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8)
- 2023(10953)
- 2022(9738)
- 2021(9226)
- 2020(7800)
- 2019(17842)
- 2018(17934)
- 2017(34455)
- 2016(19148)
- 2015(21231)
- 2014(21346)
- 2013(21056)
- 2012(19201)
- 2011(17174)
- 2010(16897)
- 2009(15207)
- 2008(14683)
- 2007(12673)
- 2006(10787)
- 2005(9213)
- 学科
- 济(69476)
- 经济(69393)
- 管理(53368)
- 业(50552)
- 企(42554)
- 企业(42554)
- 方法(34370)
- 数学(29641)
- 数学方法(29298)
- 农(18094)
- 财(18047)
- 学(17974)
- 中国(17895)
- 业经(15414)
- 地方(13972)
- 理论(13060)
- 制(12363)
- 务(12142)
- 财务(12076)
- 农业(12061)
- 财务管理(12056)
- 和(11997)
- 技术(11975)
- 贸(11808)
- 贸易(11804)
- 企业财务(11478)
- 易(11461)
- 环境(11098)
- 银(11030)
- 银行(10983)
- 机构
- 大学(263923)
- 学院(262265)
- 管理(105106)
- 济(97018)
- 经济(94715)
- 理学(91896)
- 理学院(90841)
- 管理学(89173)
- 管理学院(88707)
- 研究(87467)
- 中国(62604)
- 科学(57906)
- 京(56239)
- 农(45303)
- 所(44390)
- 财(44270)
- 业大(42544)
- 研究所(41056)
- 中心(39393)
- 江(36722)
- 财经(36236)
- 农业(35916)
- 北京(35229)
- 范(34765)
- 师范(34385)
- 经(33015)
- 院(32143)
- 州(30357)
- 技术(29374)
- 经济学(28099)
- 基金
- 项目(188293)
- 科学(146630)
- 基金(135366)
- 研究(135216)
- 家(119305)
- 国家(118322)
- 科学基金(100732)
- 社会(82469)
- 社会科(78026)
- 社会科学(78006)
- 省(74437)
- 基金项目(72644)
- 自然(67708)
- 自然科(66103)
- 自然科学(66082)
- 自然科学基金(64876)
- 划(63079)
- 教育(62143)
- 资助(55780)
- 编号(55095)
- 成果(44532)
- 重点(41980)
- 部(40931)
- 发(39447)
- 创(39267)
- 课题(38147)
- 创新(36567)
- 科研(36560)
- 计划(35332)
- 大学(34629)
- 期刊
- 济(100830)
- 经济(100830)
- 研究(73805)
- 学报(46755)
- 中国(46557)
- 科学(41390)
- 农(40429)
- 管理(36994)
- 大学(34258)
- 财(32682)
- 学学(32303)
- 教育(30580)
- 农业(28546)
- 技术(22202)
- 融(19647)
- 金融(19647)
- 业经(16764)
- 财经(16717)
- 经济研究(15956)
- 业(14848)
- 图书(14713)
- 经(14097)
- 科技(13902)
- 理论(13249)
- 问题(13003)
- 版(12749)
- 实践(12416)
- 践(12416)
- 业大(12214)
- 技术经济(11903)
共检索到366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 曾琪瑶 曾炳山 黄烈键 何卫忠 何碧红
【目的】南洋楹属典型热带树种,抗寒性较差,严重制约其推广应用。开展南洋楹无性系抗寒性评价,对于提高其造林成效、拓广其栽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生长较好的9个南洋楹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低温处理,观测幼苗叶片形态变化,分析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揭示南洋楹无性系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无性系抗寒性评价。【结果】在2℃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不同程度落叶;0℃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顶芽死亡,其抗寒性差异主要表现在0~2℃温度区间;9个无性系的REC随温度降低呈单调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2种变化趁势,属于后者的无性系抗寒性更强,0℃下S5、S7的REC最低;PRO含量随温度降低整体上呈现递增趁势,TL18、S7、S5、A8的PRO含量增幅最大,均在1倍以上;SOD活性在同一温度下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但随温度降低无明显变化规律。应用REC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无性系分为3类,S7、S5、TL18抗寒性最强,A8抗寒性最差,其它6个无性系抗寒性居中。【结论】建议生产上推广S7、S5和TL18无性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红 张崎纹 陈一山 解荷峰
基因库中2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寒性徐红,张崎纹,陈一山,解荷峰关键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寒性,电导率,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Marsh)无性系具有生长迅速,抗病虫性较强等优良性状。历史上引种成功的几个美洲黑杨无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绍惠 边立琪 郭泳 周永斌 才淑英
通过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幼苗不能正常越冬的主要原因是冻害引起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内膜系统等结构破坏和严重失水所致。据此,以置地膜或罩地膜加盖草帘的防寒措施效果最好,可使越冬幼苗的保存率达81%—97.5%。进行白皮松抗寒育苗关键技术:一是播前种子处理,以温水浸种0—3℃下沙藏25天左右:二是4年生幼苗在4月下旬移栽,移栽后注意保持苗床湿润;三是对1—2年生播种苗和移栽后第1—2年的幼苗应采用罩地膜防寒,而后可采用覆盖稻草或玉米秆防寒,6—7年生以上幼苗在沈阳地区基本能正常越冬。此外,用BR(0.01μg/ml)浸种和喷洒幼苗,可提高...
关键词:
白皮松,抗寒性,防寒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跃东 王贵禧 段文标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抗寒性鉴定的基础上,探求不同抗寒性杂交榛休眠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杂交榛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为杂交榛抗寒性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试验选出抗寒性强(84-349)、中(84-237)、弱(84-572)3个无性系进行物候期观察,对3个无性系休眠期间枝条的呼吸强度、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抗寒性强的84-349进入休眠期最早,开花最晚;休眠过程中,深休眠期不同抗寒性的杂交榛无性系各生理指标差异不明显,而休眠初期和休眠后期,抗寒性强的无性系84-349呼吸强度最低、电解质渗出最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抗寒性弱的...
关键词:
杂交榛 抗寒性 休眠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古巧云 胡德活 黄光亮 韦如萍 王润辉 晏姝
研究了南洋楹无性系种子园53个无性系的生长、结实和种子特征。发现不同无性系生长、结实性状的变异程度比较大,除冠幅浓密度性状以外,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1),冠高比和结实量的总权重值最高。采用综合数量评价值(N)和系统聚类法将53个无性系分为3组,筛选出第Ⅰ、Ⅱ组共计15个无性系,结实量比平均值提高2.3倍,冠高比达到1.33,生长种实性状均得到综合提升,可为种子园的改良或重建提供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佳欢 冯会丽 史彦江 俞元春
【目的】以灰枣和新疆林业科学院新选育的3个灰枣优系(灰实2、灰实7和灰实8)为试验材料,对其枝条组织在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及游离脯氨酸等5个抗寒性生理指标展开研究,以期为灰枣耐寒品种的选育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1月下旬,选取长势一致的1年生休眠二次枝进行低温胁迫试验,胁迫程度分为-15、-20、-25、-30、-35、-40℃共6个梯度,持续胁迫时间为12 h,胁迫后以5℃/h上升至0℃后恒温静置12 h测定各项指标。【结果】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得出,灰实2、灰实7、灰实8和灰枣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48、-8.82、-9.30和-10.80℃。同时,低温胁迫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30℃时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S"型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呈现"低-高-低-高"波浪型变化趋势,灰实2和灰枣在-35℃时含量最高,达到11μmol/g以上,灰实7和灰实8在-40℃时含量最高,为10.42~10.71μmol/g。灰实7和灰实8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达到3.89~3.93 mg/g;灰实2和灰枣的变化幅度较小,为3.22~3.31 mg/g。整体上看,低温处理下灰枣及其3个优系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通过抗寒因子的综合隶属度计算显示,灰实2的平均隶属度最高,为0.482;灰枣次之,为0.478;灰实8为0.476;灰实7最低,为0.456。按照平均隶属度抗寒性分级法分级,灰实2、灰实7、灰实8和灰枣的综合隶属度在0.40~0.59之间,抗寒性均为Ⅲ级,中抗,其抗寒性能力大小综合排序为:灰实2>灰枣>灰实8>灰实7。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惠 翟梅枝 李丽 肖志娟
为选育抗寒能力较强的栽培品种,以香玲、西林3号、鲁W06-1、晋龙、清香、西洛3号、青7-2#、青-16#及青林等9个核桃栽培品种优系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材料中组织含水量,以及经-10℃、-15℃、-20℃、-25℃、-30℃处理后材料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降低,枝条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9个品种优系的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范围为0.83~1.61,半致死温度(LT50)为-17.196℃~-24.484℃,品种优系间差异...
关键词:
核桃 抗寒性 生理特性 隶属函数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擢溪 李振问 张沈龙 李春林 苏梦云
黑剂树是重要的栲胶原料树种,原产澳大利亚,我国早有引种栽培。福建省尤溪县于1976年开始引种,长势良好。为了建立适度规模的黑剂树栲胶基地,引进了多个种源,1985年在全县进行推广种植。但是该地区有时遇到冷冻天气,极端最低温度为-5.8℃,冷冻天气对黑剂树生长构成了明显的威胁,因此对黑荆树种源进行抗冻性测定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黑荆树 种源选择 抗寒生理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辉 崔鸿文
用抗寒性不同的黄瓜品种,在子叶期和三片真叶期,研究了不同低温胁迫、低温胁迫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渗透时间对叶片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期幼苗在一3℃低温下处理 18 h、渗透 90 min,是用电导法鉴定黄瓜品种抗寒性的适宜条件,三片真叶期与子叶期的鉴定结果一致。
关键词:
黄瓜 抗寒性鉴定 低温胁迫 电解质渗出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菊庆 蹇洪英 李淑斌 王其刚 郭余龙 张颢
以维西蔷薇、大花香水月季、粉红香水月季、丽江蔷薇和中甸刺玫等几种云南特有的蔷薇野生资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到-30℃低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抗寒性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利用Logstic方程拟合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枝条恢复生长试验对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S"型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均随温度降低不断上升。枝条发芽率和成活率则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维西蔷薇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中甸刺玫的最低,分别为-15.71和-26.19℃。它们的抗寒性依次为:中甸刺玫>丽江蔷薇...
关键词:
云南 蔷薇资源 抗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永学 樊军锋 龚月桦
采用大量野外调查数据,对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手段测定了其抗寒性相关指标,对抗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美国黄松苗木根系发达,垂直根生长能力强,植苗成活率高,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油松。幼树生长进程与油松基本一致,造林后第7年进入速生期,树高年均生长量45 cm,而且仍处于上升阶段。美国黄松胸径年生长量和总生长量都大于油松,而树高小于油松,18年生单株材积0.0177 m3,比油松大10%。不同引种地美国黄松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年均生长量介于0.30~0.94 cm。气象因素对生长有一定影响,随着活动积温、日照时数的增加生长量明显增大。树高与胸径、新梢长、冠幅存在显著...
关键词:
美国黄松 油松 生长特性 抗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自湘 王守宗 韩玉兰
应用电导法测定电解质渗漏质,研究了青杨分布区内21个产地、每产地17个单株的三年生幼树上的一年生休眠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产地内单株间有差异,产地间抗寒的能力与纬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还调查了各产地青杨的封顶期及芽萌发期,发现不同产地青杨的封顶期、芽萌发期也与纬度呈正相关变化。说明不同产地的青杨秋末抗早霜、抗冬季寒冷及抗晚霜能力都是适应各自起源地生态因子的结果
关键词:
青杨,电导法,抗寒性,种源,物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学 樊军锋 龚月桦 杨培华 高建社 刘永红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
关键词:
奥地利黑松 油松 生长特性 抗寒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月桦 樊军锋 周永学 孙群 杨俊峰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引种栽培的奥地利黑松、花旗松和乡土树种油松的针叶进行冰冻后测定其电导率,比较三者间的抗寒性;并对3个树种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其抗寒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的抗寒性与油松接近,而花旗松的抗寒性比二者稍强;花旗松的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和组织中K+含量非常高,奥地利黑松的可溶性糖和脱落酸(ABA)含量较高,油松则是K+和ABA含量较高。另外,油松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可能也对抗寒性有贡献。可见,3个树种虽然都是抗寒树种,但其抗寒机理有差异。
关键词:
奥地利黑松 花旗松 油松 抗寒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国洋 王荫长 尤子平
5种地老虎越冬幼虫室内抗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三叉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在-8℃±2下的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28,30,33与36天,而小地老虎在0°C下的LT_(50)仅为8天.在室内经降温锻炼,可以提高上述大地老虎等4种越冬幼虫的抗寒力,但对小地老虎幼虫无效.降温锻炼后,前四种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从-9.9℃±2.8,-12.6℃±3.0,-7.6℃±2.0与-17.7℃±3.7下降到-16.0℃±3.7,-17.5℃±4.0,-17.4℃±5.7与-25.2℃±2.8.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幼虫与其它4种地老虎幼虫相比,不能随着温度的下降而调节代谢机制,积累...
关键词:
地老虎 幼虫 抗寒性 过冷却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