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0)
- 2023(7519)
- 2022(6632)
- 2021(6069)
- 2020(5422)
- 2019(12431)
- 2018(12497)
- 2017(23636)
- 2016(13446)
- 2015(15526)
- 2014(15970)
- 2013(15711)
- 2012(14903)
- 2011(13492)
- 2010(13773)
- 2009(12804)
- 2008(12911)
- 2007(12003)
- 2006(10181)
- 2005(9099)
- 学科
- 济(52695)
- 经济(52632)
- 管理(34205)
- 业(32094)
- 方法(25283)
- 企(24867)
- 企业(24867)
- 数学(22389)
- 数学方法(22179)
- 农(15977)
- 学(15371)
- 财(14091)
- 中国(13761)
- 制(11744)
- 地方(10942)
- 农业(10145)
- 业经(10011)
- 贸(9743)
- 贸易(9742)
- 易(9404)
- 银(8899)
- 理论(8895)
- 银行(8859)
- 体(8855)
- 和(8711)
- 行(8466)
- 融(8410)
- 金融(8402)
- 务(8243)
- 财务(8213)
- 机构
- 大学(197736)
- 学院(197368)
- 济(75049)
- 经济(73159)
- 研究(71542)
- 管理(69728)
- 理学(59389)
- 理学院(58643)
- 管理学(57323)
- 管理学院(56975)
- 中国(53261)
- 科学(48410)
- 农(43768)
- 京(43033)
- 所(38978)
- 研究所(35819)
- 财(35497)
- 农业(35021)
- 业大(34981)
- 中心(33359)
- 江(31799)
- 财经(27792)
- 北京(26921)
- 范(26713)
- 师范(26302)
- 院(25639)
- 经(25058)
- 州(24684)
- 技术(23877)
- 省(23866)
- 基金
- 项目(131512)
- 科学(100318)
- 基金(92279)
- 研究(91902)
- 家(82962)
- 国家(82301)
- 科学基金(67355)
- 社会(54364)
- 省(52938)
- 社会科(51254)
- 社会科学(51235)
- 基金项目(49065)
- 划(45239)
- 自然(45093)
- 自然科(43964)
- 自然科学(43944)
- 自然科学基金(43132)
- 教育(42878)
- 编号(38355)
- 资助(38210)
- 成果(32076)
- 重点(30968)
- 发(28715)
- 部(28531)
- 课题(27414)
- 计划(26637)
- 创(26595)
- 科研(26004)
- 创新(25005)
- 科技(24235)
共检索到292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梅衍俊 邵达 刘文齐 杨文卿 杨仲康 谢周清 孙立广
砗磲(Tridacna spp.)作为地质历史时期以来最大的海洋双壳类生物,因其碳酸盐壳体有明显的年纹层甚至日纹层,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在利用砗磲壳体进行古气候研究之前需要判断其碳酸盐壳体是否发生方解石化.对采自中国南海的5个砗磲壳体进行X射线衍射(XRD)测试,并对1个现代砗磲和1个古代砗磲进行差热-热重测试和顶空富集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显示,砗磲内壳没有发生方解石化,为文石相;主要无机成分为CaCO3,质量分数为96.5%~97.2%,有机成分质量分数在2.8%~3.5%,包括多种有机物,如十六烷及17种氨基酸.部分砗磲外壳发生了明显的方解石化.本研究提出了判别砗磲文石壳体是否方解石化的方法,并初步确定了砗磲壳体组分及含量,这是利用砗磲文石壳体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前提和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奕颜 郭波莉 魏益民 赵海燕 魏帅
【目的】分析不同地域来源猕猴桃有机成分组成特征及含量差异,各有机成分指标对猕猴桃产地来源的判别效果,探讨有机成分指纹分析技术对猕猴桃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方法】检测来自陕西周至和眉县、四川沐川、湖南永顺3个主产区93份猕猴桃样品的VC、VE、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总糖含量,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多重比较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猕猴桃的有机成分指纹信息有显著差异。陕西周至和眉县猕猴桃的VC含量最高,VE、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最低;四川沐川样品的VE、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湖南永顺样品的总酸含量最高,VC含量最低。利用VC、VE、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总糖含...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飞 宁莉萍 杨了 王杰 钱钰滢 陈颐萱
以四川省雅安市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活立木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黑壳楠木材的宏微观构造特征,测量和分析导管、木纤维、木射线、轴向薄壁细胞的形态参数及其组织比量,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主要组分,探究其木材构造特征并分析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黑壳楠木材构造特征为散孔材,管孔数少,导管长度属于中级别,木纤维长度中,多列射线宽度细至中,轴向薄壁组织量少。木纤维、木射线、导管、轴向薄壁组织的组织比量分别为52.7%, 24.6%, 13.2%, 9.5%。共分离出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39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成分的87.11%,主要为烃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成分共有13种,占总峰面积的80.22%。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含18种萜类化合物,均为倍半萜化合物,累计相对含量高达58.63%。得出以下结论:实验所得黑壳楠木材构造特征可作为其区分于其他木种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黑壳楠木材具有较高的医药利用价值,同时在芳香理疗产品的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志明 马文芝 祁茂铜 闵亨辉
以种蛋原壳为鸡胚体外培养的孵化蛋壳,就开孔位置、开孔大小以及鸡胚胚龄对鸡胚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头侧面开孔明显优于小头顶端开孔(P
关键词:
鸡胚 体外培养 胚龄 存活率 孵化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石油污染是南海北部近岸海域最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为了掌握该海域海洋鱼类石油污染现状及特点,在近岸6个水域采集了蓝圆(Decapterusmareausi)、金线鱼(Nemipterusvirgatus)、斑(Clupanodompunctatus)和花鲆(Tephrinectessinensis)等4种鱼类样品,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鱼类样品的脂肪烃组分(f1)。其正构烷烃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nC12~nC30)、f1UCN(12.9~35.1mg/kg)、nC16指数(3.27~140)和CPI(0.73~2.61)等特征参数表明,鱼类样品体中的脂肪烃类组分主要来源于石油烃类,而其某些...
关键词:
石油烃指纹 海洋鱼类 南海北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跃环 肖述 李军 马海涛 向志明 张扬 喻子牛
基于2015年的预备性试验,于2016年3—6月在三亚开展了鳞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五羟色胺催产剂可以有效促使鳞砗磲排放配子,精卵比例为50∶1~100∶1时受精率、孵化率较高,孵化密度控制在15~20个/m L较适宜,经过36 h孵化,获得初孵D形幼虫;优选的D形幼虫经过5 D的微充气培养,即发育至足面盘幼虫,进入附着变态期。利用净水采苗法促使幼虫完成变态,经过7~10 D,幼虫出现鳃、次生壳,并建立完善的虫黄藻系统,即完成变态、形成稚贝。利用一定浓度虫黄藻浸泡足面盘幼虫2 h以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变态率。采用微流水+微充气模式和2000~3000 Lx光照(白天)进行稚贝培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董雷鸣 曾燕如 邬玉芬 黄银芝 武栋 戴文圣
对安徽省黄山市天然榧树Torreya grandis群体内种子表型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变异进行分析研究,为优良榧树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及榧树遗传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①种蒲质量、种蒲横径、种蒲纵径、种核横径、种核纵径、种核质量、种形指数、核形指数和出核率的变幅分别为5.24~12.23 g,1.963~3.018 cm,2.255~3.685 cm,1.438~2.270 cm,2.009~3.208 cm,2.30~5.19 g,0.695~0.902,0.555~0.823,34.80%~66.49%;②营养成分粗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232.96~425.54 g·kg-...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建君 施正香 李保明
体型特征参数是了解不同生长阶段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开展猪的育种和养猪设施、设备等工程配套技术研究的重要参考参数。选取4个不同生长阶段长白猪的6个体型特征参数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长白猪各体型特征参数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中以胸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最为明显。不同日龄猪的主成分因子有所不同,1日龄的第一主成分为长度因子,第二主成分为高度因子;28日龄、70日龄和150日龄的第一主成分为宽度因子,第二主成分为长度因子;1日龄和70日龄的第三主成分为长度因子,28日龄和150日龄的为高度因子。不同生长阶段长白猪在长、宽、高方向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长白猪 体型特征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锋 冯金良
湖泊的古水文及古水化学重建是湖泊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在湖泊、河湖相及高湖面沉积物中,萝卜螺属壳体化石广泛分布;而且现生萝卜螺属亦广泛地分布于全球的湖泊及河流。这些生物碳酸盐(文石)壳体成为一种潜在的和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记录载体。近年来,萝卜螺属的生境及其壳体的稳定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已经逐步被用于了解青藏高原及其他地区的古水文、古水化学和古气候的信息。然而,在萝卜螺属壳体如何记录其宿生水体的古水文、古水化学等信息,以及如何基于萝卜螺属壳体化石重建古环境等方面,仍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在作为环境信息载体的萝卜螺属的分类体系、生境研究及其应用和壳体指标(δ~(13)Cshell,δ~(18)Oshell,~(87)Sr/~(86)Sr,Sr/Ca和Mg/Ca)特征及其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红梅 马海涛 喻子牛 张跃环 肖述 黄飘逸 彭建军
采用磁珠富集和PCR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番红砗磲的19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利用新开发微卫星标记对西沙群岛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七连屿海域野生群体和永兴岛海域野生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1.105、11.89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6.274、6.173,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76、0.788,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730、0.744,发现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处于高度多态水平,说明其有效群体大小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Bonferroni校正后,在2个群体中各有4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另外分析了这些引物在近缘种中的通用性情况,发现鳞砗磲中有7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6对具有多态性;无鳞砗磲中有3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1对具有多态性;诺瓦砗磲中有5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5对具有多态性;长砗磲中有9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8对具有多态性;砗蚝中有2对引物具有通用性,2对具有多态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尘 王大明 张正雄
在原木采集生产系统中,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流为主要的物质流。通过现场试验,针对闽西北马尾松、杉木、桉树3种速生人工林,测量其立木的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皮各组成部分的干质量以及灌木、草本、枯枝落叶的干质量,得出伐区生物质的分布比例。按采集生产作业的工艺流程,分析采集生产过程中立木生物质流的原木单位耗材、原木单位产品的排放量、立木资源效率和各工序的工序材比系数。针对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流的时空分布,建立相应的时空网络图。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推导最小木质材料损耗、最大迹地剩余生物量的工艺方案,进而分析各工艺方案的木质材料、剩余生物质在采伐迹地、集材道和集材楞场的空间分布。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流的时空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盼盼 杜德斌 刘承良
以2000—2019年全球科研工作者发表的南海主题研究论文为基础,借助Citespace进行知识群组识别和研究主题辨识,发掘南海研究的前沿问题,并探索其对"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启示。结果表明:相关科研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以海洋地理学、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占比最多,并表现出多学科化、交叉化和综合化的特征;南海周边国家对研究的贡献最大,以中国学者为最多,但还未形成合作网络。文献多围绕地形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矿产资源展开,季风、海洋生物、潮汐是持续的研究热点;2010年开始,南海研究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并由自然属性、宏观资源研究向探讨具体地区、单项资源转变。建议以研究前沿为纽带,开展国际论坛;以基础研究为基石,建设环南海知识网络;以应用研究为方向,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以科研为桥梁,初步探索"南海命运共同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来好 刁石强 陈培基 杨贤庆 吴燕燕 王茂剑
对南海 4种不同珍珠贝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 ,然后与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比较 ,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 ,珍珠贝肉的蛋白为 78.9%~ 83.64%,平均 81.36%,且蛋白质中氨基酸评分为 81~ 94 ,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和胱氨酸 ,脂肪含量为 2 .68%~ 6.31%,平均为 4 .4 1%,其中C2 0∶5(EPA)与C2 0∶6 之和的平均含量为 33.7%;矿物质含量丰富 ,尤其是Ca、P、Zn ;维生素的含量一般。珍珠贝肉与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相比 ,营养价值高于翡翠贻贝某些营养成分的价值超过近江牡蛎 ,是开发保健食品的优质天然原料
关键词:
珍珠贝肉 营养成分 南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芳芳 焦晓燕 刘佳琪 郭珺 王劲松 武爱莲 白文斌 平俊爱
为研究高粱、玉米残体腐解特征及腐解进程中秸秆腐解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设置残体类型(高粱茎叶、玉米茎叶、高粱根系、玉米根系)、土壤类型(潮褐土、黄壤土)、氮处理(调节碳氮比、不调节)3个变量,通过2次试验分析不同腐解条件下残体的腐解特征(干物质降解率、碳矿化特征、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并使用BIOLOG-ECO板分析秸秆腐解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结果表明,高粱、玉米残体腐解速率均表现出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表明在相同土壤和氮处理条件下,残体干物质降解率及碳矿化速率表现为高粱茎叶>玉米茎叶>高粱根系>玉米根系;由第2次试验可知,潮褐土条件下腐解60 d,高粱茎叶+N处理、玉米茎叶+N处理的干物质降解率分别为55.50%,48.00%,而高粱根系+N处理和玉米根系+N处理的干物质降解率分别为31.25%,16.75%。在相同土壤和氮处理条件下,同一作物根系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的降解率低于茎叶,腐解90 d,潮褐土条件下高粱根系+N处理对半纤维素、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比高粱茎叶+N处理降低了23.70,18.80百分点。对秸秆腐解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分析表明,腐解30 d秸秆腐解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腐解90 d微生物代谢活性最低;与30 d相比,在腐解第1天,秸秆腐解微生物群落对胺类、酚酸类代谢能力较低,第90天秸秆腐解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多聚物类代谢能力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在该试验条件下,高粱残体比玉米残体更易腐解,调节碳氮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残体腐解,秸秆腐解30 d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最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