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0)
- 2023(14156)
- 2022(12172)
- 2021(11326)
- 2020(9384)
- 2019(21432)
- 2018(21549)
- 2017(40521)
- 2016(22247)
- 2015(25068)
- 2014(25221)
- 2013(25089)
- 2012(23500)
- 2011(21394)
- 2010(21507)
- 2009(19471)
- 2008(18917)
- 2007(16751)
- 2006(14959)
- 2005(13427)
- 学科
- 济(93739)
- 经济(93651)
- 管理(64234)
- 业(61881)
- 企(49737)
- 企业(49737)
- 方法(37235)
- 数学(31604)
- 数学方法(31262)
- 中国(27679)
- 农(26120)
- 地方(24815)
- 业经(21748)
- 学(20948)
- 技术(19671)
- 财(19189)
- 农业(18128)
- 贸(16400)
- 贸易(16386)
- 环境(16029)
- 和(15965)
- 易(15816)
- 制(15593)
- 理论(15198)
- 银(14488)
- 银行(14439)
- 发(14388)
- 融(14106)
- 金融(14104)
- 行(13929)
- 机构
- 大学(318595)
- 学院(318480)
- 管理(125511)
- 济(123942)
- 经济(120991)
- 研究(113810)
- 理学(107563)
- 理学院(106294)
- 管理学(104497)
- 管理学院(103917)
- 中国(83837)
- 科学(72861)
- 京(70663)
- 所(59196)
- 农(56169)
- 财(54209)
- 研究所(53996)
- 中心(50869)
- 业大(49660)
- 江(48031)
- 北京(45515)
- 范(44672)
- 师范(44235)
- 农业(43975)
- 财经(42956)
- 院(41459)
- 州(39685)
- 经(38994)
- 技术(36604)
- 师范大学(35656)
- 基金
- 项目(217226)
- 科学(169238)
- 研究(159443)
- 基金(153965)
- 家(135175)
- 国家(133988)
- 科学基金(113567)
- 社会(97365)
- 社会科(92187)
- 社会科学(92162)
- 省(86505)
- 基金项目(82132)
- 自然(74110)
- 划(72879)
- 教育(72348)
- 自然科(72247)
- 自然科学(72232)
- 自然科学基金(70910)
- 编号(66298)
- 资助(63114)
- 成果(53595)
- 发(50526)
- 重点(48946)
- 部(46903)
- 课题(46282)
- 创(45571)
- 创新(42492)
- 科研(41050)
- 项目编号(40111)
- 发展(39885)
- 期刊
- 济(142826)
- 经济(142826)
- 研究(94854)
- 中国(68156)
- 学报(52265)
- 农(51259)
- 科学(48591)
- 管理(47057)
- 教育(40769)
- 财(38442)
- 大学(38057)
- 农业(36451)
- 学学(35309)
- 技术(30569)
- 融(27289)
- 金融(27289)
- 业经(24518)
- 经济研究(21659)
- 图书(21071)
- 财经(19912)
- 业(19302)
- 问题(18307)
- 科技(17326)
- 经(16960)
- 技术经济(16752)
- 资源(16585)
- 理论(15565)
- 现代(14744)
- 坛(14631)
- 论坛(14631)
共检索到482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招春旭 戴明云 颜云榕
鸢乌贼是我国南海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渔业资源之一,主要通过灯光罩网作业方式进行捕捞,发展灯光罩网鸢乌贼渔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渔情预报、灯光罩网捕捞技术和集鱼灯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南海鸢乌贼捕捞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①在渔情预报方面,关于鸢乌贼渔场学的基础研究不全面,缺乏渔业数据,预报模型参数单一,且预测高产渔场准确率低;②在灯光罩网捕捞技术方面,捕捞渔获中幼鱼比例高,渔获选择性低且渔具性能研究较少,未来可以发展灯光罩网兼金枪鱼延绳钓渔业;③在集鱼灯方面,LED作为未来集鱼灯发展趋势,虽有节能、低压启动和光谱可控等优点,但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均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南海灯光罩网鸢乌贼渔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应加大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权 李永振 张鹏 汤勇 陈国宝 张俊
南海中南部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为推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探索了灯光罩网与声学手段相结合的鸢乌贼资源量评估方法。根据2011年4—5月在南沙群岛海域灯光罩网和Simrad EY60科学鱼探仪同步采集鸢乌贼生物学和声学数据,对鸢乌贼的趋光性行为、种群结构、声学映像和分布水层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光诱集结合罩网采样可确定南海鸢乌贼的单体回波,分布于0~100 m水层;通过背景噪声消除、鱼类和浮游动物目标限定、单体目标检测等处理,确定鸢乌贼现场目标强度-67~-52 dB;选择鸢乌贼渔获比例较大的网次,统计得到鸢乌贼胴长10.4~14.2 cm,对应目标强度-60.7~-58....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波 颜云榕 张宇美 易木荣 卢伙胜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其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在南海有着广泛的分布,以110.5°–111.5°E、11°–12°N之间的海域和115.5°–116.5°E、9.5°–11.5°N之间的海域资源密度最高,在4 t/km2以上;以112°–112.5°E、14.5°–15°N之间的海域和113°–115°E、15°–16.5°N...
关键词:
鸢乌贼 资源 灯光罩网 光诱模型 南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龚玉艳 孔啸兰 杨玉滔 詹凤娉 张鹏 江艳娥 陈作志
根据2012年9-10月南海中、南部和2015年3月南海北部的灯光罩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微型群体的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微型群体以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属游泳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类型,其中头足类为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65.05%、28.10%、60.91%和79.90%。摄食等级大部分以2、3级为主,除南海中、南部群体在胴长101~110 mm的摄食等级及大个体饵料类群在饵料组成中的比例偏低外,普遍存在胴长越大,摄食等级越高的趋势;同时饵料组成中的小个体饵料类群比例降低,大个体饵料类群比例升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柱 陈丕茂 贾晓平 徐实怀
头足类动物是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是头足类动物中主要种类之一,其在中国南海的资源分布和变动等规律还不清楚。因此,调查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资源现状,探索其时间变动规律,对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南海剑尖枪乌贼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02年调查数据,介绍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性,分析其资源密度指数的区域、昼夜、季节以及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岛以东近海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均明显高于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近海;整个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夜晚高于白天,其中平均密度指数以海南岛以东最高,为6....
关键词:
剑尖枪乌贼 资源现状 保护利用 南海北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凯 张立川 肖楚源 陈新军 林东明 朱俊磊
根据2017年灯光罩网船在南海海域采集的鸢乌贼微型群雌性样本,进行繁殖力特性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微型群雌性个体潜在繁殖力为1218~32843 cell,卵巢卵母细胞数范围为1178~30397 cell,输卵管成熟卵子数范围为113~2904 cell。相对繁殖力为48.93~842.12 cell/g,总体潜在繁殖投入指数为0.012~0.083。潜在繁殖力与胴长呈幂函数关系,与体重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对繁殖力与胴长呈指数函数关系,与体重呈线性相关关系。潜在繁殖投入指数与胴长和体重均呈线性相关关系。产卵繁殖期,雌性个体的分批繁殖力为1895~2904 cell,产卵批次为6~15,平均值为9.87±4.36。卵巢卵母细胞的卵径范围为0.17~0.99 mm,均值为(0.51±0.14) mm,不同性腺成熟度之间的卵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鸢乌贼 繁殖力 微型群 多次产卵 南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炎 王丛丛 刘必林 林龙山 李渊
为了解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种群遗传结构,更好地对鸢乌贼渔业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测定了东印度洋赤道北部和南部、南海北部和南部4个鸢乌贼群体共120尾个体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基因,分别对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展开研究。结果显示,4个群体总的核苷酸多样性与单倍型多样性为0.273 32和0.981,其中南海北部海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为0.989,南海南部海域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为0.306 60。构建的单倍型网状图和系统发育树显示,东印度洋和南海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54.90%来自于组群间;群体间的F_(st)(F-statistics)分析表明,东印度洋赤道北部和南部群体F_(st)值为0.085 88,南海北部和南部群体F_(st)值为0.025 36,表明南海两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东印度洋两个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东印度洋赤道两侧频繁的洋流活动可能是导致赤道南北群体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而东印度洋与南海之间的地理隔离则导致两个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综上所述,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群体是两个独立的群体,在渔业管理上也应视为两个独立的管理单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招春旭 邱星宇 何雄波 王国易 顾银娜 钟亚娜 颜云榕 康斌
根据2015和2016年春季灯光罩网渔船分别在南海南部和北部海域作业的鸢乌贼产量数据,研究作业条件水深、时间和月相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关系。GAM模型分析,作业时间和农历日对CPUE的影响显著。结果显示,月光天时,0~999 m水深范围CPUE较低;月黑天时,各水层CPUE变化不大,2 500~2 999 m水深范围CPUE较高;作业时间在上半夜(21:00—23:00),CPUE较高,最高达399.4 kg/网,下半夜(0:00—5:00) CPUE逐渐下降;月光天和月黑天产量差别较大,分别为267.0和321.6 kg/网;厄尔尼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鸢乌贼资源量在各水层的变化。各作业条件对鸢乌贼CPUE影响的研究能够为渔场的寻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鸢乌贼 水深 月相 GAM 厄尔尼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晏磊 张鹏 杨炳忠 陈森 李亚男 李渊 宋普庆 林龙山
根据2012年9—10月秋季航次及2013年3—4月春季航次南海灯光罩网船各站点的水温数据及生产数据,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产量与表温(SSt)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是鸢乌贼的高产渔期,总产量及平均网产都明显高于秋季;鸢乌贼作业渔场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季南沙和西中沙海域都有渔场分布,产量主要集中在10°~15°n、111°~117°e海域内,而秋季鸢乌贼产量主要集中在13°~15°n、117°~118°e海域;鸢乌贼春季和秋季作业渔场的SSt范围有所差异,春季作业渔场表温范围为25.6~29.6℃,秋季作业渔场表温范围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敏 张鹏 张俊 张魁 陈作志
利用线粒体ND2、COI和16SrDNA序列,对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采自南海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进行了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系统发育关系显示鸢乌贼中型群和微型群各自形成了单系群分支,而分支内没有形成与地理群体或季节群体对应的支系。分子方差分析同样表明,地理群体或季节群体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而中型群和微型群之间具有极显著的遗传分化(F_(ST)=0.94092~0.9899, P<0.0001)。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鸢乌贼中型群和微型群均呈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465和0.8545)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51和0.0021),中型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要高于微型群。基于ND2、COI和16SrDNA序列计算的中型群和微型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达到了14.0%、9.6%和8.8%,远大于类群内的遗传分化(平均<1%)。研究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存在分布高度重合且有显著遗传分化的两个种群,即中型群和微型群。中型群和微型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达到了种间分化的水平,提示体型较大、具有背部发光器的中型群鸢乌贼(典型鸢乌贼)与体型较小、背部发光器缺失的微型群鸢乌贼可能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种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杰 张鹏 晏磊 王腾 杨炳忠
为更深入了解南海外海鸢乌贼的渔场渔期及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变化特征,研究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利用海上实测数据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南海中南部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CPUE的影响。研究发现:(1)最佳GAM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经纬度、月相、海表温度SST、月份、作业时间与0~50 m温度梯度Δ50,以方差解释率降序排列,前三种因素依次为经纬度、月相、SST;(2)10°~12° N、112°~114° E附近海域鸢乌贼CPUE最高;(3)月黑夜与月光夜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月黑夜显著高于月光夜;(4)鸢乌贼渔场的最适SST范围为29.00~29.49 ℃,此范围内CPUE与渔获量均为最高;(5)不同月份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且8、9月的CPUE高于3、4月;(6)鸢乌贼CPUE随作业时间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出现在凌晨1时;(7) Δ50在0.100~0.149 ℃/m时CPUE最高,0.000~0.049 ℃/m时渔获量最大。
关键词:
鸢乌贼 CPUE 影响因素 GA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艳娥 陈作志 林昭进 邱永松 张鹏 方展强
根据2012年9—10月采集的780尾鸢乌贼样本,对比研究了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种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为南海海域鸢乌贼渔业资源的管理、保护等提供基础资料。按海洋调查规范测定样本的胴长、体质量、性腺指数和摄食指数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磨片测定耳石生长纹数。结果显示,中型群胴长范围79~266 mm,优势胴长为111~14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变化不明显;微型群胴长范围56~118 mm,优势胴长为66~9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升高略呈上升趋势。中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17.47~957.20 g,优势体质量为45.01~120.00 g;微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5.81~76.56 g,优势体质量为5.01~50.00 g;中型群和微型群平均体质量随纬度的升高均有上升的趋势。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群体雌性和雄性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均适合幂函数。中型群雌雄比例为0.80∶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1.12∶1;微型群雌雄比例为3∶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0.83∶1。中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1.71,雄性为3.31;微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4.07,雄性为4.11。中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5.07,雄性为3.54;微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1.89,雄性为2.75。中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30~135 d,微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44~81 d。根据样本捕捞日期,推测微型群和中型群的产卵高峰分别为7月和8月。南海海域鸢乌贼秋季样本中型群个体规格大于微型群个体,2个群体的性成熟和孵化存在错峰现象,微型群雌性性成熟和产卵略早于中型群的雌性。推断7°、14°和16°N海域是鸢乌贼群体在南海的摄食场。
关键词: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 日龄 孵化 南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童玉和 唐悦 刘维 程馨 陈新军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类头足类渔业生物、生态学。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18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生长特性。主成分分析表明,鸢乌贼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翼长(UWL)、上侧壁长(UL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翼长(LWL)和下侧壁长(LLWL)可以作为鸢乌贼角质颚外形变化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UHL、LWL与胴长的生长关系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体质量间的生长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AIC分析表明:除LLWL和雄性个体的UH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外,其余均最适用指数方程表示;雌性个体所有外形参数与体质量的生长关系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而雄性个体除UCL和UWL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均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范秀梅 崔雪森 唐峰华 樊伟 伍玉梅 张衡
鸢乌贼是阿拉伯海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科学预测鸢乌贼资源量的分布有利于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本研究利用2017-2019年阿拉伯海公海灯光围网鸢乌贼生产数据,结合同期的盐度、温度、混合层厚度、海表面高度异常、叶绿素a浓度、海表流速、经度、纬度数据构建了阿拉伯海鸢乌贼渔场的PCA-GAM预报模型。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会形成多重共线性,易造成模型过拟合,降低模型的预报能力。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降维技术,将环境数据转变成少数几个不相关但保留重要信息的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PCs),将前8个PCs作为GAM模型的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利用交叉验证得到预报值和实际CPUE(经过ln(CPUE+1)变换)的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5327,回归模型斜率的均值为0.7087,截断的均值为1.4711。模型预报的鸢乌贼资源量分布和实际的CPUE(经过ln(CPUE+1)变换)在空间上重叠度较高,表明PCA-GAM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报阿拉伯海鸢乌贼资源量的空间分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凯 姚吉祥 陈新军 刘维达 林东明
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个体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微型群个体的肌肉、性腺组织之间的能量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除缠卵腺之外,其它组织的能量密度均随性腺发育变化显著。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组织能量积累均随性腺发育增加显著。同一性腺成熟度等级,肌肉组织的相对组织能量积累较高,性腺组织的相对组织能量积累相对较低。雌性个体性腺组织相对组织能量积累随着性腺发育增长显著,雄性个体性腺组织相对组织能量积累在Ⅰ~Ⅴ期增长较快,在Ⅵ~Ⅶ期趋于稳定。肌肉和性腺组织在性腺发育后期的质量特征较发育前期均显著改善,并且肌肉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与性腺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肌肉组织与性腺组织之间不存在能量交流。研究表明,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个体的生殖能量倾向于外源性投入,肌肉和性腺组织的组织能量密度、组织能量积累和相对组织能量积累存在雌雄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