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3)
- 2023(13338)
- 2022(11646)
- 2021(10617)
- 2020(9032)
- 2019(20657)
- 2018(20396)
- 2017(40549)
- 2016(21502)
- 2015(24048)
- 2014(23975)
- 2013(24122)
- 2012(22382)
- 2011(20380)
- 2010(20367)
- 2009(18757)
- 2008(17970)
- 2007(15791)
- 2006(13972)
- 2005(12300)
- 学科
- 济(113767)
- 经济(113665)
- 管理(62346)
- 业(59176)
- 企(49064)
- 企业(49064)
- 方法(47145)
- 数学(41453)
- 数学方法(41129)
- 地方(25752)
- 农(24659)
- 中国(24060)
- 业经(22726)
- 财(22363)
- 学(21773)
- 农业(16692)
- 制(16586)
- 地方经济(15950)
- 贸(15912)
- 贸易(15905)
- 易(15282)
- 环境(14947)
- 和(14875)
- 产业(14722)
- 理论(14512)
- 技术(14448)
- 务(13857)
- 财务(13798)
- 财务管理(13770)
- 融(13613)
- 机构
- 大学(318184)
- 学院(316355)
- 济(140204)
- 经济(137575)
- 管理(127777)
- 理学(111441)
- 理学院(110250)
- 管理学(108617)
- 管理学院(108057)
- 研究(107387)
- 中国(77322)
- 京(66413)
- 科学(64293)
- 财(60368)
- 所(53093)
- 财经(49416)
- 研究所(48399)
- 中心(47209)
- 农(46806)
- 业大(45302)
- 经(44898)
- 江(44383)
- 经济学(43831)
- 北京(41987)
- 范(40048)
- 师范(39699)
- 经济学院(39420)
- 院(38848)
- 财经大学(36797)
- 农业(36512)
- 基金
- 项目(216804)
- 科学(171534)
- 基金(159002)
- 研究(158986)
- 家(137279)
- 国家(136214)
- 科学基金(118075)
- 社会(102727)
- 社会科(97621)
- 社会科学(97594)
- 基金项目(84819)
- 省(84094)
- 自然(75735)
- 自然科(73934)
- 自然科学(73921)
- 自然科学基金(72643)
- 教育(71566)
- 划(69528)
- 资助(66122)
- 编号(63155)
- 成果(50574)
- 部(48311)
- 重点(48064)
- 发(47164)
- 创(44673)
- 课题(43131)
- 国家社会(42579)
- 教育部(41969)
- 创新(41684)
- 人文(41375)
- 期刊
- 济(155690)
- 经济(155690)
- 研究(96660)
- 中国(52766)
- 学报(47263)
- 管理(47255)
- 科学(44272)
- 财(43896)
- 农(41881)
- 大学(36147)
- 学学(34350)
- 农业(29252)
- 教育(28120)
- 技术(27246)
- 经济研究(26057)
- 融(25798)
- 金融(25798)
- 财经(25294)
- 业经(23589)
- 经(21700)
- 问题(20233)
- 技术经济(17710)
- 理论(15810)
- 科技(14715)
- 商业(14679)
- 统计(14666)
- 现代(14663)
- 图书(14554)
- 业(14336)
- 实践(14063)
共检索到457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妍
南贵昆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该经济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西部滇黔桂三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南贵昆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的实证研究表明,南贵昆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不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不协调状况;经济区产业结构质量较低,表现在产业非农化程度低、工业化程度低且资本密集型产业弱。“十一五”期间,南贵昆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在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上。
关键词:
南贵昆经济区 产业结构 调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涂妍
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通过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特色产业体系是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优势产业选择基准、产业比较优势、产业竞争优势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研究南贵昆经济区产业分工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实现机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涂妍
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中点轴开发的典型模式,是以城市为节点加强区际联系的典型表现。对南贵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分析表明,南贵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不完善。整个经济区城市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显著,城市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在地域空间上呈离散的点状分布,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带和城市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雄浪 朱旭光
利用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形成前后的产业结构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就成渝经济区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而言,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第一产业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有上升的趋势,川渝经济正向工业型经济转型。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促进成渝经济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大发展,大赶超。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秀梅 郝华
东北地区是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随之改变,失去了工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柳琴
一、南贵昆经济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地位与作用 南贵昆经济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三大重点区域之一。国家“十五”计划提出“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及中心城市,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实行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营周
中原经济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要求,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同步协调和发展成果共享等要求,并将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需要创新思维,探寻新路。一、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渠立权 骆华松 陈建波
文章提出了区域职能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讨论了综合型、内敛型、外向型和松散型等四种区域职能和产业结构的对应关系。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利用2012年的经济数据,计算了区域职能及其它相关指标,发现该地区区域职能较小,区域职能系数仅为19.02%,判定区域经济类型为松散型。据此设定了"松散型—内敛型—综合型"转变的发展目标,并基于区域产业结构问题分析,提出区域优势引导产业分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接受产业转移、壮大地方主导产业、发现培育新型产业等产业结构调整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徐方
文章认为,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从根本上转变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首要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推动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以区域协作、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产业转移为优化思路,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生态文明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炳辉 李晓青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区域重点扶持产业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蕾 周瑞琴
空港地区产业演变研究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据,对长三角六大主要空港经济区产业发育现状以及1999—2013年各区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分析表明:总体上,制造业比重持续最高,但已逐步下降,运输业对制造业挤占效应明显。服务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商务服务业普遍较弱。行业上,一是零售业、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制造业临空指向有所增强;二是物流业明显受制于机场规模;三是各区大部分行业相同,亦存在区域特色。在归纳世界知名空港经济区模式的基础上,将实证空港经济区与之进行相似度分析,选择各区适宜的发展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鹤 刘洋 许旭
优化、高效的产业结构及布局是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借用区位商的指标设计理念,尝试性地提出了产业环境商和区域环境商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对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为基于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竞争力等经济社会指标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传统范式加入了新视角和新方法,也为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从缓解酸雨问题入手,基于各行业SO2排放的区域环境商和产业环境商测算结果,对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以造纸业为例,基于各地市SO2排放的区域环境商的测算结果,结合各地市SO2的可增排量和造纸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对成渝经济区造纸业的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建林 徐君
以呼包银榆经济区为例,采用2000—2012年呼包银榆经济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典型相关法、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法,在分析呼包银榆经济区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和分析了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生态环境相关性较高,且二者和固体环境、大气环境相关性最大。2经济区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其中,第二、三产业与水环境质量呈正协整关系,第一产业与其呈负协整关系;第一、三产业与大气环境呈负协整关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固体环境质量呈正协整关系,第一产业与其存在负协整关系。3经济区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产生动态效应。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较小幅度污染,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较大幅度污染,其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影响最大,工业废气排放量次之,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相对稳定态势;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生态环境 呼包银榆经济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继云 孙良涛
本文应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深入分析了云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联系。并利用回归分析测算了各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其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增长促进了其产业结构调整。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单位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扩大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出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云南经济的良性增长。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兵 杨曦 何巍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而且二、三产业的效益及效率高于第一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横向比较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