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6)
- 2023(13964)
- 2022(12128)
- 2021(11321)
- 2020(9236)
- 2019(21385)
- 2018(21206)
- 2017(40236)
- 2016(22116)
- 2015(24695)
- 2014(24950)
- 2013(24769)
- 2012(23109)
- 2011(20841)
- 2010(20928)
- 2009(18998)
- 2008(18385)
- 2007(16295)
- 2006(14478)
- 2005(12835)
- 学科
- 济(93096)
- 经济(93006)
- 管理(60265)
- 业(58145)
- 企(45800)
- 企业(45800)
- 方法(37242)
- 数学(31191)
- 数学方法(30850)
- 中国(27473)
- 地方(26731)
- 农(26458)
- 业经(21671)
- 学(20043)
- 财(19800)
- 农业(18531)
- 贸(16359)
- 贸易(16344)
- 易(15748)
- 环境(15490)
- 理论(15387)
- 制(15098)
- 技术(14757)
- 和(14738)
- 地方经济(14313)
- 银(13952)
- 银行(13911)
- 发(13847)
- 融(13742)
- 金融(13740)
- 机构
- 学院(311567)
- 大学(311130)
- 管理(122772)
- 济(120589)
- 经济(117764)
- 研究(109744)
- 理学(105138)
- 理学院(103850)
- 管理学(102130)
- 管理学院(101572)
- 中国(80951)
- 科学(69815)
- 京(68757)
- 所(55845)
- 财(54172)
- 农(51954)
- 研究所(50829)
- 中心(49010)
- 业大(46872)
- 江(46342)
- 范(45002)
- 师范(44564)
- 北京(44385)
- 财经(42784)
- 院(40399)
- 农业(40329)
- 州(38781)
- 经(38769)
- 师范大学(36107)
- 经济学(34523)
- 基金
- 项目(212902)
- 科学(166636)
- 研究(156954)
- 基金(151548)
- 家(132509)
- 国家(131359)
- 科学基金(112109)
- 社会(96450)
- 社会科(91283)
- 社会科学(91262)
- 省(84528)
- 基金项目(81467)
- 自然(73111)
- 教育(71360)
- 自然科(71355)
- 自然科学(71341)
- 划(71005)
- 自然科学基金(70017)
- 编号(64871)
- 资助(62265)
- 成果(52386)
- 发(49667)
- 重点(47931)
- 部(45816)
- 课题(45388)
- 创(43799)
- 创新(40780)
- 科研(40213)
- 发展(39498)
- 项目编号(39127)
- 期刊
- 济(140879)
- 经济(140879)
- 研究(94222)
- 中国(64120)
- 学报(49126)
- 农(47902)
- 科学(46431)
- 管理(45337)
- 教育(40176)
- 财(38654)
- 大学(36763)
- 学学(34207)
- 农业(33814)
- 技术(27706)
- 融(26634)
- 金融(26634)
- 业经(24410)
- 经济研究(21279)
- 财经(19809)
- 图书(18194)
- 问题(17906)
- 业(17496)
- 经(16832)
- 科技(15882)
- 资源(15769)
- 理论(15084)
- 技术经济(14929)
- 现代(14148)
- 实践(13967)
- 践(13967)
共检索到470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 袁浩 周禧彬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工程。为助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科学开工,推进我国“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本文通过论述西北及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现状,理清调水工程促进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逻辑,研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开发需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建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做好宗教移民安置工作、建设沿线宜居宜业生态城市带和旅游观光带、加快西北及黄河上中游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国土地区研究所课题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小鹏 马存霞 魏丽 程静 魏静宜 曾端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贫困易发高发的地区。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探讨该地区减贫转向特征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流域地区发展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构建了面向流域减贫与发展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及其空间整合分析框架。在界定黄河上游地区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区的减贫转向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黄河上游地区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20年后将实现减贫转向;地理资本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于黄河流域(0.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067),但仍受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贸易依存度、专利密度和技术市场水平较弱等方面的制约;该地区与黄河流域和全国比较发展差距在缩小,呈现区域收敛趋势,但欠发达的格局没有改变。在减贫转向和区域收敛的背景下,综合集成构建了该地区可持续减贫及由传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险峰 刘昌明 杨志峰 王西琴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社会经济用水量很少,生态环境用水是决定调水区可调水量的关键。论文综合分析了引水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用水,并将其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风险分析表明,该调水方案风险小,可靠性高,实施多库联合调度后,可进一步减少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水清
实施黄河上中游国家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对于改善山西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建立地方政府责任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工程实施的关键 ,各级林业、计划、财政和社会保障部门同力合作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权 陈少勇 李艳 马敏劲
利用黄河上中游地区45个气象站1961年-2011年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其盛夏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区盛夏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1960年代初、197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为偏涝期,其它时期为偏旱期;②该区盛夏降水的前3种空间分布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东西反向型。根据REOF进一步将该区盛夏降水异常细分为高原东部区、渭河上游区、河套北部区、渭河下游区和黄河源区,各区降水趋势及周期变化存在明显差异;③该区盛夏旱涝变化与500hPa高度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槽、鄂霍次克海高压、中高纬环流形势及100hPa高度场上南亚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学良
今天的中国,区域共同市场也已初步建立,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紧密的联系。中国区域发展初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发展格局,甚至城市群、都市圈、板块区域之间互相促进的空间格局也初步形成。就全国而言,在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间形成了比较好的经济集聚特征,区域国家战略之间联系频繁;在黄河流域,有郑州与西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有济南和青岛两个区域中心城市,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也需加强内部城市之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田锦萱 陈静怡 石宝峰
论文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课题组2020年调研数据,借助结构方程-熵权法构建了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准则层21个指标组成的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对中游5省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无论从整体还是分准则层来看,各省均有较大差异。对此,论文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推动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宏 冯平 张永
以道孚、绰斯甲、足木足和兰州水文站1960~2000年的同步天然年径流量系列为基础,应用Copula方法构造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之间的联合分布,具体分析了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的丰枯遭遇频率。结果表明:由西向东依次按鲜水河、绰斯甲河、足木足河的顺序,调水河流与黄河上游丰枯同步(异步)的频率在递增(递减),到了足木足河,其丰枯同步的频率已大于丰枯异步的频率;有利于调水到黄河的频率在递减,但仍保持在30%以上,略大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利于调水频率;且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同枯的频率维持在26%以下,这些对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实施都是有利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蔚 于恩平 倪中新
本文基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水资源要素禀赋的改善对受水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个指标维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能够显著促进受水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提升受水城市的创新能力,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城市金融资源的供给,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水平。与此同时,受水城市的工业污水排放强度显著降低,可见调水工程并没有增加高污水排放企业向受水地区的转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缺水更加严重的城市通过调水工程释放了更多的发展潜力。以上结论凸显了统筹调配水资源要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推进实施要素调配工程时,政府部门应坚持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适度向要素短缺程度更高的城市倾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权 马敏劲 李艳 张永泽
基于1961-2011年黄河上中游45站年、月降水量资料,利用偏态(峰度)系数、变差系数、皮尔逊Ⅲ型分布等统计方法,对该区降水量进行正态性和稳定性分析,并拟合不同保证率下的年降水量及百年重现期。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有33.3%的台站未通过正态性检验。月降水量冬季各月几乎所有台站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夏季各月降水量正态性略好,但未通过正态性检验站数也在60%以上。对降水量进行非线性变换后的正态化效率达95.4%,其中1月、2月、3月平方根法优于立方根法,11月、12月反之,其余月份基本相同。降水稳定性冬季最差,春季次之,夏、秋季最好,从区域看,青海高原东部降水稳定性最好,河套北部最差。P=50%和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晓辉 刘昌明 黄强
运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河川径流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并对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黄河径流的变化规律、开发利用管理黄河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黄河 径流变化 小波分析 多时间尺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莉茹 毕华兴 马志瑾 赵丹阳 王宁 刘泽晖 王鑫
【目的】河川径流是地表重要的水资源,对其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解析,是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规划的前提。【方法】本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Budyko弹性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和中游近70年(1951—2020年)径流变化的趋势和成因。【结果】(1)1951—2020年黄河上游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4.04 mm/(10 a),P> 0.05),中游呈不显著减少趋势(4.90 mm/(10 a),P> 0.05);上游、中游年潜在蒸散发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1.77、2.23 mm/(10 a),P> 0.05);(2)黄河上游和中游198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林草面积的增加,上游、中游年NDVI分别以0.025/(10 a)、0.042/(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P <0.01);(3)1951—2020年,上游和中游年径流量分别以3.46、7.46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P <0.01),并分别在1986年、1990年发生突变;(4)上游和中游径流对降水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潜在蒸散发变化,且径流对各影响因子的敏感性逐年增强,即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将更容易引起径流的变化;(5)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导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降水和潜在蒸散,但各影响因子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在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上游地区降水、潜在蒸散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分别为-14.04%、1.30%、112.73%;中游地区分别为21.54%、3.63%、74.83%。【结论】1951—2020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且各因子对径流的影响在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的水资源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晓虹 朱天奇 李文龙
合理利用政府绿色投资对促进黄河中游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基于2011—2019年黄河中游经济区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将政府绿色投资和金融效率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探究政府绿色投资、金融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负向溢出效应;(2)黄河中游经济区金融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正向溢出效应;(3)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单重门槛效应,在金融效率的调节下,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由此,提出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应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及合理调整政府绿色投资额度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晓虹 朱天奇 李文龙
合理利用政府绿色投资对促进黄河中游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基于2011—2019年黄河中游经济区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将政府绿色投资和金融效率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探究政府绿色投资、金融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负向溢出效应;(2)黄河中游经济区金融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正向溢出效应;(3)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单重门槛效应,在金融效率的调节下,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由此,提出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应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及合理调整政府绿色投资额度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