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6)
- 2023(9581)
- 2022(8648)
- 2021(8281)
- 2020(7036)
- 2019(16325)
- 2018(16292)
- 2017(31326)
- 2016(17605)
- 2015(19764)
- 2014(19845)
- 2013(19643)
- 2012(18028)
- 2011(16190)
- 2010(15877)
- 2009(14342)
- 2008(13834)
- 2007(11982)
- 2006(10229)
- 2005(8774)
- 学科
- 济(63025)
- 经济(62957)
- 管理(46110)
- 业(44334)
- 企(36597)
- 企业(36597)
- 方法(31041)
- 数学(26782)
- 数学方法(26427)
- 学(18247)
- 农(17760)
- 中国(15745)
- 财(15018)
- 地方(14192)
- 业经(14093)
- 农业(11962)
- 理论(11315)
- 和(11132)
- 贸(11052)
- 贸易(11048)
- 易(10699)
- 环境(10506)
- 技术(10339)
- 制(10146)
- 务(9783)
- 财务(9724)
- 财务管理(9709)
- 教育(9432)
- 企业财务(9203)
- 划(8993)
- 机构
- 大学(244889)
- 学院(243071)
- 管理(96392)
- 济(86710)
- 经济(84538)
- 研究(84522)
- 理学(84087)
- 理学院(83090)
- 管理学(81462)
- 管理学院(81052)
- 中国(59030)
- 科学(58965)
- 京(53273)
- 农(47438)
- 所(44909)
- 业大(43785)
- 研究所(41851)
- 财(37619)
- 农业(37309)
- 中心(37291)
- 江(34573)
- 北京(33963)
- 范(32803)
- 师范(32390)
- 院(31762)
- 财经(30798)
- 州(28757)
- 技术(28091)
- 经(27957)
- 省(27357)
- 基金
- 项目(177347)
- 科学(135739)
- 基金(125211)
- 研究(124532)
- 家(112207)
- 国家(111267)
- 科学基金(92922)
- 社会(73378)
- 省(71508)
- 社会科(69256)
- 社会科学(69233)
- 基金项目(67741)
- 自然(64078)
- 自然科(62507)
- 自然科学(62492)
- 自然科学基金(61343)
- 划(60145)
- 教育(56443)
- 资助(52356)
- 编号(50785)
- 成果(40924)
- 重点(40065)
- 发(37468)
- 部(37355)
- 创(36385)
- 课题(35558)
- 计划(35057)
- 科研(34973)
- 创新(33933)
- 科技(32373)
共检索到341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余元华 金其祥
对来自8个省(区)的25个南酸枣种源在福建邵武进行了造林试验。4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树高、胸径、分叉高和分叉数4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分叉高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分叉高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分叉数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间以及与树高、胸径和分叉高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贺州、容县、上犹和乐昌4个幼林期较速生的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2个大区:亚热带中南部速生种源区和亚热带中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关键词:
南酸枣 地理种源 幼林生长性状 种源区划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健
为了了解不同种源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在福建省建瓯市的生长性状变异情况,进一步选择优良种源,以福建建瓯、浙江鄞州、江西婺源和湖南靖州等4个种源4年生赤皮青冈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赤皮青冈生长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多重比较、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增益分析等,进行优良种源的选择.种源间生长性状存在较大变异,福建建瓯种源的材积变异系数最高(达71.03%).经过多重比较,发现浙江鄞州种源的生长指标都优于其他种源,福建建瓯的最差.种源间的生长指标都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725、0.773和0.754,受到较高程度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材积与树高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5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鄞州种源综合得分最高(5.330),其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最大(27.14%).4年生赤皮青冈不同种源间存在变异情况,且存在显著差异.浙江鄞州、湖南靖州种源选入优良种源,浙江鄞州种源的表现最好.
关键词:
赤皮青冈 生长性状 遗传力 优良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孙银祥 张建忠 孙海菁 卓仁英
对采自8个省(区)的26个南酸枣种源种子在浙江余杭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的苗高、地径、发芽率和发芽株数4个苗期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均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南酸枣苗木高生长7—8月份为速生期,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79 0%以上,月生长高度在90 0cm以上,7月份前和9月份以后苗高生长量分别只占总生长量的13 9%和7 0%。苗高和地径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呈弱度负相关,与经度间则分别表现出0 10和0 01水平的负相关。根据苗高和地径,采用独立选择法选择出南丹、华安、融安和贺州4个苗期较速生的优良种源。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种源划分为三大种源区:以南亚热带种源为主的速生种源区,以中亚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文福 曾杰 黎明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关键词:
西南桦 种源 家系 生长性状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阳 毕泉鑫 句娇 于丹 范思琪 陈梦圆 崔艺凡 傅光辉 王利兵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霞 邓成 杨嘉麒 张登 张梦洁 廖柏勇 王芳 陈晓阳
【目的】研究苦楝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差异,揭示其地理变异规律,分析其气候生态学基础,为苦楝种子调拨提供理论依据,为广东省营造苦楝速生用材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15个省(自治区)的62个种源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干型、冠幅等6个性状进行观测统计,采用SPSS 20.0、SAS 9.0、Surfer 13.0与EXCEL 2011等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与趋势面分析。【结果】大部分苦楝种源在四会试验点的生长表现较好,且各性状在种源内及种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冠幅的变幅最大,优劣单株相差23倍,在主要性状树高与胸径的表现上也分别相差8倍与12倍。苦楝的地理变异受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多重控制,以纬向变异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气候生态学基础,温度是制约苦楝生长的主导因子,光照、降水、气压等气候因子对苦楝各性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聚类分析将62个种源分为5类,类别之间差异明显,类别之中符合物候区划。【结论】苦楝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由东向西,由北向南,苦楝的生长量变大,形质表现变佳,随着海拔上升,保存率下降。气候生态学基础则表现为来自极端气温与气压温和、温度高、降水多的种源更具生长优势。纬度是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纬向变异这一模式与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这一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后续将对四会种源试验林进行长期跟踪观测,并辅以分子遗传学分析,更全面探索苦楝地理变异规律。
关键词:
苦楝 种源 地理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阳 沈熙环
侧柏种源试验多年和多地点观测结果表明,种源间在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径生长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南部种源造林成活率比西、北部种源高;在无冻害区,南部种源的生长量大于北部种源。1~7年生间树高生长紧密相关,但在有冻害区,部分北部种源高生长量却大于南部种源,1~7年生间树高生长量相关性减弱。根据有冻害区和无冻害区各种源的生长表现,对部分种源作了评价,并对侧柏造林和用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侧柏,种源,成活,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吴坤明 吴菊英 白嘉雨
本文对细叶桉10个地理种源5年生6个性状的观测资料,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细叶楼各性状差异极显著或显著,且受中至较强的遗传影响。性状间存在较强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从综合遗传值分析得出,昆士兰种源优于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种源,尤以13443(Kenney River)和13544(Gladstone)QLD种源为最好。用综合遗传值,计算了种源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该树种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出建议。
关键词:
细叶桉 地理种源 遗传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红盛 汪阳东 徐刚标 陈益存 吴立文 余孟杨 高暝
[目的]对山苍子不同家系幼林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为山苍子优良家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半同胞山苍子家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重庆万州、湖北京山和福建清流3个试验点营建家系试验林。对23年生山苍子幼林的树高和地径性状进行测定和多点联合分析,并采用AMMI模型对山苍子各家系的生长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效应上均达到显著(0. 0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伯鑫 林峰 余格非 张新华 陶申绵
研究表明,福建柏17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幼林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在山区、半山区、丘陵区均有极显著差异,其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值分别达0.556 1-0.903 4、0.630 3-0.914 0、0.670 1-0.914 3,反映该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种源×地点交互作用显著,其3个主要性状生长量山区>半山区>丘陵区。根据材积遗传增益大于种源平均值15%以上的选择标准,初步选择出适宜不同生态环境造林地的10个优良种源和14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6.09%-88.70%、15.19%-184.80%。
关键词:
福建柏 种源 幼林期 遗传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王笑山 齐力旺 王万义 陈宝丰
对辽宁大孤家12个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混合授粉及单系授粉杂交组合及4个相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进行扦插生根变异及其测定林3~5年生长变异的分析,研究父母本对组合间生根和生长性状变异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选出高生长量及生根力的杂交组合。研究表明:无论是生根性状还是幼林生长性状,日×长杂种组合间均存在着显著遗传变异,父、母本效应明显,组合间具有很大的选择潜力;生根性状间、生长性状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但生根与幼林生长性状之间相关不紧密,可以开展生根与生长性状的独立选择;利用隶属函数法选出了生根最优、生长与生根兼优的杂交组合(或家系),选出的4个生根与生长兼优的家系5年生平均树高、地径和保存率分别比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婧 李培 陈晓阳 曾曙才 邓小梅 林家怡 彭昌操
比较广东省乳源县天井山林场、鹤山市宅梧镇、梅州市径南镇3个黄樟种源/家系试验林早期生长,为黄樟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中黄樟的树高、地径在种源间和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种源、家系选择有效;地点、种源/家系、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互作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宅梧试验林生长最好,径南次之,天井山最差。在3个试验点上,树高、地径种源遗传力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遗传力。不同试验点的树高、地径与经纬度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根据幼林长势及种源加性效应值和家系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萍 姚小华 滕建华 王开良 任华东 叶峰
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油茶5×5全双列交配杂交组合(无自交)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2年生苗造林当年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20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40×95和10×40两个组合在树高、地径和冠幅性状上均表现最优;树高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和反交效应也差异极显著,特殊配合力无显著差异;长林40号树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最高,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余亲本,这与该良种长势旺的特性一致;长林53号作为亲本,在树高、地径和冠幅上的一般配合力均最低,这与53号无性系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虹妤 刘青华 金国庆 丰忠平 甘振栋 周志春
利用分别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和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的3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3代子代测定幼林,对马尾松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树高和地径的配合力效应及其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效应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遗传效应中,树高在两地点皆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地径在卫闽点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在姥山点则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在不同环境下,对树高和地径表型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环境效应>加性基因效应>显性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显性基因效应>加性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参试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稳定性普遍高于特殊配合力(SCA)稳定性。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志光 肖复明 包国华 叶金山 王胜亮 聂煜 王城辉 刘金生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关键词:
木荷 苗期性状 遗传变异 种源试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