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46)
2023(2454)
2022(2052)
2021(1957)
2020(1772)
2019(3864)
2018(3783)
2017(6814)
2016(4008)
2015(4762)
2014(4793)
2013(4720)
2012(4493)
2011(4321)
2010(4264)
2009(3902)
2008(4017)
2007(3587)
2006(3327)
2005(3088)
作者
(13956)
(11686)
(11641)
(11110)
(7685)
(5800)
(5367)
(4686)
(4477)
(4169)
(4067)
(3989)
(3976)
(3949)
(3795)
(3648)
(3516)
(3463)
(3371)
(3238)
(2986)
(2926)
(2799)
(2669)
(2655)
(2645)
(2631)
(2591)
(2541)
(2445)
学科
(14300)
经济(14292)
管理(10647)
(7823)
地方(6430)
资源(5452)
(5443)
企业(5443)
(5329)
(4915)
中国(4183)
(4115)
环境(4000)
方法(3823)
农业(3560)
地方经济(3149)
业经(3085)
(3014)
贸易(3010)
生态(3001)
(2957)
数学(2936)
数学方法(2889)
(2842)
人事(2596)
人事管理(2596)
(2568)
理论(2402)
(2311)
(2272)
机构
学院(59203)
大学(59001)
研究(25958)
管理(20323)
(19508)
科学(19037)
经济(18846)
中国(18664)
理学(16689)
理学院(16417)
管理学(16051)
管理学院(15936)
(14948)
(14295)
(14288)
研究所(13925)
中心(11525)
农业(11258)
业大(10640)
(9805)
(9645)
(9566)
师范(9468)
北京(9452)
(9264)
科学院(9047)
(8409)
(8134)
资源(7751)
师范大学(7649)
基金
项目(42710)
科学(31688)
研究(29395)
基金(28691)
(27466)
国家(27236)
科学基金(21131)
(16596)
社会(16179)
基金项目(15412)
社会科(15198)
社会科学(15192)
(15138)
自然(14856)
自然科(14231)
自然科学(14223)
自然科学基金(13948)
编号(12461)
教育(12359)
资助(11815)
(10480)
重点(10475)
成果(10188)
计划(9255)
课题(9031)
科技(8994)
(8791)
(8190)
科研(8182)
创新(7733)
期刊
(23997)
经济(23997)
中国(14858)
研究(14761)
学报(13387)
(12177)
科学(11700)
农业(8555)
大学(8333)
学学(7625)
资源(7502)
教育(6692)
管理(6489)
图书(5973)
(5566)
(5338)
书馆(4395)
图书馆(4395)
技术(3984)
业经(3922)
(3899)
金融(3899)
林业(3693)
(3530)
问题(3267)
业大(3261)
科技(3164)
(3024)
自然(2949)
(2946)
共检索到93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梓荣  陈作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晓光  李娜娜  杨权  李夏  艾红  张旭丰  李永振  
根据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从不同的分类阶元上分析了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和∧+),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结果显示,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共记录鱼类20目110科206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5.5、10.30、14.85),(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钟智辉  陈作志  刘桂茂  
根据1993~2002年南海区3省市渔业公司在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底拖网的生产资料和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底拖网主要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结果表明,底拖网渔获种类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渔获经济种类有20多种,以蛇鲻属(Synodidae)、大眼鲷属(Priacanthidae)等底层鱼类为主,占总渔获物的70.9%。经济鱼类资源渔获率有明显的年间变动。底层鱼类资源除蛇鲻属和大眼鲷属外,其他种类如石斑鱼属(Serranidae)、鲱鲤属(Mullidae)、红笛鲷(L.sanguineus)、黄鳍马面(T.xanthopterus)、刺鲳(Psenopsis anomala)等波动很大,而中上层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丕茂  
以Beverton 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估算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17种渔获种类的最佳开捕年龄,再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最佳开捕规格;初步研究该海域多鱼种底拖网作业的产量最佳网目尺寸和产值最佳网目尺寸均为65mm。建议实行最佳开捕体长和最佳网目尺寸的限制措施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从而实现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永振  林昭进  陈丕茂  孙典荣  陈炎  陈国宝  张旭丰  
1998年4月和1999年5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累计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手钓357钩·时、延绳钓4220钩、流刺网19750m,单次作业努力量手钓6~18钩·时、延绳钓40~480钩、流刺网40~2400m。捕获鱼类180种,渔获量1860尾1540.4kg,其中手钓102种1225尾196.8kg,延绳钓36种82尾1234.7kg,流刺网70种553尾108.9kg。按岛礁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手钓为351.1尾·(100钩·时)-1、51.9kg(1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波  
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岛群,有大小岛、礁、滩、沙200多个,海域面积80多万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加之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水产资源,使南沙群岛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垂涎和觊觎的对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永振  陈丕茂  
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3种作业方式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7座珊瑚礁水域不同作业方式的鱼类资源相对丰盛度差别较大,其中刺网以永暑礁最高,手钓以华阳礁最高,延绳钓以南薰礁最高;同时,刺网和手钓不同水深区域鱼类资源的相对丰盛度也不相同,其中刺网以11~30m区域最高,手钓以10m以浅和51~80m区域较高;分析认为,造成礁区之间鱼类相对丰盛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初级生产力,而是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是礁盘形态和大型海藻的数量。另外,各礁区水域的优势类群有明显不同,这主要与洞穴的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向民  
美丽富饶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以下简称“三沙”),似明珠一样散布在南海的中南部,海洋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自然环境独特优异,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海洋渔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种种原因,“三沙”渔业生产水平仍很低,目前产量达不到10万吨(包括港台),利用率不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然  林龙山  李渊  宋普庆  陈永俊  张静  
依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中鲨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兼捕到鲨鱼16种,分别隶属于5目10科。其中,2012年秋季航次出现鲨鱼6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Cephaloscyllium isabellum)和网纹绒毛鲨(C.fasciatum)为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阴影绒毛鲨和短吻角鲨(Squalus brevirostris)为优势种;2013年春季航次出现鲨鱼13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为绝对优势种,南沙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渊  张静  张然  宋普庆  钟指挥  王燕平  林龙山  窦硕增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褚晓琳  
渔业生产及相应行政管理是中国依据国际法"有效占领"原则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重要历史依据。有效占领是一国根据先占原则拥有领土主权的关键步骤。在偏远或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有效占领的标准可适当降低,只要占领国行使和展示了与领土情况相适宜的主权行为即可。中国南沙群岛远离大陆,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古以来渔业便是南沙开发管理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中国南沙渔业发展史不仅证明了中国因航海和渔业开发最早发现了南沙群岛,而且证明了中国因实施渔业行政管理而对南沙群岛及其海域实施了相适宜的管辖行为,有效占领了南沙群岛,拥有南沙主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维  张羽翔  陈积明  麦日利  朱海  符一凡  李向民  
2010年4月和5月,采用灯光围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永暑、赤瓜、美济、安塘、华阳和南薰等6座珊瑚礁水域及礼乐滩和西南渔场进行了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灯光围网主要渔获品种为蓝圆鲹、鸢乌贼、扁舵鲣、裸狐鲣、珍鲹和金枪鱼类等品种,最高产量5.05 t,单位网次产量CPUE为1.256 t/net,渔获率约154.95 kg/h。永暑礁和赤瓜礁水域产量最高,且各个礁区、各月份渔获差异显著,金枪鱼类主要集中在永暑礁与赤瓜礁附近海域,在其他海域没有捕获,还需在不同水域和季节加强调查。研究亮点:对南沙群岛各礁缘区的中上层鱼类开展灯光围网调查,研究各礁缘区中上层鱼类种类组成,重量百分比,最高渔获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扬乐  方斌  
推进南沙群岛旅游开发国际合作,是实现我国提出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促成国家间就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主权问题展开更实质性讨论的重要方式。目前旅游区域合作研究鲜有涉及南沙群岛,在这里的旅游开发国际合作缺乏相应的学理支撑,这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南沙群岛旅游开发领域落入“倡议有余、落地不足”的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结合跨境旅游合作层次理论,构建争议海域旅游开发层次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论证国际合作是南沙群岛旅游开发的高级层次和应然选择,同时,引入非合作博弈论,通过自然博弈和重复博弈推演,推导出中长期内的旅游开发国际合作将是各国在南沙群岛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进而为我国增强南沙旅游开发的合作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对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常升  刘永  肖雅元  谢志超  王学锋  李纯厚  
潟湖是岛礁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重要环境场,在岛礁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是解析南沙群岛岛礁水域潟湖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组成、流向、能量流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通过对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渚碧礁、美济礁与永暑礁潟湖表层水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稀释培养实验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20种,总丰度的范围为320~1 460个/L,以无壳纤毛虫丰度最高。无壳纤毛虫在渚碧礁潟湖西部水域(ZB-1)丰度最高,砂壳纤毛虫峰值则出现在永暑礁潟湖中部水域(YS-3),桡足类幼体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美济礁潟湖北部水域(MJ-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中部区域的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溶解氧是影响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MJ-3站位影响最为突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22~1.3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范围为0.22~0.60 d~(-1),微型浮游动物每天约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20.5%~45.1%,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37.1%~222.9%。研究表明,南沙群岛3个岛礁不同的环境和生物因子共同影响着潟湖内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从而使3个岛礁形成了不同的微型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演化机制或方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赵懋林  刘凯  任品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 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Ca、Sr、Na、P、Si、K、Mg、Fe、Ba和B。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前10种元素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差异,而Ca、Sr、Na、P、Mg、Ba、B则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会导致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的不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也存在差异,但不同性别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微量元素分布特性鉴定头足类种群和研究洄游路线的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