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2)
- 2023(10244)
- 2022(9173)
- 2021(8678)
- 2020(7239)
- 2019(16805)
- 2018(16828)
- 2017(32699)
- 2016(17908)
- 2015(19860)
- 2014(19931)
- 2013(19725)
- 2012(17969)
- 2011(16089)
- 2010(15785)
- 2009(14223)
- 2008(13658)
- 2007(11695)
- 2006(9878)
- 2005(8450)
- 学科
- 济(66872)
- 经济(66796)
- 管理(50187)
- 业(48245)
- 企(40720)
- 企业(40720)
- 方法(33732)
- 数学(29237)
- 数学方法(28880)
- 学(17151)
- 农(17040)
- 财(17002)
- 中国(16433)
- 业经(14732)
- 地方(13405)
- 理论(12024)
- 农业(11497)
- 务(11475)
- 贸(11445)
- 贸易(11441)
- 财务(11415)
- 技术(11414)
- 财务管理(11397)
- 和(11334)
- 制(11313)
- 易(11105)
- 企业财务(10869)
- 环境(10498)
- 银(9701)
- 银行(9660)
- 机构
- 大学(250262)
- 学院(247740)
- 管理(100999)
- 济(92552)
- 经济(90416)
- 理学(88772)
- 理学院(87774)
- 管理学(86187)
- 管理学院(85744)
- 研究(81884)
- 中国(57978)
- 科学(54155)
- 京(53018)
- 农(41770)
- 财(41520)
- 所(41469)
- 业大(39904)
- 研究所(38450)
- 中心(36450)
- 财经(34340)
- 江(34121)
- 北京(33094)
- 农业(33085)
- 范(32850)
- 师范(32506)
- 经(31363)
- 院(30184)
- 州(28344)
- 经济学(26893)
- 师范大学(26449)
- 基金
- 项目(179617)
- 科学(140433)
- 基金(130379)
- 研究(128584)
- 家(114682)
- 国家(113756)
- 科学基金(97287)
- 社会(79111)
- 社会科(74907)
- 社会科学(74887)
- 省(70305)
- 基金项目(70251)
- 自然(65636)
- 自然科(64104)
- 自然科学(64087)
- 自然科学基金(62921)
- 划(59664)
- 教育(58554)
- 资助(53820)
- 编号(51996)
- 成果(41653)
- 重点(39838)
- 部(39173)
- 发(37463)
- 创(37330)
- 课题(35407)
- 科研(34900)
- 创新(34746)
- 计划(33425)
- 教育部(33184)
共检索到341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贞 陈秀荔 李咏梅 彭敏 杨春玲 韦嫔媛 彭金霞 陈晓汉
为研究南海区4个不同地理位置卵形鲳鲹种群(QZ、ZJ、BH、HN)的遗传多样性。利用35对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引物对卵形鲳鲹4个不同地理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0对扩增效果比较好的引物,其中7对引物具有多态性。7个微卫星多态位点中,一共扩增出21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为0.2896~0.6914,且处于中度到高度多态,表明这些引物可作为卵形鲳鲹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微卫星引物;4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4811~0.6135,北海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小于0.5,表明北海卵形鲳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用Popgene32软件计算出4个种群卵形鲳鲹的标准遗传距离和相似性系数,并构建聚类...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敏 陈晓汉 蒋伟明 陈秀荔 杨春玲 李咏梅
以卵形鲳鲹为材料,采用醋酸铵法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通过对双酶切?连接?电泳、染色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卵形鲳鲹的AFLP反应体系。同时以卵形鲳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为材料,采用新建立AFLP反应体系从25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高的AFLP引物组合,获得了清晰的指纹图谱,证明建立的AFLP优化体系可用于卵形鲳鲹的AFLP分析。
关键词:
卵形鲳鲹 AFLP 反应体系 优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吕金磊 章群 杨喜书 宫亚运 曹艳
为探讨中国南海重要经济鱼类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遗传多样性,测定了广东闸坡、乌石、安铺和广西东兴以及海南新盈等5个地理群体97 ind样品的线粒体控制区5'端359 bp序列,发现47个变异位点,32个单倍型,总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h=0.951)和高核苷酸(π=0.020 9)多样性的特点。在邻接树和单倍型网络图中出现2个分化显著但不存在明显地理聚群的分支,推测二者的分化时间约为6018万年前(中更新世),可能是中更新世冰期海平面下降形成边缘海而导致隔离,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敏 陈晓汉 陈秀荔 蒋伟明 杨春玲 李咏梅
利用AFLP技术对北部湾卵形鲳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可为卵形鲳鲹种质优化提供基础依据。研究采用10对引物组合在2个群体中共扩增出51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33个,占总位点数的25.93%,两个群体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23.59%和18.32%,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养殖群体中低频位点明显减少而隐性纯合基因位点显著增加表明养殖群体丢失了低频基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小,群体遗传结构相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永亮 区又君 李加儿
观察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人工繁殖和育苗过程的早期特征,结果表明:卵形鲳鲹早期发育可以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阶段。受精卵在水温(24.73±2.11)℃,盐度20~24,pH8.0~8.2条件下,经过36~48h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025±0.367)mm,肌节数23,出现胸鳍芽;2d时鳔出现一个室,且开始充气;4d时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仔鱼进入混和营养阶段;5d时背鳍、臀鳍原基出现,尾鳍出现,脊索周围出现3~4条黑色素带;6d时油球消失,仔鱼尾索弯曲,仔鱼饱食后体色变为银色,进入后期仔鱼阶段;12d时第二鳔室出现;14d时腹鳍开始形成;18d时各鳍...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早期发育 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远友 李孟孟 汪萌 张媚 麻永财 张关荣 陈汉毅 宁丽军 谢帝芝 王树启 游翠红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重要海水养殖鱼类,其年产量高达12万t。目前,国内外有关该鱼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有些营养素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主要就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素的需求,蛋白源和脂肪源替代鱼粉和鱼油,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鱼的精准营养研究及高效低成本环保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从而推动其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营养需求 饲料 精准营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龙龙 罗鸣 陈傅晓 谭围 张俊彬 李向民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在不同饥饿时间(1、2、5、7 d)处理后再恢复投喂的补偿生长。室外水泥池和近海网箱两次实验结果均显示,在前15 d、30 d内,饥饿1 d、2 d组卵形鲳鲹生长略快于对照组,出现完全补偿生长现象。第一次实验饥饿5 d、7 d组的鱼在相同的时间内,体重的增加量未能赶上对照组,为部分补偿生长。饥饿组饲料转化效率高于对照组,且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摄食率也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饥饿1 d、2 d组摄食率低于对照组,各饥饿组总摄食量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的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来实现的。对鱼体进行生化组成的结果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孟彦羽 章龙珍 赵峰 施兆鸿 庄平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海南(HN)、浙江(ZJ)、江苏(JS)、河北(HB)等近海海域的4个地理群体银鲳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利用POPGEN Version 1.31软件对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距离进行统计分析。共检测出总位点数56个,其中多态位点有39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9.64%。4个海域银鲳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23 2~0.158 7,Ne 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77 6~0.100 4。JS群体与HN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321 6;JS群体与HB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231 6。结果表明,RAPD技...
关键词:
银鲳 RAPD 遗传多样性 地理群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进伟 胡晓 陈胜军 吴燕燕 王悦齐 潘创 黄卉
为了探究干腌、湿腌、超声波辅助腌制对卵形鲳鲹的理化特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实验对腌制加工后鱼肉的基本营养成分、盐含量、pH、硫代巴比妥酸(TBA)值、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在腌制加工后,卵形鲳鲹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升高、而水分含量下降,其中干腌、湿腌、超声波辅助腌制鱼肉中水分含量分别为53.71%±0.97%、61.45%±0.72%和59.29%±1.41%。与卵形鲳鲹原料相比,干腌、超声波辅助腌制、湿腌鱼肉中盐含量增加,依次为(3.29±0.15)、(2.64±0.02)和(2.15±0.11) g/100 g,而在腌制加工后鱼肉的pH值下降。在腌制加工后,卵形鲳鲹的脂质发生氧化反应,TBA值增加,干腌、湿腌、超声波辅助腌制鱼肉的TBA值分别为(0.80±0.07)、(0.55±0.09)和(0.73±0.08) mg MDA/kg,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冻藏保鲜、干腌、湿腌、超声波辅助腌制鱼肉中分别检测出54、56、62和5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和酮类,对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作用。研究表明,卵形鲳鲹经3种不同腌制方式加工后,干腌鱼肉水分含量最低,而盐含量和TBA值最高;超声波辅助腌制鱼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醛类、醇类相对含量最高,而pH值最低。本研究可为腌制加工及生产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丽艳 苏永全 丁少雄 牛素芳 刘东腾 王军
以往研究表明,福建近海的蓝圆鲹分属2个地理种群,即东海西部种群和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种群。为研究这两个群系的遗传结构,对蓝圆鲹闽东(30尾)和闽南(32尾)种群进行了AFLP分析,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种群62个个体中,共扩增出56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64个。闽东和闽南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2.70%、58.97%,0.1875、0.1809和0.2878、0.2763。与其他鱼类对比显示,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说明种群遗传结构尚未遭到明显破坏;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蓝圆鲹的...
关键词:
蓝圆鲹 遗传多样性 扩增酶切片段多态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对人工繁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受精卵由人工养殖的性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获得。卵形鲳的成熟卵呈圆形,平均卵径为967.8μm。受精卵在水温18~21℃、盐度31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41 h 27 min后孵出仔鱼。胚胎发育为盘状卵裂,胚体后期的发育速度较快;仔鱼脱膜孵化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在1 min内就可以完成。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1.548 mm,卵黄囊较大。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胚胎发育 初孵仔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燕燕 陈茜 石慧 魏涯 王悦齐
[目的]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干燥卵形鲳鲹鱼片的风味差异,[方法]选取冰鲜卵形鲳鲹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冷冻干燥3种方式干制卵形鲳鲹鱼片,分别测定并分析其TBA值、呈味核苷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结果显示,干燥后的卵形鲳鲹鱼片中TBA值与K值均显著上升,其中冷冻干燥鱼肉的TBA值仅比冰鲜鱼片增加1.6倍,但热泵干燥和热风干燥则分别增加了5.5和4.5倍。干燥后鱼肉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味精当量较冰鲜卵形鲳鲹鱼片显著降低,其中热风干燥鱼肉的味精当量则下降了50.83%。热泵干燥鱼肉中苦味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9.11%和7.37%,而冷冻干燥组鱼肉中甜味氨基酸相对百分含量最高,为53.62%。3种干燥方式中热泵干燥卵形鲳鲹的味精当量4.47g 谷氨酸钠(MSG)/100g最高,表明热泵干燥卵形鲳鯵鱼片的鲜味程度最高。就挥发性风味成分而言,热泵干燥鱼肉酯类和酮类较多,其主要呈现果香味和焙烤坚果味;热风干燥中烃类和芳香类的相对含量约占70%,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达20%;而冷冻干燥中烃类与芳香类相对含量占到90%以上,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不足8%,其风味较淡。[结论]研究表明,3种干燥方式的卵形鲳鯵鱼片均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其中热泵干燥使鱼肉中的鲜味更为明显,而冷冻干燥能有效抑制和延缓鱼肉脂肪的氧化,更适合应用于脂肪含量较高的鱼肉中。[意义]这为卵形鲳鯵轻便干燥食品加工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静 胡长圣 刘前 戴佳玥 王学锋 汤保贵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发展深远海养殖的重要可选品种之一。为了初步了解其游泳能力及其应对流速改变的生理生化调节机制,在26.99±0.70℃的条件下,采用泳道呼吸仪,选取了小(体长:4.06±0.43 cm,体重:2.61±0.79 g)、大(体长:11.06±0.70 cm,体重:56.09±9.99 g)两种规格的卵形鲳鲹进行游泳能力测试实验,分别测定了其游泳行为、呼吸代谢、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实验测得小、大规格卵形鲳鲹的感应流速分别约为3.90和0.96 BL/s;临界游泳速度分别约为92和100 cm/s,暴发游泳速度分别约为112和114 cm/s,两种规格卵形鲳鲹的暴发能力相当。两种规格卵形鲳鲹的摆尾频率与流速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静止耗氧率分别约为899和525 mg/(kg·h),均高于20%、40%和60%U_(crit)流速组的运动耗氧率;最小COT均出现在60%U_(crit)流速组;肌肉、肝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最低值也出现在60%U_(crit)流速组。推荐卵形鲳鲹鱼苗深水网箱养殖的适应流速控制在1.0 BL/s以内;养殖流速不宜超过100 cm/s;最佳流速在54~60 cm/s。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万峰 林黑着 黄忠 虞为 周传朋 谭连杰 荀鹏伟 黄倩倩 黄小林
为确定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对饲料中硒的需求量,选取初始体重为(15.04±0.20)g的卵形鲳鲹45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投喂以亚硒酸钠(Na_2SeO_3)为硒源,硒含量分别为0.41、0.60、0.73、0.80、0.90和1.12mg/kg的等氮等脂饲料50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卵形鲳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饲料系数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饲料中硒含量对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保持稳定。饲料中添加硒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中不同硒水平显著影响了卵形鲳鲹全鱼中的硒含量(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区又君 吉磊 李加儿 范春燕 王刚
为探讨卵形鲳鲹不同月龄选育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跟踪测量了1月龄,4月龄,7月龄,10月龄和13月龄个体的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和体质量(y),共测量2 635尾。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其他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剖分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在不同生长阶段,4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在0.017~0.960之间,除4月龄个体体高与其他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月龄群体各性状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1月龄和4月龄个体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7月龄、10月龄和1...
关键词:
卵形鲳鲹 选育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