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4)
- 2023(5380)
- 2022(4121)
- 2021(3717)
- 2020(2792)
- 2019(6370)
- 2018(6058)
- 2017(10401)
- 2016(5655)
- 2015(6320)
- 2014(6209)
- 2013(6285)
- 2012(5890)
- 2011(5469)
- 2010(5425)
- 2009(4800)
- 2008(4773)
- 2007(4470)
- 2006(3967)
- 2005(3277)
- 学科
- 济(25215)
- 经济(25200)
- 农(13111)
- 管理(12092)
- 业(10761)
- 地方(10153)
- 农业(9161)
- 中国(8604)
- 业经(8388)
- 企(6826)
- 企业(6826)
- 方法(6380)
- 学(6239)
- 发(5888)
- 农业经济(5461)
- 数学(5275)
- 数学方法(5231)
- 财(5159)
- 发展(4562)
- 展(4557)
- 环境(4333)
- 建设(4219)
- 土地(4134)
- 制(3820)
- 地方经济(3626)
- 和(3500)
- 城市(3386)
- 工作(3321)
- 税(3203)
- 融(3103)
- 机构
- 学院(79466)
- 大学(77901)
- 研究(30970)
- 管理(27641)
- 济(27621)
- 经济(26783)
- 中国(23479)
- 理学(23039)
- 理学院(22625)
- 管理学(22095)
- 管理学院(21949)
- 科学(20915)
- 京(18283)
- 农(16627)
- 中心(15552)
- 所(15314)
- 江(14049)
- 研究所(13996)
- 范(13683)
- 师范(13554)
- 业大(13261)
- 财(13028)
- 农业(12690)
- 省(12055)
- 院(12030)
- 北京(11449)
- 州(11376)
- 师范大学(11045)
- 财经(9671)
- 市(9526)
- 基金
- 项目(57043)
- 科学(45030)
- 研究(41901)
- 基金(40353)
- 家(36096)
- 国家(35741)
- 科学基金(30289)
- 社会(26121)
- 社会科(24462)
- 社会科学(24457)
- 省(22776)
- 基金项目(22338)
- 划(19708)
- 自然(19668)
- 自然科(19144)
- 自然科学(19141)
- 自然科学基金(18764)
- 教育(18488)
- 编号(17360)
- 资助(14518)
- 成果(13847)
- 重点(13593)
- 发(13560)
- 课题(13232)
- 部(11765)
- 创(11500)
- 科研(10859)
- 创新(10702)
- 国家社会(10612)
- 发展(10597)
共检索到127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芳芳 濮励杰
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国家两大发展战略"交汇城市——南通市作为研究区,面对其新形势下的用地需求与矛盾,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变化测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协调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11年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南通市城镇用地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沿江高于沿海"的特征,同时其扩张弹性系数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未达到理想集约利用状态;②南通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城镇化推进下并未与农村人口非农化减少相挂钩,在研究期内基本处于加速增长态势,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沿海扩展、南北沿江减少"的特征,过半数区、县(市)农村居...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时空特征 形成机理 南通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卢雨田 李慧 秦贤宏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高速扩张,建设与粮食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有效使用土地成为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时相遥感卫星影像,结合相关模型,分析和模拟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合理配置与投放提供依据。利用1987、1990、1997、2001、2006年的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建设用地数据,分析了南通近20年来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和城区扩展特征,并且模拟了其扩展趋势。结果表明:南通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扩展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沿江区域,沿海地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热度逐步升温;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显示出城镇组团化发展的趋势,尤其使...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扩展模拟 南通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聚焦中部乡村工业化典型区长垣市、新乡县,利用多源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空间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1975—2019年间城乡建设用地斑块空间分布表现出由均质到集聚再向区域整体融合发展的变化过程;研究区该时段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均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其扩张热点区域多集中于中心城区附近和乡村工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地区;工业发展、社会人文经济、政府机制、城镇发展在中部乡村工业化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乡村工业化地区的城乡建设空间变化与工业发展区域有高度的空间叠加性,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禀赋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适时优化、调控土地利用政策和市场,促进区域土地优化利用与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媞 刘耀林 孔雪松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运用GIS空间技术、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武汉市1996~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变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是土地利用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及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整体规模扩大,城镇建设用地比重上升,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下降;城市与建制镇扩张较快,主要源自对农用地的占用及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整理。(2)外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变化及类型转换特征对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起主导作用。(3)人口变化、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政策等因素对武汉市内、外城区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佳福 龚威平 刘晓丽 孙越
本文采用1968年、2002年和2010年不同历史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于ArcGIS软件,对长春市建成区及其周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特征及其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城乡建设用地由快速的、蔓延式的无序扩张向城市规划引导下的适度、有序扩张转变,城市规划对建设用地布局的引导作用增强。道路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影响较为明显。目前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城乡建设用地加速扩展的同时,耕地被各项建设用地占用,近年来缩减幅度大幅增加。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发展演变 遥感 GIS 长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葳 苏伟忠 陈维肖 陈爽 杨桂山
基于经济和社会视角的国家尺度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而全国城市空间格局的自然生态关联性呈现新的研究需求。由此通过自然生态单元等级划分并与城乡建设用地叠加,揭示了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在自然生态单元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主要问题:在一级生态功能区中,生态调节区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北等生态脆弱地区,但其内部城乡建设用地占比最小仅为0.69%,产品提供区城乡建设用地的占比为2.74%,人居保障区面积最小且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但其城乡建设用地占比最大,高达11.20%;城乡建设用地在自然生态单元的分布差异总体由自然地貌与大河流域特征决定,城镇群区、农产品提供区和土壤保持区占据79.54%的城乡建设用地,位于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等地貌特征为主的胡焕庸线东南部;城乡建设用地分布格局也表现为东多西少,与我国三大阶梯的地势格局分布较为一致;上述格局关联性体现了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近些年来在开发需求膨胀和工程技术进步等人为因素驱动下,城乡建设用地呈现向较高海拔地区的扩张趋势。这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基础信息,也为辨识中国城市空间组织和演化机理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高斌 苏伟忠 陈维肖
文章以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高程变化为焦点,运用太湖流域1985、1995、2000和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及90 m DEM数据,通过构建建设用地密度指数、增量比、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及建设用地高程指数等指标,探寻太湖流域城乡建设用地高程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流域整体扩张的热点从中等高程区向较高和较低高程区转移,且向较低高程区转移态势尤为凸显,流域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流域东部下游平原河网及北部沿江的城镇密集区和南部苕溪上游山谷地带建设用地向较低高程区逐渐扩张的趋势,而在除苕溪外的流域其他上游山地丘陵区逐渐向较高高程区扩张;新区开发及新城建设推动着城乡建设用地快速扩张,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新海 葛堃 柯善淦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其演变机理。研究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采用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城市建设用地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基尼系数保持中等偏高水平,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面积增速低于平均水平,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年末实有道路铺装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正相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负相关。研究结论:目前我国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结构呈现较严重失衡状态,省际用地结构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性,差异明显;税收政策、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政策因素在城市用地结构和规模中起主导性作用;工业仍然是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支柱产业,但增长缓慢,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大为改善,中国城市化正迅速推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凤娇 吕晓 陈昌玲
在深化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17城市2005—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是指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驱动下所表现出的转变过程,包括结构转型、效率转型和功能转型等三方面。2)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综合转型以及各分项转型平均水平在研究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转型水平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为菏泽;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功能转型这一维度对综合转型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城乡建设用地转型 山东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凤娇 吕晓 陈昌玲
在深化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17城市2005—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是指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驱动下所表现出的转变过程,包括结构转型、效率转型和功能转型等三方面。2)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综合转型以及各分项转型平均水平在研究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转型水平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为菏泽;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功能转型这一维度对综合转型的影响较大。3)2005—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在区域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年际变化较为明显,全省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并不显著,区域间转型发展并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但结构转型指数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4)在未来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发展中,不仅要关注其经济功能,更应注重其对保护和治理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推动作用,对区域转型差异进行适度调控和干预。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城乡建设用地转型 山东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剑 王晓冬
采用区位商法对南通建筑产业集群进行识别,计算结果表明,南通建筑业存在明显的集群现象。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内部机理主要在于产业根植性、企业家创业和专业化分工,外部机理主要在于市场需求和政府行为与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南通建筑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过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覃莉 靳亚亚 张金懿
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导向下,改进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有效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改革需要建立多维度的认知与共识。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演化与发展,先后支撑了区域内平衡、区际间协同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具有土地用途管制、财政转移支付、资源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蕴涵了发展权、管制权和财产权三种权利的共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框架下,增减挂钩政策的改进与完善应着重考虑:自平衡和节余指标流转的时间融合,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城市开发边界内外空间融合,撬动全域全要素高效利用和土地利用转型;市场和行政机制融合,促进国土空间治理公平与高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津逵
在加速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严峻,原因在于现有征地补偿方式剥夺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多予、少取、放活"首先是"放活",应当还农民以农村建设用地的财产权。在现行的法规体制下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可能有三种解决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效顺 曲福田 郭忠兴 蒋冬梅 潘元庆 陈兴雷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向前推进,我国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日益膨胀,而农村建设用地变化违背理论预期;因此,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现实与理论预期存在矛盾和偏差。本文将"脱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土地管理领域,提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脱钩"形态。在计算其临界值及构建"脱钩"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定量界定出"脱钩"程度的八种状态,筛选出考核指标后,对临港新城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三点结论:其一,2000年以前无锡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出现"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和"弱脱钩"的非理想状态。近年呈现"强脱钩"的理想状态;其二,土地宏观政策是调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有效...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农村建设用地 脱钩 无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利敏 欧名豪 郭杰
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需要不同的建设用地结构,只有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建设用地规模作基数进行预测,才可能确保规划期内的建设用地供应规模不会超量,有利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急速膨胀,促进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保护耕地。本文采用南通市1996年-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法,对南通市历年建设用地利用有效性进行分析,同时在对DEA表现相对无效的样本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预测南通市2010和2020年建设用地结构规模。结论如下:①1996年-2005年11年间,有5年建设用地投入产出呈DEA相对无效,其余6年建设用地投入产出呈DEA相对有效;②至20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