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00)
- 2023(4485)
- 2022(3636)
- 2021(3187)
- 2020(2604)
- 2019(5804)
- 2018(5812)
- 2017(10758)
- 2016(5603)
- 2015(6398)
- 2014(6581)
- 2013(6791)
- 2012(6635)
- 2011(6473)
- 2010(6798)
- 2009(6500)
- 2008(6122)
- 2007(5567)
- 2006(5448)
- 2005(5045)
- 学科
- 济(52558)
- 经济(52535)
- 管理(17387)
- 地方(15034)
- 方法(13797)
- 数学(12377)
- 数学方法(12309)
- 地方经济(11762)
- 业(10823)
- 中国(9272)
- 学(9266)
- 企(8266)
- 企业(8266)
- 资源(8001)
- 业经(7831)
- 环境(7149)
- 经济学(6877)
- 农(6654)
- 和(6468)
- 发(6219)
- 产业(5282)
- 制(5275)
- 融(5024)
- 金融(5024)
- 农业(4917)
- 财(4807)
- 体(4738)
- 生态(4531)
- 信息(4477)
- 及其(4439)
- 机构
- 大学(96248)
- 学院(95699)
- 济(52386)
- 经济(51464)
- 研究(39851)
- 管理(33928)
- 中国(29824)
- 理学(28413)
- 理学院(28067)
- 管理学(27556)
- 管理学院(27363)
- 科学(22942)
- 所(21121)
- 财(20751)
- 京(20387)
- 研究所(19052)
- 经济学(17657)
- 中心(16768)
- 财经(16594)
- 经济学院(15517)
- 经(14914)
- 江(14787)
- 院(14182)
- 北京(13501)
- 农(13424)
- 科学院(13123)
- 范(12404)
- 师范(12331)
- 财经大学(12050)
- 州(11731)
- 基金
- 项目(58654)
- 科学(45735)
- 基金(42714)
- 研究(42386)
- 家(37555)
- 国家(37310)
- 科学基金(31016)
- 社会(28973)
- 社会科(27555)
- 社会科学(27547)
- 省(21797)
- 基金项目(21491)
- 资助(18455)
- 自然(18399)
- 划(18120)
- 自然科(17755)
- 自然科学(17750)
- 教育(17718)
- 自然科学基金(17403)
- 编号(15702)
- 发(14749)
- 重点(13630)
- 部(13062)
- 国家社会(12987)
- 济(12943)
- 成果(12928)
- 经济(12835)
- 发展(12156)
- 展(12000)
- 课题(11228)
共检索到158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立 李渊 林龙山 姚壮 晏磊 张鹏
2012年9~10月(秋季)和2013年3~4月(春季),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对南海中南部(5°00'N~16°00'N)渔业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通过分析渔业声学数据,并结合渔业资源采样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鲭科(鲣KatSuwoNuS pElamiS、圆舵鲣auxiS rochEi、扁舵鲣auxiS thazard)、鲹科(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颌圆鲹dEcaptEruS lajaNg和无斑圆鲹dEcaptEruS KurroidES等)和金枪鱼属(黄鳍金枪鱼...
关键词:
南海 生物量 声学评估 渔业资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侯宇伟 刘世刚 李渊 宋普庆 陈宗正 林龙山 张静
为评估南海中南部的中上层渔业资源,利用2019年6—7月(夏季)在南海中南部开展的渔业资源声学调查数据,结合灯光罩网生物采样数据,对南海中南部调查海域5种主要中上层经济鱼类,包括黄鳍金枪鱼(Thunnusalbacares)、鲣(Katsuwonuspelamis)、双鳍舵鲣(Auxisrochei)、长体圆鲹(Decapterusmacrosoma)和脂眼凹肩鲹(Selarcrumenophthalmus)进行了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结果表明,调查海域5种鱼类的资源量分别为2.81×10~(4) t、3.77×10~(4) t、8.71×10~(4) t、5.73×10~(4 )t、2.66×10~(4) t,资源丰度分别为3.78×10~(9)尾、2.39×10~(9)尾、8.95×10~(8)尾、4.95×10~(8)尾、1.55×10~(9)尾。调查区最北断面(1400′ ~ 1600′N、110°00′ ~ 117°30′E)是渔业资源密度较高的区域。对比历史调查数据显示金枪鱼类资源量已经明显减少,应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资源进行养护;鲹科鱼类资源量变动不显著,仍可保持合理的开发。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可持续利用南海中南部渔业资源以及制定合理的养护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荷霞 刘永学 李满春 李飞雪 洪武扬 孙超
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中南部海域我国九段线内油气资源不断受到周边国家的蚕食,严重影响我国海洋能源安全。本文以南海中南部海域主要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资源现状与潜力、招标和开采情况等数据为基础,采用SAVEE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我国勘探和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的积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资源现状与潜力控制,消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及其他国家的招标和开采情况控制。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呈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建南盆地和北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俊 陈丕茂 房立晨 陈国宝 黎小国
为掌握南海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水域渔业资源本底情况,于2011年4月到2012年2月,使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先后于不同月份对其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显示2011年4月,21种评估鱼类总平均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2.68×104个/km2和0.73 t/km2;2011年8月,38种评估鱼类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6.49×104个/km2和0.71 t/km2;2011年11月,33种评估鱼类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4.14×104个/km2和0.93 t/km2;2012年2月,15种评估鱼类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1.4...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波 张敏 戴芳群 金显仕
2005年4月~2006年7月期间,在黄海中南部水域采集了8种重要的经济鱼种和小型饵料鱼种(小黄鱼、赤鼻棱鯷、凤鲚、黄鲫、皮氏叫姑鱼、黑鳃梅童、棘头梅童和细条天竺鲷)以及8种无脊椎动物(脊腹褐虾、鹰爪虾、葛氏长臂虾、中华管鞭虾、口虾蛄、日本枪乌贼、火枪乌贼和双斑蟳),共计5510尾样品。通过对这些种类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研究,探讨了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种间差异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黄海生态系统中的16种重要生物资源种类间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脂肪和能量含量将其分为3组:(1)赤鼻棱鳀、凤鲚和黄鲫属于脂肪和能量含量较高的鱼类,平均脂肪含量为8.24%,能量含量为7.15kJ...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涛 单秀娟 陈云龙 戴芳群 周志鹏
基于在黄海中南部海域采集的23尾体色花纹各异的狮子鱼标本,利用形态学和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因(COⅠ)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海中南部海域狮子鱼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2尾标本在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如背鳍、尾鳍、臀鳍、胸鳍、幽门盲囊、头长/体长、头长/吻长、眼间隔/眼径、体高/体长等,属于细纹狮子鱼的范畴。其中4尾标本体表覆盖明显黑褐色横斑。5尾体表覆盖不规则斑纹,眼部存在放射性白色条带,头部及尾部存在明显的纵纹。9尾在头部或体侧具有褐色或者黑褐色细点,臀鳍黑色,尾鳍基部有1白斑。4尾体表尾红褐色,具有纵行细纹,背鳍、尾鳍、臀鳍及胸鳍外缘灰黑色;另1尾根据可数性状判断,其属于网纹狮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洋 朱国平
声学方法评估渔业资源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推广。如今,声学方法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评估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9年启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项目,越来越多的研究目光投向南极磷虾资源。作为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南极磷虾具有复杂的集群和生物特性,其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尚有较多限制因子。作为传统资源评估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声学技术在南极磷虾资源的评估上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声学资源评估一般过程(航线设计、声学仪器校正、数据采集、目标强度确定、数据处理及生物量评估等)的基础上,结合南极磷虾的集群特点,分析了声学技术在南极磷虾资源评估上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如,背景噪音剔除、种类鉴别和目标强度确定等)。
关键词:
资源评估 声学调查 目标强度 南极磷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振海 金显仕 李显森
根据2006年黄海中南部4个季度月(1、4、8、10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了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时空生态位宽度、时空生态位重叠以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以期对该海域主要鱼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航次总共有鱼类57种,其中冬季39种,春季42种,夏季31种,秋季40种。4个航次共有相同鱼种22种,隶属于14科20属。时空生态位宽度值大于1的10个鱼种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鱼安鱼康Lophius litulon、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小带鱼T...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禹 章守宇 程晓鹏 林军
为掌握马鞍列岛岛礁海域渔业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关系,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与5月,使用Bio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辅以拖网采样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调查显示,2016年12月、2017年3月与5月评估鱼类分别为46、32、43种,3次调查声学评估鱼类平均丰度密度分别为2.7×10~(4)、1.98×10~(4)和1.45×10~(4)尾/km~(2),鱼类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0.33 t/km、0.34 t/km和0.30 t/km,海域内评估鱼类资源总量分别为132 t、141 t和126 t。结果显示,3次调查鱼类丰度密度逐渐递减,3月资源量密度和资源量最高,其次为12月、5月。海区底层资源密度最高,中层次之,表层最少,资源密度水平分布与水深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底层资源丰度密度与底质中粉砂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2)>0.75)。近礁区资源丰度密度远高于远礁区,近礁区各月资源丰度密度与温度、盐度无显著线性关系,与溶解氧之间呈一定线性关系(R~(2)=0.72);远礁区各月资源丰度密度与温度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1),与溶解氧间线性相关性较弱(R~(2)=0.63),与盐度间无明显线性关系。研究证实声学方法在马鞍列岛岛 礁海域渔业资源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岛礁海域以及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现实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沈蔚 陈明 童剑锋 张进 张华臣
采用数字回声探测仪Bio Sonics DT-X(430 KHz)和双频识别声呐DIDSON(低频1.1 MHz、高频1.8MHz)对青草沙水库的渔业资源量、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了为期2 d的水声学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两种仪器同步工作,并采用放网捕捞的方法对青草沙水库中的鱼类样本进行采集,并测量其体重与体长。利用Echoview软件对两种仪器采集所得的声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DIDSON的调查结果显示:水库鱼类总数约为936万尾,总的资源量约为705万kg,鱼类主要分布于水库的东部、中部地区。Bio Sonic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腾 黄洪辉 张鹏 张书飞 吴风霞 刘庆霞 廖秀丽 谢斌
在2019年10月24日至26日,使用便携式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对珠海桂山岛海上风电场水域的渔业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研究了该水域的渔业资源组成、数量密度、资源量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本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72种,其中34种参与声学评估。扫海面积法估算的鱼类平均数量密度与资源量密度分别为1.09×10~(4)尾/km~(2),227.48 kg/km~(2);声学方法估算的鱼类数量密度与资源量密度分别为5.97×10~(5)尾/km~(2),15.13 t/km~(2)。风电场水域鱼类聚集性分布明显,在风电场西北与东南外围水域密度较高,中间水域的密度较低。鱼类单体目标强度(TS)分布范围为-68~-41dB,其中-68~-58 dB的单体TS占主要部分(79.12%),对应鱼类的体长范围为3~8 cm;随着水深的增加,单体平均TS先减小后增大。本研究是桂山风电场水域渔业资源的首次声学调查,结果较准确的反映了风电场水域多种鱼类的资源量及其分布信息,可为科学评价海上风电场建成运营后对渔业资源的长期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杰 张鹏 晏磊 王腾 杨炳忠
为更深入了解南海外海鸢乌贼的渔场渔期及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变化特征,研究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利用海上实测数据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南海中南部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CPUE的影响。研究发现:(1)最佳GAM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经纬度、月相、海表温度SST、月份、作业时间与0~50 m温度梯度Δ50,以方差解释率降序排列,前三种因素依次为经纬度、月相、SST;(2)10°~12° N、112°~114° E附近海域鸢乌贼CPUE最高;(3)月黑夜与月光夜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月黑夜显著高于月光夜;(4)鸢乌贼渔场的最适SST范围为29.00~29.49 ℃,此范围内CPUE与渔获量均为最高;(5)不同月份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且8、9月的CPUE高于3、4月;(6)鸢乌贼CPUE随作业时间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出现在凌晨1时;(7) Δ50在0.100~0.149 ℃/m时CPUE最高,0.000~0.049 ℃/m时渔获量最大。
关键词:
鸢乌贼 CPUE 影响因素 GAM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凌建忠
论文利用1997~2000年东海中南部渔业资源调查所测定竹筴鱼的生物学资料,运用Fi-SATⅡ软件估算了相关的生长和死亡参数,同时对其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用Beverho-Holt动态综合模型计算了竹筴鱼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并根据不同的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捕年龄tc的组合来求得Yw/R的变化并绘制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曲线。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海中南部的竹筴鱼生长参数理论最大体长L∞、生长参数k、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分别为320.3 mm、0.52、-0.27龄,拐点年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1.83龄和127.5 g;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91、0.57、2.34,...
关键词:
东海中南部 竹筴鱼 资源 合理利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国宝 李永振 赵宪勇 陈毓桢 金显仕
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利用“北斗”号调查船的SimradEK500回声探测-积分系统在南海北部海域获取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运用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方法对该海域的带鱼科(Trichiuridae)鱼类、蓝圆(Decapterusmaruadsi)、竹鱼(Trachurusjaponicus)、金线鱼科(Nemipterus)鱼类以及大眼鲷科(Priacanthidae)鱼类等5类23种经济鱼类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域带鱼科、蓝圆、竹鱼、金线鱼科和大眼鲷科的资源量分别为50.4×104t、16.3×104t、10.4×104t、9.8×104t和9.2×104t...
关键词:
资源量密度 经济鱼类 声学评估 南海北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俞连福
我国的机轮灯光围网(以下简称机围)渔业,自1972年建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尽管经过了多次反复,但终究走上了巩固发展的道路。东、黄海实施200海里后,将会对国有机围渔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开发利用围网渔场十分重要。东海中南部海域栖息着丰富的鲐鲹鱼类,是一个很好的围网渔场,充分利用该渔场已成为我国机围渔业的当务之急。笔者对该渔场进行过两年的试捕调查,现以试捕调查资料为依据,初析该渔场并提出今后充分利用的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