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1)
2023(3502)
2022(2906)
2021(2666)
2020(2269)
2019(4855)
2018(4658)
2017(8389)
2016(4673)
2015(5007)
2014(4400)
2013(4175)
2012(3853)
2011(3574)
2010(3668)
2009(3484)
2008(3527)
2007(3427)
2006(2886)
2005(2506)
作者
(14295)
(12333)
(12007)
(11123)
(7777)
(5906)
(5304)
(4582)
(4545)
(4374)
(4221)
(4181)
(4074)
(3919)
(3897)
(3627)
(3578)
(3548)
(3543)
(3426)
(3158)
(3017)
(2846)
(2813)
(2757)
(2695)
(2653)
(2576)
(2555)
(2490)
学科
管理(15925)
(15787)
(14669)
企业(14669)
(14511)
经济(14499)
技术(10160)
技术管理(8456)
(5810)
方法(4723)
中国(4684)
业经(4016)
数学(3600)
(3538)
数学方法(3500)
(3427)
(3380)
(3299)
金融(3298)
(3296)
银行(3272)
(3179)
理论(3135)
地方(2810)
(2674)
贸易(2671)
(2585)
(2502)
(2398)
产业(2297)
机构
大学(63288)
学院(62033)
研究(25531)
(23464)
经济(22994)
管理(21366)
理学(18259)
理学院(18016)
中国(17779)
管理学(17565)
科学(17499)
管理学院(17442)
(14784)
(14014)
(13660)
研究所(12965)
业大(11912)
农业(11767)
中心(10740)
(10272)
(10230)
(9753)
(8749)
北京(8517)
技术(8252)
(8114)
研究院(7981)
(7939)
财经(7856)
师范(7801)
基金
项目(44173)
科学(34178)
基金(31256)
(29353)
研究(29229)
国家(29119)
科学基金(23951)
(18488)
社会(18144)
社会科(17207)
社会科学(17201)
自然(16221)
基金项目(16084)
自然科(15905)
自然科学(15897)
自然科学基金(15634)
(15264)
教育(12863)
(12348)
资助(12132)
创新(11827)
重点(10421)
编号(9843)
(9681)
计划(9606)
科技(9461)
(9162)
(9062)
(8817)
科研(8654)
期刊
(26331)
经济(26331)
研究(18454)
学报(15385)
中国(15072)
(13529)
科学(12566)
大学(11201)
学学(10667)
管理(10331)
农业(9100)
(7918)
教育(7759)
科技(5861)
技术(5645)
(5478)
(5333)
金融(5333)
业大(4913)
经济研究(4486)
业经(3983)
农业大学(3950)
财经(3846)
林业(3807)
(3765)
(3704)
论坛(3704)
技术经济(3617)
(3404)
(3128)
共检索到98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春光  黄加祺  许振祖  郭东晖  
在分析南海浮游生物样品时,发现了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 Haeckel,1879)丝螅水母目(Filifera Kühn,1913)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Agassiz,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1841)2新种:缢介螅水母(H.constrictura sp.nov.)和叶状介螅水母(H.phyllosoma sp.nov.)。缢介螅水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伞近球形,无顶突;垂管长,其中部有一圈凹缢,把垂管分为2个部分,上端为泡状组织,下端为胃部,上有水母芽,口有4个口腕,口腕末端为刺胞球;生殖腺位于垂管间辐位;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茂  许振祖  黄加祺  王春光  
记述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Agassiz,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1841二新种,即螺旋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spiralis sp. nov.和反曲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recurvatus sp.nov.,兹将二新种主要鉴别特征描述于下:螺旋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长圆柱形,约为内伞腔深度2/3;口腕简单,末端具成束刺胞;生殖腺很大,呈椭圆形,几乎覆盖整个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6条,4条主辐位,另2条仅在相对间辐位,基球延长锥状,同样大小,无眼点,触手长,近端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茂  许振祖  黄加祺  王春光  
根据2007年1月和4月在台湾海峡20.849°~27.056°N,114.920°~121.241°E水域采集的标本分析的结果,描述了软水母亚纲二新种:黑背多管水母,新种Aequorea atrikeelissp.nov.和波状触丝水母,新种Lovenella sinuosasp.nov.。黑背多管水母,新种:伞扁平,略呈凸透镜形;胃宽约为伞径1/2;口唇23个,简单,片状,口唇数比辐管数少二倍;辐管47条;生殖腺线状,几乎延伸整条辐管;缘触手14条,触手基球宽锥状,有1个背龙骨突,覆盖着黑色素斑块;每二条触手间有3个(2~4)退化缘疣;所有触手基球和缘疣均有向轴排泄乳突;每二条辐管间有1个...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丽  林少珍  徐善良  朱新丁  
2002年11月18日于浙江省永康市花街镇一池塘采得多个淡水水母标本。其触手伸展时呈细长线状,按其长短及着生位置分为6级。伞缘触手479~719条,平均608条。4条主辐触手不显著长于其它触手,长约为伞径的3/5;4个生殖腺褐黄色,着生在主辐管下方,呈光滑的三角扁囊状,向下有一细长的指状突起;平衡囊管状,数目为163~208个,平均183个;伞径大;触手数目、触手级数、平衡囊数目多,这些特征与桃花水母属已知种和亚种有明显区别,兹订为一新亚种,永康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sowerbyiyongkangensisWangetXu,subsp.nov.)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春洋  王文波  董婧  王燕青  周泓  孙明  鹿志创  于旭光  
以北部湾采捕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ffen,1888为亲体,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浮浪幼虫。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幼体、横裂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形态变化。首次报告了这个种的生活史,并比较了几种钵水母类螅状体的形态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明  段妍  柴雨  董婧  王一彤  邢勤旺  李楠  
无性繁殖是水母螅状体有效补充种群数量及扩展栖息地的重要方式,为正确掌握海月水母的无性繁殖方式进而深入了解其生活史,在显微镜下常年观察并详细描述了海月水母螅状体进行匍匐茎生殖、芽体生殖、足囊生殖、纵向分裂生殖和繁殖体生殖等复杂无性繁殖方式的过程,发现繁殖体生殖可产生浮游态繁殖体芽,在水中漂浮并生长发育成螅状体,新发现一种破裂生殖方式,仅发生在螅状体极度食饱的状态下。对6种无性繁殖方式的行为特征和功能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匍匐茎生殖和破裂生殖有利于螅状体种群快速增加个体数量,芽体生殖和纵向分裂生殖有利于子代幼体生长,足囊生殖有利于种群抵御不良的环境条件,繁殖体生殖有利于种群随水流进行长距离迁移,以扩展或转移栖息地,不同的繁殖方式是海月水母应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繁殖对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张金标  蒋玫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管水母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分布、生态类群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鉴定到种的管水母类有40种,其中宽板无棱水母(Sulculeolariabigelowi)为东海区首次记录;主要优势种有五角水母(Muggiaea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chamissonis)和拟细浅室水母(Lensiasubtiloides)等。管水母类总丰度春季最高(491ind·10-2·m-3)、夏季最低(66ind·10-2·m-3);平面分布不均匀,一般东海近海高于外海和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玉龙  董婧  孙明  王彬  王文波  
由于钵水母类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缺乏以及不同时期形态变异较大等原因,对其分类鉴定比较混乱和困难。为弥补形态学分类的缺陷,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分布于黄海北部和辽东湾海域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海月水母(Aurelia sp.)、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4种大型水母的ITS-5.8S rDNA序列,同时利用Gen 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ITS1(the Ribosomal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张金标  王云龙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调查资料,对东海水螅水母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分布、生态类群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鉴定到种的水螅水母类有61种,其中侧管水母(Dipleurosomapacificum)、四十字盘水母(Staurodiscustetrastaurus)、无手斜球水母(Hybocodonatentaculatus)和两手拟触丝水母(Paraloveniabitentaculata)等4种是国内首次记录;热带假帽水母(Pseudotiaratropica)、多手毒水母(Toxorchispolynema)和高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颖  李惠玉  李圣法  程家骅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东海北部及黄海海域发生大型水母连年暴发的现象,海域生态严重恶化,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大型水母暴发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影响,并列举了大型水母暴发的成因;对国内外大型水母生活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建议模拟海洋环境即在各种环境因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大型水母的生活史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温度及饵料丰度对大型水母生长发育各阶段影响的研究可以补充完善沙海蜇的暴发机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春胜  庄志猛  陈四清  刘长琳  赵鹏  陈昭廷  
以绿鳍马面鲀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受控实验,比较研究了其对我国沿海4种常见大型水母(海蜇、沙海蜇、海月水母和白色霞水母)的捕食差异。结果显示,体重为(215±20)g的绿鳍马面鲀对海月水母的捕食能力最强,日均最大摄食量为(150.7±18.6)g/fish,其次是海蜇和白色霞水母,日均摄食量分别为(129.7±11.6)和(120.0±19.3)g/fish,对沙海蜇的摄食量最少,为(92.5±11.3)g/fish;绿鳍马面鲀对海月水母与海蜇摄食量主要受投喂量影响,与规格无关,当投喂量小于其最大捕食量时,绿鳍马面鲀可捕食其周围所有水母,当投喂量超过其最大摄食量并继续增加时,绿鳍马面鲀摄食量保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永章  张健  周智灵  袁群生  
霞水母的大范围暴发不仅严重影响了张网等渔业的作业,而且对沿海海域造成了生态危机。利用机械手段代替手工方法实现霞水母的加工、开发,不仅可提高渔民的经济收益,而且有利于霞水母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海蜇加工原理基础上,通过设计、开发霞水母切丝装置、脱水装置,实现了霞水母去污与清洗→机械切丝→机械脱水→腌制→装箱上市的加工工艺。实验表明,机械加工霞水母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具有广泛的社会和应用价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婧  王彬  刘春洋  
对白色霞水母从受精卵到成体水母各发育期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受精卵发育成带纤毛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在定置前形成一种凸面的圆形浮浪幼体囊,经脱囊狭窄柄部拉长进而变成一个细长颈瓶形状,萌发出4个触手成为早期螅状体;螅状体可产生足囊和通过产生匍匐茎形成囊胞进而发育成新的螅状体;横裂为典型的单碟型横裂;新释放的碟状幼体绝大多数为8个缘叶,8个感觉棍和8对钝圆的缘瓣,但畸形个体最多12个,最少6个缘叶,同时对海蜇与白色霞水母的碟状幼体形态进行了比较。成体水母伞径200~300mm,大型个体超过500mm。外伞表面光滑,近中央的伞顶上有许多密集的刺胞丛隆起,8个缘叶,8个感觉棍,口腕非常发达,口腕上有大量刺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翠华  王玮  王文章  
安朵仙水母在固着的无性繁殖螅状体和浮游的有性繁殖水母体间交替,其生活史中绝大多数环节并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受特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影响。静止水流和雌雄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对于产卵和受精是非常重要的,受精卵在64h内可经浮浪幼虫阶段变态为4触手螅状体。螅状体能通过单碟型横裂产生水母体,但对温度和光照要求严格。出芽生殖是螅状体无性繁殖的唯一方式,出芽率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大多数碟状体在横裂的过程中生长出口腕,并在脱离螅状体12~24h内翻转为口腕向上、外伞向下的倒立形态。水母体可通过食物和体内的共生藻获得能量。人工条件下,螅状体可长期保存,水母体可以饲养两年以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昭廷  李琪  庄志猛  陈四清  刘春胜  刘长琳  赵鹏  卢斌  
为研究海月水母有性繁殖的关键过程,采用实验生态学及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光周期、食物条件、机械损伤对其排精诱导的效果,并对其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详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长光照(14 L∶10 D)、饥饿、机械损伤等因素能有效诱导性成熟的海月水母排精;海月水母体内受精过程:雌性海月水母伞缘触手将雄性排出的精子细丝收集到伞缘的食物囊处,通过口腕进入口腕基沟,先后经胃口腕沟、胃循环沟等水管系统到达卵巢,精子与成熟卵子结合完成受精;海月水母受精卵为球形,卵径150μm左右,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卵裂期、囊胚形成期、囊胚期、原肠胚形成期、原肠胚期及浮浪幼虫期6个时期。受精卵在(22±1)℃的水温下,经29 h...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