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1)
- 2023(8124)
- 2022(6167)
- 2021(5402)
- 2020(4302)
- 2019(9216)
- 2018(9119)
- 2017(17002)
- 2016(9608)
- 2015(10360)
- 2014(10105)
- 2013(9586)
- 2012(8342)
- 2011(7289)
- 2010(6965)
- 2009(6431)
- 2008(6242)
- 2007(5393)
- 2006(4688)
- 2005(4154)
- 学科
- 济(36387)
- 经济(36344)
- 业(25975)
- 管理(25671)
- 企(19379)
- 企业(19379)
- 方法(14449)
- 数学(12778)
- 农(12755)
- 数学方法(12705)
- 中国(11854)
- 业经(9995)
- 学(9133)
- 财(8976)
- 农业(8829)
- 贸(7935)
- 贸易(7932)
- 易(7740)
- 地方(7124)
- 产业(6631)
- 制(6505)
- 技术(6178)
- 发(6111)
- 环境(6057)
- 银(5582)
- 银行(5535)
- 务(5532)
- 财务(5518)
- 财务管理(5512)
- 信息(5406)
- 机构
- 大学(134902)
- 学院(134582)
- 济(53100)
- 经济(52207)
- 研究(48691)
- 管理(48514)
- 理学(43150)
- 理学院(42631)
- 管理学(41721)
- 管理学院(41521)
- 农(35631)
- 中国(34607)
- 科学(34216)
- 农业(28749)
- 业大(27965)
- 京(27650)
- 所(26158)
- 研究所(24542)
- 财(21940)
- 中心(21362)
- 江(19573)
- 农业大学(19261)
- 财经(18284)
- 院(17558)
- 经(16842)
- 经济学(16663)
- 北京(16381)
- 范(16219)
- 省(15955)
- 师范(15835)
- 基金
- 项目(100914)
- 科学(78606)
- 基金(74489)
- 家(69287)
- 国家(68740)
- 研究(64703)
- 科学基金(57414)
- 社会(42907)
- 社会科(40721)
- 社会科学(40709)
- 省(40192)
- 基金项目(40077)
- 自然(39480)
- 自然科(38648)
- 自然科学(38633)
- 自然科学基金(37977)
- 划(34374)
- 教育(28800)
- 资助(28585)
- 编号(23524)
- 重点(23398)
- 发(22089)
- 计划(21747)
- 创(21345)
- 部(20974)
- 科研(20220)
- 创新(20073)
- 业(19841)
- 科技(19350)
- 国家社会(18781)
共检索到184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章跃陵 王三英 刘光明 陈粤 邹湘辉
以采自厦门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病原菌人工感染、血蓝蛋白浓度和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测定等方法探索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在体内、外对其血清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其血淋巴中血蓝蛋白浓度和PO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体外实验中将一定量的血蓝蛋白重组蛋白添加至血清中,其PO活性可明显升高;但同时添加血蓝蛋白重组蛋白和E.coliK12超声破碎液后,其PO活力反而降低。研究提示,血蓝蛋白在一定范围内确实可以正反馈调节PO活性,但在细菌等干扰之下,其又可表现出一定的负反馈抑制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留冰 潘鲁青
为研究磷脂酰丝氨酸(PS)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PS激活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发挥酚氧化酶活性的机制,实验采用5、10和20μg/mL 3个PS浓度对凡纳滨对虾尾节肌肉进行注射,注射量为50μ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组,取样时间为0、6、12、24、36、48和60 h,分别测定了血浆血蓝蛋白含量,肝胰脏血蓝蛋白p75、p77亚基和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蓝蛋白含量在6 h内略有下降,6~36 h内呈峰值变化,24 h时达到最大值(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文 王江勇 丁雪娟
利用超速离心和CsCl梯度离心的方法,从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血淋巴中分离纯化血蓝蛋白(Hcs),SDS-PAGE检测提取的血蓝蛋白由1种亚基构成,分子量为400kD;Native-PAGE电泳检测2个亚基(Isoform)分别为HdH1、HdH2;透射电镜下其四级结构为圆柱体,以多十聚体、二十聚体和少量的十聚体形式存在于血淋巴中。杂色鲍血蓝蛋白在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的条件下表现出微弱的酚氧化酶活性(Km=25.66mmol/L),胰蛋白酶和SDS能使其酚氧化酶活性增强;以左旋多巴(L-DOPA)为底物则不表现出酚氧化酶活性。
关键词:
杂色鲍 血蓝蛋白 分离纯化 酚氧化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兴一 夏枚生 胡彩虹
选用经基础日粮暂养1周后尾均初始体重为(1.01±0.05)g的健康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动物,以基 础日粮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6和8 g/kg氧化三甲胺(TMAO)为试验组,每组均设3个重复,饲喂 8周,研究TMAO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6和8 g/kgTMAO添加 组南美白对虾的终末平均体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媛 王维娜 王安利 苗玉涛
通过在饵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牛磺酸, 初步研究牛磺酸对日本沼虾生长及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饵料中添加 0 .4% ~0. 8%的牛磺酸, 日本沼虾的增重率显著增加 (P
关键词:
日本沼虾 牛磺酸 生长 酚氧化酶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国福 宋晓玲 黄倢 周进 王秀华
为考察A3α-肽聚糖(Peptidoglycan,PG)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养成期对其免疫酶活性的影响,设立了连续投喂、间隔投喂和浸浴共6个实验组。连续投喂组中PG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01%、0.05%和0.1%;间隔投喂组中PG的添加量为0.05%;浸浴组的给予方式为50mg/ml,3h/次/15d。分别在30、60和90d时,测定对虾体内及血浆上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另外,在60d和90d时,测定对虾血细胞内酚氧化酶(Phenoloxi...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伟 王雷 刘梅 蒋克勇 齐灿灿 杨广 王宝杰
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鲁青 谢鹏 岳峰 孙晓华
研究了脂多糖(LPS)、多巴胺(DA)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吞噬、胞吐及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LPS、DA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吞噬率和胞吐酚氧化酶活力影响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瑶 陈若泓 王泽焕 陈洁辉 张楠 章跃陵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亲和层析、SDS-PAGE、Western-blotting、抗真菌实验等技术探索对虾血蓝蛋白的抗黑曲菌活性。结果发现,血蓝蛋白在质量浓度为0.1~0.8 mg/mL时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在此基础上,选取0.2 mg/mL血蓝蛋白作用后的黑曲霉进行显微观察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血蓝蛋白能抑制黑曲霉孢子生长。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在血蓝蛋白作用下,黑曲霉孢子囊萎缩,分生孢子集聚成团,菌丝裂解、扭曲、变短、无分生孢子囊。由此推测,对虾血蓝蛋白具有抗黑曲菌活性,其抗菌机制可...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血蓝蛋白 抗黑曲霉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章跃陵 林伯坤 陈俊 胡忠 黄通旺 严芳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a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亲和层析、PAGE、SDS-PAGE、Western-blotting和细菌凝集实验等方法探索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细菌凝集活性。结果发现,血蓝蛋白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酸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phylococcus aureus)等6种虾类致病菌具有凝集活性,其凝集活性大小为0.27~...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晓云 张志峰 姜明 王静凤 廖承义
The activity and location of phendoxidase (PO) in lymphatic organ of Penaeus chinensis were studied by enzyme cyto-chemical technique of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ed: 1.Few PO positive reaction in lymphatic organ of health individual was observed. 2.In the sick, the activity of PO in ly...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香云 包杨滨 万年峰 蒋杰贤 谭继才
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为免疫刺激因子,观察SlNPV对斜纹夜蛾幼虫酚氧化酶活性及其血淋巴黑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感毒后,其血淋巴黑化率在感毒1d后开始逐渐下降,随着感毒时间推移和幼虫日龄增大,病毒抑制其黑化作用增强;在感毒后连续5d观察时间内,感毒幼虫血淋巴黑化率始终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4~5d后达到显著水平;感毒幼虫体内及其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都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感毒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高于健康幼虫,在感毒4d后开始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2、3、5d后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健康幼虫相比,感毒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2d后开始明显增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小锋 樊廷俊 丛日山 胡国斌
为了弄清免疫促进剂增强对虾自身免疫力的作用机理,利用脂多糖(LPS)、β 葡聚糖(β 1,3 glucan)、灭活哈维氏弧菌和灭活鳗弧菌对中国对虾血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以及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的产量与活性在刺激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β 葡聚糖、脂多糖、灭活哈维氏弧菌和灭活鳗弧菌刺激后,中国对虾总血细胞的数量分别增多了83.4%、52.0%、73.4%和111.3%,其中,小颗粒细胞的数量分别增多了100.4%、67.3%、57.2%和102.9%,大颗粒细胞的数量分别增多了47%、10%、127%、和173%;同时,PO的产量分别提高了81.3%、10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越倩 张佩 钟名其 姚德福 陈洁辉 章跃陵
既往研究表明,对虾血蓝蛋白(hemocyanin, HMC)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菌等多种免疫学活性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分子,但迄今为止,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尚不是很清楚。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HMC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层析、凝集素层析技术获得4种HMC成分:A-HMCs、A-HMCl、AL-HMCs和AL-HMCl,发现其对不同细菌的凝集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AL-HMCs和AL-HMCl对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凝集活性明显强于A-HMCs和A-HMCl,前者约为后者的2~32倍。继而,通过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和凝集素印迹技术对不同HMC的蛋白质组成和糖基化修饰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4种HMC在2-DE图谱上表现为6~7个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且与伴刀豆凝集素(concanavalin A, Con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荆豆凝集素(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 UE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olichos bifows agglutinin, DBA)等4种凝集素的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A-HMCl 6个蛋白点均可识别4种凝集素,而A-HMCs 6个蛋白点中仅有4、3个点分别与UEA、DBA反应呈阳性,AL-HMCs和AL-HMCl可以与UEA、PNA特异性显色的点分别为其总蛋白点的3/7、2/6。由此推测,对虾血蓝蛋白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可能与其蛋白质组成和糖基化修饰水平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海生 原居林 刘梅 倪蒙 顾志敏
为了解接种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种植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影响,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设置空白对照组、单纯接种蛋白核小球藻、种植水蕹菜及二者联合的4个处理组,定期监测各处理组中水质理化指标、生长特性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三个处理组均能有效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的NO~-_2-N、NH~+_4-N、TN和TP,其中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处理组对NO~-_2-N的去除率达到51.27%;种植水蕹菜处理组对NO~-_2-N、NH~+_4-N和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55.19%、70.06%和74.76%;联合处理组对水体TN去除率为49.66%,去除TN效果最佳。三个处理组均能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提高其成活率,其中联合处理组效果最佳,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0.66%和27.27%,水雍菜处理组分别增加了8.14%和9.10%,蛋白核小球藻处理组分别增加了4.41%和2.28%,同时联合处理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种植水蕹菜处理组能显著增加南美白对虾CAT、GST活性和GSH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128.84%、235.39%和426.26%;联合处理组对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的SOD活性和GSH含量促进效果最佳且达到显著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52.75%和1 376.69%。综上可见,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和种植水蕹菜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南美白对虾生长及免疫活性,且以联合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