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0)
2023(10549)
2022(9056)
2021(8235)
2020(7091)
2019(16262)
2018(15763)
2017(30110)
2016(16782)
2015(18630)
2014(18502)
2013(18389)
2012(17127)
2011(15440)
2010(15505)
2009(14315)
2008(14400)
2007(13222)
2006(11312)
2005(10017)
作者
(51224)
(43113)
(42939)
(40656)
(27339)
(20984)
(19591)
(16954)
(15938)
(15197)
(14535)
(14039)
(13703)
(13641)
(13572)
(13507)
(13382)
(12827)
(12355)
(12331)
(10997)
(10475)
(10287)
(9955)
(9610)
(9520)
(9507)
(9436)
(8725)
(8663)
学科
(69128)
经济(69059)
(48661)
管理(48424)
(39568)
企业(39568)
方法(33443)
数学(29685)
数学方法(29435)
(19660)
贸易(19658)
(19471)
(19256)
(19042)
中国(17574)
业经(14752)
(14709)
地方(13544)
农业(12972)
(12922)
(12397)
(11324)
财务(11300)
财务管理(11268)
技术(11111)
企业财务(10552)
(10190)
(10157)
银行(10137)
环境(9937)
机构
大学(245627)
学院(244568)
(101578)
经济(99606)
管理(93770)
研究(83481)
理学(81748)
理学院(80802)
管理学(79478)
管理学院(79023)
中国(61290)
科学(53704)
(50822)
(50381)
(44441)
(43573)
业大(41822)
农业(40439)
研究所(40111)
中心(38079)
(36474)
财经(36146)
(32843)
经济学(31437)
北京(31129)
(30503)
师范(30063)
(29662)
经济学院(28840)
(28508)
基金
项目(167386)
科学(130536)
基金(122327)
研究(114972)
(109482)
国家(108577)
科学基金(91426)
社会(73701)
社会科(70028)
社会科学(70002)
(65718)
基金项目(65348)
自然(61253)
自然科(59892)
自然科学(59868)
自然科学基金(58855)
(56128)
教育(52830)
资助(49478)
编号(45233)
重点(38179)
(37001)
(36294)
成果(35569)
(35149)
科研(33108)
计划(32947)
创新(32887)
教育部(31128)
课题(31066)
期刊
(105077)
经济(105077)
研究(65438)
学报(46170)
(44798)
中国(43615)
科学(39665)
(34868)
大学(33267)
管理(31960)
学学(31724)
农业(29864)
教育(20529)
(19842)
金融(19842)
技术(19008)
业经(18062)
经济研究(17830)
财经(17754)
(16702)
(15196)
问题(15005)
(14790)
(13283)
技术经济(12589)
商业(12443)
国际(12321)
科技(11847)
业大(11800)
统计(11081)
共检索到349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岳鹏  
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没有带动南海问题的降温,这一现实情况表明南海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周边国家对南海的油气资源之争。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南海争端愈演愈烈的关键原因在于南海作为从中国大陆向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延伸的战略突出部的独特地缘特性。这些特性使南海地区成为中国战略南下的关键出口和易受多方夹击的地区,各国在南海战略突出部的竞争最终导致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对此,中国应从战略全局出发打造南海及周边东南亚国家间的和平环境,对域外大国区别对待并采取针对性策略,并且坚定不移地加强在南海战略突出部的国家实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岳鹏  
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没有带动南海问题的降温,这一现实情况表明南海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周边国家对南海的油气资源之争。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南海争端愈演愈烈的关键原因在于南海作为从中国大陆向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延伸的战略突出部的独特地缘特性。这些特性使南海地区成为中国战略南下的关键出口和易受多方夹击的地区,各国在南海战略突出部的竞争最终导致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对此,中国应从战略全局出发打造南海及周边东南亚国家间的和平环境,对域外大国区别对待并采取针对性策略,并且坚定不移地加强在南海战略突出部的国家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垠  唐剑  
地缘经济战略是指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从维护和拓展地缘经济空间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手段和资源,应对核心挑战与威胁,以保障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总体构想。从战略学理论的角度明确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层面是理解当前南海政策贵在谋势而非谋得某些短期利益的关键所在: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中的一环,其主要功能在于使用一切国家资源,通过分配任务和协调行动来妥善解决这一领域中的经济、政治、外交等问题,有时为了服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还必须作出必要的让步并制定放眼长远而又务求实际的战略政策。中国南海地缘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外部性和冲突性特征决定了中国政府必须明确认清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空间,明确辨识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挑战,继承和创新历来的南海政策,通过以国内立法形式界定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空间与行动标线,在"新安全观"框架下以"合作共赢"方式推动解决南海利益争端,加快转变"中国———东盟"的贸易和金融合作模式,创新"搁置争议"战略的具体手段以及大力实施海权以配合中国南海地缘经济战略的施行等政策来经略南海并作出超前而积极的战略决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红  覃巧玲  
本文以东盟成为东亚地缘区合作的主导者及亚太地缘区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为背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两个层面,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在东亚及亚太地缘区处于弱势的东盟为何在与大国的互动关系中能够成为地缘区域合作的主导者或重要推动者,及其因政治上的内忧外患和经济上的实力不足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剖析东盟地缘中心性战略的主要支撑、障碍等战略环境,展望新型国际关系格局及区域合作进程中东盟未来发展中心性战略的路向与主要策略,以及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合作构想和结网策略的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旭  董秀成  董立  
文章通过分析亚太地区油权均势特征和油气地缘格局,权衡大国之间的抗衡与制约态势,全方位分析了博弈矛盾基内的中、日、美核心博弈以及与之相关的多极博弈态势。根据均势原则认为亚太地区地缘格局会在较长时期出现大国互相制约,小国在平衡中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平静时期。而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多层次地缘政治封锁,中国应该"避风就势,联合抗衡",保障油气安全及供应多元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霍雪辉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侧翼。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在中国的地缘安全战略中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趋向多极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大国相互竞争的局面,处于较弱地位的朝韩两国也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了周边大国的战略轨道,半岛形势空前复杂化。而两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更使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跌宕起伏,波折不断。面对错综复杂的半岛形势,中国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战略目标出发,确立了以"对话和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安全战略,并积极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旭  董秀成  
文章通过分析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格局及主要竞争因素,权衡大国之间的抗衡与制约态势,全方位评估博弈矛盾基内的地缘政治风险。指出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多层次地缘政治封锁,中国应该制定机动灵活的石油地缘政治策略,利用国际合作、经济援助等手段,发挥优势,实现中国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政治"突围",有利于中国油气安全保障及供应多元化的实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盛思鑫  李丹  
本文从美国地缘战略的角度剖析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规则创新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TPP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就业和产业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指出TPP将会加剧美中经济脱钩的趋势。从TPP的具体规则与条款来看,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争端解决机制这三大领域与中国当前的体制机制存在较大冲突。不过,TPP在短中期内对中国国内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但对中美关系和中国经济外交的影响较大,TPP的规则创新对"一带一路"建设也有不少地方可供参考借鉴。最后,本文就中国如何应对TPP的挑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孔祥永  
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使得它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中权力分配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国际政治研究中,自由主义者主张从相互依赖的视角审视石油安全;而在现实主义者看来,石油消费国的石油安全系数与该国对国际事务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成正比,现实主义者强调加强军事投放能力,以确保石油供应安全。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更多的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强调对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地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控制。本文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石油安全观入手,简要分析了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和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从而指出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地处欧亚大陆的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其本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艳松  倪善芹  陈其慎  邢佳韵  乔珊珊  
土库曼斯坦具有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以能源研究为核心,通过对土库曼斯坦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矿产资源、投资环境等现状分析,认为土库曼斯坦对我国具有三大战略意义:1油气资源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我国海外天然气能源基地;2能源通道安全,土库曼斯坦是我国陆上能源通道安全的保障;3地缘位置战略,土库曼斯坦是我国连接中东和欧洲的通道。通过地缘战略分析和能源领域的深入研究,本文指出中国同土库曼斯坦未来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但两国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双方合作应坚持:以能源合作为核心,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坚持和平友好原则,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邹应猛  龚贤周  
随着"印太"的兴起,印度洋正成为大国战略角逐的舞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围绕"印太"的合作日益紧密,印度洋的地缘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作为"印太"地区重要一员的印度,调整了传统的印度洋战略,以适应地缘环境变化的需要。与传统的印度洋战略相比,围绕"印太"做出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复合型和海洋主义等新特征。在地理范围上,孟加拉湾是新时期印度实施印度洋战略的枢纽。以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合作和多边制度建设为抓手,印度正强化对孟加拉湾的控制力度。尽管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处于动态调整中,但从业已采取的措施来看,具有明显的与中国竞争甚至制衡的色彩,其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尤为值得关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继东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已由地缘政治时代两极化转向区域化、多极化、一体化混合成长互相影响的地缘经济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与整合是实施中国南向战略的关键与前提之一,应高度重视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与整合。在地缘上,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将对环南海经济圈的经济合作,东亚走廊的形成,珠江大都会带的兴起及点轴开发形成的南向"桥头堡"效应,海洋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成中国南向地缘经济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听昌  
台湾是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冲。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对中国 ,还是对美国和日本都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关键 ,通向太平洋的门户 ,南北海运的枢纽 ;台湾是美国控制西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台湾海峡是日本西南航线的必经通道 ,恰似“东方的直布罗陀”。台湾是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交汇之地 ,这是中国坚决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统一 ,美国 (暗地里还有日本 )顽固干涉中国内政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