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9)
- 2023(8598)
- 2022(7825)
- 2021(7458)
- 2020(6252)
- 2019(14740)
- 2018(14860)
- 2017(28989)
- 2016(15766)
- 2015(17730)
- 2014(17751)
- 2013(17604)
- 2012(15949)
- 2011(14268)
- 2010(13974)
- 2009(12523)
- 2008(11897)
- 2007(10036)
- 2006(8616)
- 2005(7196)
- 学科
- 济(60493)
- 经济(60427)
- 管理(44166)
- 业(41429)
- 企(35163)
- 企业(35163)
- 方法(30922)
- 数学(26917)
- 数学方法(26632)
- 农(15394)
- 学(14377)
- 中国(14321)
- 财(14052)
- 业经(13088)
- 地方(12258)
- 贸(10642)
- 贸易(10638)
- 理论(10547)
- 和(10361)
- 易(10327)
- 农业(10118)
- 技术(9746)
- 环境(9601)
- 务(9361)
- 财务(9302)
- 财务管理(9288)
- 制(9056)
- 企业财务(8795)
- 教育(8648)
- 划(8485)
- 机构
- 大学(219232)
- 学院(216942)
- 管理(90915)
- 济(81433)
- 理学(80034)
- 经济(79564)
- 理学院(79150)
- 管理学(77765)
- 管理学院(77395)
- 研究(69832)
- 中国(49794)
- 京(46348)
- 科学(45937)
- 财(35318)
- 所(34768)
- 业大(34375)
- 农(34304)
- 研究所(32222)
- 中心(31400)
- 江(29523)
- 财经(29383)
- 北京(29091)
- 范(28546)
- 师范(28243)
- 农业(27112)
- 经(26794)
- 院(25755)
- 州(24479)
- 技术(23192)
- 经济学(23163)
- 基金
- 项目(157661)
- 科学(123151)
- 研究(114546)
- 基金(113936)
- 家(99235)
- 国家(98414)
- 科学基金(84626)
- 社会(69781)
- 社会科(66048)
- 社会科学(66030)
- 基金项目(61731)
- 省(61703)
- 自然(56895)
- 自然科(55535)
- 自然科学(55522)
- 自然科学基金(54508)
- 划(52173)
- 教育(52118)
- 编号(47245)
- 资助(47233)
- 成果(37527)
- 重点(34735)
- 部(34390)
- 发(32980)
- 创(32727)
- 课题(31785)
- 科研(30560)
- 创新(30421)
- 大学(29476)
- 项目编号(29424)
共检索到297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腾 张鹏 李杰 傅伟杰 谢斌 晏磊 杨炳忠
灯光罩网是南海外海的一种主要捕捞方式,夜晚作业时点斑原海豚(Stenella attenuata)常常聚集在渔船周围进行捕食活动,导致被网具兼捕死亡。本研究研发宽带声波驱豚系统,分别于2019年5月19日和28日在南海进行海上试验,确定了驱赶点斑原海豚的有效频段,定量评估了驱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10 kHz的线性调频信号对点斑原海豚有一定的驱赶作用。2次试验系统开启前的海豚单体信号数目小于开启后,而离船平均间距大于开启后,即海豚远离了调查船;5月28日试验时,系统开启后3个阈值均没有检测到疑似单体信号,即在离船120 m范围内,无点斑原海豚存在。系统开启前后20 min,垂直声学映像中各单元格的平均NAS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开启前的NASC要小于开启后。通过海上试验,本研究验证了宽带声波驱豚系统的有效性,初步确定了驱赶点斑原海豚的有效声波频段与脉冲模式,然而本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予以完善,以便于未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灯光罩网 点斑原海豚 声波驱赶 南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晏磊 张鹏 杨吝 杨炳忠 谭永光 陈森
根据2013年3月至4月南海灯光罩网渔船测定的沉降深度数据及搜集的渔船操作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灯光罩网最大沉降深度与放网时间、海流速度等因子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1)网口纲一边沉降过程中沉降深度呈现两端深中间浅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最大沉降深度基本一致;(2)网口纲一边沉降速度呈现两端快中间慢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沉降速度都在10 m水深达到最大,而网口纲中部在5 m水深达到最大;(3)网具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H=-0.0008t2+0.4766t+1.2063(R2=0.9985),网具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
关键词:
灯光罩网 沉降性能 沉降深度 沉降速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腾 张鹏 李杰 张俊 谢斌 晏磊 杨炳忠
基于灯光罩网和EY60科学探鱼仪采集鲣鱼(Katsuwonus pelamis)的生物学数据与声学映像,通过分析后向体积散射强度S_(V)(dB)、平均TS(dB)及单位采样体积的平均鱼类数目N_(V)等信息,研究了鲣鱼的时空分布与现场目标强度。S13站位的鲣鱼平均叉长(362.20±35.73) mm,S14站位的鲣鱼平均叉长(357.66±36.61) mm,A12站位的鲣鱼平均叉长(366.70±36.43) mm。10~50 m深度范围内,3个站位不同时段的平均S_(V)变化模式相似。渔船未开灯前(18:00~19:00),鲣鱼主要分布于40~50 m水深;灯光打开后,鲣鱼逐渐被诱集上浮(S_(V)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深度变浅);随着灯诱时间的增长(20:00~21:00),鲣鱼稳定分布于10~30 m深度范围内。10~50 m深度范围内,3个站位不同时段的鲣鱼单体信号数目与平均深度变化模式相似。渔船未开灯前(18:00~19:00),鲣鱼单体信号主要分布于35 m以深;且被检测到的信号数目较少。灯光打开后,鲣鱼逐渐被诱集上浮,表现为鲣鱼单体信号平均深度变浅,信号数目明显增多。本研究3个站位均不存在N_(V)极限值,所有单元均可用于鲣鱼TS的现场计算。S13站位的鲣鱼现场平均TS为(-51.84±3.84) dB,对应的平均叉长为362.20 mm;S14站位的鲣鱼现场平均TS为(-49.87±3.72) dB,对应的平均叉长为357.66 mm;A12站位的鲣鱼TS为(-49.68±2.96) dB,对应的平均叉长为366.70 mm。3个站位的鲣鱼现场TS均呈非正态分布(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灯光诱集条件下的鲣鱼行为及其声学特性,还可为将来的鲣鱼声学评估奠定技术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权 李永振 张鹏 汤勇 陈国宝 张俊
南海中南部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为推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探索了灯光罩网与声学手段相结合的鸢乌贼资源量评估方法。根据2011年4—5月在南沙群岛海域灯光罩网和Simrad EY60科学鱼探仪同步采集鸢乌贼生物学和声学数据,对鸢乌贼的趋光性行为、种群结构、声学映像和分布水层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光诱集结合罩网采样可确定南海鸢乌贼的单体回波,分布于0~100 m水层;通过背景噪声消除、鱼类和浮游动物目标限定、单体目标检测等处理,确定鸢乌贼现场目标强度-67~-52 dB;选择鸢乌贼渔获比例较大的网次,统计得到鸢乌贼胴长10.4~14.2 cm,对应目标强度-60.7~-58....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粟丽 陈作志 张魁 张俊 王新星
根据2015年南海北部深海区春季和秋季灯光罩网探捕数据,对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优势种叉长(胴长)分布及其渔获率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渔获92种,隶属于15目44科,其中春季40种,秋季72种,两季共有种类20种;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1000)春、秋两季均为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和圆舵鲣(Auxis tapeinosoma);重要种(1000> IRI≥100)春季为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鳞首方头鲳(Cubiceps squamicepoides),秋季仅日本乌鲂一种;常见种(100> IRI≥10)春季为扁舵鲣(Auxis thazard)、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和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秋季为白点叉鼻鲀(Arothron meleagr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a)。优势种鸢乌贼胴长分布和圆舵鲣叉长分布春、秋两季均存在较大差异,鸢乌贼胴长分布春季相对偏大,而圆舵鲣则秋季相对偏大;渔获率春秋两季差异较大,春季渔获率平均为460. 73kg·h~(-1),秋季平均为152. 45 kg·h~(-1),春季除C20站外,渔获率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于邻近菲律宾站位,秋季则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侧邻近站位。鸢乌贼出现频率高,最高渔获率出现在春季的C8站,为391. 30 kg·h~(-1);圆舵鲣则出现频率相对较低,最高渔获率出现在春季的C20站,高达5 815. 39kg·h~(-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晏磊 杨炳忠 张鹏
为分析LED集鱼灯是否适用于南海近海灯光罩网渔业,本研究进行了3种LED集鱼灯与1种传统金卤灯的生产对比试验。研究发现:(1)试验使用的LED白光灯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有2个波峰,分别在蓝光波段,绿光、黄光波段,LED绿光灯有1个波峰为绿光波段,LED蓝光灯有1个波峰为蓝光波段,金卤灯有多个波峰,峰值波长主要在红光波段;(2) 3种LED集鱼灯的渔获率均高于金卤灯,其中LED白光灯渔获率优势明显;(3) 4种集鱼灯渔获的共同优势种为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其中LED白光灯的渔获率明显高于其他灯具;(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LED白光灯与金卤灯捕获的中国枪乌贼的胴长、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LED灯尤其是LED白光灯适用于南海近海灯光罩网渔业。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吴祖立 周为峰 靳少非 张鹏 晏磊 陈森
根据2014年4~6月在南海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灯光罩网渔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内金枪鱼科种类、渔获率及其峰值期等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金枪鱼科鱼类6种,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渔获率最高,为58.2 ind·net-1;其次为鲔(euthynnus yaito)和扁舵鲣(auxis thazard),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0.12 ind·net-1和9.96 ind·net-1;而金枪鱼属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获率很低,仅为0.57 ind·net-1和0.02 ind·net-1,且以幼鱼为主...
关键词:
南海 灯光罩网 金枪鱼科 种类 渔获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纲 陈新军 田思泉
日本鲐是我国近海重要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之一,评估其资源量需要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标准化。影响CPUE标准化的因素很多,包括季节、区域和海洋环境等。本文利用广义线型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结合时空、捕捞船、表温等因子,对1998-2006年东、黄海大型灯光围网渔业鲐鱼CPUE进行标准化,并评价各因子对CPUE的影响。首先应用GLM模型评价时间、空间、环境以及捕捞渔船参数对CPUE的影响,并确定显著性变量。其次,将显著性变量逐一加入GAM模型,根据Akaike信息法则(AIC),选择最优的GAM模型。最后,利用最优的GAM模型对CPUE标准化,并定量分析时间、空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谢恩阁 吴洽儿 周艳波 张胜茂 冯菲
为研究一种使用北斗船位数据提取灯光罩网渔船的作业状态特征的方法,选取桂北渔36288、61999、62666和68209四艘灯光罩网渔船2017年的北斗船位数据,使用阈值综合判别的方法判断渔船作业的状态,通过航速、水深和时间区间的阈值判别渔船作业状态的船位点,利用船位分析软件(AST)提取渔船的作业天数、作业日期、作业时长以及对应的作业位置信息,并与实际填写的渔捞日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提取的结果和实际记录的结果误差较小,其中作业天数每月差值在0~3 d以内;对应的作业日期准确率在94.45%以上;作业时长每日最大误差不超过2.4 h,最小误差为0 h,总平均误差为1.49 h,且提取的作业时长和渔获率存在明显的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r=0.512(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官文江 陈新军
大型灯光围网是我国近海捕捞鲐、鲹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探讨和估算捕捞效率对其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1998-2003年东黄海我国鲐、鲹大型机轮灯光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其捕捞效率进行了估算,讨论了线性模型误差结构的选择及数据变换对结果的影响。根据鲐、鲹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数据呈正偏,以及CPUE均值与方差在对数尺度下的线性关系,选择了负二项分布、伽马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作为误差分布。研究表明,由于CPUE零值的存在,其对误差分布结构有很大影响。当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时,对数正态分布与伽马分布的CPUE需加一常数(δ),δ取值对结果有较大影响,随δ增大将使估计...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维 张羽翔 陈积明 麦日利 朱海 符一凡 李向民
2010年4月和5月,采用灯光围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永暑、赤瓜、美济、安塘、华阳和南薰等6座珊瑚礁水域及礼乐滩和西南渔场进行了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灯光围网主要渔获品种为蓝圆鲹、鸢乌贼、扁舵鲣、裸狐鲣、珍鲹和金枪鱼类等品种,最高产量5.05 t,单位网次产量CPUE为1.256 t/net,渔获率约154.95 kg/h。永暑礁和赤瓜礁水域产量最高,且各个礁区、各月份渔获差异显著,金枪鱼类主要集中在永暑礁与赤瓜礁附近海域,在其他海域没有捕获,还需在不同水域和季节加强调查。研究亮点:对南沙群岛各礁缘区的中上层鱼类开展灯光围网调查,研究各礁缘区中上层鱼类种类组成,重量百分比,最高渔获量,...
关键词:
南沙群岛 灯光围网 渔业资源 春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新红 沈长春 郑奕 黄前程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影响捕捞能力发挥的因素很多,给捕捞能力的估算造成困难。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灯光围网捕捞能力发挥的13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影响灯光围网捕捞能力发挥的诸多因素归并为渔船作业能力、综合捕捞技术、作业天数、水下灯功率等4个公共因子;它们在围网捕捞作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渔船作业能力因子、综合捕捞技术因子、作业天数因子、水下灯功率因子。本研究还计算和讨论了各样品的因子得分,通过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可对各样品的捕捞能力发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59-64]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冬分
一、资源现状 由于捕捞强度的迅猛增长,现代捕鱼技术的应用,造成了底层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锐减、品种退化。虽经80年代以来不断的作业结构调整,可是重底层鱼类、轻上层鱼类的捕捞势头依然突出,底层鱼类仍未逃脱遭破坏的扼运,反而把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80年代达到高潮的捕捞鲐鲹鱼等上层鱼的灯光围网(浙江全省320组)给压跨了,到90年代全省只剩下蚂蚁乡的10组。渔业资源现状是:近海底层鱼类资源日益衰退,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