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95)
- 2023(3143)
- 2022(2715)
- 2021(2512)
- 2020(2245)
- 2019(4675)
- 2018(4461)
- 2017(8554)
- 2016(4805)
- 2015(5002)
- 2014(4959)
- 2013(5018)
- 2012(4596)
- 2011(4125)
- 2010(4116)
- 2009(3732)
- 2008(3651)
- 2007(3363)
- 2006(2917)
- 2005(2759)
- 学科
- 济(19418)
- 经济(19407)
- 业(12008)
- 管理(11979)
- 企(10070)
- 企业(10070)
- 方法(9916)
- 数学(9151)
- 数学方法(8948)
- 学(5891)
- 财(5619)
- 中国(5164)
- 制(5012)
- 结构(5002)
- 农(4809)
- 产业(4193)
- 业经(3673)
- 体(3664)
- 务(3653)
- 财务(3634)
- 财务管理(3629)
- 地方(3598)
- 企业财务(3494)
- 体制(3171)
- 银(3092)
- 银行(3063)
- 产业结构(2929)
- 农业(2907)
- 行(2895)
- 贸(2869)
- 机构
- 大学(68870)
- 学院(67657)
- 研究(26785)
- 济(26758)
- 经济(26215)
- 管理(23064)
- 理学(20150)
- 理学院(19882)
- 中国(19713)
- 管理学(19292)
- 管理学院(19173)
- 科学(18998)
- 农(16419)
- 京(14949)
- 所(14908)
- 研究所(13950)
- 业大(13705)
- 农业(12816)
- 财(12234)
- 中心(11730)
- 江(10577)
- 院(10483)
- 财经(9878)
- 北京(9538)
- 省(9273)
- 经济学(9052)
- 经(9051)
- 研究院(8706)
- 农业大学(8397)
- 室(8315)
- 基金
- 项目(49779)
- 科学(38012)
- 基金(36352)
- 家(34326)
- 国家(34101)
- 研究(30905)
- 科学基金(27935)
- 自然(19853)
- 省(19553)
- 自然科(19426)
- 自然科学(19417)
- 社会(19369)
- 自然科学基金(19095)
- 基金项目(18565)
- 社会科(18423)
- 社会科学(18414)
- 划(16642)
- 资助(16154)
- 教育(14156)
- 重点(11790)
- 计划(10953)
- 部(10663)
- 编号(10637)
- 发(10484)
- 科技(10446)
- 科研(10154)
- 创(9763)
- 创新(9326)
- 专项(8691)
- 业(8629)
共检索到99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兖攀 王久照 姜继元 陈奇凌
【目的】探寻苹果冠层内的光照分布规律,建立光截获量日变化模型,确定苹果冠层结构的调控方法和目标参数,为南疆密植苹果园的树形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定植第4年矮化自根砧、矮化中间砧和乔砧苹果幼树为试材,测定冠层结构参数和不同部位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基于象限思维构建三维空间,绘制分布图,建立光能截获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光截获量和光能截获率,通过相关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明确影响光能截获的主要冠层结构参数。【结果】矮砧苹果树的冠层体积为1.5 m3,中间砧2.3 m3,乔砧3.5 m3,与中间砧苹果树比,乔砧的地径增加34%,树高增加31%,分枝数增加43%,枝总长增加44%。与矮砧苹果树比,中间砧的地径增加15%,枝总长增加30%。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冠层光截获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离主干距离,然后是高度,再次是冠层体积,最后是方位。平均光截获量的日变化规律是缓慢上升、快速提升、较高水平、快速下降、逐渐归零。矮砧苹果树的平均光截获量最大,为1041 μmol/(m~(2)·s),显著高于中间砧的879 μmol/(m~(2)·s)和乔砧的866 μmol/(m~(2)·s)。矮砧苹果树的单日累积光截获量为46.0 mol/m~(2),群体累积光截获量为7675 mol/m~(2),光能截获率为65.2%,低光区占比为11.4%;中间砧苹果树的单日累积光截获量为38.4 mol/m~(2),群体累积光截获量为4260 mol/m~(2),光能截获率为59.9%,低光区占比为20.2%,乔砧的单日累积光截获量为40.0 mol/m~(2),群体累积光截获量为3320 mol/m~(2),光能截获率为55.0%,低光区占比为21.3%。【结论】冠层体积每增大1 m~(3),光能截获率下降5%。要想保持较高的光能截获率,需要控制平均枝长、长枝占比、平均长枝长和下层基角,不同砧木苹果树的冠层调控方法又各有侧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兖攀 王振东 邓永辉 陈奇凌 郑强卿
【目的】调查库尔勒香梨5种树形的冠层结构,分析不同树形冠层内的光照分布差异,建立光截获量日变化模型,计算光能截获率,明确库尔勒香梨冠层结构的调控方法和目标参数,为高光效树形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树形的库尔勒香梨为试材,测定冠层结构参数和不同部位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 effective radiation,PAR),基于象限思维构建三维空间,绘制光分布图,建立光能截获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光截获量和光能截获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明确影响光能截获的主要冠层结构和调控方法。【结果】(1)大圆柱形的地径、平均枝粗较大,存在枝干比失调的主枝。圆柱形冠层上下的分枝数和枝粗更加均匀。窄圆柱形的分枝数、枝总长、平均枝长显著低于圆柱形。矮圆柱形的树高显著降低,其余参数与窄圆柱形相似。细长纺锤形的地径、平均枝长、平均枝粗、平均枝角、平均枝间距显著低于圆柱形,但短枝占比显著增加。(2)离主干距离和高度是影响冠层光截获量(light interception,LI)的主要因素,离主干100 cm处的平均光截获量(average light interception,ALI)显著提高,达到572μmol·m~(-2)·s~(-1),约为内膛的2倍,220 cm以下的光照条件均较差。南、北、东南、西南侧为高光区,西、东、东北、西北侧为低光区,ALI日变化可以大致分为5个时段。(3)树形变窄、变矮,可显著增加内膛ALI,显著增加各层或部分层次的ALI,显著增加所有或部分方位的ALI,显著增加部分时段的ALI。(4)细长纺锤形的单日累积光截获量(cumulative light interception,CLI)为22.2 mol·m~(-2),群体CLI为3 712 mol/667 m~2,光能截获率(light interception rate,LIR)为35.6%,显著高于其他树形,其低光区占比(proportion of low light area,PLL)为50.9%,显著低于其他树形。(5)与光能截获率显著正相关的冠层结构参数有5个,显著负相关的冠层结构参数有15个。【结论】短枝占比是影响库尔勒香梨光能截获率的最主要参数,枝长是影响低光区占比的最主要参数。控制树高和冠幅可以提高光能截获率和光照分布的均匀度。细长纺锤形的冠层光分布更加均匀,光能截获率最高,可保持较多的分枝数和较大的短枝占比,降低平均枝长,改善冠层光照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伟伟 陈锡龙 刘航空 张满让 张东 韩明玉
【目的】建立苹果冠层结构的三维虚拟植物模型,为精确、量化评价果树冠层空间结构及光截获提供方法指导,为果树树形选择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4年生矮化中间砧高纺锤形富士(西府海棠/M26/礼泉短富)为试材,以田间树体数字化测定为基础,获取枝叶特定形态参数,利用计算机模拟重建三维虚拟植物。借助虚拟植物模型进行虚拟试验,定量研究冠层结构、光截获和果实的空间分布。【结果】确定了树体枝叶间异速生长关系:枝(梢)长度分别与枝(梢)叶片数量和枝(梢)的总叶面积、叶片长度分别与叶柄长度和叶片宽度、叶片长度的平方与叶面积间均呈显著线性关系。结合三维数字化技术与枝叶间异速生长关系,构建了苹果冠层三维虚拟植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亮 苏本营 杨峰 杨文钰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的玉豆间距带状套作组合对大豆冠层结构特征与光能利用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群体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省主推玉米和大豆品种"川单418"和"贡选1号"为试材,设计(A)玉豆间距40 cm(大豆窄行行距70 cm)、(B)玉豆间距50 cm(大豆窄行行距50 cm)、(C)玉豆间距60 cm(大豆窄行行距30 cm)3种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并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B)作为对照,对带状套作大豆冠层结构、光能截获量、干物质重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不同带状套作大豆群体冠层上方的PAR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SSB(P<0.05)。玉豆共生期间,处理A大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亮 郭小平 毕华兴 代巍 史小丽
【目的】探讨苹果树群体在生长过程中冠层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方法】以山西省吉县东城乡3~20年生富士苹果树为试材,每种树龄群体选择12株样树,使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其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开度(DIFN)、平均叶倾角(MTA)、消光系数(K)等冠层参数进行测算,同时测定干周粗、树高、冠幅、枝下高、冠高和郁闭度等果树形态指标,然后对不同树龄富士苹果树群体的冠层参数及其形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树群体的DIFN不断减小,从0.89下降到0.09;LAI逐渐增加,从0.29增加到3.54;MTA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8和12年生的苹果树群体MTA又呈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蕊 吴海涵 李天来
通过试验设置完全封闭、行间开放、行内开放和完全开放4个不同的遮阴处理,把日光温室番茄冠层内复杂的光环境按方向逐渐分解,对光合有效辐射的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冠层内光能辐射传递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及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对冠层内光截获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分析表明,行间和行内的光线分量主要对200~800μmol·m-2·s-1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产生影响。通过比较冠层内的光合有效辐射数据的离散程度及变异特性得出,番茄植株整体的光合有效辐射均值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均匀性,中下部变异系数CV>0.50。对冠层内光截获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与冠层高度呈...
关键词:
遮光 光线方向 冠层 光合有效辐射 番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颖 王克健 谢让金 吕强 何绍兰 易时来 郑永强 邓烈
【目的】研究基于盛花期冠层高光谱数据的苹果花量估测技术,为植株花果管理和生产力预测技术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以5年生M9无性系砧木‘米奇嘎啦’苹果(Malus puMila‘Mitch Gala’)、树形为高纺锤形的植株为试材,在盛花期采集植株冠层可见-近红外高光谱图像,人工统计供试植株花量,比对分析基于原始光谱反射率(oriGinal reflectance spectra,os)与savitzky-Golay平滑法(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正态变量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norMal variables,snv)、标准化(norM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崴 郑立华 李民赞 孙红 杨玮
为给果园精细管理中果树修枝整形、果实品质评价以及果实产量估算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以果园自然开心形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基于果树三维点云结构,进行果树冠层空间光照分布建模研究。用三维点云重构技术和点云分割技术获取果树不同高度的点云分层,分别使用像素占比和Graham扫描算法计算各高度点云分层垂直投影的有效投影面积和占地面积及有效叶面积指数。以果树冠层不同高度层的有效叶面积指数为自变量,对不同高度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进行线性回归,获得果树冠层光照分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果树冠层光照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丽 王亚红 常乐 余海如 周洲 赵文霞 曲良建
【目的】从我国优良的种质资源新疆野苹果树中分离和筛选用于苹果病害防治的内生细菌,以期为苹果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新疆野苹果枝干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葡萄座腔菌、胶孢炭疽菌、苹果拟茎点霉3种苹果树的致病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明确分离和筛选出内生细菌的分类地位,经离体接种试验证实其是否具有致病性。【结果】共分离获得内生细菌217株;筛选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7株(M-m7、M-m12、M-r12、P-m9、P-m11、L-m12、P-r21),对葡萄座腔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 00%、72. 60%、76. 60%、60. 64%、65. 96%、65. 81%、71. 79%,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9. 85%、64. 95%、68. 87%、68. 37%、56. 12%、53. 54%、65. 66%,对苹果拟茎点霉的抑菌率分别为77. 63%、79. 22%、72. 60%、69. 37%、70. 27%、69. 30%、71. 05%。经鉴定,M-m7、M-m12、P-m11、L-m12为枯草芽孢杆菌,M-r12、P-m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P-r2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试验证明这些生防菌株对苹果枝条不具致病性。【结论】从新疆野苹果枝条中筛选并鉴定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7株,对苹果树不具致病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晓东 朱启疆 王锦地 孙睿 陈雪 吴门新
论文通过对河北栾城地区夏玉米生长期内晴天和昙天冠层中PAR的观测,研究了入射PAR、玉米冠层的反射PAR、透过玉米冠层到达地表的PAR、地表的反射PAR、地表反射率、玉米冠层吸收的PAR(APAR)、玉米冠层的反射率及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情况;根据冠层中各PAR分量计算出一天中各时刻的PAR吸收系数(FPAR)和日平均值,发现从玉米拔节期到灌浆期FPAR和叶面积指数(LAI)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达0.994。
关键词:
玉米 冠层 PAR FPAR LAI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丽 刘玉玉 赵微微 李鑫 白龙
【目的】明确苹果树冠金纹细蛾幼虫发生的时空动态,为金纹细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洛川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定位抽样点,每样点选定代表树1株,将立体树冠划分为20个资源单位,每个资源单位随机抽取20片叶调查统计金纹细蛾种群数量,并用Excel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洛川果区6月中旬金纹细蛾幼虫显现,7月下旬起明显增加,9月种群数量呈指数上升,10月最高。种群数量在树冠的分布态势呈下层>中层>上层、北>东>西>南,其中树冠中层和下层又以内侧>外侧,水平方向各方位间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垂直方向上层与下层间差异极显著,上层与中层、中层与下层差异显著,表明该虫属于喜阴、喜湿...
关键词:
金纹细蛾幼虫 空间结构 分布型 亲疏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少先 郜长明 刘玉国
本文针对固安县大面积低产苹果园所存在的问题,从改造树体结构入手,通过修剪减少主枝数量,增加短枝数量,开张主枝角度,改善树体光照强度及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了花芽的形成。形成的花芽,使结果部分由外围结果向立体结果转化,提高了座果率,并配合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防治等措施,从而使果园总产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低产果园 苹果 树体结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有观
出租苹果树的生意江西于都县盘古山钨矿邮编:342311李有观译日本青森县的一些苹果种植场开办了一种出租苹果树的生意.城里人只要缴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挑进一株苹果树,从而在收获季节得到这株苹果树的全部果实.缴费的数目根据苹果树的等级而不同.种植场承担已...
关键词:
盘古山 青森 钨矿 李有 保养工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艳大 汤亮 张玉屏 朱相成 曹卫星 朱艳
【目的】旨在解析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量及其分布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2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高、中、低3个施氮水平,构建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于拔节至成熟期系统测定水稻冠层PAR截获量及其分布、以及叶面积和产量。【结果】水稻群体向上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垂直分布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R2>0.99);抽穗期、抽穗后17d和成熟期的冠层最大叶面积密度分别出现在0.53、0.56和0.60的相对冠层高度左右;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冠层上中部的相对叶面积密度呈递增趋势,而冠层下部的相对叶面积密度呈递减趋势。PAR截获率(FIPAR...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磊 刘国杰 王立军 蒋瑞山 刘旭东 王世生 张启森
以不同主枝数量的篱壁式栽培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该条件下树冠内光照分布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主枝数量的增加,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区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大于85%的区域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主枝数为16~18个的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为30%~85%的(为优质光照)区域比例最高达到77%。60%~85%区域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糖及果皮花青苷含量均达较高水平,故该相对光照强度对果实品质形成最有利,30%~60%区域次之;相对光照强度≥85%的区域内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内在品质好,但果皮花青苷含量低(为60%~85%区域的75.6%,)。果实主要集中在相对光照小于85%区域内,30...
关键词:
苹果 树冠 篱壁式 果实品质 光照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