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2)
2023(7136)
2022(6070)
2021(5468)
2020(4609)
2019(10015)
2018(9595)
2017(18466)
2016(10197)
2015(10982)
2014(10908)
2013(10926)
2012(10281)
2011(9375)
2010(9304)
2009(8456)
2008(8336)
2007(7505)
2006(6743)
2005(6102)
作者
(32661)
(27369)
(27177)
(25732)
(17644)
(13533)
(12260)
(10574)
(10401)
(9666)
(9525)
(9446)
(9382)
(8831)
(8823)
(8516)
(8305)
(8199)
(8107)
(8090)
(7072)
(6739)
(6729)
(6391)
(6282)
(6236)
(5989)
(5922)
(5699)
(5672)
学科
(44211)
经济(44170)
管理(24012)
(22060)
方法(18754)
(17213)
企业(17213)
数学(15574)
数学方法(15380)
地方(13475)
(12330)
贸易(12325)
(12049)
(11981)
(10329)
中国(10269)
(8801)
(8669)
业经(8374)
地方经济(8033)
(7553)
出口(7540)
出口贸易(7540)
农业(7274)
(7263)
理论(6805)
环境(6572)
(6446)
金融(6445)
(6131)
机构
学院(148058)
大学(147979)
研究(58082)
(56078)
经济(54808)
管理(50289)
理学(43366)
理学院(42669)
中国(41882)
管理学(41671)
管理学院(41396)
科学(40351)
(32037)
(31512)
(31510)
研究所(29274)
中心(25672)
农业(25333)
(25192)
业大(24967)
(23245)
(22060)
(21763)
师范(21698)
财经(20388)
北京(19950)
(18729)
(18620)
(18606)
科学院(18172)
基金
项目(106283)
科学(83359)
基金(77968)
(72316)
国家(71797)
研究(70180)
科学基金(59394)
社会(44922)
社会科(42662)
社会科学(42645)
(41864)
基金项目(41449)
自然(41093)
自然科(40111)
自然科学(40091)
自然科学基金(39404)
(36674)
资助(32973)
教育(31489)
重点(25377)
编号(25221)
(24670)
(22748)
计划(22329)
(21369)
科研(21274)
创新(20182)
成果(19596)
科技(19477)
国家社会(19313)
期刊
(61530)
经济(61530)
研究(39820)
学报(31860)
科学(28200)
(27865)
中国(27728)
大学(22711)
学学(21836)
农业(19409)
(17822)
管理(17670)
教育(13073)
(12403)
金融(12403)
(10512)
经济研究(10191)
技术(10013)
财经(9896)
业经(9804)
业大(8638)
(8633)
问题(8627)
(8598)
资源(8523)
(8405)
(7922)
科技(7515)
国际(7181)
林业(7054)
共检索到217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渊  张静  张然  宋普庆  钟指挥  王燕平  林龙山  窦硕增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然  林龙山  李渊  宋普庆  陈永俊  张静  
依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中鲨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兼捕到鲨鱼16种,分别隶属于5目10科。其中,2012年秋季航次出现鲨鱼6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Cephaloscyllium isabellum)和网纹绒毛鲨(C.fasciatum)为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阴影绒毛鲨和短吻角鲨(Squalus brevirostris)为优势种;2013年春季航次出现鲨鱼13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为绝对优势种,南沙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晓光  李娜娜  杨权  李夏  艾红  张旭丰  李永振  
根据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从不同的分类阶元上分析了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和∧+),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结果显示,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共记录鱼类20目110科206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5.5、10.30、14.85),(1...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炳庆  吕振波  李凡  包家国  徐维柱  
根据2008年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平均相对资源量为129.9 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43,Margalr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1.18,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63。优势种为鳀和戴氏赤虾,重要种为方氏锦鳚、日本蟳、小黄鱼、矛尾虾虎鱼、口虾蛄和枪乌贼。通过聚类分析表明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包括3组,引起组间平均相异性贡献的分歧种主要包括戴氏赤虾、方氏锦鳚、矛尾虾虎鱼、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伟龙  王亮根  杜飞雁  姜仕军  
为了解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根据2013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初)及秋季(9月)在南沙群岛开展的两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南沙群岛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45种隶属于2科、4亚科、19属。其中,春季有21种,秋季38种,两季均出现的共有种有14个;(2)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优势种差异明显,春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单一,数量低,主要生态类群为外海暖水类群和广温暖水类群,秋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复杂,数量多,主要为外海暖水类群。春季优势种由后圆真浮萤、葱萤、尖头毛浮萤组成,秋季由纳米海萤、双叉真浮萤、刺喙葱萤、短形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苏程程   张琦   赵永松   李凡   韦超   单秀娟  
为了解长岛毗邻海域底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筛选该海域中对生物群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关键种,基于2021年3―12月阿氏网调查数据,研究长岛毗邻海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及关键种的确定。结果显示,该海域共捕获鱼类38种,以温水性、底层、低值鱼类为主;无脊椎动物50种,以小型甲壳类为主。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为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夏、秋季以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口虾蛄等为主,冬季仅有矛尾鰕虎鱼和日本鼓虾。物种丰富度指数在夏季最高,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在秋季最高。底层鱼类和无脊柱动物群落食物网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物种13~23个,摄食关系数量32~113个,食物网拓扑结构连结密度范围为2.46~5.65,种间关联度范围为0.18~0.28。矛尾鰕虎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日本鼓虾、口虾蛄既是优势种也是关键种,关键种具有多样化、小型化的特点。当食物网去除关键种后,连接稳健性和摄食关系数量呈显著降低趋势,表明关键种在维持食物网稳健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春季关键捕食者为口虾蛄,扁玉螺(Glossaulax didyma)为关键饵料种,矛尾鰕虎鱼和日本鼓虾是关键中间种;夏季关键捕食者增加了白姑鱼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日本鼓虾转变为关键饵料种;在冬季,关键捕食者由口虾蛄、白姑鱼更替为矛尾鰕虎鱼,日本鼓虾由关键饵料种类更替为关键中间种;关键种生态位更替导致底层食物网拓扑结构简单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长岛毗邻海域底层生物群落结构的脆弱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季节间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探讨了生物数量和重量季节变化不统一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多样性与生物重量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各季站点均可分成多样性水平高、中、低3个类群,各类群呈点、线和块状分布,且呈现中心、夹层和外层分别由高、中、低多样性类群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赵懋林  刘凯  任品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 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Ca、Sr、Na、P、Si、K、Mg、Fe、Ba和B。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前10种元素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差异,而Ca、Sr、Na、P、Mg、Ba、B则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会导致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的不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也存在差异,但不同性别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微量元素分布特性鉴定头足类种群和研究洄游路线的可行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史赟荣  李永振  艾红  陈国宝  卢伟华  李希国  李娜娜  于杰  董丽娜  崔科  孙冬芳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西沙共记录鱼类661种,隶属于25目、93科、305属。其中,永兴岛(351种),华光礁(173种),东岛(160种)记录鱼类物种数目较多。西沙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60.2,各岛礁的Δ+与物种数目无关。中建岛、晋卿岛、玉琢礁等岛礁鱼类平均Δ+显著低于西沙鱼类Δ+。西沙鱼类Δ+小于陆架和河口区鱼类Δ+,说明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都要接近,此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丕茂  
以Beverton 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估算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17种渔获种类的最佳开捕年龄,再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最佳开捕规格;初步研究该海域多鱼种底拖网作业的产量最佳网目尺寸和产值最佳网目尺寸均为65mm。建议实行最佳开捕体长和最佳网目尺寸的限制措施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从而实现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戴泉水  卢振彬  洪明进  肖方森  朱进福  
20 0 0~ 2 0 0 1年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该海域的游泳生物有 36 5种 ,其中鱼类 2 72种 (硬骨鱼类 2 6 1种 ,软骨鱼类 11种 ) ,隶属 2 0目 ,86科 179属 ;其次为甲壳类 70种 ;头足类 2 3种。暖水性鱼类种类 2 0 8种 ,占鱼类种数的 76 .4 7% ;暖温性鱼类为 6 4种 ,占 2 3.5 3% ;无冷温性鱼类。鱼类区系属于印度 -太平洋的中国 -日本亚区。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秋季大于春季大于冬季大于夏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依次呈夏季大于秋季大于冬季大于春季。而生物量尾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春季大于冬季大于秋季大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春草  水玉跃  覃胡林  冀萌萌  胡成业  李良  水柏年  
基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七星列岛海域的底拖网渔获物进行分析,研究七星列岛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生态位和群落结构特征,得出游泳动物共80种,隶属于3纲14目42科62属,其中鱼类52种,虾类13种,蟹类10种,头足类5种。秋季优势种有6种,春季有4种,共有种为三疣梭子蟹。两季物种多样性指数(H')、(D)、(J')均为中等水平。生态位数值较大的物种秋季有六指马鲅(10.51)、哈氏仿对虾(9.47)、海鳗(8.84)等,春季有火枪乌贼(8.93)、口虾蛄(8.51)、带鱼(7.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海  王咏雪  求锦津  张苗苗  俞松立  韩晓凤  章翊涵  来洪运  蒋宇轩  水柏年  
基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4月在台州益顽湾海域(27.9°N~28.6°N和121.1°E~121.9°E)的渔获物调查数据,采用功能群结合种间相遇机率(PIE)与生态位的方法,对主要游泳动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春季与秋季主要游泳动物分别有13种与11种,多以短距离洄游种或定居种为主,季节更替率较低;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功能群(FG4)在两季主要游泳动物中占优势地位且营养级偏低;春季与秋季主要游泳动物种间相遇机率总和分别为0.66与0.76,秋季较春季的种间相遇机率高;春秋两季的生态位宽度差异均较大,春季广生态位种4种,中生态位种7种,秋季广生态位种5种,中生态位种4种,窄生态位种两季均为2种;生态位宽度(Bi)与种间相遇机率(PIE)呈显著正相关;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两季相遇机率值最高且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其竞争能力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最强;春季与秋季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14~0.88与0.21~0.91,表明两季种对间重叠程度不均匀。综上,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较小,单一功能群占主导且多为中低营养级物种,其生态位宽度值与种间相遇机率值却较大,可能造成了群落数量波动、群落结构与功能稳定性下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雪  李凡  吕振波  徐炳庆  张良成  
根据2016—2017年4个季度烟威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烟威海域4个季节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121种,其中鱼类79种,甲壳类36种(虾类20种,蟹类16种),头足类6种。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a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黄鮟鱇(Lophius litulon)、日本褐虾(Crangon hakodatei)。游泳动物种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2.50~2.9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62~1.79,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5~0.59。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烟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可以划分为3组:组1(深水组)、组2(浅水组)、组3(低生物量组)。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组间季节差异明显(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修泽  李玉龙  王文波  段妍  柴雨  王小林  董婧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