(23929)
国家(23727)
科学基金(20181)
社会(19249)
社会科(18167)
社会科学(18160)
基金项目(14712)
(14497)
教育(13260)
编号(12385)
(12337)
自然(12126)
自然科(11762)
自然科学(11759)
自然科学基金(11541)
资助(11103)
成果(10855)
(8808)
重点(8457)
(8329)
国家社会(8092)
(8083)
课题(7946)
(7846)
项目编号(7810)
(7747)
期刊
(25320)
经济(25320)
研究(16739)
中国(12111)
(10196)
学报(8646)
(8203)
科学(7914)
管理(7508)
教育(7299)
大学(6912)
学学(6316)
(5914)
金融(5914)
农业(5711)
财经(4524)
图书(4482)
业经(4007)
技术(3991)
(3835)
财会(3438)
问题(3405)
书馆(3385)
图书馆(3385)
资源(3368)
经济研究(3290)
(3239)
(3174)
世界(3164)
会计(3090)
共检索到91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曾明  
在20世纪初南非的政治和解与民主运动中,宪法环境权条款经反复修正而最终成型,成为非洲国家环境权入宪的典范。南非宪法第24条及相关条款赋予每一位公民无害于其健康与幸福的环境权利,还将环境权提升至人权保障高度。它要求国家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厘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用宪法的形式宣示了预防污染、促进保育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成为南非环境立法的指引。同时,一系列宪法条款还为环境权构建起了可诉性的救济机制,既保障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环境实体性权利,又救济环境信息知情权等程序性权利,成为了南非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客体,也为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放宽提供了宪法依据。因此,南非宪法环境权具有较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自强  
布坎南认为只有基本货币制度确立后,货币政策、货币数量等纯粹的技术性分析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布坎南货币宪法的理论根源除了来自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利维坦预设和契约论与方法论个人主义外,最深层次上可以追溯到个体内在的矛盾性。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布坎南货币宪法思想对稳定币值和金融秩序有重要作用,挖掘布坎南货币宪法思想可以为通胀压力下我国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所参考与借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杰  
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加速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因算法公平等伦理问题引发不少学者的担忧。讨论算法公平应区分价值层面、技术层面和规范层面等不同面向,价值层面关乎算法公平标准的问题,技术层面关乎如何实现算法公平的问题,二者共同制约算法公平的规范含义。围绕算法输入与输出环节,算法公平标准至少可以区分为反归类平等、校准度/预测平等、统计平等、分类平等这四类。然而,在诸算法公平标准间存在“不可能三角”,它使得价值权衡成为理解算法公平的应有之义。同时,群体间基础率的差异会影响权衡的性质与程度,这与算法设计时采取何种技术和公平标准无关,本质上事关作为真实世界镜像的数据质量。而对于基础率的改变,这有赖于我们选择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练军  
主持人语:民法典编纂中应否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此乃当下我国法学界的一大学术热点。人格权独立成编纷争不休之根源,在于对人格权性质存在认知上的分歧。人格权到底是何种性质的权利,民法学界素来诸说并立、各执一词。而关于人格权的性质,宪法学界并无争议,已然形成基本权利属性之通说。既然如此,那就人格权展开宪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无疑大有裨益。毕竟,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条款,
关键词: 人格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游春晖  王菁  
南非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被视为环境治理的典范。文章从主体、职责、准则、开展、报告编制及利用、监督六方面分析了南非环境审计的运行制度,从审计制度、环境审计相关法律、审计人员、质量控制、社会公众参与五方面分析了环境审计保障制度,认为保障环境审计部门的经济独立和编制结构化的环境审计报告是其重要特色,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游春晖  王菁  
南非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被视为环境治理的典范。文章从主体、职责、准则、开展、报告编制及利用、监督六方面分析了南非环境审计的运行制度,从审计制度、环境审计相关法律、审计人员、质量控制、社会公众参与五方面分析了环境审计保障制度,认为保障环境审计部门的经济独立和编制结构化的环境审计报告是其重要特色,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景芳  
宪法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布坎南后期学术上的重要理论贡献。宪法经济学的知识传统来源于公共选择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维克赛尔财政理论。宪法经济学以规则的选择为研究对象,以个人主义、理性选择和交换视角为方法论,以"一致同意"和集体政治决策的双层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契约理论为政治哲学。文章认为,宪法经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缺陷并存,对我国的经济改革颇具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叶中  
全体社会成员应尊崇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并以宪法规范为根本行动指南。深化尊崇宪法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关键是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根本是加强我国人权保障。
关键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万霞  李越开  
环境宪法是指在宪法位阶上以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规范体系。我国环境宪法主要是宪法或宪法修正案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条文。宪法序言中“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为国家任务的宣示,符合环境保护的宪法目的,要求通过建设符合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存空间,保护人民健康的生存环境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在宪法总纲中,可以得出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环境保护应在宪法现有的基本权利保护的体系内涵基础上加以充实或重构,通过宪法体系的客观规范内容以及价值决定的方式,成为国家任务的一部分,而非宪法基本权利。在国家机构方面,需要重点把握国家权力的“双重体系”结构、环境宪法所蕴涵的“两项原则”以及“三权分工”。总之,“生态文明宪法”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万霞  李越开  
环境宪法是指在宪法位阶上以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规范体系。我国环境宪法主要是宪法或宪法修正案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条文。宪法序言中“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为国家任务的宣示,符合环境保护的宪法目的,要求通过建设符合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存空间,保护人民健康的生存环境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在宪法总纲中,可以得出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环境保护应在宪法现有的基本权利保护的体系内涵基础上加以充实或重构,通过宪法体系的客观规范内容以及价值决定的方式,成为国家任务的一部分,而非宪法基本权利。在国家机构方面,需要重点把握国家权力的“双重体系”结构、环境宪法所蕴涵的“两项原则”以及“三权分工”。总之,“生态文明宪法”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强  于鹏飞  
我国《宪法》第42条第2款不是权利条款,而是《宪法》就业政策条款,它有着四方面的功能。我国《宪法》就业政策条款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均通过一定方式实现对公民劳动权的保障,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就业政策密切相关的劳动权,它在《宪法》上的性质,首先是生存权与自由权的延伸,更是一种现代《宪法》下的社会权,社会权是超越公法属性与私法属性的权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德军  
宪法平等权体现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权利的平等的实现、保障和救济。作为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意,无论是城市户口的工人还是农民工,在就业、生活各方面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从宪法平等权的角度研究"民工荒"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曹相见  
人格权法定存在两种不同语境:一是立足于人格权类型、边界的明确,二是着眼于人格权的权利基础。人格权法定的肯定论多强调前者,否定论则主要从后者出发。事实上,人格权的基础既非民法赋予,也不是来源于宪法:宪法规范存在多种类型,人之尊严、人权不是宪法权利,而是实证权利的价值基础,其与民事权利仍然泾渭分明。从立法技术上看,人格权法定既有可能也有必要。民法、宪法对人格权采取了不同的类型技术,标准在于个人受义务主体侵害的可能性;民法人格权与宪法人格权均具有开放结构,但新生民事权利仅对宪法权利具有类型联想意义。在人格权类型和边界的界定上,"民法典(草案)"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仍应作出相应修改。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慎之  
今年开年以后,中国的第一件大事恐怕无过于中共中央在1月22日向全国人大提出的要又一次修改宪法的建议了。我们的国家已定下了建设“法治国”的目标。宪法正是法治国的根本。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50年前成立,在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已经先后制定了四部宪...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翟国强  
自现行宪法1982年公布以来,违宪审查以及蕴含在违宪审查中的宪法解释机制一直是宪法学界的热门话题,有关文章汗牛充栋,以此为主题专门召开的研讨会也不计其数,2009年部分学者草拟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对宪法解释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此后宪法解释一直是许多宪法学人念念不忘的主题之一。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合宪性审查"概念,"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修改宪法时,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宪法第70条第1款规定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中的"法律委员会"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是我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在名称上首次出现"宪法"一词,意在为宪法监督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自此,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作为我国当下宪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呼之欲出,引人瞩目。1982年宪法第67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但这一制度几十年来基本停留在规范层面上。在学界长期不懈的呼吁下,尤其是在党中央的号召和推动下,宪法解释机制的启动终于进入倒计时。那么宪法解释的切入点在哪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既是立法主体又是宪法解释主体的体制下,宪法解释的空间何在?如何协调立法程序和宪法解释程序?宪法解释方法与法律解释方法到底相同还是不同?宪法解释的效力应如何确定?在"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的基础性制度线索中,"宪法解释"处于什么地位?该如何发挥作用?本人受学报编辑部的委托组织了本次笔谈。六位学者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可圈可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