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1)
- 2023(10815)
- 2022(9604)
- 2021(9072)
- 2020(7553)
- 2019(17626)
- 2018(17924)
- 2017(34445)
- 2016(19034)
- 2015(21588)
- 2014(21938)
- 2013(21328)
- 2012(19320)
- 2011(17269)
- 2010(17098)
- 2009(15494)
- 2008(14748)
- 2007(12812)
- 2006(11133)
- 2005(9580)
- 学科
- 济(72117)
- 经济(72026)
- 管理(51966)
- 业(48133)
- 企(39498)
- 企业(39498)
- 方法(32821)
- 数学(28312)
- 数学方法(27989)
- 农(20402)
- 中国(19718)
- 地方(17913)
- 学(17626)
- 财(17509)
- 业经(15662)
- 制(13580)
- 农业(13537)
- 理论(13015)
- 和(11936)
- 贸(11588)
- 贸易(11583)
- 环境(11430)
- 易(11169)
- 技术(11005)
- 教育(10975)
- 务(10528)
- 银(10489)
- 财务(10458)
- 银行(10443)
- 财务管理(10439)
- 机构
- 大学(262836)
- 学院(261917)
- 管理(104765)
- 济(97584)
- 经济(95219)
- 理学(91100)
- 理学院(90011)
- 研究(88705)
- 管理学(88384)
- 管理学院(87918)
- 中国(63721)
- 科学(57904)
- 京(56872)
- 农(45320)
- 所(45081)
- 财(43872)
- 业大(41905)
- 研究所(41470)
- 中心(39774)
- 江(37970)
- 范(36140)
- 北京(35775)
- 师范(35764)
- 农业(35560)
- 财经(35405)
- 院(32684)
- 经(32165)
- 州(31137)
- 技术(29252)
- 师范大学(28837)
- 基金
- 项目(186519)
- 科学(145068)
- 研究(136259)
- 基金(133243)
- 家(116956)
- 国家(115974)
- 科学基金(98519)
- 社会(82811)
- 社会科(78192)
- 社会科学(78171)
- 省(73684)
- 基金项目(71791)
- 自然(65241)
- 自然科(63671)
- 自然科学(63652)
- 自然科学基金(62459)
- 划(62336)
- 教育(62291)
- 编号(56787)
- 资助(54559)
- 成果(46211)
- 重点(41412)
- 部(40301)
- 发(39739)
- 课题(39206)
- 创(38435)
- 创新(35779)
- 科研(35692)
- 项目编号(34745)
- 大学(34194)
共检索到375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更和 马桂先
本文在研究南阳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职能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该区城镇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镇体系,结构,南阳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坚 白永平 孙克 王世金
分形维数是刻画城镇体系结构的有效参数。将"红三角"地区分成韶关、郴州、赣州三个城镇体系,分别测算各个城镇体系的Hausdorff维数、空间关联维数及牛鸦维数比、随机集聚维数。测算结果表明:①赣州、郴州两市的中等位序城市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均衡,而韶关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差异明显,人口分布差异程度较大,韶关市区人口规模大,具有较强的垄断性;②各城镇体系中的城镇有集中到某一地理线上的趋势,具有轴线特征,同时整个地区的交通网络比较完善,整体通达性好,但城镇体系空间关联程度不够紧密;③各城镇体系空间分布呈现集聚性特征。最后对"红三角"地区城镇体系建设提出了发展次级中心城镇、加强区域空间结构轴建设、适当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忆春,黄炳康
成渝地区是指地理位置相邻,经济联系密切的成都、原重庆、自贡、内江四市以及它们所辖的31个县(其中县级市9个),土地面积53217km2,总人口3697.79万人。这里是我国五大城镇密集区之一,也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发展势头看好的经济走廊,经过多年的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光辉
湘南包括衡阳市和郴州、零陵两地区。总面积5.79×10~4km~2,1987年总人口1510万。现有1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22个县城扣145个建制镇。一、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区域基础影响湘南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区域因素主要有: (一)位置与交通。湘南位于我国东、中部地带的结合部,扼南北交通要冲,为湖南城镇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湖南处于粤港与长株潭双向辐射地,扩大了湘南城市腹地潜在优势。有利于湘南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多样化职能的发挥;2.秦代通向两广的驿道与京广、湘桂铁路均沿湘江干支流及湘粤、湘桂构造谷修建,经湘南分别通问粤桂。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伟 陈浮 濮励杰 彭补拙
以六合、江浦县为例,运用地价评估的相关理论,在区域城镇土地分等估价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准地价体系,并由此推导出区域城镇土地比价体系,对深化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市场,完善地价体系,实现土地资源资产化等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新辉 杨改河 冯慧娟
通过对西部地区城镇布局状况分析,认为以生态为导向指导城镇体系布局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构建了以自然生态空间为背景基质,以各省区经济增长点为辐射源,各个组团城镇群及单体城镇围绕中心城市呈同心圆布局以及交通和水系合理穿插其中的生态调控模式,并在此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运行对策。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体系 布局 生态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荣林
广西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带的经济低谷区。90年代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为这一区域发挥多种优势,争取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加大开放政策力度,以大港口、大交通、大经济、大中城市作为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的基本战略。从核心到组团,从轴线到区域,分层次推进,城镇体系格局将为之一新。
关键词:
沿海地区,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光明
鲁西南地区是省内六个经济区之一,区域范围包括济宁、枣庄两个地级市与荷泽地区,共辖十九个县、七个区、一个县级市,总面积28400km~2,总人口1604.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9.6万。城镇人口达134.4万,城镇化水平为8.4%,区内共有城镇149个,城镇网密度为5.3个/千km~2。 一、鲁西南城镇发展基本特点和问题 发展特点概括为三方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娜 石培基 潘翔
依据干旱区绿洲城镇特点,建构绿洲特色城镇指标体系,改进中心性强度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型,集成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研究方法,提出一套针对绿洲型城镇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并以酒(泉)嘉(峪关)地区为例,分析其城镇等级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酒嘉地区以肃州区和嘉峪关市为区域中心城镇,玉门、敦煌和金塔为区域次中心城镇,瓜州、阿克塞和肃北为地方中心城镇。2山脉、沙地和砾质戈壁的阻隔改变城镇辐射圈大小和方向。肃州区和嘉峪关市辐射范围最大,敦煌市次之,肃北县最小。3酒嘉地区城镇体系以肃州区和敦煌市为核心,形成东西两组团。城镇沿交通线延伸,以黑河、疏勒河为主轴展布。4酒嘉城镇空间组织无圈层推进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建飞 刘晓阳 丁志伟
基于城区常住人口指标,运用城镇体系规模分析的多种方法,分析1995—2017年我国中部地区多尺度的规模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级市数目与人口金字塔均由较规则塔形结构演化成"纺锤型";建制市数目金字塔趋于完善,人口金字塔演化成"纺锤型";城镇数目金字塔变化不明显,人口金字塔演化为不规则形。(2)城市首位度指数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且逐渐偏离理想值,以武汉、郑州为首的高位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理想。(3)整体城市规模体系符合分形规律但体系分布日益分散,拟合线不断向外偏离。地级市视角下拟合线斜率波动变化,建制市及城镇视角下斜率逐渐减小。(4)城镇密集区范围均不断扩大,且在同时间段内集聚程度由强至弱、集聚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县城、建制市、地级市。地级市和建制市的核心集聚区最终演变为以合肥为顶端,以郑州、太原为"撇",以武汉、长沙为"捺"的"人字型"结构;城镇密集区由以武汉、郑州为核心的"双星"格局演变成以武汉、郑州、合肥、长沙为增长极的"四核T字型"分布格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贺书霞
城镇化是现阶段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不仅来自于产业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城镇化体系要给产业发展提供优势平台。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区位和环境等因素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城镇化基础差,实现难度大的情况下,从城镇化体系发展的多维角度对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行思考,对于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化 多维 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光辉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内,由不同等级规模和职能分工、联系密切分布有序的城镇群体,是在自然、交通、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制约下历史形成并在发展中的动态系统,揭示这一系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有助于阐释城镇体系等级规模、职能分工、相互关系和分布格局,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思路。本文阐述玉林地区城镇体系形成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彬杰 林先成 肖宏芝
在掌握较为充分的数据资料前提下,运用分形研究方法及城镇引力模型,对川中丘陵典型小城镇体系——富顺县城镇规模和空间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顺县各小城镇是围绕富世镇呈强聚集态分布,中心城镇首位度过大,其余城镇规模均较小,缺乏中间城镇的过渡;近半数城镇沿沱江这条地理线分布,整体分布较为均匀,两两城镇间的联系度不高;多数城镇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各小城镇的引力度空间分布呈现组团式聚集状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彬杰 林先成 肖宏芝
在掌握较为充分的数据资料前提下,运用分形研究方法及城镇引力模型,对川中丘陵典型小城镇体系——富顺县城镇规模和空间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顺县各小城镇是围绕富世镇呈强聚集态分布,中心城镇首位度过大,其余城镇规模均较小,缺乏中间城镇的过渡;近半数城镇沿沱江这条地理线分布,整体分布较为均匀,两两城镇间的联系度不高;多数城镇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各小城镇的引力度空间分布呈现组团式聚集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盘寿 叶舜赞
京津唐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和廊坊地区等五个行政区域,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该地区以京、津、唐三大域市的工业为主体,构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地区。区内三大城市以及它们与地区之间存在着密切、悠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联系;水系相连、水资源分配相关,还有共同的交通运输网系和高压输变电系统等等。这些区域性基础设施将全地区联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有许多重大的共同性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统一协调解决。区内现有:1、等级地位相差悬殊的北京、天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