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4)
- 2023(4791)
- 2022(4061)
- 2021(3898)
- 2020(3540)
- 2019(8080)
- 2018(7993)
- 2017(14586)
- 2016(8342)
- 2015(9467)
- 2014(9550)
- 2013(9250)
- 2012(8448)
- 2011(7887)
- 2010(8033)
- 2009(7514)
- 2008(7460)
- 2007(6403)
- 2006(5692)
- 2005(5199)
- 学科
- 济(34152)
- 经济(34091)
- 管理(23843)
- 业(19360)
- 方法(18361)
- 数学(16810)
- 企(16485)
- 企业(16485)
- 数学方法(16426)
- 学(10393)
- 中国(8027)
- 农(7331)
- 制(7237)
- 财(6866)
- 资源(6406)
- 和(6120)
- 业经(5743)
- 理论(5653)
- 地方(5629)
- 环境(5436)
- 税(4753)
- 人事(4693)
- 人事管理(4692)
- 农业(4687)
- 体(4637)
- 银(4517)
- 银行(4497)
- 融(4467)
- 金融(4467)
- 税收(4409)
- 机构
- 大学(122191)
- 学院(119777)
- 管理(45049)
- 济(44298)
- 研究(43853)
- 经济(43281)
- 理学(39189)
- 理学院(38690)
- 管理学(37428)
- 管理学院(37210)
- 中国(32907)
- 科学(30534)
- 京(26272)
- 所(23736)
- 农(22289)
- 研究所(22007)
- 财(20906)
- 中心(20079)
- 业大(19480)
- 江(18489)
- 农业(17607)
- 范(16732)
- 北京(16610)
- 财经(16575)
- 师范(16502)
- 院(16471)
- 经(15031)
- 州(14522)
- 省(14393)
- 师范大学(13458)
- 基金
- 项目(86443)
- 科学(67577)
- 基金(63443)
- 家(57962)
- 国家(57579)
- 研究(57278)
- 科学基金(48172)
- 社会(35484)
- 自然(33942)
- 社会科(33604)
- 社会科学(33596)
- 自然科(33041)
- 省(33034)
- 自然科学(33033)
- 基金项目(32853)
- 自然科学基金(32411)
- 划(29197)
- 资助(27457)
- 教育(26616)
- 编号(22301)
- 重点(20550)
- 部(19007)
- 成果(17988)
- 发(17858)
- 计划(17704)
- 科研(17477)
- 创(17037)
- 创新(16016)
- 课题(15691)
- 科技(15433)
共检索到175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晏然 范江涛 陈作志 蔡研聪 张魁 许友伟 徐姗楠
竹荚鱼(Trachurusjaponicus)是中国南海北部近海主要渔获物之一,其空间分布具有非均匀性。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近海两个周期(2014—2015年为第1周期, 2016—2017年为第2周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表征资源密度,采用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检验(Kolmogorov-Smirnov,K-S test)探索了11种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竹荚鱼不具明显的概率分布特征,而北部湾海域竹荚鱼资源密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型且第二周期较第一周期更为显著。同时,采用基于对数正态理论模型法(对数正态模型与Delta模型)与调查设计法(均值法)对该海域进行资源密度估值比较,发现基于对数正态理论模型更切合竹荚鱼资源密度结构分布特征,而在对数正态理论模型中Delta模型法更适用于该物种资源密度估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梓荣 陈作志 钟智辉 梁小芸
根据2006年-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甲壳类有99种,分隶于2目22科46属,其中虾类32种,蟹类51种,虾蛄类16种;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优势种为口虾蛄、黑斑口虾蛄、红星梭子蟹、锈斑蟳、银光棱子蟹、逍遥馒头蟹、猛虾蛄、宽突赤虾、武士蟳、香港蟳、长叉口虾蛄;渔获率B断面最高(7.94 kg/h),C断面最低(4.94 kg/h);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最高(10.31 kg/h),冬季最低(4.05 kg/h);平均渔获率为6.54 kg/h,其中:虾类渔获率0.88 kg/h,占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云龙 单秀娟 戴芳群 金显仕
根据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东海近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带鱼群体的相对资源密度、空间分布及产卵群体的生长特征和繁殖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带鱼群体的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3.07±5.17、14.34±6.64、16.10±6.28kg/h,出现频率均在85%以上,对总渔获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3.55%、60.20%、53.77%。东海近海带鱼产卵群体平均肛长为182.62mm,优势肛长为150~200mm;平均体重为102.77g,优势体重为50~110g。雌、雄产卵个体间肛长-体重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呈等速生长,肛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卫 史培军 刘杨 谢锋 蔡雪鹏
论文以日平均气温≤-4℃的累积值和日数作为与海冰有关的气候指标,统计了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及其邻近地区52个气象站≤-4℃积温和日数的逐年资料,并根据52个气象站的气候指标值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空间分布方程,推算无资料海区中214个网格点的≤-4℃积温和日数,绘制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4℃积温和日数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4℃积温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差异大、东西变化小的特征,-100℃等值线与渤海和黄海北部常年冰情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冰情较重的偏重低温年、严重低温年的≤-4℃积温保证率在黄海北部和辽东湾不超过40%,在渤海湾和莱州湾只有20%以下。
关键词:
渤海和黄海北部 负积温 海冰 时空分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玉艳 杨玉滔 孔啸兰 张俊 江艳娥 陈作志 晏磊 张魁
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是深海虾拖网的主要副渔获物之一,对维持深海及陆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2015年6、8月及2017年3月在南海北部陆坡海域利用底层虾拖网及中层拖网采集的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样品,对其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瓦氏眶灯鱼的体长范围为71~172 mm,平均118 mm;体重范围为5.25~66.20 g,平均26.05 g。雌雄个体体长、体重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ANOVA,P
关键词:
瓦氏眶灯鱼 中层鱼 生物学特性 南海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钱卫国 陈新军 郑波 刘必林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探捕所获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茎柔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分析表明,整个探捕海域均有茎柔鱼分布,且资源密度较高,但不同区域资源密度有所差异。南部区域(78°30′~84°W,37°30′~41°S),CPUE范围为0.4~10.3尾/线.h,平均2.8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79°~79°30′W、40°~40°30′S附近。北部区域(76°~78°W,28°~30°S),CPUE范围为1.0~5.6尾/线.h,平均3.1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28°30′S...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显森 戴芳群 赵俊 孙珊 王凤臣 徐玉成 李桥 金显仕
根据在智利 2 0 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的渔场周年探捕调查 ,对智利竹鱼 (Trachurusmur phyi)单位努力量渔获量 (CPUE)的构成和季节变化及其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竹鱼在智利外海分布广 ,30°~ 43°S ,78°~ 87°W海区均可形成拖网作业渔场。南半球冬季竹鱼密集分布区较偏南 (38°~43°S) ,8月密集分布区向北偏移至 35°~ 40°S,春季鱼群继续向北洄游至 30°~35°S ,并开始分散索饵 ,集群性较差 ,到翌年秋季再集群向南洄游 ,在 38°~ 43°S ,78°~ 85°W形成越冬场。CPUE以冬季最高 ,春、秋季次之 ,夏...
关键词:
渔场 智利竹筴鱼 单位努力量渔获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庆洋 凌建忠 李圣法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中6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7 485)、葛氏长臂虾(IRI=2 121)、脊腹褐虾(IRI=819.1)和戴氏赤虾(IRI=765.5),7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5 637)、葛氏长臂虾(IRI=451.1)、须赤虾(IRI=3 184)和戴氏赤虾(IRI=868.7)。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群体重量密度分布主要呈现中部较少而东西两端分布较多的态势,...
关键词:
东海北部近海 虾类 数量分布 种类组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杜春贵 张齐生 刘志坤 陈思果
为了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积成材的平面密度分布规律,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CT)对其平面密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无损检测。结果表明:CT能非常直观、清楚揭示杉木积成材的平面密度分布规律;杉木积成材表层和底层平面的密度较高,而芯层平面的密度较低;木束条各接头处的密度存在变异;木束条尺寸的大小、接头的接合情况,以及铺装的均匀程度等都对杉木积成材平面密度的分布有较大影响;杉木积成材与定向刨花板、普通刨花板相比,其表层平面的条状特征非常明显。图5参17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龙山 程家骅
根据2003-2006年每年秋季(9月下旬)在东海北部的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资料,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在大沙、长江口和江外水域。小黄鱼索饵群体主要出现在暖水控制区及其边缘水域:暖水区底层水温22~25℃,底层盐度31.5~33.0;暖水边缘区底层水温14~21℃,底层盐度33.0~34.0。长江口水域是当年生索饵群的主要出现水域,呈高温低盐特征;江外、舟外、沙外水域是隔年生索饵群体的主要出现水域,为低温高盐特征;混合索饵群主要出现在水温和盐度均偏低的南黄海和大沙...
关键词:
东海北部 小黄鱼 索饵群 底层温盐度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靳瑾 林子翘 晏坚 匡麟玲
等效功率通量密度(equivalent power flux density,EPFD)是衡量非静止轨道卫星(non-geostationary orbit,NGSO)星座系统对静止轨道卫星(geostationary orbit,GSO)系统干扰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外推卫星轨道位置、统计不同EPFD值出现时间占比的方法获得其概率分布。对于如Starlink等的巨型星座,沿用传统外推方法计算EPFD存在仿真时间长、计算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EPFD概率分布的方法。通过在某一区域内不同位置放置基准卫星生成星座快照,以获取所以可能的卫星分布。同时,通过基准卫星的卫星出现概率表征快照概率,计算不同快照产生的EPFD,进而获得EPFD的概率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同时适用于卫星数量较少的传统星座及超大规模的巨型星座,仿真结果与传统外推方法具有相同的准确度,但计算效率更高。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钱卫国
根据2003年9-1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和渔获统计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鸢乌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在重点调查海域,鸢乌贼的资源密度较高,其CPUE值为0.01~10.0尾/线/h,总平均值为2.456尾/线/h。资源密度的分布随海域而不同。在12°N以南海域CPUE值一般在1.0尾/线/h以下,在12°~14°N、58°~61°E间海域CPUE值在2.0~2.5尾/线/h,而在中心渔场16°N、61°E附近海域,CPUE值为最高,达到5.5尾/线/h以上。
关键词:
鸢乌贼 资源密度 印度洋西北海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粟丽 陈作志 张魁 张俊 王新星
根据2015年南海北部深海区春季和秋季灯光罩网探捕数据,对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优势种叉长(胴长)分布及其渔获率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渔获92种,隶属于15目44科,其中春季40种,秋季72种,两季共有种类20种;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1000)春、秋两季均为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和圆舵鲣(Auxis tapeinosoma);重要种(1000> IRI≥100)春季为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鳞首方头鲳(Cubiceps squamicepoides),秋季仅日本乌鲂一种;常见种(100> IRI≥10)春季为扁舵鲣(Auxis thazard)、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和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秋季为白点叉鼻鲀(Arothron meleagr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a)。优势种鸢乌贼胴长分布和圆舵鲣叉长分布春、秋两季均存在较大差异,鸢乌贼胴长分布春季相对偏大,而圆舵鲣则秋季相对偏大;渔获率春秋两季差异较大,春季渔获率平均为460. 73kg·h~(-1),秋季平均为152. 45 kg·h~(-1),春季除C20站外,渔获率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于邻近菲律宾站位,秋季则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侧邻近站位。鸢乌贼出现频率高,最高渔获率出现在春季的C8站,为391. 30 kg·h~(-1);圆舵鲣则出现频率相对较低,最高渔获率出现在春季的C20站,高达5 815. 39kg·h~(-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梓荣 张汉华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虾蛄类有15种,隶属于4科7属。虾蛄类可以分为3种生态类群:热带生态类群、热带亚热带生态类群和广温性生态类群,并以热带亚热带类群为主。依据Pinkas等(1971)提出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判定,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猛虾姑Harpiosquilla harpax、长叉口虾蛄Oratosquilla nepa、棘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洋 周梅 赵鹏武 葛鹏 张波 王梓璇 赵威
【目的】分析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为研究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及造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7-8月,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的兴安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幼龄林和中龄林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碳密度以及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6.84105.42,30.261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人工林 兴安落叶松 土壤碳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