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1)
- 2023(8670)
- 2022(7523)
- 2021(6885)
- 2020(6297)
- 2019(14570)
- 2018(14283)
- 2017(27803)
- 2016(15379)
- 2015(17001)
- 2014(17246)
- 2013(17418)
- 2012(16389)
- 2011(14879)
- 2010(15089)
- 2009(13946)
- 2008(14074)
- 2007(13157)
- 2006(11150)
- 2005(10134)
- 学科
- 济(64407)
- 经济(64349)
- 管理(40633)
- 业(39579)
- 企(31507)
- 企业(31507)
- 方法(31026)
- 数学(27606)
- 数学方法(27286)
- 农(17295)
- 财(17123)
- 中国(15554)
- 学(14900)
- 地方(13101)
- 贸(12063)
- 贸易(12061)
- 制(11956)
- 业经(11857)
- 易(11703)
- 农业(11324)
- 务(10779)
- 财务(10748)
- 财务管理(10722)
- 企业财务(10193)
- 银(9826)
- 银行(9785)
- 理论(9670)
- 融(9560)
- 金融(9558)
- 行(9282)
- 机构
- 大学(222139)
- 学院(219766)
- 济(89107)
- 经济(87073)
- 管理(81019)
- 研究(78312)
- 理学(69107)
- 理学院(68283)
- 管理学(66920)
- 管理学院(66510)
- 中国(58377)
- 科学(50293)
- 京(47370)
- 农(44386)
- 所(41811)
- 财(41623)
- 研究所(38164)
- 业大(36619)
- 中心(35905)
- 农业(35416)
- 江(33613)
- 财经(32744)
- 北京(29958)
- 经(29688)
- 范(28718)
- 师范(28383)
- 院(27909)
- 经济学(27662)
- 州(27150)
- 省(25432)
- 基金
- 项目(146386)
- 科学(113439)
- 基金(105425)
- 研究(102404)
- 家(94279)
- 国家(93548)
- 科学基金(78019)
- 社会(63121)
- 社会科(59802)
- 社会科学(59777)
- 省(57519)
- 基金项目(55698)
- 自然(52217)
- 自然科(50973)
- 自然科学(50949)
- 自然科学基金(50053)
- 划(49252)
- 教育(47399)
- 资助(44252)
- 编号(40552)
- 重点(34007)
- 成果(33442)
- 部(32674)
- 发(31482)
- 创(29607)
- 课题(28929)
- 计划(28822)
- 科研(28768)
- 创新(27792)
- 性(27209)
共检索到328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永 丁志宏 冯平
以道孚、绰斯甲、足木足水文站1960~2000年的同步天然年径流量系列为基础,应用Copula方法构造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河流之间的径流联合分布模型,具体分析了鲜水河、绰斯甲河、足木足河这3条调水河流之间实施补偿调度的概率。结果表明:鲜水河与足木足河之间实施补偿调度的可能性最大,绰斯甲河与足木足河之间实施补偿调度的可能性次之,鲜水河与绰斯甲河之间实施补偿调度的可能性最小,其概率分别为43.74%、38.84%和25.8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玫 贾新平 魏洪涛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雅砻江、大渡河的5条支流调水入黄河,总调水量40×108m3。如此大规模的引水是否会对原来河流的功能特别是引水坝址附近生态环境功能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分析调水地区径流特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7Q10法,Tennant法以及湿周法计算了不同引水坝址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低限用水需求,推荐西线一期工程各引水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环境低限用水量,除克柯坝址为2m3/s,其余坝址均为5m3/s。并据此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对引水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后各引水河流基本上依旧能够满足其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不会损害河流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秀英 白音包力皋 王东胜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前河流生态水文特征、调水对生态影响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水利工程调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HA方法分析大渡河流域调水区河流调水前的水文资料,提取对基本生态条件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的月基流量作为特征流量,采用Tennant法评价基流量对生态的有利程度,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特征流量对生态的意义作为参照,对比分析一期调水工程实施后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对生态的有利程度,间接推求坝址下游近坝段特征基流量,探究调水后月均流量对生态的有利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沿程流量的恢复,绰斯甲站、足木足站河道水量得到恢复,调水后月平均流量对生态有利程度能达到较好状态;坝址下游河段调水后月平...
关键词:
大渡河 生态水文情势 南水北调 西线一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险峰 刘昌明 杨志峰 王西琴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社会经济用水量很少,生态环境用水是决定调水区可调水量的关键。论文综合分析了引水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用水,并将其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风险分析表明,该调水方案风险小,可靠性高,实施多库联合调度后,可进一步减少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宏 冯平 张永
以道孚、绰斯甲、足木足和兰州水文站1960~2000年的同步天然年径流量系列为基础,应用Copula方法构造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之间的联合分布,具体分析了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的丰枯遭遇频率。结果表明:由西向东依次按鲜水河、绰斯甲河、足木足河的顺序,调水河流与黄河上游丰枯同步(异步)的频率在递增(递减),到了足木足河,其丰枯同步的频率已大于丰枯异步的频率;有利于调水到黄河的频率在递减,但仍保持在30%以上,略大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利于调水频率;且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同枯的频率维持在26%以下,这些对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实施都是有利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强 陈进 黄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水华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仙桃至河口段,而沙洋以上河段还未进行过水华方面的研究工作。鉴于1998年及2003年两次发生的水华事件影响范围都达沙洋以上河段(已达湖北钟祥河段),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河道流量减小,流速降低,水环境容量降低,特别是兴隆枢纽回水区的壅水作用使其水体流速大幅下降(经计算小于0.3 m/s),再加上汉江中下游水体中总氮、总磷含量普遍偏高,对兴隆枢纽回水区及襄樊市区段水华发生可能性分别应用加权灰关联度以及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进行了计算评价,得出结论为:在维持污染现状情况...
关键词:
水华 水资源 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汉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永健 郑垂勇
农业作为一国之本,其需水量是巨大的,因此在任何一项调水工程中必须将其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本文立足于新的配置原则和供水模式思路,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完工后苏鲁两省的新增水量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新的配置原则和模型思路,力求使受水区的农业、生活、工业用水不相冲突,和谐发展。本文提出以受水区GDP最大化、地方财政收入最大化、供水公司效益最大化和缺水量最少为目标的针对新增水量的配置模型思路,相对于以往只针对总水量的配置方法更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水资源配置 配置原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杰平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现有调水补偿政策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从权利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协调监督机制三个补偿机制出发以完善现有补偿制度的建议,通过提出"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公众"的补偿实施主体模式,尝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补偿制度,以解决调水过程中各方的矛盾冲突。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调水补偿 制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武湖 马光文 王黎 刘建明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调水工程规划从大渡河调水25亿m3,从雅砻江调水15亿m3,调水对金沙江上游大渡河及岷江、雅砻江、金沙江(简称“三江”)的水电开发带来一定影响,调水减少了电站入库水量,使“三江”的可开发水力资源减少;改变了径流的年内分配过程,使年内丰平枯期发电量结构发生变化,装机规模减少;而且,上中游河段受影响大于下游。跨流域调水工程可缓解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将给调水地区带来生态环境及水电开发影响,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趋利避害,促进全流域,全地区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 河流开发 南水北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道峰 宁大同 刘昌明 杨志峰
在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出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调水工程对库区与坝址下游临近河段局地气候的影响,以及调水对引水坝址下游“干旱河谷”区的可能影响,并对干旱河谷的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调水对库区气候影响不大;对坝址下游临近地区的气温、降水等将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对干旱河谷区的局地气候虽有影响,但很微弱。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西线工程 气候 干旱河谷 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西琴,刘昌明,杨志峰
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的调水方案 ,工程所在位置及其影响所及的区域。在此基础上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出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包括调水对气候、动植物、水质、水库区及周边地质环境、人群健康等的影响 ,以及水库淹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其主要结论是 :1对库区、坝址临近地区的气温、降水影响均较小 ,由于库区水汽蒸发量增加对局地降水的贡献率约为 0 .0 0 4~ 0 .0 0 8;对干旱河谷区气候虽有影响 ,但很微弱。 2对生物会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渔类区系组成、种群结构等方面。对陆生生物造成一定数量的减少 ,但不会造成生物物种资源的减少。3坝址下游水质比现在有所下降 ,但由于河段所在位置人口密度低 ,污染较轻 ,对水质不会有大的影响。 4淹没损失小 ,移民少。本文可为西线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西线调水工程 调出区 环境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健峰 郑垂勇 陈晓楠 赵敏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价,用经济手段促进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而分摊和核算供水成本正是制定水价的核心和关键。该文对与调水工程供水成本分摊和核算相关的分段、水量数据、供水成本项目、成本分摊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首先沿供水路线将整个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分为20个区段;经由水量分配确定了20个区段的净增供水量和考虑供水损失的折算水量数据;从会计核算角度确定供水工程供水至各受水区,各省、市分水口门的成本项目构成,并对供水成本进行核算,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全段总成本费用255451.61万元;最后通过功能间,新旧供水间和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春林 郑垂勇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文章在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首先运用ANP方法确定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有关指标以及各分水口门的权重;其次利用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得出了有关指标,确定了相关参数;最后运用有关软件,对优化配置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具体分析。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资源 优化配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西庆
跨国界河流常是当今国与国水资源矛盾与冲突的发源地。在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背景下,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性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它同时也导致一系列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等问题。本文论述了主要跨国界流域中有关国家围绕水资源展开的矛盾与冲突、谈判与妥协。简要论述与评价了有关跨国界河流水资源利用的国际法则及其存在问题。阐述了当今世界跨流域调水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计划的四个基本问题:(1)前提条件是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枯季的水资源产生显著不利影响;(2)解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立足点仍然是在各自流域内部;(3)南水北调的长远与根本目标是帮助北方流域恢复与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国辉 沈冰 李玉清 张政利
由于水资源日益短缺,特别是春季干旱季节,实施应急水量调度已成为解决下游灌区水危机的常见手段。以辽河流域的应急调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急调水补偿的必要性,设计了调水补偿的程序框架,研究了补偿量的核算方法,以通过合理补偿的方式推动辽河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我国其他流域的水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关键词:
应急调水 补偿核算 水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