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7)
2023(5007)
2022(4270)
2021(3894)
2020(3495)
2019(7644)
2018(7380)
2017(14015)
2016(7937)
2015(8693)
2014(8744)
2013(8406)
2012(7753)
2011(7014)
2010(7054)
2009(6605)
2008(6420)
2007(5638)
2006(4900)
2005(4426)
作者
(23751)
(20048)
(20012)
(19011)
(12857)
(9648)
(9107)
(7871)
(7736)
(6994)
(6908)
(6856)
(6665)
(6428)
(6423)
(6303)
(6086)
(5880)
(5868)
(5848)
(5149)
(5061)
(4924)
(4708)
(4488)
(4458)
(4444)
(4161)
(4141)
(4021)
学科
(40475)
经济(40452)
方法(19093)
管理(17987)
数学(17502)
数学方法(17119)
(15890)
(13389)
(13116)
企业(13116)
地方(11446)
中国(7880)
地方经济(7473)
理论(6390)
(6379)
业经(5613)
环境(5609)
(5177)
(5170)
(4857)
贸易(4854)
(4833)
金融(4832)
经济学(4641)
(4621)
农业(4541)
技术(4237)
(4003)
(3846)
银行(3828)
机构
大学(116166)
学院(114143)
(45012)
经济(44139)
管理(41778)
研究(41347)
理学(36705)
理学院(36181)
管理学(35101)
管理学院(34875)
科学(28866)
中国(28706)
(24198)
(21869)
(20588)
研究所(20457)
业大(18604)
中心(18433)
(17851)
(16786)
(16745)
农业(16520)
师范(16486)
(15067)
北京(15024)
财经(14991)
经济学(14907)
(13610)
(13472)
师范大学(13468)
基金
项目(82953)
科学(65479)
基金(60306)
研究(56321)
(54332)
国家(53993)
科学基金(45598)
社会(35832)
社会科(33967)
社会科学(33962)
(33344)
基金项目(31182)
自然(30755)
自然科(30064)
自然科学(30056)
自然科学基金(29460)
(28650)
教育(26642)
资助(25763)
编号(21728)
重点(19796)
(18828)
(17786)
成果(17409)
(17105)
计划(16699)
科研(16226)
创新(16098)
课题(15874)
国家社会(15202)
期刊
(44806)
经济(44806)
研究(29860)
学报(22163)
中国(18909)
科学(18727)
(17067)
大学(15741)
学学(14836)
管理(14262)
教育(12826)
农业(12143)
(12023)
技术(10249)
统计(8694)
(7820)
经济研究(7672)
(7238)
金融(7238)
决策(7131)
财经(7041)
(6819)
资源(6201)
图书(6097)
(6050)
业经(5977)
科技(5943)
问题(5927)
技术经济(5916)
业大(5816)
共检索到159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艳娥  陈作志  林昭进  邱永松  张鹏  方展强  
根据2012年9—10月采集的780尾鸢乌贼样本,对比研究了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种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为南海海域鸢乌贼渔业资源的管理、保护等提供基础资料。按海洋调查规范测定样本的胴长、体质量、性腺指数和摄食指数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磨片测定耳石生长纹数。结果显示,中型群胴长范围79~266 mm,优势胴长为111~14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变化不明显;微型群胴长范围56~118 mm,优势胴长为66~9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升高略呈上升趋势。中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17.47~957.20 g,优势体质量为45.01~120.00 g;微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5.81~76.56 g,优势体质量为5.01~50.00 g;中型群和微型群平均体质量随纬度的升高均有上升的趋势。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群体雌性和雄性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均适合幂函数。中型群雌雄比例为0.80∶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1.12∶1;微型群雌雄比例为3∶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0.83∶1。中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1.71,雄性为3.31;微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4.07,雄性为4.11。中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5.07,雄性为3.54;微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1.89,雄性为2.75。中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30~135 d,微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44~81 d。根据样本捕捞日期,推测微型群和中型群的产卵高峰分别为7月和8月。南海海域鸢乌贼秋季样本中型群个体规格大于微型群个体,2个群体的性成熟和孵化存在错峰现象,微型群雌性性成熟和产卵略早于中型群的雌性。推断7°、14°和16°N海域是鸢乌贼群体在南海的摄食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童玉和  刘维  刘凯  董增祥  程馨  陈新军  
根据厄尔尼诺年春季(2016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72尾鸢乌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厄尔尼诺现象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厄尔尼诺年间雌性鸢乌贼胴长范围为59.5~207.5 mm,优势胴长组为90~150 mm,占样本总数的66.24%;雄性胴长范围为56.5~236.5 mm,优势胴长组为60~120 mm,占样本总数的78.81%,雌雄样本优势胴长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样本体质量范围为7~318 g,优势体质量组为20~140 g,占样本总数的70.18%;雄性体质量范围为7~381 g,优势体质量组为0~80 g,占样本总数的92.14%。雌性鸢乌贼净重比例范围为46.59%~86.67%,平均为70.19%;雄性为42.86%~91.11%,平均为73.12%。不同性别间鸢乌贼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胴长与体质量、净重的生长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雄性则均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全部鸢乌贼样本的性别比例为41.43∶58.57,雄性样本多于雌性样本;雌雄样本的性成熟度主要以Ⅰ期和Ⅱ期为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1.7%和85.79%。样本胃饱满度以0~2级为主,胃含物主要包括头足类、中上层鱼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等。厄尔尼诺年间中沙群岛海域的平均表温较上一年度偏低0.213°C,可能会对该海域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使其个体变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凯  张立川  肖楚源  陈新军  林东明  朱俊磊  
根据2017年灯光罩网船在南海海域采集的鸢乌贼微型群雌性样本,进行繁殖力特性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微型群雌性个体潜在繁殖力为1218~32843 cell,卵巢卵母细胞数范围为1178~30397 cell,输卵管成熟卵子数范围为113~2904 cell。相对繁殖力为48.93~842.12 cell/g,总体潜在繁殖投入指数为0.012~0.083。潜在繁殖力与胴长呈幂函数关系,与体重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对繁殖力与胴长呈指数函数关系,与体重呈线性相关关系。潜在繁殖投入指数与胴长和体重均呈线性相关关系。产卵繁殖期,雌性个体的分批繁殖力为1895~2904 cell,产卵批次为6~15,平均值为9.87±4.36。卵巢卵母细胞的卵径范围为0.17~0.99 mm,均值为(0.51±0.14) mm,不同性腺成熟度之间的卵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方舟  刘必林  高春霞  
根据2005年4~5月、2014年4~6月以及2014年2~6月我国渔船分别在印度洋海域、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和中西太平洋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对其胴长、体质量、性成熟度组成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及所占的比例为380~560 mm和83.50%;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为160~240 mm和81.86%;中西太平洋海域雌性为140~180mm和77.78%,雄性为140~160 mm和93.14%。印度洋海域雌性个体优势体质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1 500~4 500 g和85.00%;中东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凯  姚吉祥  陈新军  刘维达  林东明  
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个体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微型群个体的肌肉、性腺组织之间的能量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除缠卵腺之外,其它组织的能量密度均随性腺发育变化显著。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组织能量积累均随性腺发育增加显著。同一性腺成熟度等级,肌肉组织的相对组织能量积累较高,性腺组织的相对组织能量积累相对较低。雌性个体性腺组织相对组织能量积累随着性腺发育增长显著,雄性个体性腺组织相对组织能量积累在Ⅰ~Ⅴ期增长较快,在Ⅵ~Ⅶ期趋于稳定。肌肉和性腺组织在性腺发育后期的质量特征较发育前期均显著改善,并且肌肉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与性腺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肌肉组织与性腺组织之间不存在能量交流。研究表明,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个体的生殖能量倾向于外源性投入,肌肉和性腺组织的组织能量密度、组织能量积累和相对组织能量积累存在雌雄差异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龚玉艳  孔啸兰  杨玉滔  詹凤娉  张鹏  江艳娥  陈作志  
根据2012年9-10月南海中、南部和2015年3月南海北部的灯光罩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微型群体的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微型群体以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属游泳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类型,其中头足类为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65.05%、28.10%、60.91%和79.90%。摄食等级大部分以2、3级为主,除南海中、南部群体在胴长101~110 mm的摄食等级及大个体饵料类群在饵料组成中的比例偏低外,普遍存在胴长越大,摄食等级越高的趋势;同时饵料组成中的小个体饵料类群比例降低,大个体饵料类群比例升高。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叶旭昌  陈新军  
根据2003年9-11月我国对印度洋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分析。调查发现,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106~540mm,优势胴长组为220~360mm,占总数的70.5%。渔获个体由南往北呈明显增长趋势,而东西方向则没有明显差异。雌、雄个体差异大,且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远高于雄性。雌性个体的胴长范围为106~540mm,优势胴长为220~360mm;而雄性个体的胴长范围为142~310mm,优势胴长为220~260mm。初步判断调查海域存在3个群体。雌性个体的性成熟度在10°00′N以南海域以Ⅳ期个体为主,而在10°00′N以北海域则以Ⅰ期为主。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度均以Ⅳ期为主。调查期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炎  王丛丛  刘必林  林龙山  李渊  
为了解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种群遗传结构,更好地对鸢乌贼渔业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测定了东印度洋赤道北部和南部、南海北部和南部4个鸢乌贼群体共120尾个体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基因,分别对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展开研究。结果显示,4个群体总的核苷酸多样性与单倍型多样性为0.273 32和0.981,其中南海北部海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为0.989,南海南部海域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为0.306 60。构建的单倍型网状图和系统发育树显示,东印度洋和南海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54.90%来自于组群间;群体间的F_(st)(F-statistics)分析表明,东印度洋赤道北部和南部群体F_(st)值为0.085 88,南海北部和南部群体F_(st)值为0.025 36,表明南海两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东印度洋两个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东印度洋赤道两侧频繁的洋流活动可能是导致赤道南北群体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而东印度洋与南海之间的地理隔离则导致两个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综上所述,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群体是两个独立的群体,在渔业管理上也应视为两个独立的管理单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凯  孙程婕  陈新军  林东明  刘海涛  古昊  
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中型群雌性个体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能量积累的变化过程及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胴体、尾鳍、足腕、缠卵腺、输卵管复合体和卵巢等组织的能量密度分别为(22.06±1.24) kJ·g~(-1)、(22.50±1.25) kJ·g~(-1)、(22.83±1.13) kJ·g~(-1)、(21.10±0.80) kJ·g~(-1)、(24.33±1.41) kJ·g~(-1)和(21.76±1.32) kJ·g~(-1)。胴体、尾鳍、足腕等肌肉组织能量积累的平均值分别为(324.52±125.30) kJ、(71.04±31.48) kJ和(168.34±90.77) kJ,缠卵腺、输卵管复合体和卵巢等性腺组织能量积累的平均值分别为(4.61±9.01) kJ、(6.04±15.36) kJ和(13.84±26.98) kJ。自生理性发育(Ⅲ期),卵巢、缠卵腺、输卵管复合体等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占比显著增加,而胴体、尾鳍、足腕等肌肉组织的能量积累占比显著降低。组织能量积累-胴长关系的残差分析显示,在Ⅲ~Ⅵ期肌肉组织能量积累残差与性腺组织能量积累残差呈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肌肉组织能量部分转化用于性腺组织的生长发育。以上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中型群雌性个体肌肉组织是能量积累的最大单元,性腺组织能量积累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自雌性个体生理性发育肌肉组织存储能量部分转化以满足性腺发育对能量的需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赵懋林  刘凯  任品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 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Ca、Sr、Na、P、Si、K、Mg、Fe、Ba和B。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前10种元素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差异,而Ca、Sr、Na、P、Mg、Ba、B则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会导致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的不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也存在差异,但不同性别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微量元素分布特性鉴定头足类种群和研究洄游路线的可行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旭  陆化杰  童玉和  唐悦  刘维  刘凯  陈新军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测量了513枚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276枚、雄性23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数据,对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显示,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和翼区长(WL)可以作为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的特征参数与日龄、与胴长的生长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TSL、MW和LDL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与胴长的关系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TSL、MW和LDL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181~210 d分别达到峰值,因此,181~210 d可能是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张旭  童玉和  唐悦  刘凯  刘维  陈新军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测量了513枚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276枚、雄性23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数据,对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显示,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和翼区长(WL)可以作为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的特征参数与日龄、与胴长的生长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TSL、MW和LDL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与胴长的关系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TSL、MW和LDL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181~210 d分别达到峰值,因此,181~210 d可能是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杰  张鹏  晏磊  王腾  杨炳忠  
为更深入了解南海外海鸢乌贼的渔场渔期及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变化特征,研究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利用海上实测数据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南海中南部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CPUE的影响。研究发现:(1)最佳GAM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经纬度、月相、海表温度SST、月份、作业时间与0~50 m温度梯度Δ50,以方差解释率降序排列,前三种因素依次为经纬度、月相、SST;(2)10°~12° N、112°~114° E附近海域鸢乌贼CPUE最高;(3)月黑夜与月光夜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月黑夜显著高于月光夜;(4)鸢乌贼渔场的最适SST范围为29.00~29.49 ℃,此范围内CPUE与渔获量均为最高;(5)不同月份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且8、9月的CPUE高于3、4月;(6)鸢乌贼CPUE随作业时间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出现在凌晨1时;(7) Δ50在0.100~0.149 ℃/m时CPUE最高,0.000~0.049 ℃/m时渔获量最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童玉和  唐悦  刘维  程馨  陈新军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类头足类渔业生物、生态学。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18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生长特性。主成分分析表明,鸢乌贼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翼长(UWL)、上侧壁长(UL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翼长(LWL)和下侧壁长(LLWL)可以作为鸢乌贼角质颚外形变化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UHL、LWL与胴长的生长关系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体质量间的生长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AIC分析表明:除LLWL和雄性个体的UH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外,其余均最适用指数方程表示;雌性个体所有外形参数与体质量的生长关系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而雄性个体除UCL和UWL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均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芃  方舟  陈新军  
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是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经济头足类,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捕捞对象之一。根据其洄游路径的研究及分布广、价值高的特性,今后有可能成为我国头足类渔业的捕捞对象,为此,本文对菱鳍乌贼的种群结构、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与垂直分布状况、繁殖习性、早期生活史和洄游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和总结,阐述其开发利用状况。同时,以我国东海外海菱鳍乌贼资源为重点,阐述其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即需要对我国东海及其外部附近西北太平洋海域的菱鳍乌贼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其生活史及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科学评估其资源量,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