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3)
- 2023(5401)
- 2022(4562)
- 2021(4282)
- 2020(3825)
- 2019(8386)
- 2018(8461)
- 2017(15365)
- 2016(8725)
- 2015(9762)
- 2014(10249)
- 2013(9774)
- 2012(8893)
- 2011(8050)
- 2010(8157)
- 2009(7692)
- 2008(7475)
- 2007(6787)
- 2006(5872)
- 2005(5363)
- 学科
- 济(29582)
- 经济(29538)
- 管理(21755)
- 业(21584)
- 企(16173)
- 企业(16173)
- 方法(13670)
- 数学(12150)
- 数学方法(11940)
- 险(10799)
- 保险(10707)
- 中国(10670)
- 制(9743)
- 财(8816)
- 学(8661)
- 银(8504)
- 银行(8470)
- 行(8031)
- 农(7683)
- 融(7270)
- 金融(7263)
- 体(6789)
- 理论(6506)
- 地方(6426)
- 务(5675)
- 财务(5646)
- 财务管理(5628)
- 业经(5590)
- 度(5328)
- 制度(5327)
- 机构
- 学院(120161)
- 大学(120081)
- 研究(43673)
- 管理(43498)
- 济(42969)
- 经济(41764)
- 中国(36942)
- 理学(36084)
- 理学院(35619)
- 管理学(34642)
- 管理学院(34436)
- 科学(29230)
- 京(26615)
- 农(25224)
- 财(23642)
- 所(23332)
- 研究所(21404)
- 中心(20609)
- 业大(20262)
- 农业(20062)
- 江(19547)
- 财经(17862)
- 北京(16880)
- 院(16646)
- 经(16159)
- 州(15423)
- 省(15355)
- 范(14942)
- 技术(14841)
- 师范(14674)
- 基金
- 项目(81612)
- 科学(62068)
- 基金(56969)
- 研究(56497)
- 家(51452)
- 国家(51024)
- 科学基金(42204)
- 社会(33366)
- 省(33118)
- 社会科(31385)
- 社会科学(31374)
- 基金项目(29272)
- 自然(28734)
- 划(28153)
- 自然科(28057)
- 自然科学(28045)
- 自然科学基金(27481)
- 教育(25955)
- 资助(24838)
- 编号(22774)
- 成果(19038)
- 重点(18856)
- 部(17204)
- 课题(16984)
- 计划(16729)
- 发(16632)
- 科研(16146)
- 创(16068)
- 科技(15240)
- 创新(15211)
共检索到188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增焕 林钦 王许诺
根据2007年和2009年对南海北部沿岸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文蛤(Meretrix meretrix)5种贝类的监测资料,对贝类体内Cd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讨论;采用点估计的方法,评估贝类Cd的暴露量,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翡翠贻贝和文蛤样品中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0、0.38、0.12、0.26和0.15 mg.kg-1,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92~2...
关键词:
贝类 镉 健康风险评价 南海北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学锋 贾晓平 蔡文贵 陈海刚 马胜伟 王增焕
为评价广东沿海牡蛎体镉(Cd)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食用健康风险,实验根据2001—2010年广东17个海湾的牡蛎体Cd含量监测结果及1989—1999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广东沿海总体及粤东、珠江口、粤西3大海区牡蛎体镉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风险商法评价其健康风险。1989—2010年广东沿海累计268频次的监测结果表明:牡蛎体Cd含量变化范围为未检出~10.80 mg/kg(均值1.14 mg/kg,以湿重表示,下同),检出率97.01%;其中98.64%符合中国、美国牡蛎体或贝类的Cd含量限量标准(≤4 mg/kg)。珠江口海域达标率为三大海域最低(86.5%),是今后生物监测与海洋环...
关键词:
牡蛎 镉 健康风险评价 广东沿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师荣光 赵玉杰 彭胜巍 张铁亮 刘凤枝 周启星
镉(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可引起呼吸系统、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对人体毒性极高,可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植物-食品-人的迁移途径在人类对环境镉的暴露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Cd通过饮食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和作物进行大规模采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蔬菜、水稻、旱地、果园等4种土地类型土壤及其种植作物中镉含量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地和水稻地有明显的污染超标现象,其中菜地土壤镉含量最高。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各作物镉富集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其对镉富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地稻米镉的富集能力最高,单独划为一...
关键词:
镉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 作物 风险分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马绍赛 周明莹 赵俊
2006年和2007年6月对20个采样区域,8个品种贝类体内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残留水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进行了不同贝类、不同区域、年间变化以及安全性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在20个区域的所有检测贝类体内残留量均十分低,均未超过评价标准,说明这两种物质在黄、渤海区本底值非常低,贝类的安全性没有受到其影响;(2)对8种贝类检测结果比较可看出,贻贝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相对较高,说明贻贝对滴滴涕(DDTs)的富集相对较强;(3)2006年6月在20个区域中,有9个区域的样品是杂色蛤。比较显示,桑沟湾杂色蛤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
关键词:
黄、渤海 六六六 滴滴涕 贝类 残留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翠文 谢丽萍 李焘 陈伟 牙禹 闫飞燕 蔡卓
【目的】分析玉米硒含量及对普通成人和哺乳妇女健康的风险水平,为广西玉米的加工和消费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玉米植株样品196个,测定其硒的含量,并分别以硒的最大耐受值(UTL)、最高用量值(UIL)和适宜摄入值(AI)为参考标准,对广西普通成人和哺乳妇女的玉米硒日获取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96个玉米样品硒的平均量为27.1μg·kg(-1),最高量为175μg·kg(-1),富硒玉米(硒含量≥40μg·kg(-1))占29.6%;玉米硒对广西居民的风险指数,成人为0.005%66.74%,哺乳妇女为
关键词:
玉米 硒含量 健康风险评估 广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玉惠 张春荣 夏立江 王金利 丁晓辉
研究了镉锌交互污染的土壤中,不同镉锌含量对紫花苜蓿吸收镉的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中镉含量随土壤中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锌抑制紫花苜蓿对镉的吸收,紫花苜蓿含镉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低浓度镉对紫花苜蓿蛋白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高浓度镉对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在土壤受到低浓度镉污染的情况下,种植紫花苜蓿是可行的。
关键词:
镉 锌 紫花苜蓿 品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常亚青 王庆志 宋坚 曹学彬 李石磊
在调查了2005、2006年黄海北部大连海域虾夷扇贝的繁殖期、浮游幼虫的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虾夷扇贝海区天然采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6年该区域的獐子岛海域、大长山岛海域、广鹿岛海域养殖的虾夷扇贝的繁殖期在4月初至5月上旬,盛期在4月15~25日。4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此区域均可发现大量的虾夷扇贝浮游面盘幼虫,不同区域浮游幼虫密度变化很大。5月底至6月初是面盘幼虫集中的附着变态时期,在海区投放附着袋可进行虾夷扇贝天然苗的采集。从各海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拖网调查和采苗结果看,在虾夷扇贝主要养殖区獐子岛、大长山岛海域和广鹿岛海域,浮游幼虫在浮游的初始阶段能够形成较高的密度,但在附着...
关键词:
虾夷扇贝 繁殖期 幼虫分布 采苗技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晓平 李纯厚 甘居利 林钦 蔡文贵 王增焕
利用1997~2002年的调查数据和资料,从海水水质、海水营养结构与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水平、现存生物量水平等4个方面诊断与评价了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现状。渔业生态环境健康诊断方法:海水水质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A值);营养结构为氮、磷、硅的含量水平以及三者比值判别法,营养水平为营养指数法(E值);初级生产力和饵料生物为水平分级法。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为综合指数法。结果表明,海域pH值的均值范围为8.07~8.15,溶解氧的范围为5.67~6.03 mg.L-1,无机氮的范围为3.04~4.15μmol.dm-3,磷酸盐的范围为0.18~0.34μmol.dm-3,均符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秀珠
由于汞的生物甲基化和在食物链中的积累、放大作用,水产类膳食汞的摄入被认为是人体甲基汞负荷的主要来源。三都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各类水产生物养殖面积1.5万hm2,年产量22.5万t。为评估甲基汞的健康风险,2004年在该湾采集海水样品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11个、养殖鱼类样品31个以及养殖贝类样品4个,用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海水、沉积物和养殖生物总汞含量测定,对三都湾渔业环境汞污染现状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三都湾海水总汞含量范围在0.015~0.046μg/L,计(0.027±0.009)μg/L;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在0.055~0.113mg/kg,计(0.074±0.013)mg/kg,...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蔡文贵 李纯厚
根据 198 9~ 1997年广东沿岸 12个采样点近江牡蛎 (CrassostrearivularisGould)体Cd的测定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 ,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Cd含量与时空分布特点。所有牡蛎体样品均检出Cd ,含量为( 0 .0 8~ 7.81)× 10 - 6,总平均值为 1.92× 10 - 6。粤东与粤西沿岸除个别样品外 ,绝大部分Cd含量均远低于评价标准 ,而珠江口沿岸样品的超标率则达到 2 5%。牡蛎体Cd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珠江口 >粤西 >粤东。1989~ 1997年 ,牡蛎体Cd含量的年际变化呈双峰分布 ,次高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1992年和 1995年 ,其余年份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晏翰林 徐承香 巴家文 黎道洪 雷莉莎 胡碧露
为了解喀斯特洞穴鱼体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选择贵州荔波的3种洞穴鱼荔波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liboensis)、大鳞金线鲃(S.macrolepis)和越鲇(Parasilurus cochin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运用目标危害系数法(THQ)估算人体经摄食洞穴鱼后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值与标准限值之比的高低趋势为:Zn(0.50)>Cd(0.49)>As(0.48)>Pb(0.39)>Cr(0.24)>Cu(0.049)>Ni(ND),表明各重金属在平均值水平上未超标。而非平均值水平下,各重金属以Cd的超标率为最高(6.7%),但处于低超标率水平(15.2%),肌肉均未超标。此外各组织以内脏的重金属含量最高,肌肉最低。3种鱼类对重金属的累积大小为:荔波金线鲃>大鳞金线鲃>越鲇。相关性分析表明,7种重金属在3种鱼类各年龄组中的总含量随年龄的增高而减少,其中仅Zn与年龄、体重和体长均呈显著负相关。健康风险评价显示,所有重金属的THQ和复合风险(TTHQ)均小于1,说明荔波村民摄食该3种洞穴鱼不足以造成潜在的重金属健康风险,但Cu和As的总贡献率高达90.12%,为主要风险元素,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洞穴鱼 荔波 贵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清云 甘居利 陈海刚 马胜伟 张喆 蔡文贵 贾晓平
于1989-1993和2003-2012年间每年春季采集广东沿岸的近江牡蛎样品(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六六六(HCHs)的含量,并结合1980-1985年广东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广东沿岸牡蛎中六六六(HCH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其食用风险与生物质量。结果表明,广东沿岸牡蛎体内HCHs含量范围在未检出-42.4 ng/g之间,平均值为(1.70±6.13)ng/g,总体检出率为92.3%。广东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禁用六六六以来先快速下降,90年代以后降幅放缓并逐渐趋于平稳,30年间HCHs...
关键词:
牡蛎 HCHs 时空变化 广东沿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清云 甘居利 陈海刚 马胜伟 张喆 蔡文贵 贾晓平
为了解广东沿岸牡蛎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时空分布情况,于1989—1993年和2003—2012年间每年3月份采集广东沿岸海域的近江牡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DDTs的含量,同时结合1980—1985年广东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的残留量、时空分布和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其食用安全性与生物质量。结果显示,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检出率为96.9%,检出的样品中含量范围为0.11~76.3 ng/g,平均值是(3.87±7.40)ng/g。在时间上,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含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为显著下降阶段,2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佟倩 纪薇薇 沈洋 王紫 张秀双 魏晓敏
【目的】探讨硅对外源镉、锌复合污染条件下玉米植株体内镉、锌含量及土壤中不同形态锌、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中施用不同水平硅、锌、镉,其中硅的施用水平分别为0,4mg/kg,锌施用水平分别为0,300,700mg/kg,镉施用水平分别为0,3,10mg/kg,进行完全组合试验设计,共计18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于玉米种植后60d时取样,测定镉锌复合污染条件下玉米根、茎叶中镉、锌含量以及土壤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锌、镉含量。【结果】在单一镉处理条件下,随着镉含量的增加,玉米根和茎叶中镉含量显著增加,加入硅能显著降低玉米幼苗...
关键词:
硅 镉 锌 复合污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洁 何洁 莫磊兴 王天顺 蒋文艳
【目的】揭示镉(Cd)胁迫下甘蔗体内Cd的吸收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甘蔗对Cd胁迫的耐受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土壤盆栽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Cd(0、25、50和100 mg/kg)对糖料甘蔗进行胁迫处理至成熟期,再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Cd在甘蔗体内的吸收以及甘蔗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壤Cd浓度的升高,甘蔗受害程度加重,甘蔗茎和叶中的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精氨酸(Arg)和亮氨酸(Leu)等氨基酸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苏氨酸(
关键词:
甘蔗 镉 胁迫 游离氨基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