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9)
- 2023(11059)
- 2022(9850)
- 2021(9278)
- 2020(7780)
- 2019(17982)
- 2018(18024)
- 2017(34971)
- 2016(18923)
- 2015(21806)
- 2014(21680)
- 2013(21428)
- 2012(19363)
- 2011(17145)
- 2010(16958)
- 2009(15294)
- 2008(14689)
- 2007(12576)
- 2006(10914)
- 2005(9301)
- 学科
- 济(74564)
- 经济(74492)
- 管理(51475)
- 业(47947)
- 企(40182)
- 企业(40182)
- 方法(34650)
- 数学(29927)
- 数学方法(29580)
- 中国(20160)
- 农(19675)
- 学(18051)
- 地方(17912)
- 业经(16984)
- 财(16397)
- 贸(13018)
- 贸易(13012)
- 农业(12886)
- 易(12552)
- 和(12446)
- 理论(12269)
- 环境(11899)
- 制(11596)
- 技术(11024)
- 务(10498)
- 财务(10416)
- 财务管理(10400)
- 划(10157)
- 银(9772)
- 银行(9734)
- 机构
- 大学(262556)
- 学院(262128)
- 管理(106805)
- 济(99070)
- 经济(96754)
- 理学(93113)
- 理学院(91998)
- 管理学(90244)
- 管理学院(89790)
- 研究(89314)
- 中国(64650)
- 科学(58377)
- 京(57446)
- 所(44924)
- 财(42993)
- 农(42088)
- 研究所(41442)
- 业大(40881)
- 中心(40850)
- 江(37237)
- 北京(36442)
- 范(36419)
- 师范(36106)
- 财经(35280)
- 院(33325)
- 农业(32968)
- 经(32119)
- 州(30963)
- 师范大学(29556)
- 经济学(27904)
- 基金
- 项目(188713)
- 科学(148271)
- 基金(136806)
- 研究(135450)
- 家(119810)
- 国家(118857)
- 科学基金(102390)
- 社会(83233)
- 社会科(78841)
- 社会科学(78821)
- 基金项目(74676)
- 省(73574)
- 自然(69350)
- 自然科(67718)
- 自然科学(67704)
- 自然科学基金(66445)
- 划(62777)
- 教育(61400)
- 资助(55851)
- 编号(55165)
- 成果(43624)
- 重点(42249)
- 部(40681)
- 发(40108)
- 创(38899)
- 课题(37924)
- 科研(36535)
- 创新(36267)
- 计划(34813)
- 大学(34453)
- 期刊
- 济(106880)
- 经济(106880)
- 研究(75592)
- 中国(46322)
- 学报(42452)
- 科学(40296)
- 管理(37457)
- 农(37020)
- 大学(31324)
- 学学(29463)
- 财(29314)
- 教育(27777)
- 农业(26299)
- 技术(24121)
- 融(18877)
- 金融(18877)
- 业经(17905)
- 经济研究(16808)
- 财经(15525)
- 图书(14910)
- 资源(13867)
- 问题(13835)
- 科技(13541)
- 业(13540)
- 理论(13540)
- 经(13065)
- 实践(12703)
- 践(12703)
- 技术经济(12129)
- 现代(12059)
共检索到373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学 罗洁琼 俞越
指出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带来城市居民购物习惯的变化,城市中末端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利用POI数据,采用最邻近分析、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 G*指数方法,探讨了南通市末端物流自提空间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末端物流自提空间的演化趋势:虚拟商业在实体空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空间分布社区化,遍及城市空间;功能日趋多元化,成为短距离线下消费体验的场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宏伟
"商圈"凭借天然的聚集能力和展示功能,浓缩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发展风貌,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对商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演进趋势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城市以及该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及变化趋势。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北京商圈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演进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商业企业、开发商了解当地商业布局和商圈发展趋势,制定经营战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北京市 城市商圈 分布特征 演进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和瑞 孙佳乐 赵巧芝
文章基于五个维度构建工业高质量转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工业高质量转型绩效的地区异质性、空间集聚程度和分布演进规律。结果表明:(1)工业高质量转型绩效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造成工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第一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次为区域内差异,超变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2)工业高质量转型绩效分布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模式逐渐从以低低-低效型集聚为主向以高高-高效型集聚为主转变。高高-高效型集聚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以及中部地区部分省份,低低-低效型集聚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东部、西部地区和全国整体的工业高质量转型绩效的空间差异呈发散趋势,而中部地区的空间差异呈收敛趋势。考虑空间滞后的影响时,邻接省份的高水平会提高本省向上转移的概率,而邻接省份的低水平则会提高本省向下转移的概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霍亚馨 谷君
基于中国31个二位数制造业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层聚类分析将二位数制造业分为重度污染制造业、中度污染制造业和轻度污染制造业,继而对不同污染程度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空间集聚程度以及产业转移的态势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程度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区域性差异;中度污染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最高且呈现出缓慢下降的态势;重度、中度污染程度制造业表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轻度污染制造业发展势头正足。
关键词:
污染程度 制造业 空间集聚 产业转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丽丽 徐红罡
文章以广东省旅游度假地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总体空间格局与空间差异,并探讨空间分布的形成因素与空间发展趋势,尝试总结区域旅游度假地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同时为该省及其他地区旅游度假地的发展、规划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旅游度假地 空间分布 广东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相伟 李平星
本文从国家、省域层面分析了我国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了东西部地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特点,阐述了我国区域发展态势对高端科技人力资源需求趋势。
关键词:
高端科技人力资源 空间分布 区域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田林 李江龙 李天炀
空间功能分工演化是推动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重要路径。分析北京都市圈的空间功能分工特征和趋势,能够有效识别北京都市圈发展现状,预判北京都市圈未来发展态势,对于高质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总体上看,1998年以来,北京都市圈内的空间功能分工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内空间功能分工不断优化合理;分阶段来看,空间功能分工在1998-2002年属于平稳发展阶段,在2003-2012年呈现快速增长阶段,在2013-2017年呈现缓慢下降阶段;2013年以来北京都市圈内的空间功能分工程度出现缓慢下降趋势,代表北京都市圈内部非中心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制造业人数大幅下降,区域内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随着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的明确,建立"高精尖"经济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北京都市圈的空间功能分工将进一步优化,朝向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迈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符琳蓉 任以胜 陆林 张海洲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以城兴"成为21世纪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对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鉴耦合—协调度从互动程度与发展水平两个角度测度南通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状况,运用动态发展度和剪刀差方法解析"港—产" "港—城""产—城"复合系统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南通市"港—产—城"整体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持续上升,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港—产—城"整体系统融合互动程度呈现出由较低到高的波动发展态势,融合发展水平经历由失调衰退到高度融合的发展历程,融合发展状况实现改善;(3)"港—产" "港—城""产—城"复合系统经历多种演化发展阶段,各阶段存在不同效果的交互胁迫作用;复合系统的剪刀差呈下降、上升交替出现的"W型"和"斜S型",发展趋势差异在缩小与扩大中反复循环,需要加强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使其接近融合发展的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俊 张萌
文化产业已成为目前各地经济发展的重点。研究文化产业的省区分布,有利于从时空角度发现、解释文化产业的分布规律,对引导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省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整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但未来在空间布局上开始呈现分散的发展趋势,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趋势。最后,文章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因"业"制宜的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分布 基尼系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素丽,佘幼宇,官莹,刘保民
本文对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分布和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市场个数、规模、投资成本、成交额等方面总体分析了市场布局 ,并对分类市场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市场成交额总量、不同地区成交额和典型市场的成交额进行了分析预测 ,并对市场选址提出相关建议。最后 ,结合国外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变化 ,对北京市商品交易市场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商品交易市场 空间分析 发展预测 北京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李丹哲 韩笋生
目前国内外对家庭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经济属性、居民出行特征等方面,对家庭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的认识较少。本文以低碳武汉问卷调查为基础,以GIS为平台,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武汉家庭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家庭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并且生活碳排放较高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在城市中心区,而日常出行碳排放较高的家庭出现在郊区的几率更高一些。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从空间规划方面,提出旨在降低武汉居民日常家庭碳排放的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邵晖 吕思琦
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关系着居民生活品质,更对治理"城市病"、缓解社会空间分异和培育城市功能多中心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对其人均规模聚类模式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分布的核心-边缘格局使得区际和圈层分化突出,设施规模总体上从中心向外蔓延扩散,尚未形成明显的多中心格局;热点分析显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聚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公共服务 空间格局 热点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霞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区域改革试验的形式之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2014年以来,国家级新区密集批复,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成为一种新型区域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国家级新区时间演变过程和时空分布特征,对国家级新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总的来看,国家级新区将继续呈现加速批复态势、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将带动区域发展、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时空分布 发展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文佳 张永战
利用1990—2005年中国和英国风电发展数据,对两国风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据英国风电发展的阶段性,把中国风电发展划分为试验性发展、规模发展、过渡发展3个阶段,并预测到2007年步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因此,未来几年,中国风电场数目和规模将会快速增长,并且由集中走向高密度集中分布。据对影响风电场省级时空分布的自然、市场和政策共8个选择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中国风电场按省级划分为3个区域和8个亚区域,对聚类结果进行逐步判别回判,结果表明准确率达92.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祥备 习敏 孔令聪 吴文革
[目的]本文探明了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温光水气候资源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为区域作物布局和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系统分析了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0-2015年逐日的气温、光照、降雨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玉米两熟种植模式周年和季节间的资源配置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1960-2015年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冬小麦生长季和周年日平均温度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了0.02、0.27和0.21℃,日温差平均每10年下降了0.25、0.26和0.26℃,日最低温度升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冬小麦生长季和周年≥0℃、≥10℃积温,平均每10年增加了60.84、54.88℃d和63.77、57.81℃d;夏玉米、冬小麦生长季和周年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降低了52.57、40.90和93.47 h;降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际间波动较大。[结论]生产上需要根据区域温、光、水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优化周年气候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种植模式,提出该区域与自然资源适配的麦玉两熟种植资源高效优化利用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