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4)
2023(6571)
2022(5610)
2021(4992)
2020(4180)
2019(9308)
2018(8863)
2017(16703)
2016(9409)
2015(9990)
2014(9690)
2013(9609)
2012(8744)
2011(7676)
2010(7339)
2009(6703)
2008(6383)
2007(5436)
2006(4638)
2005(3728)
作者
(29958)
(25010)
(24669)
(23291)
(15409)
(12341)
(11024)
(10112)
(9422)
(8507)
(8499)
(8322)
(8049)
(7794)
(7647)
(7499)
(7481)
(7336)
(7060)
(6974)
(6577)
(6050)
(5870)
(5745)
(5621)
(5513)
(5394)
(5318)
(5282)
(5039)
学科
(37862)
经济(37826)
(25063)
管理(24998)
(18539)
企业(18539)
方法(17879)
数学(16518)
数学方法(16367)
(12839)
地方(11063)
农业(9169)
(9047)
业经(8518)
(8351)
中国(8217)
环境(7628)
(7412)
贸易(7410)
(7188)
技术(6276)
(5428)
(5400)
(5350)
财务(5344)
财务管理(5335)
企业财务(5066)
地方经济(5040)
(4725)
产业(4630)
机构
学院(129804)
大学(128454)
管理(51298)
(51055)
经济(50073)
理学(45634)
研究(45357)
理学院(45113)
管理学(44285)
管理学院(44100)
(33813)
科学(33049)
中国(31965)
业大(28046)
农业(27084)
(25969)
(24227)
研究所(22930)
中心(21069)
(20168)
(19191)
(18794)
农业大学(18632)
财经(16668)
(16422)
(16281)
师范(15974)
经济管理(15515)
北京(15227)
(15207)
基金
项目(101165)
科学(78648)
基金(72827)
(66967)
国家(66413)
研究(65345)
科学基金(55908)
(44094)
社会(42320)
基金项目(40227)
社会科(40147)
社会科学(40128)
自然(39177)
自然科(38230)
自然科学(38212)
自然科学基金(37490)
(35509)
教育(28506)
资助(28379)
编号(24161)
重点(23318)
计划(22452)
(22398)
(21126)
(20889)
科技(20815)
科研(20205)
创新(19862)
(18930)
(17642)
期刊
(50096)
经济(50096)
研究(29545)
(29425)
学报(29348)
科学(24655)
中国(23274)
大学(20667)
学学(20137)
农业(20100)
管理(14769)
(14231)
(11110)
资源(9902)
业经(9858)
技术(9681)
业大(8755)
科技(8199)
(8058)
金融(8058)
(8039)
经济研究(8002)
农业大学(7480)
教育(7335)
财经(7066)
(7057)
问题(6877)
统计(6842)
技术经济(6811)
林业(6374)
共检索到174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殿茹  邓思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将有效改善河北省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的境况,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为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创造机会,也将有效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为农业增产增收、居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提供坚实保障。为此,河北省应充分做好水价的调节作用,形成科学的阶梯水价机制,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红线以及限制纳污红线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云  高太忠  高京  黄群贤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区域水资源供需状况相对平衡,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和南水北调河北省受水区的具体情况,以有限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考虑水源可供水量、用户需水量和水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等约束,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线性规划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对模型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主要参数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用该模型进行了南水北调河北省受水区2005年和2010年95%保证率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并对求解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及展望。结果表明,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能够解决河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梅  许新宜  王红瑞  王峰  
结合河北省虚拟水贸易情况和虚拟水战略核心内容,提出开展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基本步骤和互动评价模式,通过设定粮食进口情景和产业结构调整情景,定量测算和初步探讨了不同情景下实施虚拟水战略对河北省生态环境、水资源消费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实现自然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不利影响减缓措施,旨在通过事前行动的环境评价寻求最佳战略方案,为河北省虚拟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梅  许新宜  王红瑞  王峰  
在阐述虚拟水、水足迹概念,概述基于产品虚拟水含量的水足迹计算方法基础上,以河北省为例,计算了1995—2008年该省11个行政区的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数(水资源匮乏度、水资源依赖度、水资源自给率及水足迹强度),分析了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时间序列,并通过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数的系统聚类将河北省进行了空间分类,最后从虚拟水贸易平衡、水足迹与三次产业产值对比分析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各行政区水足迹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水足迹呈现增长趋势,而水足迹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各行政区在水资源消费类型、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匮乏程度、对当地水资源依赖度和水足迹外部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章星   邱晓楠   田贵良   李祎雯  
利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基于规模和结构双重视角,考察了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对于受水区农业用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工程通水降低了受水区农业用水规模和农业用水占比,其中的作用机制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比例的减少,以及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2)相较于东线而言,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对于受水区农业用水的负向影响在中线地区更为严重;(3)南水北调工程“通水间接返还农业用水”的效应存在,但现阶段被工程对受水区农业用水的直接效应所遮掩。因此,需要从战略高度清晰认识到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对于受水区农业用水的影响,强化农业用水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颖  王立刚  张彦东  杜艳芹  甘寿文  王丽英  
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农户作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参与环境保护为公众带来生态福利,理应获得合理的补偿。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政策,采用基于成本测度的补偿标准,低估了农户技术采纳的意愿,导致补偿标准过低,难以获得农户的响应。为了发挥补偿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秸秆还田技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户支付意愿的视角,基于河北省徐水区30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探明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机理:教育年限、灌溉次数、问题求助、还田作用及WTP投标值占比等5个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费用的支付意愿,而劳动力比率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测算得出徐水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为564.9元/hm~2。最后,提出秸秆还田技术生态补偿政策建议:一是给予普通农户420元/hm~2的补偿,相关人员6元/hm~2的报酬;二是建议设立单独的"补贴服务中心",负责补贴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三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针对老龄化家庭提供完善服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永  黄文政  黄强  刘招  张洪波  吴成国  
本文结合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针对规划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从仅有当地供水系统供水和南水北调供水系统供水两个方面,以缺水率和缺水指数为评估指标进行研究。对南水北调供水系统,分别考虑建立当仅有三河口水库单独供水、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两种方案,当采用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时,以南水北调可调水量限制条件分情景一:可调水量10亿m3;情景二:可调水量15.5亿m3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仅有当地供水系统供水时,受水区内水资源供需紧张;当以南水北调供水系统仅考虑三河口水库供水时,受水区内缺水状况依然存在,当以可调水量10亿m3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时,年缺水指数由2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万杰  陆相林  王显成  
文章综合了竞争力与投资环境分析理论,考虑经济环境、基础环境、资源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要素,构建了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中东部21个省级单位为评价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定量揭示河北省的投资环境竞争力水平,分析其与毗邻省域以及整个中东部省域的差异,确定其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成果有助于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的有效参与问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都沁军  王兆刚  
在借鉴广义DEA方法使用样本单元为参照标准对决策单元的效率进行评价手段的基础上,在决策单元内部产生样本单元,以保证评价中外部环境的一致性,探讨了一种基于广义DEA方法的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评估方法。选取年投资额为投入指标以及投入指标所创造的矿山企业利润总额为产出指标,并根据河北省2013年铁矿资源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获得了关于河北省2013年铁矿资源开发效率在各县市之间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等方面的概要描述和评析。研究为基于效率的区域划分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满足基于效率的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区划的测算和评析,从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王媛媛  唐朝生  
河北省物流业近年来得到了社会多方关注,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发展瓶颈。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物流水平进行测算。首先建立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对11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排名,接着进行聚类分析完成11个城市分类,然后进一步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三个指标变量和货运量之间的相关性强弱,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河北省物流业今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静  侯佳  刘伟伟  
[目的]针对我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推进过程中存留的矛盾和不足,探究分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剖析现状、探寻原因、提出建议,为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层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因素,为提高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出建设性意见。[结果]通过构建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土地资源利用中农药化肥施用量(0.070 1)较高,土地开发(0.121 9)和土地退化治理率(0.148 6)处于较低水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0.025 4)低、生态环境用水率(0.121 3)和人均污水排放量(0.125 0)都比较高。[结论]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中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其中人口数量、经济生产总值是影响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应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健全法制措施、加强环保意识,从根本上促进河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会东  田丽娜  李荣平  
本文对影响城市创新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例,根据"三年大变样"以来各项指标的数据,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年大变样"政策实施以来河北省的城市创新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河北省城市创新环境的评价等级为良,拥有了完善的政策法制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但在人文环境、基础环境和机制环境方面还有所欠缺。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河北省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并且能够为同类省市的创新环境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丽晖  李玉凤  高会姣  
本文以循环经济为研究背景,为实现河北省钢铁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以生态效率为主线,探讨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效率的内涵,构建钢铁产业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核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减少指标选择的工作量。从不期望产出的角度出发,将钢铁产业的环境负荷作为一种非期望输入引入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从而构建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效率模型。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促进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化转型给出改进对策和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玉兰  徐苗苗  宣杰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时期,国内外企业并购日益高涨,其中能源企业并购频繁发生。河北省作为能源大省,主要以煤炭资源为主,兼有电力、新型能源,能源企业正进行一系列并购重组活动。本文以河北省能源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收入增长率和企业寿命两项指标科学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生命周期和不同并购模式的能源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为能源企业有效并购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川  张宁  
[目的] 对2010—2020年河北省及其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针对区域差异展开了解析,以期为该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构建河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均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河北省及其区域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选取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 (1)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子系统均呈现稳步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两子系统水平偏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水平相对较高,变化趋势以生态宜居增长最快,生活富裕增长缓慢,产业兴旺波动性较大。(2)河北省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和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邯郸和唐山发展水平最高,沧州和承德相对较低,邯郸、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和承德五市水平提升较快,衡水变化最小,其他地区提升速度相对缓慢。(3)冀东、冀南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小,冀中、冀北区域差异相对较大,冀北和四大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全省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结论] 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增幅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中心城市规模小,乡村之间、地区之间要素流动的成本高,难以对乡村造成有效辐射,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诸多乡村振兴的短板依然存在。未来应继续加强推进缩小区域间差异,尤其是冀北和冀中地区内部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